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經》淺釋▪P5

  ..續本文上一頁因、緣、果報。對不對?我們佛教就講因、緣、果這叁個字。

  我師父他也是這樣告訴我們,佛啊、菩薩啊、善知識啊來世間就是這樣,依著這個衆生的種子這個因,然後給他種這個緣,緣然後讓它增長。過去種的,現在成熟;現在種的,以後讓它因緣增長,然後以後成熟。所以這個佛菩薩來世間,祂不空過。就是因爲這樣。祂做衆生成佛的助道因緣。

  所以佛陀祂才說:我把這個法都講了,如果你們不按照我法做,我在你面前也沒有用。對不對?如果你們能夠把我的法珍重、守護,能夠依教奉行。雖然不在,就跟在一模一樣。所以法爲諸佛之母啊,法爲菩薩母。所以叁寶裏面法寶,它的位置很高的,法很重要的。法是我們成道的重要因緣。善知識是我們破迷開悟,是我們轉邪成正,非常重要的因緣。沒有善知識切入到我們的生命中來,這樣子提攜我們,我們很難覺悟的。覺悟之後要依著法,師父領進門,修行靠自身。所以這裏面一個得,叁藐叁菩提。這個得,它是需要有因緣的。

  度一切苦厄,真實不虛。從這個角度上說,生死是可以了的,極樂世界是真實的,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個果是真實的,這個法也是真谛。真實不虛,所以前面都講這個空那個空,最後爲什麼講真實不虛、不空?所以那個空,你不能當頑空來理解,當佛性,最後真實不虛。我們每個人都有佛性,是不是真實不虛?你按照佛性修,我們生命的腳跟踩在佛性裏,那以後的果是不是就是成佛?這是真實不虛的。功不唐捐的。

  所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文字上解釋很簡單,那也是果地上我們這樣修了之後 ,會有這個境界的。

  所以我師父又親自這樣跟我講,《心經》前面的這個文字也都是咒,一樣的,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這就是般若佛母的心咒,般若空性。爲什麼般若把它稱爲叫佛母呢?我們這也是用我們人能聽懂得的語言、話,佛母。母是長養的意思。佛母呢?是長養善法、長養聖種的。所以叫佛母。般若它就是長養善法,誕生一切諸佛的。安住在這個般若裏面,這個就是我們的蓮花,安住在這裏面,我們就能夠花開見佛,就能夠成熟我們的這個佛國。這個咒就是般若佛母心咒。“達地呀他,(嗡)嘎帶 嘎帶 巴熱嘎帶 巴熱桑嘎帶 保地 索哈”這個是完整的是這樣讀的。

  所以這個乾隆皇帝的《心經》裏面,這個咒是這樣的,我們平時讀的呢,就是直接“揭谛揭谛,波羅揭底,波羅僧揭底菩提娑婆诃。”安住在這個裏面,比如說經文的意義,你都能夠了知。然後就進入這個咒的叁昧狀態,那你安住在這裏面,那這個裏面這個咒其實還又有實修的部分。

  所以爲什麼要依止善知識,這一步一步帶,師父帶徒弟,這裏面其實都是有的,文字你有,文字的含義要講解。要帶領你進入這個文字的境界,這是需要有師父帶的。沒有師父帶你,念一輩子你都不知道,文字的意義有時候也不解。你就拿查字典,你去看別人講解的這個,但是你要進入到這個境界裏面去,這個就叫密,這是密,這需要師父手把手給你帶進去的。否則的話,佛跟我們距離很遠的,凡夫跟佛,佛雖然是佛光就是無內外的攝受著我們,但是我們還是摸,摸不到。外也摸不到,裏也摸不到。

  通過這個《心經》你體會到這個,從第一個字“觀”,“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照”,每個人我們如果都有這個正觀,都有這個覺照,你相信嗎?它就是佛。大家相信不相信?每個人都有佛性,我們都有。但是現在如果說那個就是你的佛性,你相信嗎?

  所以過去古代也是這樣,叫“師徒相授,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見這個性,你就見到佛了。那就是佛啊,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你的那一部分就是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啊。你能融在那裏面,人我雙亡,炯脫根塵,那你就嘩一下,就融到阿彌陀佛的懷抱裏去了。你現在的話,我跟你講,你還是相似的。你還是雖然是理論,但是我執,你“我執”很大啊,我執還膨脹著。你相信那個就是阿彌陀佛嗎?相信那個就是阿彌陀佛嗎?你淨念相繼,都攝六根,你好好地護念,你能夠那樣地護念修持,你你天天就跟阿彌陀佛在一起了。就像觀音菩薩,天天阿彌陀佛住在頭頂上一樣。

  這個《心經》,按照我們佛學的角度,佛教上正統的傳承,從不同的角度,《心經》有不同講法,但是現在我所講的這個呢,完全都是我自己解讀佛經,受用這個《心經》的心得,跟大家一個交流,所以呢也談不上講經,我今天只是講對《心經》的體會,在這邊跟大家彙報一下,所以《心經》從不同的角度可以不同講。從小乘角度,小乘的講法;從大乘的角度,大乘的講法;從密的角度,密的講法;從不同的層次,可以不同的講法。所以有十幾種講法,這個是從祖師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我們現在都對這些已經不太了解了。今天呢我也是這個感受,所以婆婆媽媽。講到現在,阿彌陀佛!

  

《《心經》淺釋》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