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年表--從佛教大年表看佛教發展史▪P16

  ..續本文上一頁仁化丹霞寺,明遺民多入寺爲僧。

  1652年(清世祖順治九年)

   達賴五世入京觐見,受順治帝福臨禮遇,清廷爲之建北京西黃寺,以供達賴進京駐錫。

   畫家陳洪绶卒。明亡後曾削發爲僧。擅繪人物、山水。

  1653年(清世祖順治十年)

   清朝正式冊封達賴五世爲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喇達賴嘛。清朝封固始汗爲遵文衍義敏慧固始汗。

  1654年(清世祖順治十一年)

   南明川撫錢邦芑憤于明亡出家爲僧,號大錯。入清以來,明遺民爲僧者甚衆。

   隱元隆崎應日本僧人之邀率弟子東渡,後創日本黃檗山萬福寺,受江戶德川幕府皈依。

  1655年(清世祖順治十二年)

   固始汗卒。

   蕅益智旭卒。生前著有《教觀綱要》、《大乘止觀釋要》、《閱藏知津》、《阿彌陀經要解》等。

   日本幕府命毀本願寺學黉,處罰月感等人。

  1656年(清世祖順治十叁年)

   詩僧讀澈卒。著有《南來堂集》以抒明亡之恨。

  1659年(清世祖順治十六年)

   清初釋、耶之爭。

   浙江甯波天童寺道忞、湖州報恩寺玉林赴京爲順治帝說法。

  1660年(清世祖順治十七年)

   詩僧函可卒。曾因著《再變記》述明清鼎革之事,被告發,流放于千山。著有《千山剩人和尚語錄》等。

  1661年(清世祖順治十八年)

   順治帝福臨卒,僧人行森按其遺願以佛教禮儀爲之火化。

  1664年(清聖祖康熙叁年)

   “清初四畫僧”之一的弘仁卒,葬于安徽歙縣梅花庵。

   醫僧喻昌卒。生前以佛學附會于醫學,用精神療法而獲奇效,著《醫學法律》等。

  1665年(清聖祖康熙四年)

   僧人元紹赴越南弘法,于越南創立越南佛教元紹禅派。

   日本幕府下達諸宗寺院法度。

  1666年

   日本岡山藩、水戶藩整頓寺院。

  1667年(清聖祖康熙六年)

   浙江杭州靈隱寺重修畢,僧人弘禮主其事,全寺峥嵘雄傳,一時甲于東南。

   日本日蓮宗不受不施派僧人被流放。

  1668年

   日本幕府禁止新建寺院。

  1671(清聖祖康熙十年)

   僧無可(方以智)卒。生前在江西吉安青原山弘法,著有《物理小識》、《通雅》、《藥地炮莊》等。

   西藏紮囊縣創建敏珠林寺,爲甯瑪派(紅教)寺宇。

   日本開始設“宗門戶口簿”。

  1672年(清聖祖康熙十一年)

   貴州貴陽建宏福寺。

  1673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

   歸莊卒。原在南明,入清後爲僧,號普明頭陀,以寄思明之念,著有《歸莊集》。

  1674年(清聖祖康熙十叁年)

   吳曆繪《興福感舊圖》,以悼亡友常熟興福寺僧默公,並抒反清思明之情。

  1675年(清聖祖康熙十四年)

   臨濟宗神僧玉林卒。生前受順治帝恩寵,得賜紫衣,封爲國師。著有《大覺普濟國師語錄》等。

  1676年(清聖祖康熙十五年)

   臨濟宗禅師道忞卒。生前著有《叁世奏對錄》、《北遊集》等。

  1678年

   日本鐵眼道光《黃檗版大藏經》完成。

  1680年(清聖祖康熙十九年)

   今釋(金堡)卒。明亡後爲僧,創廣東仁化丹霞寺,倡禅儒一致,激勵民族氣節,著有《遍行堂集》。

   石濤定居于金陵一枝寺。

  1686年(清聖祖康熙二十五年)

   南潛(董若雨)卒。明亡後爲僧,著有《西遊補》等。

  1689年(清聖祖康熙二十八年)

   “金陵八家”之一龔賢(大啓)卒。爲曹洞宗傳人。所繪丹青別具情趣。

  1691年(清聖祖康熙叁十年)

   內蒙多倫諾爾彙宗寺創建。

   日本幕府禁止日蓮宗悲田派。

  1692年(清聖祖康熙叁十一年)

   “清初四畫僧”之一的石谿卒。

   日本幕府對高野山學侶、行人之間的沖突進行裁判,驅逐行人千余人。

  1693年(清聖祖康熙叁十二年)

   超永撰《五燈全書》。

  1696年(清聖祖康熙叁十五年)

   內蒙呼和浩特席力圖召創建。此爲喇嘛寺廟。

  1700年

   緬甸佛教全纏派、偏袒派約形成于此時。

  1701年(清聖祖康熙四十年)

   大汕卒。曾赴越南傳法,晚年在廣州弘禅,著有《離六堂集》、《海外紀事》等。

  1702年(清聖祖康熙四十一年)

   曹洞宗僧人道霈卒。生前著有《還山錄》、《餐香錄》等。

   日本僧人師蠻《本朝高僧傳》完成。

  1705年(清聖祖康熙四十四年)

   “清初四畫僧”之一的朱耷卒。自稱“八大山人”,生前潑墨多寄明亡之恨。

   陝西西安建喇嘛廟廣仁寺,以備入京的貴族喇嘛旅次之用。

   日本東大寺大佛殿再次興建。

  1706年

   日本幕府禁止日蓮宗叁鳥派。

  1707年(清聖祖康熙四十六年)

   “清初四畫僧”之一的石濤卒。生前著有《苦瓜和尚畫語錄》等。

  1709年(清聖祖康熙四十八年)

   甘肅夏河縣拉蔔楞寺創建。

  1713年(清聖祖康熙五十二年)

   清朝正式冊封班禅五世羅桑意希爲班禅額爾德尼。

   河北承德外八廟之一溥仁寺興建。

  1719年(清聖祖康熙五十八年)

   清朝封康區黃教大活佛爲呼圖克圖。

  1721年(清聖祖康熙六十年)

   藏僧協巴卒。著《西藏佛教大事年表》、《嘉木祥協巴大師全集》等。

  1723年(清世宗雍正元年)

   內蒙呼和浩特五塔寺創建。

  1725年(清世宗雍正叁年)

   雲南潞西風平大佛殿重建。

  1727年(清世宗雍正五年)

   內蒙呼和浩特慈燈寺和金剛寶座塔興建。

  1729年(清世宗雍正七年)

   藏族土司卻吉·登巴澤仁創德格印經院。

  1731年(清世宗雍正九年)

   清朝封類烏齊寺噶舉派大活佛。

  1733年(清世宗雍正十一年)

   北京大鍾寺開始興建。

  1735年(清世宗雍正十叁年)

   清代大藏經《龍藏》開雕,1738年完成。

  1740年(清高宗乾隆五年)

   臺灣臺北龍山寺創建。

  1742年(清高宗乾隆七年)

   《造像量度經》刊布于中國。

  1744年(清高宗乾隆九年)

   清朝改雍和宮爲喇嘛廟。

  1748年(清高宗乾隆十叁年)

   北京碧雲寺增建羅漢堂,內置五百羅漢木雕像。

  1752年(清高宗乾隆十七年)

   四川重慶羅漢寺重建五百羅漢堂,內中塑像重塑。

  1753年

   斯裏蘭卡佛教暹羅派産生。

  1755年(清高宗乾隆二十年)

   達賴七世創羅布林卡于西藏拉薩,以爲夏宮。

   河北承德普甯寺興建。

  1759年(清高宗乾隆二十四年)

   《漢滿蒙藏四體四璧大藏全咒》完成。

  1760年(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

   河北承德普佑寺創建。

  1762年

   日本禁止隨意改派改過,禁止新建寺院和寺院施舍田地。

  1764年(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

   金農卒。生前自號蓮身居士,笃于佛學,著有《冬心畫佛題記》等,繪有《佛院冰姿圖》、《十六羅漢圖》等,爲“揚州八怪”之一。

  1766年(清高宗乾隆叁十一年)

   河北承德建普樂寺。

  1767年(清高宗乾隆叁十二年)

   河北承德普陀宗乘寺興建,該寺有“小布達拉宮”之稱。

  1774年(清高宗乾隆叁十九年)

   河北承德殊像寺興建。

   日本東、西本願寺請公稱淨土真宗。

  1775年(清高宗乾隆四十年)

   彭紹升撰成《居士傳》。

  1780年(清高宗乾隆四十五年)

   河北承德興建須彌福寺。

  1784年(清高宗乾隆四十九年)

   北京西黃寺興建班禅塔(又名清淨化域塔),系石造金剛寶座式喇嘛塔。

   泰國曼谷玉佛創建。

  1786年(清高宗乾隆五十一年)

   朝鮮平城重修安國寺。

  1790年(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

   《大藏經》全部譯成滿文。

  1792年(清高宗乾隆五十七年)

   清朝廷在北京雍和宮、拉薩大昭寺各設一口金瓶,以備活佛轉世掣簽之用。

  1793年(清高宗乾隆五十八年)

   清朝廷定掣簽法,以爲達賴、班禅轉世之標准。

  1795年

   日本幕府禁止上總、下總的農民歸依不受不施派。

  1796年(清仁宗嘉慶元年)

   彭紹升居士卒。著有《善女人傳》、《華嚴念佛叁昧論》等。

  1798年

   日本西本願寺派智洞倡“叁業歸命”之義,所謂“叁業惑亂”開始。

  1800年

   緬甸明宮寶塔約建于此時,高150米,寬45米,內貯數千尊佛像。

   緬甸佛教善法派形成。

   斯裏蘭卡佛教阿摩羅普羅派形成。

   泰國曼谷金山寺創建。

  1811年(清仁宗嘉慶十六年)

   清仁宗巡幸五臺山諸寺。

   《清涼山志》續修。

  1819年

   印度阿旃陀石窟已湮滅多年,是年爲英國軍人發現,引起世人重視。

  1829年

   日本幕府公布諸寺院的僧侶整饬令。

  1831年(清宣宗道光十一年)

   張清新于崇福寺建立水陸道場。

  1832年

   日本水戶藩廢除或合並寺院。

  1838年

   日本幕府對不受不施派進行大檢舉。

  1841年

   日本東願寺派發生頓成的“異安心”事件。

  1844年(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

   越南順化天姥寺創建。

   錢杜卒。生前自號居士,繪有《白雲僧棲圖》、《觀音大士像》等。

  1848年

   日本文學家泷琴澤馬卒。生前受佛教因果輪回思想的影響,曾著有《南總裏見八大傳》等。

  1850年

   斯裏蘭卡佛教摩爾伐多派、阿斯羯利派約于此時形成。

  1851-1868年

   泰國蒙骨王時期,蒙骨王弘佛,佛教興盛。

  1853-1864年(清文宗鹹豐、穆宗同治年間)

   太平天國活躍時期,推行滅佛政策,佛教寺院破壞嚴重。

  1855年

   緬甸佛教門派創于此時。

  1859年

   緬甸佛教瑞琴派形成。

  1861年

   緬甸僧人般若沙彌著《佛教…

《佛教年表--從佛教大年表看佛教發展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釋迦牟尼佛簡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