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豈知真正佛法,何懼識見外道。
青島二女電話裏告訴我說:南通狼山沈洪仁弟有書寄我,估計是杭州先寄到狼山,由他再轉過來的。大概是師公王骧陸 《文集選編》。這已由上海徐恒志大德送給我一本,我帶在身邊,我想還是您向二女兒去要,與同修們參證,倒是“得其所哉”!
師公王骧陸、師父元音老人,還有徐恒志大德,皆是當代“花開見佛悟無生”的大德,荷擔佛的事業“心中心大法”的傳人,大善知識。他們的著作,“自性能生萬法”,皆從性分中流出來的,是真語者,是實語者,不妄語者,所以應當作“論藏”來理解。
因爲光看經,往往不求甚解地略過去,通過菩薩的造論,給你一解釋,一分析,就深入了。歸元(明心見性)無兩路,方便有多門,認清目標是必需的,但認清之後,應該一門深入,也就是“一行叁昧”,今天學這個,明天又想學那個,見異思遷,便是二門了,乃至多門,惜乎人壽命有限,稀裏糊塗,一生又過去了。
這幾天,一般住在家裏用用功,念念佛,看看經書,倒是可以專心一致。我又想看四書——中庸大學論語孟子,還有西遊記,無奈買不到,爲此想您如果有的話,請寄我一看,地址……,魏慶和工程師轉我,比較便利。附名片。用特函複。即頌心心無所。
八二老拙魏鴻勳合十
1993年8月31日
金慨夫、朱鳳如倆:
3月6日所發尊函奉悉。尊敬的師父元音老人,新春勉勵同仁的偈語。
(一)率履不越周行,就中坎坷須防,任他诋毀贊譽,巍然不動稱王。
愚認爲,認識了這位——自動不動尊,也就是明心見性之後的自性起用,宗門稱爲牧牛行,不許牛離田埂損壞莊稼,比喻境來則應,不爲境所轉。下面還有十二句,您解釋得很好,但要認識——“不逾矩”的矩,比喻說,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首先要認識“不變”的是什麼?
尊敬的師叔徐恒志大德言:“六字大明咒上座要死心塌地,下座後要將座上功夫,移用于日用現前一切境界。”
師公王骧陸教導言:“上座如磨刀,下座如殺敵。其義一也。”
魏承思乃魏承彥叁胞弟,學曆已至研究生,現在美國西來寺工作,星雲法師秘書。此複即頌譚第集福。
八叁老拙魏鴻勳 合十
1994年3月12日
沈洪仁弟:
8月14日來信收悉。你寄去青島的書,已由二女電話中告訴了我。你與佛相應,又透得過事相,明白事理,哪怕是解悟,也是曆劫修來的福德,過去元音老人也曾這樣對我說的。
下次有便時請告訴我,自杭州寄來的書,是何人寄的,他的通信處在什麼地方,我可寫信回他。如果是師公王骧陸的《文集選編》的話,已有上海徐恒志大德送給我一本,我帶在身邊,就不去向青島二女兒去要回了,叫轉送青島同修,倒是“得其所哉”!
師公王骧陸、師父元音老人,還有徐恒志師叔,皆是當代大德,是荷擔佛的事業——心中心大法的傳人,所以他們的著作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有事有理,理事圓融,是大菩薩的品位,要作爲必讀的“論藏”來看。因爲光讀經,往往會忽略真實意義,通過菩薩的論文,一解釋,一分析,就可深入了。
“歸元(明心見性)無二路,方便有多門”,但既選擇了一門,應一門深入,即一行叁昧,如果今天學這門,明天又想那門,見異思遷,這就不是一門了,而是二門,乃至多門了。惜乎人壽有限,懵懵懂懂一生又過去了!選擇是必須的,但少善根福德因緣,是遇不到真正善知識的。佛在《遺教經》言:遇正法有二十種難,內中強調遇善知識難(這個難是苦難的難)。佛經裏又說:衆生有八種難,遇不到善知識屬八難之一,即使遇到又如不見,不肯真修實參,信不具足,退緣來了,甚至一進九退,這又與不見不遇一個樣子,希同修們大家警策自己!
惠我鈔票,說明你明白一切法皆由因緣生的道理,但老拙雖工薪階級微薄收入,尚能應付自己的生活,還可占點女兒女婿的光,所以“富貴于我何加焉!”不去貪著供養,何況你在印刷《心經心得體會》出過力,同窦雲昭、範子美、戴經榮、宋志蘭、陳玲老師、吳俊強各位隨喜過,回南通時,仍要歸還你,謝謝你,就這樣心領了。寫到這裏,想到以上各位,平時對老拙的關照,勞你代我向他們問好!
北京地面很廣,尤其解放以後,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我們住的道家園,過去乃荒冢之區,名道家墳,位北京東南角,去西北的頤和園,汽車需兩個鍾頭,又加女婿出遠門,去德國瑞士意大利叁國做外貿生意,沒人陪我,人地生疏,只好在就近活動,好在公園離我們不遠,園內樹木高大,水面我估計占全園叁分之一(與狼山北麓園15:1,估計要大十五倍)。見樹還是樹,見水還是水,深得我心焉!又想世事變化無常,虛幻不實,心裏就不想去玩這個那個,照顧安身立命之處要緊。你說是嗎?即此奉複,即頌法安。
八二老拙魏鴻勳啓
1993年8月28日
《大音希聲 一、元音老人書信 答牧牛老人(魏鴻勳老居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