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法方式二
聞法、修法的時候,行爲也很重要。若是以不如法的行爲來聞法、修法,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會有罪過。行爲有所斷之行爲和應取之行爲。所斷之行爲,就是聞法、修法的時候應該斷除的行爲;應取之行爲,就是我們聞法、修法的時候應該具有的行爲。
行爲分所斷之行爲和應取之行爲。
所斷之行爲:一、叁過患;二、六垢;叁、五不持。
一、叁過患:(一)耳不注如覆器之過;(二)意不持如漏器之過;(叁)雜煩惱(摻雜煩惱)如毒器之過。
(一)耳不注如覆器之過。聞法的時候要恭敬谛聽。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當時在印度傳法的時候,也是要求弟子們恭敬谛聽。若是沒有恭敬心,做不到專注谛聽,就不具備聞法的條件,那麼到這裏來聞法也就沒有意義了。《大藏經》裏每一篇經文的開頭都有這樣的語句:“恭敬谛聽”。恭敬谛聽的前提是有恭敬心。佛法和其他的學問不同,佛法是從恭敬心中求來、得來的,沒有恭敬心,不能求法,也不會得到正法。
有的人想:“某人沒有皈依,而且不是很相信叁世因果,也不是很相信六道輪回,他也在學佛,也在講法,我可以跟他一樣吧?”你可以問問自己是不是希求解脫,希求成佛?如果你沒有目標,不想解脫成佛,你可以像他一樣,但是不會得到太大的利益;如果你是爲了解脫成佛,就不能這樣,你必須要相信因果、相信輪回,而且對佛法僧有信心、恭敬心,這樣才能領悟佛法,才能生起智慧。如果對因果和輪回沒有信心,對叁寶沒有信心、恭敬心,不相信因果,不相信叁寶,只是把佛法當作一般的學問來學習、研究,對這些人來說,即使再精進、再努力,也不能解脫,不能成佛。你這樣把佛法當成學問,只能增長知識,不能生起智慧。
沒有智慧就斷不了煩惱,沒有智慧就斷不了習氣。現在有學問的人有很多,有知識的人也有很多,講起佛理的時候都滔滔不絕,但是在生活中、工作中,煩惱依舊,習氣依舊,沒有一點點的改變。雖然學習了、研究了,但是因爲沒有信心,沒有恭敬心,所以沒有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沒有得到佛法的功德和加持,沒有生起智慧,對治不了煩惱,對治不了習氣。這樣的人不可能有任何改變。
聞法、修法時應該有恭敬心,用心、專注谛聽。什麼叫用心、專注谛聽?就像野獸聽琵琶的聲音一般。有種野獸特別喜歡聽琵琶的聲音,琵琶的旋律一響起,它就特別入神。這個時候,即使身邊有人向它射毒箭,它也覺察不到。以前很多獵人就是用彈奏美妙樂曲的方法,讓這些野獸專注,然後找機會射殺它們。
我們修行的時候,身邊有再大的聲音,發生再大的事情,也要專注,不應該東張西望。而你們在聞法、修法的時候,有一點點聲音就東張西望,發生一點點事情就開始動搖。這是我們佛教界最大的弱點。很多修行人都是表面功夫,表面上挺像樣的,實際上一點定力都沒有,這都是不允許的。你們看看天主教,尤其是伊斯蘭教的信徒,心都特別虔誠。他們在主面前祈禱的時候,即使身邊有再大的聲音,發生再大的事情,也不會動心。與他們相比我們差遠了。先不管我們心裏是否能做到,哪怕僅僅是在表面上做到了也不錯,可我們連表面上都做不到!就算是天塌了、地陷了,也不應該動心。天塌地陷又怎麼了?該發生的一定會發生,不該發生的一定不會發生;該來的一定會來,不該來的一定不會來。真正用心、專注谛聽的時候,即使身邊發生了一些事情,你也是發現不了、聽不到、感覺不到的。這就是心的力量、專注的力量,是不可想象的。
佛在世時,有一天舍利子和目犍連二人在入定的時候,印度一個很有權勢的國王在旁邊對他們講了很多事情,但是過後兩位尊者說,他們兩人入定了,心太專注了,一句也沒有聽到。國王覺得不可能:“我們離得那麼近,我說話的聲音那麼大,而且尊者的耳根也沒有問題,怎麼能聽不到呢?”最後佛祖說:“我有個辦法,可以讓你明白這件事情。”並問國王是否願意照做。國王同意後,佛祖說:“你的國家肯定有死刑犯,你命令他端著滿滿的一碗油,然後在街上轉一圈,告訴他,“如果中途溢出來一滴油,就要砍頭。若是沒有溢出來,就可以免除死罪。”然後你命人在犯人經過的路邊准備一些歌舞,並跟他搭讪,過後再問一問他看見什麼、聽見什麼了,你就明白了。”
國王一一照辦,過後問那個死囚都看到了什麼,他說什麼也沒看見,什麼也沒聽見。因爲那個時候,對死刑犯來說是生死的緊要關頭,他的心太專注了,以至于路邊有很多引人注目的歌舞,他都沒看見、沒聽到。國王也在旁邊跟他說了很多話,他也都沒聽到。這時,國王才明白,心專注的力量是如此的不可思議。
所以,若是耳不專注,給你講再多的佛理也沒用,猶如往覆口的容器裏灌東西一樣,根本不能灌進去。若是你沒有恭敬、專注地谛聽,就是這樣的結果,給你講再多、再深奧的佛理,對你來說都沒有一點用處,你一點都聽不進去。現在很多人把聽講座、聽開示都當成耳旁風。一下課,法會一結束,一句也沒聽懂,一句也沒記住。你們看書也是,速度特別快,嘩啦啦地翻,走馬觀花地看。一問,看了沒有?都說看了。一問,看完沒有?都說看完了。實際上既沒看懂,也沒記住。這樣心不在焉地學修,什麼也學不到。
聞法期間,不管是聽開示,還是看書,我們一定要反複地聽、反複地看,用心聽、用心看,把聽過的、看過的內容在結束之前做個總結,思維、觀想時就容易了。很多人都聽了,也看了,但是沒有做總結,一旦要思維、觀修的時候,腦子裏、心裏什麼也沒有,這個時候再去翻書就來不及了。
你們都不會聽聞,也不會看書。現在的學生學習的時候就是這樣的狀態,不用心,結果什麼也沒學到,什麼也沒明白。不能這樣,聞法的時候,一定要恭敬谛聽,一定要用心、用心、再用心!
(二)意不持如漏器之過。雖然也聽了看了,但是沒有記住,就像往漏的容器裏灌東西一樣,存不住、裝不住,都淌出去了。我們聞法時不能這樣,應該都銘記在心。當然,若是想把每一句話、每一個偈頌都記住是不可能的,應該抓重點,做總結,這樣就容易記住了。記住了,再去思維、觀修就容易了。
現在很多人都不願意思維,不願意觀修。爲什麼呢?因爲沒有記住,腦子裏沒有東西,根本無法思維。今天大家都進禅房上座了,但還有極少數人在外面東逛西逛,因爲他們腦子裏沒有東西,沒法思維、觀修。能做到如理如法地聽聞,實修就容易了。沒有足夠的聞思,怎麼觀修、實修?我經常強調次第,次第很重要,聞思修也有次第。每天講解的內容都要聞思修。聽聞、思維、觀修,這是有程序、有次第的。先要如理如法地聽聞,然後再如理如法地思維,最後再如理如法地觀修。如果沒有基礎,怎麼修都會很困難。
現在很多人都想修般若空性智慧,但始終都生不起智慧;想修願行菩提心,但始終都發不出菩提心。這都是因爲沒有出離心做基礎。很多人都沒有找到根本原因。我們每天要打坐、觀修,很多人坐不住,靜不下心來,不能很好地觀修,都是因爲沒有基礎,聽聞和思維都不如法,次數也不夠。雖然身在聞法的行列中,但是心不在聞法的行列中,這樣心不在焉地聞法是不如法的。沒有聽聞,哪來的思維?沒有思維,哪來的修行?
(叁)雜煩惱(摻雜煩惱)如毒器之過。聞法、修法的時候,以及做其他善事的時候,摻雜著貪心、嗔恨、嫉妒、傲慢等煩惱。
有些人總想:“我要學習很多內容,將來要講經說法,要有名氣,要得到很多很多錢財!”聞法、修法的目的不純正,貪名聲,貪財物,我們聞法、學法不能爲了這些。還有的人,同修對你的態度不太好了,看你不順眼了,不小心碰到你的東西了,坐你的位置了,就心存怨恨。
具德的上師都會直接指出你的不足、毛病和缺點。這是一種調伏的方法,也是最佳的修行竅訣,但是你智慧不夠時悟不到。其實我們的敵人、仇人才是真正幫助我們、利益我們的人,他們才是我們真正的善知識!因爲這些敵人、仇人,包括這些鬼神惡魔,他們能看出來我們的毛病和缺點,而且他們只會看我們的毛病和缺點,不會看我們的優點和功德。他們不僅能看出來,而且肯說、敢說。他們不顧我們的感情,不顧我們的心態,會說我們的缺點,會抓我們的弱點,甚至會傷害我們!他們能指出我們的毛病,讓我們消除業障,只可惜我們接受不了。
我們的親人和朋友就不會這樣了。第一、他們很難看出來我們的缺點和毛病;第二、即使看出來了,他們也不敢說。他們舍不得說我們,因爲他們太喜歡我們、太愛我們了,說了怕得罪我們、傷害我們,讓我們傷心。所以很多時候他們只會看我們的優點和功德,不會看我們的缺點和毛病。
能直接指出我們的不足、毛病和缺點的人,才是我們真正的善知識:第一、他能看出來你的毛病和缺點;第二、他能指出你的毛病和缺點。他既不是你的敵人和仇人,也不是你的親人和朋友,他是你的善知識。如果他看不出來你的毛病,覺察不到你的缺點,那他就不適合當你的善知識;若是他和你的朋友、親屬一樣,不肯說、不敢說,不舍得說你,那他就不是合格的善知識。該說的時候必須要說,來對治你的缺點、毛病,讓你消除業障,這才是合格的上師善知識。
以前很多具德的上師是怎樣攝受弟子的?很多皈依弟子是怎樣依止上師的?你們都學學、看看。但現在我們的修行不夠、智慧不夠,都是顛倒的,都願意看裝模作樣,都願意聽花言巧語,就是不願意接受上師的這種教育,不願意接受上師的這種攝受。在聞法、修法的時候,上師善知識有時候說重了,心裏就不高興甚至記恨了。這種嗔恨的態度,也是摻雜煩惱的。
我們在依止上師善知識的時候,首先要把自己放在最低處,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聞法方式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