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對治貪心的不淨觀及異體觀的修法(益西彭措堪布)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無始以來,衆生以顛倒分別妄執諸法爲常,五欲爲樂,自他衆生實有存在,身體清淨,即常樂我淨,從而滋生重重煩惱,如患重病。故諸佛祖師開示無常、苦、不淨、無我之真理。教令如理作意觀修,以期藥到病除。這裏,全知麥彭仁波切特別指出無論哪一修法,初修時都應如理詳盡的觀察引生正見定解,繼而不離此定解而安住,若不能繼續安住時應重新觀察再引起正見,如是輪番反複修習。最後正見堅固無須費力再叁觀察,就應一緣安住,由此寂止可引發勝觀,而達止觀雙運,此乃一切道之正行。所以天臺宗初祖智者大師于《修習止觀塵禅》中雲:“若失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論其急要,不出止觀二法。”得到解脫有很多法門,但其中最緊急關要的修法,不出止觀二者。《妙法蓮華經》雲:“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衆生。”就是說,佛自悟自證之法無非是以止觀定慧之力而莊嚴,所以也以此止觀法門教誨衆生修習。

  此處正講對治貪心的不淨觀及異體觀的修法。如印度堅牢大阿羅漢雲:“憶想妄分別,則是五欲本,智者不分別,五欲則斷滅,邪念生貪著,貪著生煩惱,正念無貪著,余煩惱亦盡。”尊者一針見血地指出欲斷除煩惱就要斷除貪著,要斷貪著,必須根除邪惡念頭,要斷邪念定須除去憶念分別。故爲矯正邪惡分別憶念,應當正善思惟貪欲過患。《圓覺經》雲:“胎卵濕化四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回愛爲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佛告訴我們,衆生之所以輪回,皆因男女互相貪戀耽著,你貪戀我的身體我歡喜你的美貌,致使纏縛日深,無法出離。憨山老人曾雲:“從無始最初有生死以來,生生死死,舍身受身,皆是愛欲流轉,直至今日。”又雲:“如此愛根種子積劫深厚,故生死無窮。”《楞嚴經》雲:“若諸世界六道衆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叁昧,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古人也說:“萬惡淫爲首。”所以淫欲是一切生死的根本、解脫道上的第一大魔。

  淫欲之過是這樣大,那麼産生淫欲的對境——男女就是罪魁禍首。因此應該澈見彼等的過患,斷除貪著。以下以女人爲例而作解說。

  《菩薩诃色欲法經》雲:“女色者世間之枷鎖,凡夫戀著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間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間之衰禍,凡夫遭之無厄不至。複雲:女人之相,其言如蜜,其心如毒,至家不和,婦人之由,毀宗敗族,婦人之罪,實是陰賊,滅人慧明,譬如高羅,群鳥落之不能奮飛,又如密網,衆魚投之,刳腸俎幾,是以智者知而遠之,不爲此物所惑也。”《大寶積經》雲:“當知婦人是衆苦本,是障礙本,是殺害本,是系縛本,是怨對本,是生盲本,當知婦人滅聖慧眼。”女人有如是諸般過患,故當遠離、舍棄。如《四十二章經》雲:“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所以應當機立斷,永作舍離。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雲:“菩薩觀諸衰中,女衰最重,刀火雷電霹雳怨家毒蛇之屬,猶可暫近,女人悭妒嗔谄嬌穢鬥爭貪嫉不可親近。”可見女人是如此可怕。《道行般若經》雲:“與婦人相見,心不喜樂,常懷恐怖,譬如有人行大荒澤中,心畏盜賊。”以上佛爲我們開示女色的過患,我們應當謹記心中,對彼生起怖畏想遠離想,切勿如凡愚見女色起貪戀想,歡喜悅樂想。如是觀女身種種不淨,則很快斷除貪心煩惱。

  戊二(對治之觀修)分四:觀修異體、觀修色蘊不淨、觀修受想行識四蘊之異體、攝要。

  己一、觀修異體:

  如上皈依發心後,端坐,閉起眼睛觀想一個有情,對彼以文殊利劍逐層剖析觀察。看彼本來面目如何!

  頌曰:尤爲引生貪心境,以意明觀于目前。

  若不閉眼則不易明觀所緣境,所以閉起雙眼。將最能引生貪心的對境,曆曆明觀于面前。若觀悅意對境便生貪心而無法正修,就觀想其它普通有情或觀屍陀林的死屍等。

  頌曰:彼者可分爲五蘊。

  彼對境身心相續是由色受想行識五蘊聚集一處的和合體。一切凡夫衆生對如是假合的五蘊身心妄執有我存在,複又對此我産生堅固我執,認爲我是獨一無二、亘古長存的,由我執于順逆境遇産生貪、嗔等心而造業,以致于叁有中輪回不息。

  首先觀察其本體色蘊。本來色蘊範圍很廣,包括色、聲、香、味等,但在此處主要是針對構成身體的色蘊作分析,破除對其一體實有的妄執。

  下面如解剖屍體般分析易于生貪的色身。

  頌曰:首觀色身諸相狀,血肉骨骼髓及脂,

  皮髒諸根與支分,便溺蟲發指甲等,

  所有不淨之諸物。

  衆生妄執身體爲一整體,不可分割,那麼首先讓我們來觀察,看看身體的相狀如何。所謂的身體無非是血、肉、骨骼、髓、脂肪、皮膚和心肝、膽、脾、肺、胃等諸內髒,眼、耳、鼻、舌、身等諸根及其支分,以及便溺、蛆蟲、頭發、指甲等叁十六種不淨物拼湊一處,除此之外,身體已蕩然無存。

  心中曆曆明觀,貪執難舍的有情身體,從其右眼處剖開,分成兩半。以文殊寶劍先劃破右邊的表皮,將它撕下來,隨之沽沽鮮血奔溢而出,染紅了面部及身體。皮扒光後,剩下一具血肉模糊的身形,血已塗紅地面。接著自上而下割剔身肉,慢慢露出頸骨、鎖骨、胸骨、手臂骨、胯骨、腿骨、腳骨。此時血肉狼籍撒落四處,面前站立著一副青白色的骨架。接著,敲破顱,腦漿流出。擊碎胸骨,掏出五髒六腑,一霎時胃液、濃痰、膽汁、糞、尿一並湧出,臭氣熏天,流布滿地。

  佛陀教誨我們憶念此身,以骨爲柱,以肉爲泥,筋纏血流,就是一個人形大毒瘡。以皮毛九孔爲門戶常溢穢水,腸胃胞膜象一個庫藏,容納屎尿津汁等。往來行伍、語默動靜,俨然一付行屍走肉。放眼普天衆生無非走動的屎尿皮囊,行動的廁所,裝滿雜色糞便的妙瓶。但凡愚有情不知不識,反而滋生驕慢,橫生貪著。智者見此情景由衷覺得衆生可悲、可笑,深生厭惡而疾走快避。

  如上觀察修習,深知女身不淨。但若認爲女身僅是通過觀察才變得不淨,不觀察實爲清淨香潔,悅可心目。那麼請問魔鬼觀察了知時是魔鬼,不觀察時是否具有很多功德,不會損害擾撓衆生呢?同理,作深刻細致全面的觀察是爲了讓我們看清貪欲的本面,拔除眼中之釘,肉中之刺,得到真正的安樂。

  頌雲:地等諸界之聚合,各各複分多種類,

  彼等所有存在法,究竟析至微塵性。

  如是叁十六種不淨物構成的身體,可以歸攝在地、水、火、風、空五大種之中。骨肉筋絡地大所成,涕唾尿血水大所成,溫暖熱燙火大所成,內外穴竅空大所成。五大又均可再細分,如地大可分爲肌肉、骨骼,肉又可由大到小漸次分割,以至成爲微塵之間。二百零六塊骨頭各自分散,逐漸分析成微塵,如是水、火、風、空依次分析,達到微塵體性。

  再次以文殊智慧之利劍,將你所貪著的身體各各部分割截呈獻于你,請你細心一些,選一選哪一塊是你所貪愛不舍的呢?

  頌曰:一一次第分辨時,觀思何者可生貪,

  除此零散不淨物,所謂之身別無余。

  對生起貪心的對境次第分析,觀察其各個部分,看對哪裏生貪心。觀想思惟,得出除此叁十六種垢穢不淨零散部分外,永遠也得不到一個真實貪執的身體。全知麥彭仁波切在《澄清寶珠論》中開示說,所謂的身體只是虛妄假立而已,無有自性存在。因爲若各部分組成的總體要成立,那麼它必須存在于手等支分上,但觀察時,腳、小腿、大腿、腹、背、胸肩等都不是身體,因爲它們不具足身體的體相,再者對組成身體的各肢節觀察時,也不會成立實有,如手由指、掌組成,指由節組成,指節也可分爲衆多,因爲在上、下、前、後不同部分,每一部分又可由粗分析成細微,微塵又可分爲很多方分,最後方分亦無法安立。寂天菩薩說:“是故有智者,誰貪如夢身。” 所以支分聚合的這個身體猶如屍陀林中散落的身肢堆積一處。除此之外別無所謂實有的身體。

  己二(觀修色蘊不淨)分二:總述、別述。

  庚一、總述:

  不淨之身如幻輪,脈骨糞便之聚落,

  猶如水面之浮泡,見此性已正念住。

  此幻身無一淨物,腦膜、涕唾、血、屎、尿等,略說叁十六種,廣說無量,用慧眼觀視此身瘡,唯見種種惡露,肝、肺、腸、胃諸蟲翻動攢食,眼流眵淚,耳出垢膩,鼻中流涕,口出唾涎,大小便孔常出屎尿,雖以衣服嚴飾,無一清淨之處。四大假合,假名爲人,危脆非真,幻住須臾,猶如風吹大海出現的小浮泡,虛無不實。于內心由觀察引生正見時,以正念善加護持,安住正見相續。

  庚二(別述)分二:活人不淨觀、死人不淨觀。

  辛一(活人不淨觀)分五:

  (一)晨起不淨:默默觀想早晨剛剛睡醒之時,兩眼朦胧,眵淚堆在眼角,滿口粘膩,舌黃堆集,牙齒黃垢,口出臭氣並吐綠痰,鼻出黃涕,屎尿泄出,非常肮髒。

  (二)醉後之態:默想飲酒過度之後,五髒六腑翻騰攪動,從口噴出未消化之“美食”,亂七八糟混合在一起,惡臭難聞,餓狗也不屑之,搖著尾巴遠避而去。

  (叁)病時之態:默想臥病床榻,歲月長久,眼目灰淡,面黃肌瘦,形容枯槁,或者上吐下瀉,或者瘡疱潰爛,膿血交流,臭不可聞。

  (四)行動廁所態:默想廁所中,屎尿聚合,白蛆蠕動,蒼蠅亂舞。同樣,生貪之境,任彼如何裝飾塗抹、洗浴擦拭,亦與廁所一樣,是不淨物的安樂窩,可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五)九孔流垢態:默想自己生貪之境,忽然膿瘡糜爛,九孔無禁而流出種種垢穢。如眼中不斷分泌眼屎,鼻孔滴出黃白涕液,口中吐出痰涎、胃液、膽汁等雜色液體,大小便門失禁,一時屎尿垢穢四溢,令見者作嘔,聞者反胃。

  辛二(死人不淨觀者)分八: 

  (一)膨脹觀:自他有情壽命如風中殘燭,一息…

《對治貪心的不淨觀及異體觀的修法(益西彭措堪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