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蜜的修習,當思惟我爲了一切父母有情的義利,必須速疾證得無上正等覺佛位。爲此,應當修學通達實相的勝義慧、通達五明學處的世俗慧以及通達饒益有情的義利慧。所有菩薩習行的智慧,我悉應修學。只有了達萬法體性皆空的實相,才是智慧波羅蜜,爲此,引用宗喀巴大師在《叁主要道》中很精要的五個偈頌,以便對性空慧或究竟慧的道理真正理解。
第一個偈頌:
“不具通達真理慧,雖修出離菩提心,
不能斷除有根故,應勤通達緣起法”。
如果我們沒有通達萬法本性體空的“真理慧”,也就是性空慧或究竟慧,縱然我們有非常猛勵的脫離六道輪回的出離心和爲利有情父母衆生而證取無上正等覺的菩提心,而且勤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等,曆經萬劫也無法斷除一切痛苦的根源——無明我執,無法了知真正到達涅槃彼岸的智慧。所以只有通達緣起性空的智慧,才能徹底斷除無明。《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挂礙,無挂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這段話非常精辟。反過來說,如果想達到究竟涅槃,必須遠離一切顛倒夢想。顛倒夢想就是貪欲、嗔恨、愚昧、我慢、疑心等一切煩惱。要斷除一切煩惱就必須心無挂礙,挂礙就是把“我”當成實有,把一切“法”當成實有,即“人我執”和“法我執”就是挂礙。也是《金剛經》裏所說的著“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要斷除一切挂礙,就要斷除挂礙的根本——無明。要破除無明,就需要用智慧,智慧即般若。惟有生起智慧波羅蜜,才能斷除無明我執的挂礙,斷除無明我執的挂礙,才能斷除貪、嗔、癡、慢、疑等一切煩惱的顛倒夢想,由此才能夠得到究竟涅槃。
第二個偈頌:
“能見輪涅一切法,從因生果皆不虛,
且能破諸所執境,彼入佛陀所喜道”。
“佛所喜道”,就是佛喜歡、贊歎的道。如果一旦明白了無論輪回還是涅槃,一切皆是從因生果的不虛之理,同時,又能破除對因果執爲實有相、自性相等所執境。
第叁個偈頌:
“現相緣起不虛妄,離執空性二了解,
何時見爲相違者,尚未通達佛密意”。
現相的緣起與因果皆不虛妄的道理和離“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等諸相是爲空性的道理,對于這兩個道理應該了解,如果覺得二者相互違背,那麼還是沒有真正通達佛的密意。
第四個偈頌:
“不複輪替而同時,普見不欺緣起已,
普滅實執所執境,彼時見觀察圓滿”。
因果不虛與體性皆空二者不是輪替而是同時的,若能在見到緣起不虛之時,同時明了其體性是沒有自性相、沒有實有相,只有破除一切執境相,這時“清淨見”的觀察便圓滿了。
第五個偈頌:
“又由現相除有邊,及由空性除無邊,
若知空性現因果,不爲邊執見所奪”。
若能由現相的因果不虛之理,而斷除一切自性存在、實有存在的常見。若能由萬法的體性皆空之理,而斷除無有的斷見。由此而明白,正是由于體性皆空才顯現因果不虛,也正是由于因果不虛才透視出體性皆空。龍樹菩薩曾經說過:“諸因緣生法,我說皆是空”。
正因爲諸因緣能生法,所以我說它們的體性一定都是空的。反過來也可以說“諸法體性空,皆由因緣生”。一旦明白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襯托,就再也不會被“邊執”——常見、斷見所迷惑而失去正見。此乃智慧波羅蜜。
諸友! 生死淖中 無有樂處 速登解脫岸
諸位善友,生死輪回就像泥潭、沼澤一樣,沒有任何一個究竟快樂之處,所以應該生起非常強烈的脫離輪回苦、登上永久安樂彼岸的心。對于出離心,首先要思惟兩件事:第一,思惟輪回的總苦;第二,思惟輪回的別苦。由此,才能令自己的相續生起真正想脫離輪回的心念。
一、思惟輪回總苦。我雖然如理行持斷十不善業的戒律,脫離惡趣苦,獲得善趣人天等果位,但是,若不能證得斷除痛苦的、脫離輪回苦海的根本解脫,那麼在世間所獲得的安樂也是轉瞬即逝的。譬如一個惡人,一個月後將處死,在此期間,每日仍需蒙受火漆刑拷,棍棒鞭撻等劇烈痛苦。即使有人求情,也只免去暫時的棍棒鞭撻的痛苦,但被處死的日期卻越來越近,這個致命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
因此,每日都在遭受著即將死亡的痛苦折磨,內心哪有絲毫快樂。就像這樣,一旦不能證得根本斷除輪回痛苦的解脫果位,就算我們積造了一些福德資糧,無論是何種可獲得善趣果位人天果報的善業,當往昔積造的善業牽引的果報完盡,也即墮入叁惡道,仍需長期蒙受各種劇烈的痛苦,哪裏有什麼真正的快樂可言?此外,輪回當中一旦惑業投生,即不外乎苦的體性。敵變爲親,親變爲敵,損益實無可憑信。任何時候都有可能遭受種種苦惱,任是如何受用輪回之樂,不僅終無飽足之期,也增長貪欲。由是導出更多痛苦,就像喝鹹水一樣,世間的貪欲是無法滿足的。任是如何獲得妙善之身,仍需恒爲棄舍,獲得妙身實無可憑信。無始世來,數數結生,實極難知生死邊際,任是如何得到輪回圓滿,最後終歸舍離,圓滿實無可憑信。輪回的叁界中沒有可靠之處。因此,得難得而義大的暇滿人身,我已獲得的此刻,必當證得堪能斷除一切輪回苦的佛果位,如此有力行持。此爲觀六道輪回的“總苦”而發出離心。
二、思惟輪回別苦。凡是既已獲得一個五取蘊身,即不外乎苦的體性。叁惡道故不待言,即使獲得人的近取蘊身,依此而得到蒙受饑渴、與親眷分離、與怨敵會遇(怨憎會)、自所欲求的事物尋求不得(求而不得)、所不欲求的事物逼臨紛至,以及蒙受生、老、病、死等苦,我們內心當中遭受到的痛苦,遠遠多于享受的快樂。但這些痛苦還算小事,關鍵是我們時時刻刻還在造積由貪欲、嗔恨、愚昧而引發的身口意的一切惡業,由此必將帶來地獄、餓鬼、畜生等巨大的痛苦,那時我們將怎麼辦呢?所以,在這輪回當中,無論是天界、人間,還是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任何一處都沒有真正的快樂,皆是痛苦。無論與誰爲伴,都是痛苦的助伴。無論做何世事,皆是造下痛苦因緣。如果不能脫離輪回苦,就算得到人天福報,有何可樂?一旦遇到惡的因緣,快樂便會很快消失,還會遭受種種苦惱。
所以,我們要發心徹底斷除一切輪回痛苦的根源,爲得到永久安樂及安樂因的涅槃果位而不懈地努力修行。
如法勵修 上師教授 枯竭衆苦流
我們如法地依照善知識所講的教授修行,才能夠枯竭和斷除一切輪回的苦流,心識本身實爲無記體性。最初以我、我所爲所緣而生起執著自性實有的心,依此對我的執著,貪著自方,嗔恚他方,並生起執著較他爲勝的我慢等邪見。進而執許並無展示無我之理的導師、無彼展示的業果、四谛、叁寶等邪見與懷疑,依此,增長其它煩惱。因爲這個緣故,造作諸業,遂在自所不欲的輪回中蒙受了各種痛苦,因此,歸根結底,一切痛苦的根本即是無明,故須證得堪能根本斷除輪回一切痛苦的上師佛果位。爲此,當知應如理修習增上叁學,尤其應對守護利益極大、不守護過患極大的、是我如其承諾的戒律,于此應舍命亦不舍棄,如理守護一切戒律。此中,有無知墮罪門,彼之對治爲聽聞、了知教誡;有不敬墮罪門,彼之對治爲恭敬導師,包括彼製訂的遮戒及如理修習學處的梵行益友;有放逸墮罪門,彼之對治爲生起念知、慚愧,具足戒慎;有煩惱熾盛墮罪門,此中,貪欲的對治是修不淨;嗔恚的對治是修慈悲;愚癡的對治是修緣起等。
當不染著此諸過失,如理持守淨戒,如此有力行持。
在此,著重強調一點:如果我們想清淨持守戒律,就一定要守住最易染犯的四大墮罪之門:
第一墮罪門,無知。此“無知”不是“無明”,是不知戒律的律儀。比如,是比丘也不知比丘的律儀,是比丘尼卻不知比丘尼的叁百多條律儀,受了菩薩戒卻不知菩薩戒的十八根本戒,或者二十八戒、四十五戒等等一切戒罪。更不知犯墮罪後如何恢複戒體,如何忏悔,不知其理,由此就會犯墮罪。對治無知墮罪的方法是:谛聽上師和善知識的教授,多聽法,多看佛教的教典,特別是要學習並熟悉菩薩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等各自持守的律條。
第二墮罪門,不敬。即對佛不恭敬,對法不恭敬,對僧不恭敬,尤其是對自己的師父不恭敬。師父是給你講解開示的人,如果對師父不夠恭敬、不夠重視、不夠信仰,就不會把師父所講的教授給予重視,由此會犯不敬之墮罪。其對治的方法,要如理地依止善知識,特別是要依《菩提道次第廣論》、《略論》和《速道》中所說的,如法依止善知識,非常重要!佛在許多經典裏再叁勸說,如理依止善知識,如同恭敬佛!《華嚴經》中善財童子多次尋訪依止並恭敬善知識。《摩诃般若經》裏,常啼菩薩非常恭敬和親近法勝菩薩等等。
我們應以此爲榜樣,如理恭敬善知識,非常重要!並且,對所訂製的遮戒等,要如理的“應遮者遮,應行者行”,要如理修行一切菩薩學處等等。
第叁墮罪門,放逸。即世間所說的“放縱自己”,如果自己不好好管教自己,放縱自己,是最容易墮入罪惡當中的。其對治的方法是:要生起正知正念。所謂正知正念:正念者,無論行走坐臥,任何時候都要把自己的心放在對經律論叁藏的聞思修當中,凡夫的事情不要做太多,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放到佛法的聞思修當中。正知,就是每過一會兒就觀察自己,是否起貪心、嗔心、癡心?只要一動念,馬上製止,立即返回到善念當中來。一定要有這樣的正知正念,而且還要有慚愧之意。何爲慚愧?“以己而慚,以他而愧”:“以己而慚”,違反任何一條比丘、比丘尼戒、菩薩戒等大小律條的時候,要讓自己的良心遭到譴責、遭到責備,並且立刻做四力忏悔。“以他而愧”,在別人面前犯戒造罪,應該更加羞愧,別人都能如法行,而我爲什麼如此犯戒造罪?由此生起羞恥心,以這種心念來嚴加管束自己。“具足戒慎”,對戒律要用非常謹慎、非常小心的心態對待,才能堵住放縱或放逸的墮罪門。
第四墮罪門,煩惱熾盛。就是貪欲、嗔恨、愚昧、傲慢、懷疑、吝啬等非常強烈或過于深重。對治方法是:如果嗔恨心很強,就多修慈心,多修忍辱,尤其是多看《入菩薩行論》當中的“忍辱品”,裏面講得非常殊勝;如果貪心太重,就念想“不淨觀”;如果過于愚昧,要修緣起性空。以對治的方式不讓自己沾染過失,保證持守清淨戒律。
非是虛談 至誠所言 理應銘于心
阿底峽尊者對當時阿裏地區古格王朝的國王菩提光說,我說的這些話,不是隨便簡單應付的虛談,而是發自內心最真誠的肺腑之言,理當銘刻在心。
如依此行 自他安樂 我亦生歡喜
如果能夠依照上述所說去修行,不僅自己將會得到安樂,而且一切有情衆生也會得到安樂,這樣我也會很高興的。
愚夫者我 至誠之言 務請君谛聽
阿底峽尊者自稱愚夫說,這是我發自肺腑的真誠之言,請君主(稱菩提光)務必認真谛聽。
阿底峽尊者在即將返回印度之時,授于拉喇嘛菩提光之教授,即《欲求解脫勇士之心寶》,已經全部講解完了,這個教授非常重要。最後,祝願大家在解脫的路上依此《心寶》奮勇前行!
《欲求解脫勇士之心寶(夏壩仁波切 講授)》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