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自話解,他說:「我以前注的《大經解》,是針對說法人的水平,一般水平、一般根器的人是閱讀不了的。《白話解》出來之後,將會有許許多多衆生受益啊!」苦心孤詣,溢于言表,當時他已八十高齡,深居簡出。他在《大經解》的基礎上,用通俗的語體文深入淺出、刪繁就簡,重點突出、融會貫通地寫了《白話解》,由上海徐恒志居士精心校對,終告印行于世。此書于一九八一寫出初稿,一九八二年增補成二稿,在嚴重疾病折磨下悲心更切,矢志不渝,最後于一九八四完成叁稿,曆時六年,傾注他的一片心血。此書不但保持《大經解》原有的深度,而且還有很大的突破,有許多精彩絕倫之處,是原著所沒有的。尤其是以簡練通俗的語言,寫出能使大衆信受的彌陀超情離見,不可思議的一乘願海,六字洪名,而獲真實的利益。可惜此書只寫到叁輩往生品的開始部份,未及全部。但是書中處處體現《華嚴經》演示的事事無礙、理事無礙的境界,品雖有缺、義無不圓。由博學多聞的徐桓志加以整理補充,恰到好處。並承臺北市佛陀教育基金會施資印送,廣結法緣。……遺著除《大經解》、《大經白話解》外,尚有《淨土資糧》、《谷響集》、《華嚴念佛叁昧論講記》」、《心聲錄》等,計劃撰作的有《淨修捷要報恩談》、《禅淨密叁法一味論》與《隨筆》等,惜化緣已盡,未能實現,期待早日乘願再來,繼續廣度衆生。……目前大陸仍以「教宗臺、賢、行歸淨土」爲主,黃念老雖亦修過密法,但他弘揚與實踐的還是以念佛法門爲本,這是叁根普被,自他兼及的教內別傳的特別法門啊!
佛曆二五叁七年癸酉中秋節于上海佛教居士林
●1986年(71歲)爲林凡音居士《大乘佛教五菩薩》校閱,作了補充和修改,使之更加完善。
●1986年夏(71歲)紀念能海老法師百歲誕辰頌並序
紀念能海老法師百歲誕辰頌並序
(一九八六年夏)
海公上師法門之龍象也。志行高潔,德才兼備,壯歲出家,悲願宏深,曾不畏艱險,二次入藏求法,顯密諸乘,靡不該習,凡所修學,悉皆彙歸般若,融理于事,即事顯理,蓋師內證實相,外照諸法,體用如如,自在無礙。師之說法也,辨才滔滔,法喻交顯,皆自性叁昧之所流露,聞者無不身心踴躍,法喜充滿。綜師一生,辦道精勤,悲智雙運,愛國愛教,爲法爲人,剛毅果敢,鞠躬盡瘁,洵當代之高僧也。值師百歲誕辰,緬懷碩德,略抒所感。爰爲頌曰:釋尊降世,普利群蒙,應病與藥,共出牢籠。
因緣時至,大法漸東,高僧輩出,正法昌隆。
卓哉吾師,剛毅持躬,求法弘教,悲願靡窮!
戒德嚴淨,定慧雙融,學貫叁藏,顯密圓通。
法幢高懸,佛子雲從。愛國愛教,德業彌豐。
化度既畢,涅槃從容,猗欤吾師,法門象龍!
時值抗戰,從業蜀中,授我歸戒,勉追芳蹤。
嘉言懿行,發聩振聾,慧命不斷,雨露重重。
欣逢百歲,緬懷高風,功德巍巍,四衆尊崇。
謹獻刍言,聊申愚衷,願師再來,廣濟迷懵。
【據上海佛學書局出版的《能海上師永懷錄》(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准印證96第(243)號一九九七年一月第1次印刷。《能海上師永懷錄》(1996年清定、隆蓮、照通、智敏、觀空、興法、清涼、宗順等法師及任傑、劉明淵、張繼寅、徐伯榮、鄭建邦、倪維泉、徐恒志、溫光熹、朱泠、馮定戡、李鴻、馬慶雲、周滌民等居士同寫)】
●1987年4月(72歲)應林凡音居士爲《觀經白話譯義》作序。
●1987年9月(72歲)爲廬山東林寺擬贈日本法然院聯
法性本天然,悟海國櫻花無非妙谛。
友情今共敘,拈祖庭香火同仰高風。
●1987年9月(72歲)爲廬山東林寺擬贈日本常光院聯
常光普照,祖澤長流,蓮風普扇微塵國。
缁素同歡,邦交親睦,友誼欣開般若花。
●1988年2月(73歲)爲廬山東林寺擬大殿長聯
自聖教東來,妙谛廣宣,普令叁惑齊消,六根同淨,性海無邊登覺岸。
溯蓮宗始創,高賢輩出,總願一心不亂,五濁橫超,法王自在布宏恩。
●1988年4月(73歲)爲蒼南縣海雲寺撰聯
海潮音吼,普宣妙法醒迷夢。
雲閣香熏,共沐慈恩出苦輪。
●1988年7月(73歲)講《心經的理論和實踐》于上海市佛教居士安養部。
●1988年9月(73歲)講《學般若、化二執》。
●1988年9月(73歲)講《“叁無漏學”略講》于閩南佛學院。
●1989年3月(74歲)應林凡音居士爲《佛陀的遺教》作序。
●1989年6月(74歲)應上海佛教居士林教理研究組《佛說四十二章經譯白》。作序。
●1989年上海市佛教協會重新排印這本《學佛是怎麼一回事》和《怎樣實踐佛法?》合冊單行本,徐老在有的地方作了一些增訂和補充。
●1989年6月(74歲)發表《法海碎金》。
●1989年7月(74歲)應上海佛教居士林教理研究組之約,輔導了蕅益大師著的《阿彌陀經要解》的學習。
●1989年7月(74歲)徐老以前在各種佛教雜志上發表的論文和講稿–《心經的理論和實踐》、《學般若、化二執》、《“叁無漏學”略講》、《淨宗講話》、《怎樣研究佛教書籍》等彙集成《般若花》,在上海佛教安養部和善信們贊助下,印送結緣。
●1989年10月(74歲)爲樓陪敏、徐覺哉主編的《佛海拾趣》作序。
●1990年春(75歲)祝賀上海佛教居士林重建落成:
覺園辦道,十方共贊,愛國利生功德溥。
居士成林,叁學同修,承先啓後法流長。
●1990年6月(75歲)著述《淨宗講話》。
●1990年夏(75歲)徐恒志與鄭頌英、倪維泉叁居士根據《瑜伽師地論》和《虛空藏菩薩經》,編輯了《瑜伽虛空藏菩薩戒本及誦儀》,由清定上師作序。
●1990年7月(75歲)應林凡音居士爲《僧敲月下門》作序。
●1990年(75歲)上海佛教居士林請徐老講黃念祖居士著《無量壽經白話解》等,受到信衆的熱烈歡迎。
●1990年11月22日(75歲)向華東師範大學曆史系同學介紹佛教,講述《佛教的形成、教理和人生價值觀》。
●1990年12月(75歲)徐老依據《瑜伽師地論》、《虛空藏菩薩經》、能海上師《菩薩戒略誦》等輯成了《瑜伽菩薩戒開遮持犯表》。
●1991年3月(76歲)由《上海佛教》編輯部轉來某居士所寫《答唐代複禮法師的提案》一文,徐老作《論佛學研究中的幾個問題----答某居士書》答複某居士。
●1991年7月(76歲)著《略述禅修次第》。
●1991年8月(76歲)上海佛教居士林決定彙印《般若花》、《學佛是怎麼一回事》,徐老對《般若花》增選了《學佛隨筆》、《佛教的形成、教理和人生價值觀》、《論佛學研究中的幾個問題》、《有關佛性問答》、《略論禅修次第》等五篇文章,這些文章雖然多數是以前發表過的,但這次又作了一些整理和補充,書後還附錄了《我的學佛因緣》和《幻齋詩存》。
●1992年1月(77歲)《上海佛教》任編委會編委。
●1992年11月(77歲)在上海佛教居士林講《無量壽經》。
●1994年2月(79歲)應林凡音居士作《六祖壇經白話譯義》——兼論六祖的禅宗思想體系。
●1994年6月(79歲)上海佛教書局決定再版《般若花》一萬冊,增入書信集。
●1994年(79歲)徐老爲重建紀念弘一法師之晚晴山房題詞,時任弘一大師研究會顧問。
●1994 年(79歲)編著《中國曆代養性進德格言·詩偈·楹聯》。
●1994年7月(79歲)應慧玉居士《修身進德嘉言錄》作序。
●1995年1月(80歲)香港中華佛教圖書館釋暢懷法師和上海胡慧鳳居士發心捐資增印《般若花》。上海佛教居士林講師陳妙麗居士建議把《靜坐入門》編入《般若花》。正值此書叁版付梓之際,收到北京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的手書及題簽(《般若花》書名)。
●1995年5月(80歲)應邵曉敢居士作《維摩诘所說經·對照譯白》序。
●1995年9月(80歲)在美國洛杉矶、舊金山逗留期間,曾應邀回答了有關佛學常識問題百余條(《佛教常識問答》),文字精練,言簡意赅,得其要領,後廣泛刊載于國內外佛教刊物。
●1995年10月(80歲),出席美國金輪寺(宣化上人弘法處)成立成立20周年紀念大法會,時年81歲。
●1996年2月2日立春(81歲),應元音老人之請爲老人的著作《佛法修證心要》作序。
師尊傳佛心印,與元音老人一起弘揚心中心法。二老互相推崇,提攜後進。言傳身教,書信答疑。恩師雖九十高齡,仍不遺余力,受法弟子遍于全國各地及海外。許多學生師從于師尊和元音老人兩位老師,深受教益。智正老法師、乘一法師、演峰法師、善祥法師、悟德法師、正照法師、牧牛老人、沈增福、範業信、劉志強、金慨夫、陳峰、陳甯、沈洪、陳白華、姜建華(排名不分先後)等,都曾親近兩位老人學佛。在元音老人給金慨夫老居士夫婦的信中說:“承厚愛,函邀來府過夏,曷勝銘感!來滬接我實不敢當,俟時機許可,我會邀伴旅同行,請放心。何時能來府親近芳澤,一時無法楷定,敬乞鑒原。去美之事,非我本願,90老人還漂洋過海做甚?!惟因先師孫女在美辦了個菩提學會,需人支撐,邀余助力,不得已而允之。但迄今未向美使館辦理簽證,所以去不去還在兩可之間,如躲不過,一定要去,能請徐老…
《涵芬集 第四部分 紀念文集 2、徐恒志居士年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