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生、整理東西,就是打掃自己的心,清理自己的心。哪有什麼不幹淨的,哪有什麼不好的,都是自己的心,都是自己的業障。你去打掃,去整理,這都是打掃自己的業障。
你把家務都做好,好好關心照顧家人,沒有私心,沒有要求,不求回報地付出,不可能不感動人心,不可能不感化他們。而現實中我們做任何事情,無論是爲家人做,還是爲其他人做,都是有要求要回報的。如果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暫時沒有什麼回報,心裏就開始煩惱痛苦,這是在造業,這都是因爲發心不正確。所以發心一定要到位。沒有要求、不求回報地去付出,這樣才能得到回報。
我們要好好思維、觀察,爲家人做事、爲大衆做事、爲他人做事的時候,是不是沒有要求,不求回報?如果有要求,求回報,想得到一些好處,或者是想得到一點功德,都是發心不純正,一定會有不好的結果。所以發心一定要純正,沒有要求、不求回報地付出,才是菩薩的行爲。無論是對家人還是對其他人,都一定要誠心,不能虛僞。
你修行是否進步,看你周圍人的變化。如果周圍人有變化,你的修行肯定有進步;如果你周圍人沒有變化,甚至還很反感或反對,說明你的修行還不到位,沒有進步。我們現在不是學做菩薩,學做佛麼!你真的做好了,一般情況下,家人也好,其他人也好,不可能不支持你,不可能不跟隨你。因爲你是菩薩啊,誰不尊重菩薩啊?誰不跟隨菩薩啊?所以發菩提心非常重要。我們要行菩薩道,但是要從自身做起,從家人做起。
第二個就是正行無緣殊勝。正行無緣就是不執著叁輪,比如說我們修法的時候,修法者自己、所修的法、修法的過程都是空性,都沒有實體。在我們的概念中,有好或壞,美或醜,淨或染,其實這些都沒有實體,都不是事實存在的。
比如說好和壞,我們人類認爲是好的,然後去追求的這些,但是對其他道的衆生來說,不一定是好的,也不一定是他們所追求的目標。我們認爲住別墅好,開寶馬、奔馳好,當主席、總統、明星、世界冠軍好,但是其他道衆生對這些沒有概念。我們周圍的衆生,比如說貓狗,它們不可能覺得別墅好,也不願意住別墅;它們不知道寶馬、奔馳是什麼,也不想開;對主席、總統都沒有概念,它們也不知道什麼叫明星,也不想當。如果事實上有這些,事實上真是那麼好的話,它們也應該覺得好,也肯定想得到。這都是我們自己的一種概念,自己的分別心的一種作用,事實上沒有。我們人類所認定的這些好,對其他動物或衆生來說,都是不存在的。我們認爲不好的,在那些衆生的心目中,也許都是好的;我們不能吃的,他們能吃;我們不能用的,他們能用。如果好或壞是事實存在的話,對每一個衆生來說都應該一樣,而事實並非如此,所以這些都是以我們的分別心來判斷的,認定的。
美和醜也是如此。你覺得美,但是不一定所有人都覺得美;你覺得醜,但是不一定所有的人都覺得醜。不用說別的,就說人類,世上有黃種人、黑種人、白種人,這些人皮膚的顔色都不同,各自喜歡的膚色也不一樣,黑人就喜歡黑人,不喜歡我們這樣黃皮膚的人;我們黃皮膚的人,也不喜歡那些黑皮膚的人。黃皮膚的人當中也是,你覺得這個人美,但是不一定所有的人都覺得他美;你覺得那個人醜,但是不一定所有的人都覺得他醜。由此可見,美和醜不是事實存在的,都是我們的概念,都是我們的想法。
淨和染也不是事實存在的。我們覺得不幹淨,其他衆生覺得幹淨;其他衆生覺得不幹淨,我們覺得幹淨。自己喜歡的,都是幹淨的,都是清淨的;自己不喜歡的,都是不幹淨的,都是不清淨的,這就是執著、貪心!我們特別執著錢,特別喜歡錢,其實錢多髒啊!那些舊的錢最不幹淨,但是都不覺得髒,都覺得很幹淨,揣在兜裏,舍不得拿出來。
若用智慧一觀察、一分析,這些法都沒有實體,都不是真實存在的,是由我們的分別、執著造成的,都是性空的。無論我們修法,還是平時做事,如果能站在叁輪體空的角度,能保持這種正念,不去執著叁輪,這叫正行無緣。
第叁個就是後行回向殊勝,將我們所做的一切功德都回向給一切衆生。簡單地說,做任何事,包括我們所做的功德,從內心裏不求回報,不要回報,全部施給衆生,衆生能得到利益就行,能成爲衆生解脫成佛的因緣就行。我們做功德,做善根,做福德,都不是爲了自己解脫,也不是爲了自己成佛,都是爲了衆生,都舍給衆生。這叫後行回向殊勝。
我們做任何事情,包括幹家務都應該只是付出,不求回報。不要看對方的臉色,“我今天幹了這麼多活,他怎麼還不高興,還愁眉不展呢?”覺得受委屈了,又不行了。這就是沒有發心,沒有回向。你不用看別人的眼色,他人高興也好,不高興也好,你是在付出,是在修煉自己麼!他高興了,表揚你了,給你什麼好處了,你一高興,就完了,這個功德就毀了。如果因爲今天幹了很多很多活,把家裏弄得幹幹淨淨,給他們做好了可口的飯菜,自己就得意洋洋,認爲他們回來肯定會高興,肯定會表揚自己,結果他們回來沒有表揚自己,也沒有贊許的笑容,就覺得受委屈了,“怎麼這樣對待我?”又開始生氣了,又煩惱痛苦了。這都是求回報的結果,這些都是沒有回向。做功德、福德要回向,做事情也要回向。能不求回報地付出,才能得到回報。
實際上做任何事都是給自己做,給自己消業,給自己積福。他表揚你,天天伺候你、照顧你,自己心裏就美滋滋的:“我真有福報,什麼也不用幹,他那麼照顧我,關心我,心疼我,對我非常好……”其實這都是讓你消耗福報啊!有什麼可高興的!
有的人抱怨:“家裏所有的活都是我一個人幹,他們什麼也不幹。”又覺得受委屈了。沒有智慧啊!這多好啊!讓你消業積福麼!機會啊!你沒有珍惜,不知道這是機會,天天因爲這個吵啊鬧啊,到處說惡語,造業了!你要有智慧,一定要會轉念。
他欺騙你、傷害你,這都是好事,是磨練你的心,讓你成長,讓你成就,讓你增長智慧。這都是消業的過程,都是還債的過程,都是積福的過程!往昔你肯定欺騙過他,傷害過他,現在他來討債,你應該心甘情願地還。他欺騙你很應該,他傷害你也很應該,你應該接受,應該承擔,這是修忍辱,這是修自他平等、自輕他重菩提心,是在讓你增長智慧,增長福德。實際上這是寬恕別人,升華自己,不是壞事,都是好事。
在生活中、工作中去磨練、去修煉,這樣才能增長智慧。懂得了佛理,能保持正念,這就是閉關。一提起閉關,很多人都會說沒有時間。還有人問:“上師,修行是不是必須要閉關?”是啊,要閉關。“我沒有時間,家裏有孩子,還要上班。”你怎麼沒有時間啊?你時刻都可以閉關,閉關不是必須要幾個月、幾年、幾十年,一分鍾、一刹那也可以閉關。閉關不是要封閉自己,是能夠保持善念,保持正念。如果能這樣做,一刹那、一分鍾、幾十分鍾、幾個小時都是在閉關。
寂靜處有外在的寂靜處,有內在的寂靜處。內在的寂靜處,是心裏清淨。閉關也是,有外閉關,也有內閉關。外閉關重要,但是內閉關更重要。心不散亂,不生起邪思邪見,能夠保持正知正見正念,這就是內閉關。出家有身出家,有心出家。真正有出離心,不貪戀輪回、世間,心出家,才是真正的出家。的確是要閉關,要到寂靜處,要出家,但如果條件達不到,我們可以修內閉關,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每時每刻都可以修持叁個殊勝,我們做任何事情,包括吃飯、睡覺都可以修叁個殊勝,都可以由叁個殊勝來攝持,這樣都是修行。吃飯是修行,睡覺也是修行。躺著坐著有什麼區別?我希望大家時時刻刻修行,在對境當中修行。我們往往一遇到點什麼事,就特別困惑、煩惱,沒有必要這樣。我不是跟你們說過麼,我們最好超越因果,最起碼要轉變因果。如果沒有超越,也沒有轉變,只能面對了,不要妄想逃避。
叁個殊勝非常重要,時刻都可以修,時刻都可以運用。這樣我們時刻都在修行,都在修煉,都在消業,都在積福。這樣學修,很快就能證得圓滿,證得佛果。真的,一定能!
雖然大家修行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是有些人進步非常快,很多人已經有一定的成就了。很多人習性改變了,家庭改變了,身體改變了,各個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這麼大的變化,有這麼大的進步,得到了修法的利益,每個人心裏都很清楚,這都是佛和法的功德,是修法的功德。這說明我們修的法是正法,我們的修行是如法的。
雖然這次到現場參加法會的人不是很多,但是我們能看出來,很多人都有一定的收獲,修行上有一定的進步,有一定的提高。如果有機會,我們還可以繼續開法會;如果有條件,大家都可以參加。現在科技發達了,我們也有很多方便,可以通過網絡、電話或者其他的方式互相交流,互相學習。
我們有書,有光盤,還有網絡壇城,你們可以看書,聽光盤,有什麼問題還可以通過電話或網絡聯系。我們有網絡共修講堂,在哪都可以共修,到各地壇城也是一樣的。如果有條件,在家裏就可以參加網絡共修講堂的共修。我們有共同的目標,有共同的方向,有同一個方法。雖然我們的身不在一起,但是心永遠在一起,力量永遠在一起。大家到各自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中也可以學,可以修,隨時都能得到上師叁寶的加持,能得到善神護法的護持。希望大家堅持,希望大家精進,任何時候都不要灰心,不要退步。這些違緣、障礙都不會難倒你,一定會勝利的,堅持就是勝利!
《關于叁個殊勝的開示》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