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个殊胜的开示
修任何法时都应该由三个殊胜来摄持,这样才是修行。否则都不是修行,也不能成就。所以,三个殊胜非常重要。
第一个是前行发心殊胜,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分两种: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是一地以上菩萨的发心,世俗菩提心是一地以下菩萨的发心。世俗菩提心又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为了自己解脱,为了自己能成就佛果而学佛修行,都不是大乘修行者,都不是菩提心。为了救度众生而学佛修行,才是真正的大乘修行者。
世俗菩提心中的愿菩提心要具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是为了度化三界六道一切父母众生;第二个是发自内心地渴望修持成佛,就是下决心要修持成佛。这两个条件都具备了,才是愿菩提心。它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对众生的悲心一定要强烈;第二个特点是对众生的悲心是平等的,面对的是法界所有的众生。如果为了某某众生,或者为了一部分众生想修持成佛,就不属于菩提心。
为了度化一切有情父母众生而发誓修持成佛,这是愿菩提心;为了早日圆成佛道,而要精进闻思修行,这是行菩提心。愿菩提心是为众生成佛的决心,行菩提心是为了早日能圆满,为众生成就佛果的因缘早日具足而闻思修行。为了成佛,我要闻思,我要修行,这个决心叫行菩提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都是菩提心,前者是为果发的心,后者是为因发的心。
我们已经发心了,修行的时候,就要从自身做起,从周围的人做起,然后再一步步扩大范围,不是要求你立即就为所有的众生做事。从自身做起,从身边有缘的众生做起,这才是如法的。无论我们为众生学法修行,还是去利益众生,都要从自身做起,从自己的家人做起,从自己的家里做起。先把与自己最有缘分的众生度好,再慢慢扩大范围,扩大到一个地区,然后扩大到一个国家。
无论我们发心出家修行,还是在家修行,都要为众生。实际上我们真正能为众生、为大家,我们才能得到解脱。自私自利、我执我爱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假如我们继续自私,继续为了自己暂时的利益而奔波忙碌,一定会陷入轮回,会无休止地感受难忍的痛苦。
我们为什么要发这样的心呢?是为了众生。我们为什么要发为众生的心呢?就是要断除私心杂念。因为每个人都有私心,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忙碌,但这都是烦恼痛苦的根源。如果我们不自私,不为自己的利益,一定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所以,这都非常重要。
我们为什么要发慈悲心、菩提心呢?因为要断除私心,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忙碌!否则,我们一定会痛苦的。我们通常会为痛苦找很多很多的理由,但这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所以一定要统统断掉私心,一定要多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很多人也发心,但都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发心还是不到位。要从内心里发出菩提心,这个非常难。如果我们真正把菩提心发出来,其他的就不难了,解脱就不难了,可以说是解脱了,圆满了。所以大家一定要下功夫!开始的时候,肯定发不出来,一定要多练多发,通过各种方法来修菩提心,随时都要修菩提心,慢慢我们才能发出来这个心。
我们修法的时候要发菩提心,平时也要发菩提心。如果平时也能发菩提心,那么行住坐卧都是修行的过程,吃喝玩乐都是修持的方法。我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吃喝玩乐都没有罪过。为众生吃喝玩乐都有功德,为自己吃喝玩乐都有罪过。
我们修行是为了众生,为了成佛。为了修行,我们需要健康,需要有好的身体,需要有好的心情。这样才能学,才能修。如果身体不好,心情不好,修行就会有障碍。所以我们可以吃,还可以吃好。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吃有营养的东西。一定要休息好,我们的身体是个肉体,如果休息不好,就会受影响。身体总是处于疲劳的状态,慢慢就会生病。如果身体不好,很难修行。所以,我们可以吃,要吃好;可以喝,要喝好;可以休息,要休息好。吃好了,喝好了,休息好了,才能有好的身体;有好的身体才有利于修行。我们修行是为了成佛,成佛是为了众生。我们为众生吃,为众生住,为众生休息,为众生玩乐。出去散步、锻炼、游玩,都是为了众生。
这怎么是为众生呢?这不是自己吃,自己喝吗?这不是贪吃贪喝贪玩么?不是!如果你没有发菩提心,你是为了自己,那都是贪吃贪喝贪玩,是造业;如果你发菩提心了,就不是贪了,而是为众生吃,为众生穿,为众生玩乐,都是为了修行。
一定要转念,我们有好的身体,有好的心情,才能学佛,才能修行,才能精进,否则很难。尤其是我们这些初学者,对佛法、对修行还没有生起定解的人,如果身体不好、心情不好,就会影响修行,这都是魔,都是障碍。很多人会灰心退步或者走火入魔,这样多危险啊!
所以我们应该吃好喝好、休息好,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情,这都是为了修行,为了遣除修行上的障碍,为了修行更有进步,这叫发心。我们修行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自己能得到解脱,或者能得到一些神通。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众生而成就佛果。我们修成佛了,福德智慧都圆满了,可以转*轮,可以有自己的教法,这样才能独立自主地饶益众生,度化众生。
我们还没有成佛,还没有转*轮,所以我们现在还没有自己的教法。现在这个教法,不是我们自己的教法,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也可以说是我们的佛祖释迦牟尼佛的事业,我们现在是在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扬他的教法。按世间的观点来说,我们现在还没有自己的事业,在给释迦牟尼佛“打工”。我们也希望能有自己的教法,那才是真正独立自主地度化众生、饶益众生,我们成佛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这都是为了众生。当我们真正有了自己的教法,自己的事业时,也有很多佛菩萨、善知识们来帮助我们,给我们“打工”,自己是主人,那多好啊!
我们的事业是利益众生,饶益众生,救度众生,这都是为了众生,始终是为了众生。在表面上看,他贪吃贪喝贪玩,还像个修行人吗?实际上,他吃喝玩乐是为了众生,而你吃喝玩乐是为了自己,这两个能一样吗?表面上看,你们两个都在吃,都在喝,都在玩,但是发心不一样。一个是为众生,无私的;一个是为自己,自私的。
还有些人认为自己是修行人,就什么也不讲究了:生的、烂的都吃,穿得破破烂烂,用的破破烂烂,家里也破破烂烂,人不像个人,家不像个家,哪有这样的修行人啊?真的,都修偏了!
发心非常重要。如果你不发心,只是觉得轮回太苦了,世间事太多了,阿弥陀佛救救我吧,我要往生,我要往生!然后到处求啊念啊,把自己关在屋里,我什么也不管了,你们自己去做吧,我要修行!这都是自私自利,都是贪——贪修行,贪念佛,贪西方极乐世界,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懂什么是轮回,就认为轮回苦,人间苦,做人苦,做人难,事太多,烦恼太多,无法忍受……实际上这是种逃避心,不是出离心。
有的人逃避心特别强烈,到处跑,念这个修那个,把自己锁在屋里,闭门不出,自认为很精进。这都是贪净土,贪西方极乐世界这些清净美好的东西。一说西方极乐世界好,那里没有痛苦,没有烦恼,而且地、树都是玛瑙等各种珍宝,贪心就生起来了,“哎哟,那个世界多好啊,我一定要到那个世界。”一说阿弥陀佛如何如何好,就贪阿弥陀佛,这也是一种贪心,因为私心还没有断啊!
为什么说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希望见到阿弥陀佛是贪心呢?因为私心还没有断,想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想法不是愿望而是欲望,是贪心。这样念佛求往生,绝不可能往生,因为这与佛讲的往生的四个条件正好是相反的。佛讲往生的四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发菩提心。念佛法门也讲菩提心,而且讲的是胜义菩提心,更殊胜。现在很多念佛人都不懂这些道理。
如果不发菩提心,自私地念、修都是贪,都是有罪过的,都是造业。我经常说,嘴上念佛,心里念魔,表面上修行,实际上造业。难道不是吗?嘴上念的是阿弥陀佛,但心里都是私心杂念,都是贪嗔痴慢疑等烦恼。最根本的发心都是自私的,都是为了自己能解脱,为了自己能避免现世的困惑或烦恼,都是逃避心,连出离心都没有。没有菩提心,都是自私自利,这样不是念佛而是念魔!“我学了那么多年的佛,念了那么多佛,怎么还不好呢?”虽然你嘴里念的是佛,但是心里念的是魔。你已经着魔了,还能好吗?这样念佛没有意义。
所以一定要发菩提心。我们发心后,怎么都可以,可以吃好喝好,把家里的事做好。为家人做家务,为家庭上班、工作,都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我们学了佛,发了心后,不是不要家,也不是不要照顾家人,而是更需要家,更需要照顾家人。
每一个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是要饶益每一个众生,但是我们的儿女等家人,与其他众生不同。他们都是与我们最有缘分的众生,是最需要我们的众生,也是我们的冤亲债主,我们应该先度化他们。我们与他们在同一个环境,互相都会受一些影响。我们做不好,很容易伤害他们;我们做好了,很容易利益他们。我们可以照顾、关心他们,可以为他们付出,但是要知道这样照顾和关心他们的动机是因为他们是众生。
我们以前对他们也关心、照顾、付出,但都是自私的,都因为是“我的”——“我的家人”、“我的儿女”、“我的亲朋好友”,才去照顾、去关心。这都是自私的,都是在造业。我们现在发心了,因为他们是众生,是与我们最有缘分、最需要我们的众生,所以要去关心、照顾他们,这样发心,念就转了。我们这样关心他们,照顾他们,为他们付出,这也是一种修行。
真的,这些都是修行啊!你想修,就把家务干好,把家里弄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这样你自己的家就是净土,就是佛国!家人都是佛菩萨!其实打扫卫…
《关于三个殊胜的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