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夏坝仁波切 讲授)▪P16

  ..续本文上一页蜜的修习,当思惟我为了一切父母有情的义利,必须速疾证得无上正等觉佛位。为此,应当修学通达实相的胜义慧、通达五明学处的世俗慧以及通达饶益有情的义利慧。所有菩萨习行的智慧,我悉应修学。只有了达万法体性皆空的实相,才是智慧波罗蜜,为此,引用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中很精要的五个偈颂,以便对性空慧或究竟慧的道理真正理解。

  第一个偈颂:

  “不具通达真理慧,虽修出离菩提心,

  不能断除有根故,应勤通达缘起法”。

  如果我们没有通达万法本性体空的“真理慧”,也就是性空慧或究竟慧,纵然我们有非常猛励的脱离六道轮回的出离心和为利有情父母众生而证取无上正等觉的菩提心,而且勤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历经万劫也无法断除一切痛苦的根源——无明我执,无法了知真正到达涅槃彼岸的智慧。所以只有通达缘起性空的智慧,才能彻底断除无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段话非常精辟。反过来说,如果想达到究竟涅槃,必须远离一切颠倒梦想。颠倒梦想就是贪欲、嗔恨、愚昧、我慢、疑心等一切烦恼。要断除一切烦恼就必须心无挂碍,挂碍就是把“我”当成实有,把一切“法”当成实有,即“人我执”和“法我执”就是挂碍。也是《金刚经》里所说的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要断除一切挂碍,就要断除挂碍的根本——无明。要破除无明,就需要用智慧,智慧即般若。惟有生起智慧波罗蜜,才能断除无明我执的挂碍,断除无明我执的挂碍,才能断除贪、嗔、痴、慢、疑等一切烦恼的颠倒梦想,由此才能够得到究竟涅槃。

  第二个偈颂:

  “能见轮涅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

  且能破诸所执境,彼入佛陀所喜道”。

  “佛所喜道”,就是佛喜欢、赞叹的道。如果一旦明白了无论轮回还是涅槃,一切皆是从因生果的不虚之理,同时,又能破除对因果执为实有相、自性相等所执境。

  第三个偈颂:

  “现相缘起不虚妄,离执空性二了解,

  何时见为相违者,尚未通达佛密意”。

  现相的缘起与因果皆不虚妄的道理和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诸相是为空性的道理,对于这两个道理应该了解,如果觉得二者相互违背,那么还是没有真正通达佛的密意。

  第四个偈颂:

  “不复轮替而同时,普见不欺缘起已,

  普灭实执所执境,彼时见观察圆满”。

  因果不虚与体性皆空二者不是轮替而是同时的,若能在见到缘起不虚之时,同时明了其体性是没有自性相、没有实有相,只有破除一切执境相,这时“清净见”的观察便圆满了。

  第五个偈颂:

  “又由现相除有边,及由空性除无边,

  若知空性现因果,不为边执见所夺”。

  若能由现相的因果不虚之理,而断除一切自性存在、实有存在的常见。若能由万法的体性皆空之理,而断除无有的断见。由此而明白,正是由于体性皆空才显现因果不虚,也正是由于因果不虚才透视出体性皆空。龙树菩萨曾经说过:“诸因缘生法,我说皆是空”。

  正因为诸因缘能生法,所以我说它们的体性一定都是空的。反过来也可以说“诸法体性空,皆由因缘生”。一旦明白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衬托,就再也不会被“边执”——常见、断见所迷惑而失去正见。此乃智慧波罗蜜。

  诸友! 生死淖中 无有乐处 速登解脱岸

  诸位善友,生死轮回就像泥潭、沼泽一样,没有任何一个究竟快乐之处,所以应该生起非常强烈的脱离轮回苦、登上永久安乐彼岸的心。对于出离心,首先要思惟两件事:第一,思惟轮回的总苦;第二,思惟轮回的别苦。由此,才能令自己的相续生起真正想脱离轮回的心念。

  一、思惟轮回总苦。我虽然如理行持断十不善业的戒律,脱离恶趣苦,获得善趣人天等果位,但是,若不能证得断除痛苦的、脱离轮回苦海的根本解脱,那么在世间所获得的安乐也是转瞬即逝的。譬如一个恶人,一个月后将处死,在此期间,每日仍需蒙受火漆刑拷,棍棒鞭挞等剧烈痛苦。即使有人求情,也只免去暂时的棍棒鞭挞的痛苦,但被处死的日期却越来越近,这个致命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因此,每日都在遭受着即将死亡的痛苦折磨,内心哪有丝毫快乐。就像这样,一旦不能证得根本断除轮回痛苦的解脱果位,就算我们积造了一些福德资粮,无论是何种可获得善趣果位人天果报的善业,当往昔积造的善业牵引的果报完尽,也即堕入三恶道,仍需长期蒙受各种剧烈的痛苦,哪里有什么真正的快乐可言?此外,轮回当中一旦惑业投生,即不外乎苦的体性。敌变为亲,亲变为敌,损益实无可凭信。任何时候都有可能遭受种种苦恼,任是如何受用轮回之乐,不仅终无饱足之期,也增长贪欲。由是导出更多痛苦,就像喝咸水一样,世间的贪欲是无法满足的。任是如何获得妙善之身,仍需恒为弃舍,获得妙身实无可凭信。无始世来,数数结生,实极难知生死边际,任是如何得到轮回圆满,最后终归舍离,圆满实无可凭信。轮回的三界中没有可靠之处。因此,得难得而义大的暇满人身,我已获得的此刻,必当证得堪能断除一切轮回苦的佛果位,如此有力行持。此为观六道轮回的“总苦”而发出离心。

  二、思惟轮回别苦。凡是既已获得一个五取蕴身,即不外乎苦的体性。三恶道故不待言,即使获得人的近取蕴身,依此而得到蒙受饥渴、与亲眷分离、与怨敌会遇(怨憎会)、自所欲求的事物寻求不得(求而不得)、所不欲求的事物逼临纷至,以及蒙受生、老、病、死等苦,我们内心当中遭受到的痛苦,远远多于享受的快乐。但这些痛苦还算小事,关键是我们时时刻刻还在造积由贪欲、嗔恨、愚昧而引发的身口意的一切恶业,由此必将带来地狱、饿鬼、畜生等巨大的痛苦,那时我们将怎么办呢?所以,在这轮回当中,无论是天界、人间,还是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任何一处都没有真正的快乐,皆是痛苦。无论与谁为伴,都是痛苦的助伴。无论做何世事,皆是造下痛苦因缘。如果不能脱离轮回苦,就算得到人天福报,有何可乐?一旦遇到恶的因缘,快乐便会很快消失,还会遭受种种苦恼。

  所以,我们要发心彻底断除一切轮回痛苦的根源,为得到永久安乐及安乐因的涅槃果位而不懈地努力修行。

  如法励修 上师教授 枯竭众苦流

  我们如法地依照善知识所讲的教授修行,才能够枯竭和断除一切轮回的苦流,心识本身实为无记体性。最初以我、我所为所缘而生起执著自性实有的心,依此对我的执著,贪著自方,嗔恚他方,并生起执著较他为胜的我慢等邪见。进而执许并无展示无我之理的导师、无彼展示的业果、四谛、三宝等邪见与怀疑,依此,增长其它烦恼。因为这个缘故,造作诸业,遂在自所不欲的轮回中蒙受了各种痛苦,因此,归根结底,一切痛苦的根本即是无明,故须证得堪能根本断除轮回一切痛苦的上师佛果位。为此,当知应如理修习增上三学,尤其应对守护利益极大、不守护过患极大的、是我如其承诺的戒律,于此应舍命亦不舍弃,如理守护一切戒律。此中,有无知堕罪门,彼之对治为听闻、了知教诫;有不敬堕罪门,彼之对治为恭敬导师,包括彼制订的遮戒及如理修习学处的梵行益友;有放逸堕罪门,彼之对治为生起念知、惭愧,具足戒慎;有烦恼炽盛堕罪门,此中,贪欲的对治是修不净;嗔恚的对治是修慈悲;愚痴的对治是修缘起等。

  当不染着此诸过失,如理持守净戒,如此有力行持。

  在此,着重强调一点:如果我们想清净持守戒律,就一定要守住最易染犯的四大堕罪之门:

  第一堕罪门,无知。此“无知”不是“无明”,是不知戒律的律仪。比如,是比丘也不知比丘的律仪,是比丘尼却不知比丘尼的三百多条律仪,受了菩萨戒却不知菩萨戒的十八根本戒,或者二十八戒、四十五戒等等一切戒罪。更不知犯堕罪后如何恢复戒体,如何忏悔,不知其理,由此就会犯堕罪。对治无知堕罪的方法是:谛听上师和善知识的教授,多听法,多看佛教的教典,特别是要学习并熟悉菩萨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等各自持守的律条。

  第二堕罪门,不敬。即对佛不恭敬,对法不恭敬,对僧不恭敬,尤其是对自己的师父不恭敬。师父是给你讲解开示的人,如果对师父不够恭敬、不够重视、不够信仰,就不会把师父所讲的教授给予重视,由此会犯不敬之堕罪。其对治的方法,要如理地依止善知识,特别是要依《菩提道次第广论》、《略论》和《速道》中所说的,如法依止善知识,非常重要!佛在许多经典里再三劝说,如理依止善知识,如同恭敬佛!《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多次寻访依止并恭敬善知识。《摩诃般若经》里,常啼菩萨非常恭敬和亲近法胜菩萨等等。

  我们应以此为榜样,如理恭敬善知识,非常重要!并且,对所订制的遮戒等,要如理的“应遮者遮,应行者行”,要如理修行一切菩萨学处等等。

  第三堕罪门,放逸。即世间所说的“放纵自己”,如果自己不好好管教自己,放纵自己,是最容易堕入罪恶当中的。其对治的方法是:要生起正知正念。所谓正知正念:正念者,无论行走坐卧,任何时候都要把自己的心放在对经律论三藏的闻思修当中,凡夫的事情不要做太多,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放到佛法的闻思修当中。正知,就是每过一会儿就观察自己,是否起贪心、嗔心、痴心?只要一动念,马上制止,立即返回到善念当中来。一定要有这样的正知正念,而且还要有惭愧之意。何为惭愧?“以己而惭,以他而愧”:“以己而惭”,违反任何一条比丘、比丘尼戒、菩萨戒等大小律条的时候,要让自己的良心遭到谴责、遭到责备,并且立刻做四力忏悔。“以他而愧”,在别人面前犯戒造罪,应该更加羞愧,别人都能如法行,而我为什么如此犯戒造罪?由此生起羞耻心,以这种心念来严加管束自己。“具足戒慎”,对戒律要用非常谨慎、非常小心的心态对待,才能堵住放纵或放逸的堕罪门。

  第四堕罪门,烦恼炽盛。就是贪欲、嗔恨、愚昧、傲慢、怀疑、吝啬等非常强烈或过于深重。对治方法是:如果嗔恨心很强,就多修慈心,多修忍辱,尤其是多看《入菩萨行论》当中的“忍辱品”,里面讲得非常殊胜;如果贪心太重,就念想“不净观”;如果过于愚昧,要修缘起性空。以对治的方式不让自己沾染过失,保证持守清净戒律。

  非是虚谈 至诚所言 理应铭于心

  阿底峡尊者对当时阿里地区古格王朝的国王菩提光说,我说的这些话,不是随便简单应付的虚谈,而是发自内心最真诚的肺腑之言,理当铭刻在心。

  如依此行 自他安乐 我亦生欢喜

  如果能够依照上述所说去修行,不仅自己将会得到安乐,而且一切有情众生也会得到安乐,这样我也会很高兴的。

  愚夫者我 至诚之言 务请君谛听

  阿底峡尊者自称愚夫说,这是我发自肺腑的真诚之言,请君主(称菩提光)务必认真谛听。

  阿底峡尊者在即将返回印度之时,授于拉喇嘛菩提光之教授,即《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已经全部讲解完了,这个教授非常重要。最后,祝愿大家在解脱的路上依此《心宝》奋勇前行!

  

《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夏坝仁波切 讲授)》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