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切事物。心生則法生,法生則心生,故心法不二,能所一如。
四、 經雲:“法爾如是”,仁者還見麼!?見是分別,不見是斷滅,且道如何辦?
余俟後敘,順頌法喜無量!
愚恒志拜啓
1998年8月20日
志強仁者道席:
12月20日手書謹悉。二月前臥龍相見,確實永足懷念,願此長爲道種,同入菩提之門。賤照蒙處理放大,水月鏡花,似有幻象,然而五蘊和合,莫非生滅!淨土宗要求“淨念相繼”,即明心者之“動靜一如”,言雖有別,義實無二,願與仁者共探之。某道友的照片,某居士已洗出印好,不久即可寄奉,因歸來之後,確很忙碌,聯系、處理的事務較多,故再請各道友略爲等待,並乞垂諒。內人入塔院前照片,謹檢奉,以留紀念。
人生一切無常,夢幻泡影而已。吾人目前唯一大事即在悟心基礎上,打掃多生習氣,破一品無明,見一分法性;同時發願歸向淨土,應知此一句彌陀,暗合道妙,巧入無生,禅淨二門,從未分家也!此頌 新年百益,向某居士問好,祝新年愉快!
恒志拜上
1999年1月4日
志強仁者道席:
來書敬悉,不勝喜慰!所說賤體不如從前,此是誤傳,一般說來,賤體並無大病,日常一切均能應付,但畢竟生命無常,衰殘相逼,自當隨緣度日,無所牽挂,當祈仁者,勿以爲念。一片至誠,謹表感謝!至于接待、複信等事雖多,但念同體之悲,安可不竭其愚鈍!衆生苦惱,非佛法無從解脫,佛法難聞今已聞,普願盡虛空、遍法界一切有情,同出生死苦海,同歸圓覺性海。
目前學佛者多而正見難得,大都著相粘境自陷苦惱,若知妄想本空,回光返照,頓得清涼,終日無住,不落斷滅;終日生心,不生分別,久久行去,定有自在之分,願與仁者共勉之。
學佛重見地,古德所謂“但重見地,不重行履”,見地者何?徹悟本來,認清自家面目。若尋枝摘葉,舍本逐末,離道遠矣。仁者自修之外,能隨緣利生,共趨菩提,非常可喜!一切莫非因緣使然。您定慧雙修、夫婦同修,世間樂事,惟此爲最,請向貴仙仁者致意問好,千裏同心,不離這個,祝一切吉祥。張家口之行,願健步安和,諸佛加持。
愚恒志拜啓
1999年6月6日
志強、貴仙二仁者慧眼:
久不通信,彼此神交。賤體粗安,足以告慰。諸佛菩薩及諸仁者慈悲加持,甚覺感愧!
十月份起愚已遷居:“上海老滬闵------”,以後通信,請寫此地址。此地雖屬效區,惟空氣清爽,宜于養老,尚祈兩位釋念。
仁者伉俪同修,勇猛精進,複遇無上密法,福德因緣,真實不可思議!當祈兩位痛念佛法難聞,人生多苦,趁此康健,力超叁界。上座猶如磨刀,下座練心,猶如用刀(殺敵)定慧等持,悟後起修,必將慶快平生!貴仙仁者,秉性仁厚,今得道侶共勉,實爲無上福德,謹此遙祝,希共了此一番大事因緣也。
祈法喜充滿,寂而常照,得大自在,成就菩提。順頌合府吉祥、道業日隆!
愚恒志拜啓
1999年12月18日
志強仁者道席:您們好!
臥龍一別,凡逾半載,人世幻化,可悲亦複可笑。
來書所說:“衆生可憐不學佛的不明白,學佛的亦不明白”,的確如此,言之可慨!所謂“不明白”,即不以明心見性爲要務,心外求法,豈不淪于邪見外道?故愚每于人前大聲疾呼,不管禅宗、淨土、密法,無不以明悟自性爲要領,否則欲淘汰習氣,豈不移東搬西,徒自困擾。即如淨土宗乃叁根普被之法,一般以帶業往生爲主旨,忘記此乃叁根普被之法,中上根人亦有份,心地明白即“理一心不亂”,有何不可,當仁不讓,在于智者,但亦不能小視修證,看得容易。如見性後,悟後起修,于境界中磨練,于六塵、五欲、叁毒種種境界,必須一一透過,特別是財、色、名叁關,非大力者不易轉化。若保任精勤,隨緣脫落于順、逆境,自在無礙,斯名破重關。但按教相論,圓教須破四十二品無明,始成妙覺。特別是初地菩薩(即別教初住)已能現身百界,八相成道,故由修而悟,由悟而證,功夫豈易言哉!見性者每悟後求生極樂,恐習染未脫,悟而未證,成“悟後迷”也,藕益、蓮池、省庵、印光等大師莫不如是,但這些大師,當然主要是給衆生作榜樣。吾侪須于成敗禍福關頭,有所主張,則彌善矣。元音老人一生也著眼于“明心見性”,吾兄弟于此相同,蓋亦覺衆生可憐耳。因仁者一言,引出許多絡索,一笑。
《般若花》以法供養一切有情,亦莫非一時因緣,言語文字皆用于一時,不能死于句下,“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仁者必能默契之。
冬至將至,年關迫近,謹祝仁者伉俪吉祥圓滿,福慧雙修!
愚恒志拜啓
2000年12月7日
志強仁者道席:
久未通訊,思念之忱,與日俱增,“心有靈犀一點通”,同道者,雖千裏亦同心也。接手書,甚爲快慰!愚賤體如常,雖年屈耄耋,幸托福平安,惟平日常有叁多,信多、電話多、來客多,不免忙于應付。自思德薄能鮮,愧惶實深!
《獅子吼》一書是蘇州明學法師、缪留根居士等所發表,爭辯甚烈,有人問我如何對付,愚告以五譯與兩種會集本俱在,可以根據各自所見,各取所需,不必勉強,但不能再多論辯,因如此下去,實有損于衆生慧命,對衆生不利。且梅光羲、黃念老、淨空法師等,皆學淹古今,深有修證,非一般可比。自此以後,論辯似乎減少,總之此事各隨所需,見智見仁,各行其是而已,多辯何益!仁者以爲然否?
鄭州李銳鋒居士來函欲協助出版愚之《全集》,意誠情切,近正搜集近幾年文稿,擬寄去審閱,此事正在進行中,尚未最後落實。仁者欲從事助印,仁心德意,至爲贊歎!待出版落實後,再由大家助資去包銷若幹(他是准備向社會發行)贈送同修,如此比較簡便,屆時當告訴某居士,取得聯系,尚祈暫待,爲盼!
知張家口李雅詩居士,能根塵脫落進入一心境界,非夙有靈根,何能致此,不勝欣慰!但根塵脫落也有粗細深淺之別,祈李居士認透本來,靜中修、動中練,定慧互資,動靜結合,將勢如破竹,願共勉之。
仁者能知一切如幻,甚爲難得,《圓覺經》雲:“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但聲聞初果斷見惑,如斷四十裏流水,況思惑乎,況塵沙惑和無明惑乎。故從來大德悟心以後,悟後起修,如喪考妣,如防風燈,正爲習染多生,非一蹴而就;圓教行人了分段生死以後,尚須破四十二品無明,才能了變易生死,成爲法身大士,故禅宗破初關後,尚須勤于保任,奮除習氣,否則成爲“悟後迷”,故曆來大德悟後提倡淨土法門,以期利鈍全收,同入彌陀願海也。生死事大,願與仁者共勉之。
近抽空寫了一些隨筆,隨感而發,無足觀者,今由郵局寄上一份,謹供參考而已。
貴仙居士必能精進,奮除妄想、執著,但願共脫迷網,成辦己躬下大事因緣,共出生死苦海,共度苦惱衆生,互相勉勵,不負所期也。欣慰何如!順頌寂而常照,寂照同時!貴仙居士于此問好!
愚朽徐恒志拜啓
2001年8月7日
志強仁者道席:
手書拜悉。有關問題,奉複如下:
一、《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懷疑爲僞經者甚多,愚翻閱此經覺其語句,很多地方,不是佛教術語,如“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特別“心無虛妄,身行真正,左撇爲真,右捺爲正,常行真正,故名爲“人”。按印度豈有“人”字,分而析之,豈非僞造?故疑爲僞經者,實有根據。另一本則改爲“左爲真,右爲正,常行正真,故名爲人”。亦似欠通,故此經雖有益于勸人爲善,但說是“佛說”實不甚妥當。我也疑是僞造。
二、某老人乃淨宗聞人,其所說“自性彌陀、唯心淨土,走錯路了”此語實嫌欠圓,因淨土乃叁根普被,利鈍兼收之大法。從下根人來說,因不必高談“自性”、“唯心”,全事即理,蓦直念去,理在事中,但對上根人說,則不妨念佛即是念心,念極情亡,則理事雙融,心佛不二,根塵脫落,禅淨不二。某老專爲初機學人著眼,“自性”、“唯心”則專就一句彌陀,即是法界全體上著眼,各人設施不同,悲心則一。萬法不離自心,若界外有個阿彌陀佛,心外有西方淨土,豈不成爲心外取法?所謂“唯心淨土,即淨土不離唯心;也即彌陀不離自性。仁者所論,亦即此義,圓融無礙之談也。
叁、仁者所示“放下”語錄頗爲精妙。《金剛經》說:“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我空)、無法相(法空)、亦無非法相(空空)。”叁空之要,豈不在于放下。放下之義大哉!但問放下個什麼,就是放下那放不下的,還不究竟,且道一句,曰:“家賊難防”。 順祝冬安。仁者伉俪再次捐印,弘法利生,不勝贊歎!
愚朽恒志合十
2002年11月26日
志強仁者道席:
來書拜悉,捐印之款亦收到。仁者一再勞神募化,無相功德不可思議!某居士知系修六字大明咒法的青年女工,一再發心助成印經事業,殊勝種子永留識田,願她繼續思生死苦,發菩提心,早成佛道,了脫生死,並廣度無量苦惱衆生。有機會時,不妨相見,且看因緣。
《文集》接某居士電話告知,《文集》已出版完畢,即將寄發,仁者處不久當能寄來。某林長通訊來往,恍如神交多年,蓋因緣也。吾人處于娑婆,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皆有因緣,一切無常如幻如化,故惟有“思地獄苦,發菩提心”,早求出離,是爲上策。仁者必以爲然也。
仁者所說叁際不可得,有兩種理會,即方便說和究竟說,也即四種悉檀因緣。按究竟言之,過、現、未叁際都不可得,非過去、未來,也無現在(當下),因刹那變滅,故《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叁心不可得”,實爲究竟了義之說。又實相無時間相、無空間相,因時間、空間都是生滅法,現代科學家說:時間和空間是人們的“妄想”,真是一針見血。仁者所舉“兩種體會”,可謂善巧說法矣。方便說,有過去和未來,沒有當下;或說無過、未,只有當下,皆無不可,究竟說則叁際皆不可得,因叁際都是生滅法也。
仁者與同修所談幾點,不離第一義谛。今有一問:所謂“要把握當下”,“當下”是什麼?! 事忙,不複一一。即頌戒定莊嚴、早證菩提。
愚朽恒志合十
2002年12月23日
志強仁者慧鑒:
手教及賀片拜收。千裏故人,時勞想念,春節之際,亦祝合府安詳,萬事如意!聞西安佛法甚盛,道友之間互相切磋,可喜也。弘法利生,仁者責無旁貸!年複一年,生死相逼,吾倚夙世因緣,今爲道侶,實人生之一樂!
聞將赴甯波佛教安養院,頤養天年,屆時當士別叁日,括目相看,毘盧頂上,償其夙願。言念及此,不勝引領西望焉。知明年可能會面甚爲難得!唯我各方面皆顯衰老現象,老而無用,愧對故人。複叩合府安祥。貴仙居士拜候。
愚朽徐恒志叩拜
2005年2月10日
《大音希聲 二、徐恒志老人書信 答青島金慨夫居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