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藏傳佛教有一種入座觀察修的竅訣,能夠將理論學習與實修完美結合,尤其是對成就一個修行人的根本——出離心與菩提心來說,這是一種非常重要而且必須的修法。您能否開示一下觀察修的具體修持方法?
上師答:在藏傳佛教中,觀察修所運用的範圍非常之廣。麥彭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中介紹,修行有二:就是觀察修和安住修。
要觀察修,最初,一定要學習中觀、唯識和因明等論典,通過理論深入觀察和分析的方法,來抉擇心的本性。用這種方式來學習,對遣除我們相續中的懷疑和分別,力量非常大。
昨天,我對香港中文大學一些老師說:“對學生講禅定也許並不重要,講佛教故事也不重要。最關鍵的是,要和他們講有強大說服力的佛教理論。就像我們修房子,先要把凹凸不平的土挖出來,把地弄平,而後,在上面造任何建築都很容易。如果你的地不平,基礎不好,上面的建築也就免談了。”
所以,藏傳佛教一直非常推崇因明和中觀的辨析方法。先通過細致的辨析,從理論上剔除疑惑,堅固正見,這樣,安住修就很容易。因此,麥彭仁波切建議:先觀察修,修到一定的程度,再安住修。那時,才能在心的本性上,真正安住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