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能涵蓋科學
——張家港開示
12.05.10
他們道家很多都是模仿佛教的。你有經藏。我也弄個道藏。甚至你有什麼,我也趕快補一個。他們的體系其實也不是很的系統,嚴格按照一個宗教,他要有他自己完整的體系的。這些他們都是缺的。但是當時能夠完美的代表本土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也就是道家。他有理論也講修行,甚至道家可以修行成仙對不對?儒家裏面只說人天相應,人天合一。但你看哪一個大儒修到人天合一了?是不是?因爲他們就是回過頭來投身到人間的,造福社會的。他等于是維護一個社會秩序的。所以他很少有出世的心,沒有出世的心是修不成神仙的,對不對?所以當時能夠代表中國文化最傑出的,有理論、有實踐的也就是道教。
當時這個道家中人選出最精英的,來跟這兩位阿羅漢來比,結果理論上的辯論沒幾句話就敗下來了。第二天就是開始要比修行,比修行他們曆史上都有記載,道家搭的臺,搭得很高,做這個法臺嘛。登上那個法臺,然後要向天祈禱。比試以我們中國爲主嘛,他們先來,結果人爬到法臺一半,法臺就倒了。那還舉行什麼,法臺倒了,什麼也舉行不了,那叫慘敗。後來佛教的這兩位阿羅漢,他們法臺什麼也沒有。首先是把舍利子請出來,舍利子自己會騰在空中,放大光明。佛的舍利。然後除了佛舍利騰空之外,兩位阿羅漢也騰空,騰在虛空,在天上,在空中走路啊,躺著睡覺呀。然後從空中下來,在地上鑽來鑽去,像鑽在水裏一樣,在地上像空中一樣,在空中像踩在地面上一樣。
這大家都看到了,這還比什麼東西嘛,差太多了。一個連臺子都爬不上去。別人不用臺子自己上天入地,自由自在。最後一個,燒經典,誰說誰的經典是真理,拿來燒。火是最公平的。然後那個道士們哭天嗆地的哭啊,祖宗啊你們保佑啊,千萬保佑啊,祈禱完了之後。書往火裏丟,呼一把火燒掉了。佛經往火裏丟,火卟滅掉了。你看,所以這個焚經臺一直到唐朝都保存的,從東漢一直保存到唐朝。
唐朝唐太宗李世民都親自去拜過這個焚經臺,然後在這邊還寫下詩來,本來李氏天下他以老子爲自己祖宗的。但是後來主要還是崇尚佛教。扶風法門寺就是證明,這是皇家寺院。反過來說皇家遺留下來的道教這個沒有了,很少的。但是他在建國之初,他稱他們是老子之後代。但是他最後信仰的、崇信的還是佛教。也正是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帶來了唐朝的盛世。中國自古以來,從佛教進入中國以來,所有的盛世都跟佛教文化有關。所有的人間劫難,都是跟不信仰這種先進的文化,背道而馳有關。我們最近的就是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佛教在曆史上被摧毀最嚴重的,但是也是人類最黑暗的一段時間,對不對?
現在佛教恢複了,雖然還不是主流,但是大家畢竟心中有佛了,社會又開始不一樣了。改革開放其實還是後面的,十一屆叁中全會,首先恢複了就是憲法賦于的宗教的自由。78年底開全會,我們師父79年春天就返回了普陀山,開始重修普陀山。你想那個時候有沒有改革開放?沒有的。那個時候。那個佛教的恢複其實是非常那個的,漸漸的你看,佛教慢慢慢慢鋪張開來。這個等于一個人類,還是有他的看不見的一個文化的一個力量。當這個文化重建的時候,這個氣息就不一樣了。大家的這個良知也開始恢複了。各方面就是。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佛教興盛的這些呢,當然也有現在改革開放的成果,物質發達了,寺廟過去老和尚要幾輩子才能建起一個廟,現在幾年就建起一座廟了,對不對?但是光光是一個鋼筋混凝土的話,還不能代表,不能完整的代表他是寺廟。寺廟更重要的,還要有它的軟件部分。硬件只是它的表面。它的真正的靈魂是它的佛教內涵。所以我們現在就是佛教自身的話,從文革那樣一個劫難,現在硬件、軟件恢複。
我個人來說我覺得比較著重的還是在佛教,大家對佛教的這個認知上。讓大家重新認知佛教。就是自我感受,我原來對佛教是有偏見的,以前是有誤解的。恢複大家對佛教真實的認知,這個很重要。我特別講到這個話題,以前對佛教是歪曲過的,甚至在一段時間把佛教魔鬼化。讓大家對佛教敬而遠之,甚至是那個是迷信,那不敢碰的。這個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還是我們要去做工作的。
在中國曆史上,佛教從東漢以來都是中國的主流文化,中國除了有叁教九流,這裏邊的叁教,叁教又以儒釋道,釋是居中的,所以兩個都是輔佐他的。也就是說過去的政治,包括政治體系,爲什麼皇帝他代表天子?他代表道,就是說他代表道德的一種象征。他也是所謂的人證,也就是說讓百姓能夠體解。我們每天做晚功課都念的嘛:皈依,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要體解大道。因爲這個人人本具佛性嘛,叁百六十行,行行都可以出狀元。人人都可以自我覺悟,可以修成正果。這是佛教的一個普世的概念,人人都有佛性。人或許因爲福報不同,而社會地位不一樣,但是每個人都有佛性,這方面是平等的。
佛性把社會大同化,所以我有時候講的,你要追求大同的世界,必須要有大同的文化,大同的價值觀念。你再有錢的人,看到再窮的一個人,你看到他,你當有佛教信仰的時候,我雖然比你有福報,但是我們的佛性是一樣的。甚至我們是人,我們看到狗的時候,我們覺得雖然你是那張皮,我是這張皮。但是我們的佛性是一樣的。你都不敢去欺負那條狗,是不是?這個時候你就真正的會帶來世界和平。不會、也不敢去欺負誰,因爲大家是一樣的。
所以佛教一個普世的價值觀,是整個現在,你比如說世界變成地球村了,需要有一種大同的文化來。所以現在世界上很多人,包括自然科學家也在考慮這社會科學的問題,要找一個共同的價值觀。找下來,包括愛因斯坦,他也首推佛教,祂自身具有科學性,祂具有可重複性。誰念阿彌陀佛誰就往生,對不對?這是不是科學的。公修公得,婆修婆得,這要從科學角度來理解話,這就具有可實踐性,誰實踐誰得到。對不對?所謂的科學就是可重複性。誰實踐它了誰可以得到。我們佛教也是這樣,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你只要有修,你就會有得。
當我們人類很多古老文明,都變成展覽館裏陳列品的時候,甚至變成旅遊聖地的時候。那些木乃伊陳列在那些博物館裏,讓大家看的時候。我們佛教裏面還是一尊一尊金剛肉身菩薩出來,這個凡胎肉體爲什麼會修成金剛肉身?因爲他的思想、他的理論他是不滅的。我們說真理是永恒的。那爲什麼肉身也能修出個永恒的身體來?因爲他思想是永恒的。你如果是永遠的理論,你是真理的話,你的肉身也會轉變的。
現在科學也可以解釋的,因爲心會影響物的。現在最先進的物理學理論已經證明這個,就是最小的這個粒子,在測最小的粒子的時候,就發現我們的腦電波是影響它運動規律的。所以每次測都不一樣,因爲每次觀查者的腦電波不一樣。這叫不可測定律。這個時候才發現,物和心誰是主導?從哲學的角度上講,到底是唯物是第一論,還是唯心第一論?那現在科學界已經證明出來了,對不對
心是第一的。
那個日本江本勝教授,做了二十幾年的水知道,爲什麼?就是要告訴在大家,心、文化是影響物質的。就是要證明這一個。你要創造世界,必須要改造你自己。你要想獲得一個良好的社會秩序,你必須要讓你自己的生命變成一個良好的。
我們佛教這個叫正報,那個是依報。要有個正報、依報才行。但是佛教裏不講物質第一性,心第一性,這個不是佛教。所以爲什麼說宗教是哲學之母,哲學是科學之母。宗教不講唯物第一性,還是唯心第一性。所以佛教裏面不講唯心還是講唯物。佛教講心物是一源的,這個是宗教的。所以他們來批判,佛教是唯心的時候,佛教也不承認。說我唯心,我哪裏唯心了?對不對?我們實事求是的,怎麼唯心對不對?按照這個修行就能成功,怎麼唯心了?這是事實證明的嘛。
曆史兩千多年的曆史,也證明了佛教不是唯心的。當下也證明了,一代一代的修行人,也證明了佛教不是唯心的。不是烏托邦的想象出來的。祂這理論是可具有實踐性的。是能夠有這個因,就能産生果的。這個不是唯心的。所以唯心的說佛教是什麼的,佛教也不承認。
所以在有一批佛學家,像現在很多的大學教授呀,他們的體系就屬于唯識,我們南京以前有一個楊仁山老居士,他到日本留學的時候,把日本的唯識學的一些經典,中國藏經裏遺失的經典,再從日本取回來,取回來之後在南京成立了一個楊仁山金陵刻經處,同時也組織大家學習經典。這時候有一批知識分子,那一批知識分子深悟地學習了佛教,特別是唯識這一方面的。當時大學在中國剛剛成立。中國現在式成立大學的,不是古代的大學,現代大學的曆史是很短的。所以這些知識分子就在那些大學裏,教學的時候就傳播了一下這些理論。
當時就是有一些佛教學者他就講到,佛教非宗教,他這指得什麼意思?因爲當時就講科學科學嘛,然後排斥宗教。講科學是宗教的墳墓嘛,科學來給宗教挖個墳墓來了,然後把宗教都給埋了,對不對?但是這個時候,有的人就應時的說,佛教不是宗教。佛教爲什麼不是宗教?因爲佛教很科學。不是他們想象當中的,所謂的他們要埋掉的這個宗教。
包括現在的科學之父愛因斯坦,研究了佛教之後也是這樣結論。以後在世界人類的宗教裏面,只有佛教能隨著科學的發展而發展。科學的逐步發展能夠證明佛教是正確的。這個愛因斯坦很厲害的,這個結論。所以這個我們的佛教確實大家研究了之後也發現,他是符合科學屬性的。
但是從所謂的科學角度,我們現在人類的已知科學角度來說,它僅是佛教裏面的一份子,我們反過來,不能說科學涵蓋了佛教,涵蓋不了的。反而是佛教涵蓋了科學。它只是菩薩利益世間的五種…
《佛教能涵蓋科學——張家港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