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與實修相結合才能成就
學佛修行一定要按傳承、按儀軌,按上師的要求,不能自己隨意改動。現在我們所修的這些法都是完整的修法。理論和實修相結合,修行和生活相結合。現在很多人也在學佛修行,但是和實際生活相脫離了,理論與實修也脫離了。學佛修行要聞思修,只有理論沒有實修不行,只實修沒有理論也不行,此二者一定要結合。實修就是早課、晚課、會供這些儀軌;理論,就是四外加行、五內加行這些內容。
如果我們想去一個地方,不管是坐飛機還是坐汽車,必須要有交通工具。我們以佛法爲道路,走解脫大道,最後要達到佛果。這些課誦、儀軌就相當于交通工具。通過理論、通過加行,我們要修出離心、菩提心和般若空性智慧,這叁者相當于燃油。只有交通工具,沒有燃油不行;只有燃油,沒有交通工具也不行。這兩種情況都無法到達目的地,甚至寸步難行。
我們現在學修,不需要學過多的理論,但要懂得基本的理論。在實修的過程中,過多的理論是一種障礙。現在有的人學了因明等五部大論,這都沒有必要。作爲在家居士,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既不考堪布,也不考法師,學太多的理論沒有用武之地。但最基本的道理一定要掌握,否則怎麼修行啊?
也可以這樣比喻,理論相當于兩只眼睛,實修(偈頌、儀軌)相當于兩只腳,只有腳沒有眼睛怎麼走路啊?但只有眼睛沒有腳也不行,連基本的道理都不懂,什麼也不明白,這相當于沒有眼睛,像個盲人。一個盲人能到達目的地嗎?
那什麼是必須明白的最基本的道理?就是四外加行、五內加行的內容。我們的傳承上師有近傳的和遠傳的,近傳的曆代上師有十八位,遠傳的就更多了。他們都是通過這些加行、儀軌成就的。一代代的上師都講過、強調過,這些才是最重要的,有了這些就有了一切。我們的曆代傳承上師之一華智仁波切講過,學修這些加行就一定能到達目的地,一定能解脫,一定能成就。這些加行缺一不可,這是一條完整的解脫之路,是一套完整的學修方法。你掌握了,明白了這些方法,等于掌握了所有的方法。八萬四千法門,也可以說是法門無量,都包含在這些加行裏。
宗喀巴大師的《叁主要道論》是一切叁藏大論的精華。叁主要道即出離心、菩提心、般若空性智慧。無論你修什麼法,不管是修淨土宗,修禅宗,還是修密宗,想成就,必須要過此叁關,要掌握這叁個要領!宗喀巴大師是文殊菩薩的化現,他學修一生,最後總結出叁主要道這些必修的法,叁者缺一不可,最後才能到達目的地。有此要領已足夠。
我以前也給大家講過,好比蓋房子,出離心相當于地基,菩提心相當于圍牆,般若空性智慧相當于房頂。如果沒有地基,也不可能有圍牆和房頂;有地基,沒有圍牆不行;有地基、有圍牆,沒有房頂不行。只有地基打牢了,圍牆修好了,房頂蓋上了,才是一間完整的房子。同樣,我們成就佛果最基本的是出離心。先生起出離心,然後修菩提心,最後再去修般若空性智慧。
出離心、菩提心和般若空性智慧,不是想有就能有的,都是通過正確的方法修出來的。比如四外加行——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回過患、因果不虛修好了,在相續中才會産生真正的出離心。出離心相當于一個關口,也可以說是一種境界。要在相續中生起真正的出離心,就要修四外加行,這是唯一的方法!這是方法,不是結果。大家不要自欺欺人,我們有時候把方法和結果混爲一談了。
雖然現在很多人也在修四外加行,但修得不紮實,有的人根本沒有學,有的人跟著網絡課程在學修。但僅僅聽課也不行,還要思維觀修。我要求大家每天打坐思維觀修兩個小時,最好四個小時,最起碼也要一個小時,但很多人都沒有按要求修持。雖然修過加行的人的確與衆不同,相對來說比較穩定,但基礎仍然不牢固,還是達不到要求,所以一定要踏踏實實地修加行。
四外加行的每一段都應該不離聞、思、修。聞是聽聞,看書、聽光盤、聽開示等都是聞;思是思維、觀修,即靜下心來,思維觀修相關的內容和含義;修是去深入地體會,將法落實到生活、工作中,落實到實際行動中。之所以詳細地講解這些,因爲大家不會修。只有通過這樣實實在在地學修,最後才能生起真正的出離心。
在出離心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學修五內加行,即皈依、發心、金剛薩垛除障法、曼茶羅和上師瑜伽。這是不共同的五內加行。
皈依是菩提心的基礎,四無量心是生起菩提心的方法。菩提心有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這裏所講的菩提心指世俗菩提心,即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我們通過皈依和發心,在相續中生起真正的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最後生起般若空性智慧,即勝義菩提心。雖然通過邏輯推理也能生起相似的空性智慧,但這是比量的,不是現量的,所以不是真正的空性智慧。若想在相續中生起真正的般若智慧,就要消業、積福,然後通過上師的竅訣,最後能證得大圓滿的境界。
智慧有世間和出世間的智慧,出世間的智慧有一地到十地的智慧,但這些智慧都不同,都不是最究竟、最圓滿的智慧。大圓滿是佛的境界,是最究竟、最圓滿的智慧。業障小、福報大,對上師生起真正無僞的信心後,通過上師的竅訣,才能真正體會、證得大圓滿境界。這就需要金剛薩垛除障法、供曼茶羅、上師瑜伽這叁個修法。佛在很多續中講過,消業、積福、培養對上師真實無僞的信心,獲得上師的竅訣,這是證得大圓滿境界唯一的方法,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別的方法。因爲上師可以面對面地直指你的自性、佛性。其實自性、佛性就在面前,就在當下。但因我們被業障遮蔽,所以見不到。什麼叫見不到?其實見性不是用眼睛來看,而是用心來看。我們就是認識不到,就是不相信。
《大圓滿願文》雲:“自心簡易難信之秘密,願以上師竅訣力見之。”對我們而言,自性、佛性是個很神秘的東西。因爲我們不相信,所以覺得難,見不到。其實就是因爲福報淺薄,業障深重,對上師生不起信心。一旦生起信心,讓你開悟、見性是一件很簡單、很容易的事。很多大德高僧最後都是怎樣見性,怎樣成就的?不是靠給他每天講解,每天灌頂才見性的,而是偶爾跟他說了幾句,偶爾給他做了一些動作,就開悟了。其實上師可以直接告訴你,當下、眼前就是佛性,你把心安住在當下就行了,不用去繞圈子,但是都不相信。“自心簡易”,自心、佛性既簡單又容易,最易開悟、證悟,但是“難信之秘密”,就是難以相信,好像眼睛看不到眼睫毛一樣,因爲它離你太近了。我們爲什麼見不到自心呢?因爲它離我們太近了。佛不在遠處,就在眼前;淨土不在遠處,就在當下。可我們都不明白。
因此,通過四外加行、五內加行,就能成就出離心、菩提心、般若空性智慧。如果真心想學,真心想修,就好好學,好好修,這些方法我們都有了。不僅要修加行,還要修早課、晚課,但不能糊裏糊塗地修。現在很多人也堅持上早晚課,但時間久了(有的上了一年、兩年)就開始沒有興趣了,很多時候當成是一種任務。其實上早晚課是一種最大的享受!你真把自己的心靜下來了,真正進入到那種境界,那是無比的快樂,無比的喜悅啊!
如果你的身心沒有放松,心胸沒有打開,那樣做課肯定沒有感覺。這就相當于門窗緊閉的房屋內裝滿亂七八糟的東西,陽光怎能照進來?上師叁寶的加持怎能進入啊?要調整好身、口、意叁門,在身心完全放松的情況下才能收到真正的信息——加持。你身心沒有調整好,就相當于手機沒有打開,怎麼能收到信號呢?
上師叁寶的加持是永恒的!上師叁寶的衛星才是堅固的、恒常的,不可能沒有信號,是自己的手機沒有打開。有人勸你:“把手機打開吧。”你還不相信,還固執己見,認爲自己的手機已經打開了。我們現在學佛就是這樣,在一位明理的人,一位有修有證的人眼前,我們好像一群瘋狂的人,不聽勸告。只有打開心胸,放松身心,才能收到上師叁寶的信號,才能得到上師叁寶的加持,之前是不可能的。
爲什麼沒有感覺,沒有喜悅啊?其實,真正進入那種狀態、那種境界時,所體會到的禅悅無法形容。僅一般的禅悅刹那間就超越了屬于世間的所有喜悅。長壽天的天人壽命非常長,他們爲什麼能安住那麼長時間?就是因爲那種感受太不可思議了。果報窮盡時才會退失,之前不可能。我們坐一會兒,坐幾個小時都忍受不住,腿麻了、腰疼了、頭疼了、不行了,連刹那的喜悅都沒有。
如果你沒有喜悅之心,除了麻木、疲憊,再無其他感覺,就是修學不到位。原因在于:其一,不明理。加行學得不好,如剛才所說,沒有加出離心、菩提心、般若空性智慧這些燃油。其二,身心沒有調整好。身心調整也非常重要。在五內加行之後還有叁個特加行,都是調整叁門的方法。所以不要東學西學、盲修瞎練。如果真心想解脫,不要人雲亦雲,不要跟那些不明理的人學。一定要聽佛的教導,從基礎做起。
用不用修加行自己最清楚,如果你的相續中有了出離心、菩提心、般若空性智慧,就不用學加行,可以直接修正行,保證能成就。如果相續中沒有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智慧,就要繼續修加行。有的人自己欺騙自己:“某個法師說了,我不用修加行。”有的人前世修好了出離心、菩提心,所以今生今世不用修這些,可以直接修正行,但你是這種人嗎?
比如說禅宗。禅宗不強調修加行,也不強調這些基礎,因爲修禅宗之人是利根者,是相續成熟的人。六祖慧能爲什麼能頓悟呢?就因爲他是利根者,和一般人不一樣。他剛出生時就有很多佛菩薩的征相,他是佛菩薩轉世,是再來的人,不是一般的普通人。他不是沒有修加行,…
《理論與實修相結合才能成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