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天外火 燒個幹淨我
玉兔十分圓,霜風九月寒。仲秋時節,葉落花凋,秋意蕭蕭,在錢塘江旁的六和寺裏,午夜,只聽得江面上隱隱傳來“沙沙”響聲,在蒙蒙的水面上一條黑色素練在浮動,時斷時續,時隱時現。少頃,聲音加驟,潮水夾著雷鳴般的轟響飛馳而來,把滿江的月色打成碎銀,潮頭如千萬匹灰鬃駿馬在擠撞、在撕打,噴珠吐沫,直撲塘下,猶如十萬大軍兵臨城下。
正在六和寺內歇息的魯智深,是關西漢子,不懂浙江潮信,以爲是戰鼓擂響,忽地就跳起來,摸了禅杖,大喝著,便跑出來。等到聽衆僧人說這不是戰鼓響,是錢塘潮信,智深還是不明白,又問:“爲什麼叫潮信?”僧人們推開窗,指著潮頭,叫魯智深看,說:“這潮信日夜來兩次,並且每次都准時來。今天是八月十五,應該是叁更時候來。因爲它從不失信,所以叫潮信。”
魯智深看了,心中忽然大悟,拍掌笑道:“俺師父智真長老,曾囑付與灑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萬松林裏活捉了個夏侯成;“遇臘而執”,俺生擒方臘;今日正應了“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當圓寂。衆和尚,俺家問你,如何喚做圓寂?”寺內衆僧答道:“你是出家人,還不明白佛門中圓寂便是死?”魯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喚做圓寂,灑家今已必當圓寂。煩與俺燒桶湯來.”
衆僧人依言准備好。智深于是同和尚討了紙筆,留頌如下:“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裏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然後當真沐浴更衣,在法堂上,尋了一把禅椅,當中坐了。焚起一爐好香,自疊起兩腳,左腳搭在右腳,自然天性騰空。等到宋江聽說了,領著衆將領來時,他已經在禅椅上不動了。轟轟烈烈的一生,也像這潮水一般,來時有如怒濤撲亂石,囂浪扯天風,爆如炸雷;退時卻似輕煙循山去,細沫入江流,悄無聲息…….
在梁山一百零八將裏,魯智深應該說是最爲行俠仗義的英雄好漢。
從他義救金翠蓮父女,到大鬧桃花村,火燒瓦罐寺,再到大鬧野豬林,以及爲救史進而謀刺貪官賀太守不遂被捕,無一不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義舉。可見,魯智深是個“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的人,只要他看到有什麼不平事,他就會忍不住要插手、要出手。就以一般人看來,金家父女的死活關他什麼事,周通逼婚又沒礙著他,瓦罐寺的和尚有沒有吃的、受沒受人欺負,也都與他無關。可是他卻能聽聞林沖牆外一聲贊歎,就一生引爲知己,爲救護他,一路送到滄州。如此義舉,古今幾人能有?實在難得。
智深不僅對女人和弱者充滿愛心,做爲朋友,智深更是值得天下好漢傾心。在林沖被高俅陷害後,智深到處探聽消息,直至在野豬林救了林沖,並千裏迢迢護送至滄州方才分手。智深的那番表白感人至深:“兄弟,俺自從和你買刀那日相別之後,灑家憂得你苦。自從你受官司,俺又無處去救你…你五更出門時,灑家先奔這林子…灑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滄州。”前後一個月,魯智深幾乎睡覺都睜著眼睛保得林沖安全。這樣的朋友,哪個英雄不傾心!
聽到史進身陷華州大獄,智深當下就對武松說:“灑家與你結果了那厮!”武松谏道:“哥哥不得造次!我和你星夜回梁山泊報知…”智深則說“等俺們去山寨裏叫得人來,史家兄弟性命不知那裏去了!”第二天四更果然單槍匹馬去殺太守。雖然被老謀深算的賀太守識破,失手被擒,但智深對史進這番情誼,令人感動。
對待生性吝啬的好漢,智深的做法則讓人失笑。在渭州的茶樓上,魯達把身上僅有的五兩銀子資助了金氏父女,史進也慷慨贊助十兩,當看到李忠僅拿出二兩,魯達便道:“也是個不爽利的人。”只把十五兩銀子給了金老,讓李忠很沒面子。在桃花山做的更絕,李忠和周通不願在積蓄裏出銀資助智深,聲稱要下山打劫錢財贈送盤纏,智深則綁了服侍的小喽啰,把金銀酒器踏扁了打包,從險峻山路上一路平安滾到山底。
智深之交友,不光面向江湖好漢,對大相國寺偷菜的潑皮,智深也一視同仁,喝酒吃肉,言談甚歡。潑皮們把智深當作師長,驚爲天人。後來高俅派人抓捕智深,多虧潑皮通風報信,及早出逃。
他的一生總是爲別人,爲了替金翠蓮複仇,他打死鄭屠,丟掉官位逃走在江湖上。他不求回報,只管懲治惡人,讓衆人出一口惡氣。爲了救林沖,他只得逃離東京,來二龍山落草。火燒瓦罐寺,就是爲了替那些被一僧一道欺負的僧人除惡。他總是救苦救難,不曾濫殺一人,一副菩薩心腸;而他的日常行爲,直來直去,不拐彎抹角,簡直就是一個天真的頑童。
他的粗魯只是外界表現,粗魯不會影響他的光輝形象,讓人感動的是那份坐在店小二門口4小時等金家父女遠去的情懷,是在桃花村打退周通後劉太公央求救護時說道:“俺死也不走。”的執著,是在瓦罐寺聽得老和尚們叁日沒飯吃便自己也停了不喝粥的仁念,是爲救護林沖大鬧野豬林時的粗中有細。
對魯智深而言,他的很多做法,看起來古怪和莽撞,但是這些做法都是順應了自己的本性的。沒有矯揉做作,有智謀,卻沒有一點心機。並且魯智深上梁山後,嚴格要求自己,沒有因落草而怨天尤人,改正了喝酒醉後發酒瘋的惡習,堅持學習文化,從打死鄭屠的不識字,到從回五臺山時的認字到杭州六和寺圓寂時寫的 39字頌子,魯智深在軍旅閑暇時自己主動學習,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確不是一個“粗人”。
魯智深的天性是什麼,殺人放火。連續有兩個高僧都對魯智深有著這樣相同的評價。一是智真大師,一是大惠禅師。魯智深平遼之後一直很懷念師父,又特地回了一趟五臺上看看自己的師父,當時參禮智真大師後,大師道了兩句:“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殺人放火還有不容易的?看到這句,宛如看到了如來佛看到降妖除魔的孫悟空說的安慰的話。而大惠禅師評價魯智深殺人放火的話居然是在魯智深圓寂之後說的。
在魯智深圓寂後,居然是請來了五山十刹的高僧來爲他大做法事。大惠禅師在火化魯智深時,舉火說道:“魯智深,魯智深!起身自綠林。兩只放火眼,一片殺人心。忽地隨潮歸去,果然無處跟尋。咄!解使滿空飛白玉,能令大地作黃金。”殺人放火明明是惡行,但是後兩句“解使滿空飛白玉,能令大地作黃金”卻是說佛,是佛的所爲,是佛才能做到的。看來魯智深的殺人放火也是一種善緣,也是一種修行。他不圖錢財不慕名利,一片肝膽,只爲人間疾苦,與其說他是殺人放火,不若說他是救人危難、懲惡揚善、了卻塵緣。
事實上,智深並不是一個嗜殺的殺人徒。智深當然算得上是一位英雄,但是他比關羽和項羽更值得敬佩的是,在英雄們以功名爲己任的時候,智深討厭殺戮。在收服衆潑皮後,智深坦言:“灑家是關西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帳前提轄官,只爲殺的人多,因此情願出家。”在同林沖初次見面時,智深又道:“灑家是關西魯達的便是。只爲殺的人多,情願爲僧。”
智深不想殺人,又不得不殺人。天下之大,除了殺人,智深無處安身。智深曾經想安分呆在五臺山,可是除了智真長老,沒有人理解他。和尚們守的是清規戒律,撞的是晨鍾暮鼓,腹內卻是空空。郁悶憋屈的智深兩度借酒解悶,大鬧五臺山,甚至砸壞了那些僧人們焚香禮敬的泥塑金剛。
最初智深沒有想過要落草,可是十字坡的孫二娘給智深上了一課:獨自一人漂泊江湖是一件危險的事,好運氣不是隨時都有,想活下去,必須有固定的人生碼頭。二龍山落草後的智深雖也幹些打家劫舍、攔路搶劫的勾當,但還沒有大肆殺人。直到被逼與梁山會和後,智深才又回到靠殺人爲生的生命軌道上來。
招安後大破遼國,衆好漢多有建功報國的豪情,智深又勾想起遠離西北邊陲、逃避征戰殺戮的往事,遂想借機離開。宋江看出智深的用心,率衆好漢陪同智深去參拜智真長老。長老開口對智深道:“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智深默默無言。宋江急爲智深開脫:“…雖是殺人放火,忠心不害良善,善心常在…”智深之殺人,不到萬不得已,不肯輕動殺心,即使對“鎮關西”那樣的惡霸,智深也認爲他罪不當死,純屬失手所殺。
大敗方臘後,智深更想加快結束戰爭,製止雙方的傷亡。于是就獨自設伏,擒了方臘。
宋江先是鼓勵智深還俗做官,光宗耀祖,智深不從。宋江又建議智深到名山大刹去當住持,智深又拒絕了。而且提醒宋江:“只得個囫囵屍首,便是強了。”宋江聽了,默上心來,各不喜歡。
自古英雄,多有大志。嶽飛“精忠報國”,孫文“驅除鞑虜”。同是梁山好漢,宋江、盧俊義、關勝、呼延灼等自不用說,都是有心建立功名,要博個封妻蔭子的;林沖本也有報國之志,終被逼得心灰意冷,只剩滿腔仇恨;智深之志在何處?林沖在相國寺的菜園子裏與魯智深過招之後,歎息說道:“如果殺了高俅,自己就永無出頭之日”;魯智深說:“這點我就和你不一樣,我這輩子從來就沒想過要有出頭之日。” “赤條條來去無牽挂”,自然不用想什麼出頭不出頭了。雖是粗鄙語句,卻暗合禅機。
榮辱得失,幾人能看透?魯智深一生充滿了放棄,不貪做官時的榮華,不圖立功時的富貴。任潮起潮落,只做煙蓑雨笠卷單行,破缽芒鞋隨緣化;禅杖打開生死路,戒刀殺盡不平人,當真是“心無挂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縱看魯智深的一生,不圖名,不貪利,只重兄弟義氣。魯智深重兄弟情義,不僅是對林沖。在他上梁山後,雖然和梁山上所有的人都是稱兄道弟,但是未必稱呼的每一個兄弟都和他的脾氣,但是在宋江確定要招安時,雖然他表達的強烈的反對,但是,爲了“不冷兄弟們的心”,這個看似粗魯蠻橫之人卻也懂得委曲求全,他還是把自己的不滿和不認同默默地再吞回了自己的肚子裏。爲了成全宋…
《一把天外火 燒個幹淨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