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自话解,他说:「我以前注的《大经解》,是针对说法人的水平,一般水平、一般根器的人是阅读不了的。《白话解》出来之后,将会有许许多多众生受益啊!」苦心孤诣,溢于言表,当时他已八十高龄,深居简出。他在《大经解》的基础上,用通俗的语体文深入浅出、删繁就简,重点突出、融会贯通地写了《白话解》,由上海徐恒志居士精心校对,终告印行于世。此书于一九八一写出初稿,一九八二年增补成二稿,在严重疾病折磨下悲心更切,矢志不渝,最后于一九八四完成三稿,历时六年,倾注他的一片心血。此书不但保持《大经解》原有的深度,而且还有很大的突破,有许多精彩绝伦之处,是原著所没有的。尤其是以简练通俗的语言,写出能使大众信受的弥陀超情离见,不可思议的一乘愿海,六字洪名,而获真实的利益。可惜此书只写到三辈往生品的开始部份,未及全部。但是书中处处体现《华严经》演示的事事无碍、理事无碍的境界,品虽有缺、义无不圆。由博学多闻的徐桓志加以整理补充,恰到好处。并承台北市佛陀教育基金会施资印送,广结法缘。……遗着除《大经解》、《大经白话解》外,尚有《净土资粮》、《谷响集》、《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心声录》等,计划撰作的有《净修捷要报恩谈》、《禅净密三法一味论》与《随笔》等,惜化缘已尽,未能实现,期待早日乘愿再来,继续广度众生。……目前大陆仍以「教宗台、贤、行归净土」为主,黄念老虽亦修过密法,但他弘扬与实践的还是以念佛法门为本,这是三根普被,自他兼及的教内别传的特别法门啊!
佛历二五三七年癸酉中秋节于上海佛教居士林
●1986年(71岁)为林凡音居士《大乘佛教五菩萨》校阅,作了补充和修改,使之更加完善。
●1986年夏(71岁)纪念能海老法师百岁诞辰颂并序
纪念能海老法师百岁诞辰颂并序
(一九八六年夏)
海公上师法门之龙象也。志行高洁,德才兼备,壮岁出家,悲愿宏深,曾不畏艰险,二次入藏求法,显密诸乘,靡不该习,凡所修学,悉皆汇归般若,融理于事,即事显理,盖师内证实相,外照诸法,体用如如,自在无碍。师之说法也,辨才滔滔,法喻交显,皆自性三昧之所流露,闻者无不身心踊跃,法喜充满。综师一生,办道精勤,悲智双运,爱国爱教,为法为人,刚毅果敢,鞠躬尽瘁,洵当代之高僧也。值师百岁诞辰,缅怀硕德,略抒所感。爰为颂曰:释尊降世,普利群蒙,应病与药,共出牢笼。
因缘时至,大法渐东,高僧辈出,正法昌隆。
卓哉吾师,刚毅持躬,求法弘教,悲愿靡穷!
戒德严净,定慧双融,学贯三藏,显密圆通。
法幢高悬,佛子云从。爱国爱教,德业弥丰。
化度既毕,涅槃从容,猗欤吾师,法门象龙!
时值抗战,从业蜀中,授我归戒,勉追芳踪。
嘉言懿行,发聩振聋,慧命不断,雨露重重。
欣逢百岁,缅怀高风,功德巍巍,四众尊崇。
谨献刍言,聊申愚衷,愿师再来,广济迷懵。
【据上海佛学书局出版的《能海上师永怀录》(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准印证96第(243)号一九九七年一月第1次印刷。《能海上师永怀录》(1996年清定、隆莲、照通、智敏、观空、兴法、清凉、宗顺等法师及任杰、刘明渊、张继寅、徐伯荣、郑建邦、倪维泉、徐恒志、温光熹、朱泠、冯定戡、李鸿、马庆云、周涤民等居士同写)】
●1987年4月(72岁)应林凡音居士为《观经白话译义》作序。
●1987年9月(72岁)为庐山东林寺拟赠日本法然院联
法性本天然,悟海国樱花无非妙谛。
友情今共叙,拈祖庭香火同仰高风。
●1987年9月(72岁)为庐山东林寺拟赠日本常光院联
常光普照,祖泽长流,莲风普扇微尘国。
缁素同欢,邦交亲睦,友谊欣开般若花。
●1988年2月(73岁)为庐山东林寺拟大殿长联
自圣教东来,妙谛广宣,普令三惑齐消,六根同净,性海无边登觉岸。
溯莲宗始创,高贤辈出,总愿一心不乱,五浊横超,法王自在布宏恩。
●1988年4月(73岁)为苍南县海云寺撰联
海潮音吼,普宣妙法醒迷梦。
云阁香熏,共沐慈恩出苦轮。
●1988年7月(73岁)讲《心经的理论和实践》于上海市佛教居士安养部。
●1988年9月(73岁)讲《学般若、化二执》。
●1988年9月(73岁)讲《“三无漏学”略讲》于闽南佛学院。
●1989年3月(74岁)应林凡音居士为《佛陀的遗教》作序。
●1989年6月(74岁)应上海佛教居士林教理研究组《佛说四十二章经译白》。作序。
●1989年上海市佛教协会重新排印这本《学佛是怎么一回事》和《怎样实践佛法?》合册单行本,徐老在有的地方作了一些增订和补充。
●1989年6月(74岁)发表《法海碎金》。
●1989年7月(74岁)应上海佛教居士林教理研究组之约,辅导了蕅益大师著的《阿弥陀经要解》的学习。
●1989年7月(74岁)徐老以前在各种佛教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和讲稿–《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学般若、化二执》、《“三无漏学”略讲》、《净宗讲话》、《怎样研究佛教书籍》等汇集成《般若花》,在上海佛教安养部和善信们赞助下,印送结缘。
●1989年10月(74岁)为楼陪敏、徐觉哉主编的《佛海拾趣》作序。
●1990年春(75岁)祝贺上海佛教居士林重建落成:
觉园办道,十方共赞,爱国利生功德溥。
居士成林,三学同修,承先启后法流长。
●1990年6月(75岁)著述《净宗讲话》。
●1990年夏(75岁)徐恒志与郑颂英、倪维泉三居士根据《瑜伽师地论》和《虚空藏菩萨经》,编辑了《瑜伽虚空藏菩萨戒本及诵仪》,由清定上师作序。
●1990年7月(75岁)应林凡音居士为《僧敲月下门》作序。
●1990年(75岁)上海佛教居士林请徐老讲黄念祖居士著《无量寿经白话解》等,受到信众的热烈欢迎。
●1990年11月22日(75岁)向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学介绍佛教,讲述《佛教的形成、教理和人生价值观》。
●1990年12月(75岁)徐老依据《瑜伽师地论》、《虚空藏菩萨经》、能海上师《菩萨戒略诵》等辑成了《瑜伽菩萨戒开遮持犯表》。
●1991年3月(76岁)由《上海佛教》编辑部转来某居士所写《答唐代复礼法师的提案》一文,徐老作《论佛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答某居士书》答复某居士。
●1991年7月(76岁)著《略述禅修次第》。
●1991年8月(76岁)上海佛教居士林决定汇印《般若花》、《学佛是怎么一回事》,徐老对《般若花》增选了《学佛随笔》、《佛教的形成、教理和人生价值观》、《论佛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有关佛性问答》、《略论禅修次第》等五篇文章,这些文章虽然多数是以前发表过的,但这次又作了一些整理和补充,书后还附录了《我的学佛因缘》和《幻斋诗存》。
●1992年1月(77岁)《上海佛教》任编委会编委。
●1992年11月(77岁)在上海佛教居士林讲《无量寿经》。
●1994年2月(79岁)应林凡音居士作《六祖坛经白话译义》——兼论六祖的禅宗思想体系。
●1994年6月(79岁)上海佛教书局决定再版《般若花》一万册,增入书信集。
●1994年(79岁)徐老为重建纪念弘一法师之晚晴山房题词,时任弘一大师研究会顾问。
●1994 年(79岁)编著《中国历代养性进德格言·诗偈·楹联》。
●1994年7月(79岁)应慧玉居士《修身进德嘉言录》作序。
●1995年1月(80岁)香港中华佛教图书馆释畅怀法师和上海胡慧凤居士发心捐资增印《般若花》。上海佛教居士林讲师陈妙丽居士建议把《静坐入门》编入《般若花》。正值此书三版付梓之际,收到北京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的手书及题签(《般若花》书名)。
●1995年5月(80岁)应邵晓敢居士作《维摩诘所说经·对照译白》序。
●1995年9月(80岁)在美国洛杉矶、旧金山逗留期间,曾应邀回答了有关佛学常识问题百余条(《佛教常识问答》),文字精练,言简意赅,得其要领,后广泛刊载于国内外佛教刊物。
●1995年10月(80岁),出席美国金轮寺(宣化上人弘法处)成立成立20周年纪念大法会,时年81岁。
●1996年2月2日立春(81岁),应元音老人之请为老人的著作《佛法修证心要》作序。
师尊传佛心印,与元音老人一起弘扬心中心法。二老互相推崇,提携后进。言传身教,书信答疑。恩师虽九十高龄,仍不遗余力,受法弟子遍于全国各地及海外。许多学生师从于师尊和元音老人两位老师,深受教益。智正老法师、乘一法师、演峰法师、善祥法师、悟德法师、正照法师、牧牛老人、沈增福、范业信、刘志强、金慨夫、陈峰、陈宁、沈洪、陈白华、姜建华(排名不分先后)等,都曾亲近两位老人学佛。在元音老人给金慨夫老居士夫妇的信中说:“承厚爱,函邀来府过夏,曷胜铭感!来沪接我实不敢当,俟时机许可,我会邀伴旅同行,请放心。何时能来府亲近芳泽,一时无法楷定,敬乞鉴原。去美之事,非我本愿,90老人还漂洋过海做甚?!惟因先师孙女在美办了个菩提学会,需人支撑,邀余助力,不得已而允之。但迄今未向美使馆办理签证,所以去不去还在两可之间,如躲不过,一定要去,能请徐老…
《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2、徐恒志居士年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