問:爲什麼有的經論中說,有些人法爾是大乘種性,有些人法爾就是小乘種性或不定種性?
答:所謂法爾,可從兩方面來理解:一、在名言中,火是熱性,水是濕性,河水往下流,太陽從東方升起……這都是法爾事勢理的規律;二、在實相中,聲聞緣覺所證悟的無我空性,菩薩所證悟的離四邊八戲的空性,都是勝義法爾的一部分,所以,只有佛陀的如所有智才徹底通達法爾的實相。
雖然按照《俱舍論》的觀點,衆生俱生有利根、頓根之別,但無論被稱爲不定種性,還是決定種性,小乘的聲聞、緣覺入定多劫之後,諸佛都會放光勸請他出定,然後入于大乘。故依照《經莊嚴論》的說法,小乘中所謂的“決定”種性,在大乘中全部是“不定”種性,因爲決定是修小乘而不會入大乘的衆生,在這個世界上根本找不到。同樣,麥彭仁波切講《經莊嚴論》時也說了,有些衆生被稱爲斷佛性者,其實他並不是真的斷了佛性,只不過成佛的時間比較漫長而已。
問:那這種說法是不了義的?
答:對。
《閑談問答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