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學佛的重要性▪P2

  ..續本文上一頁果有減少,你所修的法是正法。即使你學得再多,修得再好,如果你的煩惱沒有減少,習氣沒有減輕,那就說明你修的法不是正法。正法是能夠對治煩惱、對治習氣的。衡量自己有沒有進步,有沒有成就,就看自己的煩惱和習氣與以前比是否減少了。如果貪嗔癡慢疑比以前少了,不好的習氣比以前少了,性格比以前好了,就說明你修行有進步了,你有成就了。

  觀察好自己的相續,不要在意有某種感覺、境界了,能看見某種境相了等等,這都是修行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不用害怕,也不要高興。出現好的境界,就高興並且執著,這是一種障礙;出現不好的境界,就害怕並且執著,這也是一種障礙。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放平,不要執著這些,不要太高興,也不要太害怕。如果有不好的現象了,就祈請上師叁寶加持,多念《金剛七句祈禱文》,一切都會過去。我說過,我們學佛修行的過程中,會有一些坎坷和磨難,這都是正常的,沒有磨難和坎坷,不可能增長智慧。智慧是在人和事當中磨練出來的,我們通過這些磨難和坎坷,才能增長智慧。

  如果你沒有修行,不懂佛理,就會繼續造業。如果你懂得了佛理,真有修行了,通過這些就能增長智慧。比如有病了,或者有其他不好的狀態,不懂佛理,沒有修行的人就害怕了,不敢學,不敢修了,或者退心、放棄了,這都是錯誤的。實際上這不是有病而是去病,這不是著魔而是去魔。這個病是本來就有的,只是在今天發現了,通過修行就能把它去掉。身上那些不淨的鬼魔,通過修行也都能去除。這都是好事,你要在這個過程中保持自己的心態,把握住自己的心。

  生病的時候,心不能慌,要知道:第一,能消業。你要相信因果,這是自己的因果,肯定是曾經造過業,尤其是殺過生。通過忏悔,業消了,病就好了。第二,能還債。這些疾病肯定也與怨親債主有關系,因爲你曾經傷害過他們。你現在就利用這個機會,多給他們發慈悲心,這樣他們也能得到安甯,得到解脫。第叁,這個時候你可以修自輕他重、自他交換菩提心,把衆生所有的病苦,都拿到自己身上來,替衆生受苦受累。這樣,業消得就快,你會很快恢複健康,得以長壽。

  這就是修行的過程。第一,要轉變因果。比如說前面講過的,生病時我們把它看成是消業,修自輕他重菩提心,這樣我們很快就可以康複,以後也能長壽,這都是轉變因果。第二,要超越因果。我們最好要超越因果,不受任何外在的影響和幹擾。我們真正開悟證悟了,那時才能超越因果。

  不要把生病當成壞事,否則它一定會障礙你,讓你痛苦,讓你將來下地獄。如果把它當成好事了,它就是你的助緣,它就能幫你消業積福,幫你解脫成佛。不要害怕,這些都是暫時的,一切都會過去。不管何時,都不能灰心退步,一定要堅持下去!堅持下去了,就是你的勝利。不管感覺好或不好,心情好或不好,都能堅持,都能精進,這就是你的進步,你的成就。最終有一天,你一定能達到最圓滿、最究竟的解脫果位。

  不經過磨難不能成佛。雖然我們本來都是佛,但是我們還沒有成佛。我們的本性是清淨的,從本性的角度講,我們都是佛。但是,我們還沒有達到斷證圓滿,沒有斷除煩惱,也沒有證得圓滿,從這個角度講,我們都沒有成佛。所以,我們要斷除煩惱習氣,斷除我執我愛。煩惱習氣、我執我愛才是真正的魔。煩惱魔就是四魔之一。

  沒有隨隨便便就能成佛的。不經曆風雨不能見彩虹,不經過磨難不會成佛。我們都有目標和方向了,也有正確的方法了,只要能堅持,任何時候都不灰心、不退步,這就是成就。若是大家能夠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定能勝利。

  什麼叫做學佛修行

  今天我給大家簡單開示什麼叫做學佛,什麼叫做修行。現在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學佛、修行到底是怎麼回事,都處在一種迷信的狀態,沒有懂得學佛、修行的真正含義。

  學佛人、修行人不是要逃避現實,而是要面對現實。六道輪回的過程非常漫長,我們想逃避是不可能的,即使能逃避也是暫時的。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都需要經曆,都需要面對。有什麼樣的因,就要感受什麼樣的果。在我們的相續中,在阿賴耶識當中,有很多善惡的種子。雖然很多種子現在還沒有成熟,沒有發芽結果,但是,最終都是要發芽結果的。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一樣,無法能夠逃避。這些善因、惡因什麼時候成熟,什麼時候就要感受相應的果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有時候通過一些因素,某些因果好像是免去了、度過了,但因緣果報不可思議,什麼時候報誰也不好說,因果是不會有浪費的,免去、度過也都是暫時的。如果業力沒有窮盡,最終還會發芽結果,自己還要感受痛苦與果報。

  一切法都是緣起,緣起不可思議,不管是善緣還是惡緣,通過一些因素,暫時也許能轉變一些,緩解一下,但最終還要感受,不能徹底解決。在六道輪回的過程中,我們逃避不了善惡因果的現實,所以必須要面對。學佛修行不是要逃避現實,而是要學會面對現實,要敢于面對現實。我們學佛修行就是要學會面對。

  我以前也講過:出離心不是逃避的心,而是勇敢的心,敢于面對的心。如果你徹底弄明白了六道輪回的事實真相,輪回並不可怕。善惡因果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也不可怕。你真正懂得了輪回,懂得了因果,你就不會害怕輪回,也不會害怕因果,不會有恐怖與畏懼。密勒日巴尊者說過,他因爲害怕輪回,于是到山上研究輪回;但是當他弄懂了輪回後,他對輪回就再也沒有畏懼了。六道輪回與善惡因果,就是大自然中的一種規律。世事無常,都是空性的,都是虛假的,也是一種自然規律。內情衆生、外器世界等所有的緣法都是無常的,都在刹那當中生,在刹那當中滅。我們通過邏輯分析、觀察的時候,根本找不到緣法的存在,但是在顯現上看,都是真實不虛地存在著,這就是緣起,這是佛講的空性。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規律,都是諸法的事實真相。你弄明白、搞清楚以後,就再也不會隨著這些境動心,再也不會受外在影響,心任何時候都是如如不動的。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這就是輪回,沒有什麼可怕的。生死是相對而成立的,沒有什麼放不下的。

  我們在現實當中做人,我們的神識就像個遊客,即便來到了這裏,到時候也必然要回去,有來就有回。來了會走,走了會來,要從內心裏不執著生死,不懼怕死亡。任何事物都一樣,不管什麼都會變,人會變,事會變,物也會變,都在刹那刹那當中變,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諸法的事實真相、真理就是這樣。如果你明白了這些道理,爲什麼還要隨著它動心呢?

  他對你好,對你有感情,幫助你,你欣喜若狂;過了一段時間,他又變了,對你不好,對你沒有感情,不幫助你了,此時你又傷心欲絕——這叫動心。所有的事情有好就有壞。他現在對你好,肯定也有對你壞的時候。好不可能永遠好,壞也不可能永遠壞。其實,如果你不執著好壞,一切都能心平氣和地接受,對你來說,無論好與壞,無論對你是否有感情,是否有幫助,都無所謂。總是保持一種心情,一種心態,這叫如如不動!變化是很正常的,你的心不隨著它動,不隨著它變,這就是修行。

  佛講,諸法的本性是無常的,都在刹那刹那當中變。現在的科學也在研究這些。研究的成果顯示,這些物質在産生的同時就開始變化,開始泯滅了,只是在外表上我們看不出來。這就如同佛講的,萬事萬物都在刹那刹那當中生滅,在刹那刹那當中變化。

  他今天理你了,明天又不理你了;他今天對你好了,明天對你又不好了,這都是無常的。諸法、世間法就是這樣,沒有什麼可奇怪的,都在變化,都不是實有真有,都是如幻如夢的,都是虛假的,不可靠的,這就是佛講的“緣起性空”。若都是實有真有的話,就不會變。

  學佛就要學佛的覺悟,學佛的智慧,要懂得諸法的事實真相、真理。你真正懂得了諸法的事實真相、真理,這叫開悟、證悟,也叫看破。看破了,將諸法的事實真相,弄得一清二楚了,才能放下,心才不會隨著這些境動。其實,看破了才能放下,放下了才是看破。如果沒有看破,就放不下;如果放下了,就一定是看破的。

  我們經常講“了了分明,如如不動”。了了分明是什麼意思?無論是屬于世間的,還是出世間的,能將所有法的事實真相、事實真理,都了如指掌、一清二楚,一點點也不模糊,這就是了了分明。什麼叫如如不動呢?真正看破、證悟了諸法的事實真相、真理,心不會隨著這些境而動,就是不會受任何影響。順境來了,不會高興;逆境來了,也不會傷心,始終是一個心態,這叫如如不動。如如不動的同時了了分明,了了分明的同時如如不動。

  關于解脫、成佛的狀態與境界,法語裏也有說明:“真正放下了,那時不要放棄一個人,不要放棄一件事。”開悟、證悟以後,不是什麼也不知道,不是什麼也不明白,而是都明白、都知道,能盡責任,能盡義務,都能做到,而且能做到究竟、圓滿;都能想到,而且想得周到。同時沒有動心,沒有煩惱,也沒有痛苦。能生活,而且生活會快樂自在;能工作,而且工作會輕松順利。這就是解脫、成佛的真正狀態。

  學佛修行、解脫成佛,不是要離開這個社會,不是要離開這個世間,不是要離開這個環境,也不是要離開這些衆生,而是要接觸,要面對,同時能圓滿地解決、處理一切事情,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沒有煩惱痛苦。我們有這樣一句法語:“放下才能得到,隨緣才能順利。”但是,這個放下和隨緣是一種覺悟的心態,就是覺悟了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理、真相。以這樣的心態去爲人處事,一切都會順利,一切都能成就。

  每個人都需要佛法,都需要修行。我們在爲人處事、生活工作的過程中,不能沒有佛法,不能沒有修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願望與目標,如果真正想實現自己的願望,想達到自己的目標,就要靠佛法,靠修行。有佛法,有修行,才能生活圓滿,工作圓滿,一切圓滿,否則很難。所以每個人都需要修行,如理如法地修,最後才能如願以償。不要總是想逃避現實,無論是家庭、身體,還是工作,都要面對,都要放下,都要以智慧來處理,來解決,這樣才能圓滿。

  

《學佛的重要性》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