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爲什麼不發願繼續在娑婆世界積累資糧護持佛法呢?

  問:爲了和我一樣飽受煩惱惡業折磨的如母有情,我爲什麼不發願繼續在娑婆世界積累資糧護持佛法呢?雖然可能會風險高,但是這卻是佛陀教導我們的道理啊。

  答:繼續在娑婆世界,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菩薩智不住叁有、悲不入涅槃,出于悲心,乘願力、神通入輪回救度衆生;一種是凡夫循業流轉,因業力牽引不得出輪回。如果是自己已解脫了煩惱束縛,有能力跳出輪回,而由于悲心仍然發願在娑婆世界積累資糧、護持佛法,那是菩薩的願行,我由衷地贊歎隨喜。如果自己還沒有解脫煩惱,也不發願往生,完全是因爲業力而流轉輪回,自己的煩惱惡業都還沒辦法清淨,又怎麼去教別人有效地對治煩惱?學佛不是純粹的搞學問,就算佛學知識豐富,知道去除煩惱的整套方法,但自己若沒有實踐、親證,是很難指導、幫助別人的,就像一個不會遊泳的人下河救人,人救不了,自己還需要救援,因爲不谙水性,甚至可能把別人往深水裏拖。

   流轉輪回不像一般想象的那樣簡單有趣。今生爲人,來世不一定能繼續做人,很可能會墮落到叁惡道中。一旦投生惡道,想積累資糧、斷惡行善就非常難了。餓鬼道、地獄道不用說,我們現量可見的旁生道中,絕大部分旁生都是以殺生度日的,像海洋中有的大魚一頓飯要吃掉幾噸小魚,小魚一頓要吃掉無數的浮遊生物。一個個都是殺業累累。即使福報淺薄到只能投生到永遠見不到亮光、冰冷漆黑的海洋深處,或者炙熱的火山熔漿裏,無時無刻不遭受冰火的酷刑,這些旁生仍然只是醉心于彼此爭鬥殺害,你死我活,心相續中滿是貪婪、嗔恨。它們生來如此,別無選擇。相比之下,做人實在太幸運了,因爲人就算再潦倒、再走投無路,也還是可以選擇不殺生、不造惡業,而仍能活命。

   投生人道也並非像有些佛子以爲的那樣,輕易就能憶起宿命,在前世修行的基礎上繼續今生的修行,積累資糧。菩薩尚有隔陰之迷,我們凡夫經過十月住胎的劇烈痛苦,基本都會把前世忘幹淨。況且投生人道有可能投生到邊地、業際顛倒之處,或感得喑啞殘缺之身等,總之想再具足十八暇滿修學佛法,並不容易。

   佛陀教我們發願往生極樂淨土,就是因爲大多數衆生不能在一世之內通過修行盡除煩惱,所以要往生淨土,出輪回,得不退轉,再接再厲修行,直至圓滿佛果。在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授記的菩薩,都能于須臾間前往無量佛世界,恭敬供養諸佛,迅速積累福慧資糧;都能化身無數百俱胝,以慈悲善巧救度、引導無邊無際爲煩惱所迫的有情衆生。

   認爲發菩提心就是發願流轉輪回救度衆生,可以說是對菩提心的一種誤讀。佛陀教導我們發菩提心,是爲幫助一切衆生離苦得樂、究竟解脫,而發願證得佛果。願菩提心有叁種:國王般的發心、船夫般的發心、牧童般的發心,這叁種發心雖有差別,但都發願圓滿覺悟、證得佛果,沒有哪一種發心是立志循業流轉的。佛經有雲:“若自有縛,能解他縛,無有是處。”大乘佛子發願在娑婆世界積累資糧、護持佛法、救度如母有情,這很好,但自己先要努力解脫煩惱,才能給衆生切實帶來暫時和究竟的利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