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的力量
問:您說借事煉心,借人檢心,在社會上,尤其在商場中,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師:我不知道你做的是什麼工作。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要全心全意,認真負責地把工作做好。做好工作有兩個必備條件:一是專注,二是運用智慧(包含了盡職盡責)。無論你和同事共事,還是與顧客溝通、交流,都要借助人與事來檢驗和曆練你的這顆心,學會在喧嘩的環境中煉心,在無事的時候靜心,讓心歸于平靜、安甯,頭腦歸于零。
問:怎樣才能修到空的狀態呢?
師:要借助一個方法。修到能進入零的狀態後,遇到事情,你自然會從那個零的狀態裏走出來,把事情處理完後,你又會自動進入零的狀態。
問:也就是說要用的時候就能起用?
師:對。因爲頭腦只是靈性的一個工具,靈性可以使用頭腦,也可以不使用。而我們現在恰恰相反,靈性成了頭腦的工具。
問:您說的靈性,是不是指零或者一?
師:是。我們修行,就是要把頭腦變成靈性的工具,而不是讓它變成頭腦的工具。
問:對!這種狀況我感受很深刻。比如在工作中,不想說話的時候必須說,不願動腦子的時候必須動。
師:這就是你問的借事煉心,借人檢心,工作中帶著覺知,工作之後隨時歸零。
問:歸零是不是不住于心,當事情做完後,不讓它的結果影響自己的心?
師:說不住也對,但必須有一個狀態出現,不光是理解上的不住,還必須能切實地感受到有一股力量與你融爲一體,你就是她,而不是你與她融合。這個層次已經沒有融與不融了,你已經變成她,她就是你了,無論喜怒哀樂都不會動搖她,不會破壞她,而且她也會有喜怒哀樂。就是達到零的狀態後,一樣會有喜怒哀樂,因爲身心靈合爲一體了,或者說這時候肉體已經變成了靈體,而不是靈體變成了肉體。
問:如何才能感受到自己有這種靈性呢 ?
師:要懂得佛教講的“理入”和“行入”。如果你只講理入,就容易形成知見。有了行入後,就真的能感受到一種力量的存在。就像練氣功的人可能不會搞科研,不會寫論文,但他們確實能感受到一種力量的存在。而搞科研的人雖然精通理論,卻感覺不到那股力量的存在。佛法和佛學的區別就在這裏:佛學是搞研究的,佛法是搞修煉的,一個是學術的範疇,一個是靈性的範疇。
問:我經常會感受到與萬物同一體,也總是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請問能不能把這種空的狀態關掉?
師:這是一種很好的現象,爲什麼要關掉呢?應該適應這種狀態。
問:空掉就是把自我關掉,達到與萬物同一體的狀態?
師:對,把自我關掉就是把六根關掉。
問:我們現在看到桌面上的光,它是來自太陽的光,還是其他什麼光?這個光是從哪裏來的呢?
師:從你心裏來的。客觀上這個光確實存在,但是,如果我們的心可以關掉的話,這個光對我們來說就是不存在的。
問:是因爲心有分別,才有光的存在嗎?
師:對。
問:您能否解釋一下,怎樣才能把習慣的行爲變成阿賴耶識裏的種子?
師:一般來說,不經意的、輕描淡寫的事情是輸不進阿賴耶識的,只有那些讓你刻骨銘心的事情才會儲存進去。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幾乎都無法儲存進去,往往過去就過去了。當我們做一件事時,如果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沒有統一,這件事是儲存不進阿賴耶識的。如果你想把今天經曆的事儲存進阿賴耶識,你的六根必須合一。如果你不能專注,你的六根不能統一,它們是無法儲存進去的。所以常人無法把信息儲存進阿賴耶識,只有身心合一了才可能。
問:我很容易將空間的概念縮小到一點,或者擴展到無限大,但我對時間還是不夠理解。
師:空間的放大縮小是身體的感知,一般人都做得到。對時間的感知必須關閉頭腦才能捕捉到。這是二種不同的獲取途徑。很多人修到一定階段都會碰到這個問題。空間是生理上的修煉。時間是靈性上修煉。
問:生理和心理的聯系是什麼樣的?
師:在生理上,六根必須關閉、統一才能進入心——意識的範疇。在意識的層面上進一步修煉,才能與靈融爲一體,進入靈性的層次。心屬于意識範疇。而意識是靈和身體的一個連接體或中介。往上走,就是靈;往下走,就是生理。
問:像我這種狀況,有什麼方法可以修煉?
師:學靜坐就好了。靜坐的時候,有意識地讓身體放松,空掉,融化掉,覺知到身體彌漫、擴散到整個虛空中,融入宇宙。當你可以用意識控製身體,六根可以隨時擴散,彌漫,縮小,放大時,身體的修煉就可以告一段落,你的意識就不需要再和下面的身體打交道,可以與上面靈體的力量銜接了。也就是說通過有意識地把自己的身體統一,融化,彌漫,空掉,這時候就結束了身體這個層次的修煉,可以進行下一步——意識和靈體力量的銜接。
造物主把我們的身體造得非常完整。如果我們的意識往下走,就滿足了六根的需要或者生理的欲望,就把靈性的力量拉下來使用;如果往上走,就爲靈性服務。
在這個地球上,在這個娑婆世界,真正發揮作用的還是意識。當意識發揮作用時,它的力量絕對不是來自六根,而是來自靈性。這時候的意識不能叫潛意識,也不能叫第六意識,它是靈性力量的一個載體。
問:您說的這個意識,不是指第六意識嗎?
師:是。在沒有獲得靈性力量之前,它是第六意識,一旦獲得了靈性的力量,就不能再當作過去的第六意識理解了。佛教不是用四禅八定來描繪意識的不同層次嗎?比如初禅證到什麼,二禅證到什麼……這個意識說起來太微妙了,它往上就與靈性接通,爲靈性服務;往下就爲我們的六根服務,滿足它們的欲望。它就是一個中間的連接體。
問:請問西方的“造物說”和達爾文的“進化論”,誰對誰非?還是二者皆非?
師:造物雖有其事,但不是這麼表達。絕不是有某個神在造人造物。造人造物的是一些元素,或者說一種力量,當因緣——內緣和外緣具足的時候,這些元素、這種力量就形成了人,形成了日月星辰、山河大地。
問: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的形成和存在是我們的共業嗎?
師:不是共業,是我們修煉好了,我們的功德、福報具足了,才有了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宇宙裏面有一種可以到處移動的力量,它既不是光體也不是液體,既不是風也不是火,或者說都是,只要條件一具足,它就形成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我們人類也是由它形成的。
問:是先有人修行好了,才形成這些山河大地嗎?
師:對。
問:宇宙本來是一種混沌的狀態?
師:這樣說也對。實際上它是一種力量,既看不見也摸不著,我們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它合起來就形成了一種勢、一種力量。就是這個東西,它走到哪裏,哪裏就形成了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人類、動物和其他各種生命。修煉就是回到這種原始的混沌狀態。人類本來就是從它那裏來,由它派生出來的。如果今天我們往後修煉(實際上是前進),就可以回到最初這種狀態。如果最初我們不是從源頭那裏來,今天我們怎麼修也回不到那個源頭。
問:如此說來,所有看得見的東西都是有靈性的?
師:對,都有靈性,看得見看不見的都有,只不過有的東西太小了,我們肉眼看不到。
問:石頭也有靈性?
師:對。只是它們靈性的力量太小了,你的肉眼看不到,但你的靈性可以感覺到它們的存在。所有的存在散發出的氣場都是一種波浪,一種力量,我們東華山最多的就是這種力量。
問:這種力量就是網上常提到的“靈性指數”嗎?
師:對。加上我們這裏的地形地貌很容易接收這些東西,我們樓房的布局、格局也很容易接收,所以只要人一進來,馬上就被這種力量包圍,馬上就得到了加持。
問:外面的力量無論多遠都會被吸引過來嗎?
師:是自身的。這就是外風水和內風水。有接風、存風的通道,也有去風的通道;有進氣、存氣的通道,也有去氣的通道。
問:據說地球上有很多“加持線”,每個國家都有,中國也有不少,東華寺是不是也在這種加持線上?
師:粗分的話,我們中國有五條,東北、西北、西南、華中、華南和西藏各一條。我們這裏屬于華南。也可以把它稱爲地球的經脈,我們東華山正好坐落在一條經脈上。這樣的地方靈性指數很高。有些地方拍照,會照出一個個圓形的光團,就是那個東西,也可以說那就是靈。但這時候它沒有載體,不會起作用。必須用意識,它才會進入我們的身體,有了身體做載體,它才能成爲一個有分別力的靈體,達到身心靈合一。
問:這種靈體有意識嗎?比如我們開法會的時候,就聚集了很多這樣的靈體。
師:有意識,但很粗淺,必須有個載體,它們才能成爲完整的東西。這時候它只具備了一,不具備二,一旦具備了二,它就是一個活的東西了。
問:這些靈體是不是也會去投胎?
師:也會。它就像雞蛋裏的細胞,說它有生命力吧,它又沒有生命力,因爲缺了一樣東西——溫度。一旦條件具足,它就有了生命力。我們東華山最多的就是這些東西。
問:這些東西會影響我們的思想嗎?
師:會,我們的思想、健康、品味、品質、能力、素質等等,都會受它的影響。
問:是不是我們心的振動頻率不同,所接收到的這種東西的質量也不同?
師:沒錯,你是什麼樣的心態,就吸引什麼樣的東西。
問:什麼樣的心態才能吸引這種東西呢?
師:無所住的心吸收的不僅多,而且品味高。如果心態扭曲,貪心、嗔心重,吸收的就是反面的東西。
問:怎麼稱呼這種東西呢?
師:叫它光子團也好,靈氣團也好,都可以。
問:所謂的“業力招感”,是不是指你接收到的東西的能量層次不同,帶走的也不同?
師:對。
問:您能否簡單地舉個例子來解釋生命的延續?
師:如果把我們身體裏面的那個東西用“靈”來稱呼,她本身就來自宇宙,所以今天我們才有足…
《意識的力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