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甯靜的森林水池▪P14

  ..續本文上一頁會中,阿姜 查叫他資深的弟子阿姜 蘇美多上去開示。蘇美多開示了半個小時,阿姜 查對他說:“再說半小時。”半個小時後,阿姜 查又說:“再繼續說下去。”於是蘇美多繼續地說下去,但他逐漸地變得乏味無趣,許多聽衆也開始打盹了。“盡管說,”阿姜 查鼓勵道:“繼續說就對了。”經過幾小時的掙紮過後,他的聽衆已十分厭倦,可是,他學會了在開示時不再對他們的評語感到驚恐。

  阿姜 查問一位即將離開的僧侶,他回到西方時,是否有計劃要弘法。他回答,沒有,他沒有特別的計劃要弘法,雖然如此,如果有人問,他還是會盡力說明修行的方法。

  阿姜 查說:“很好,對那些詢問者說法,對他們有很大的益處,而當你在解釋佛法時,”他繼續說道:“何不稱它作基督教

  在西方,如果你談到佛陀,他們是不曾了解的。”

  “我對基督徒談上帝,然而,我不曾讀過他們的聖經。我在心中找到上帝。你認爲上帝就是一年一次帶禮物來送給小朋友的聖誕老人嗎?上帝就是“法”——真理,一位徹見這點的人,即徹見了一切。然而,上帝並沒有特殊之處──如此而已。”

  “我們實際上在教導的是,如何解脫痛苦、如何去愛、如何有智慧和如何充滿慈悲。不論任何地方或任何語言,這種教導就是“法”。因此,稱它作基督教,如此一來,便能夠讓他們更容易明了。”

  阿姜 查對一位有志說法的法師有以下的建議:“別受他們的驚嚇,保持堅定、直接。了解自己的短處,對於自己的極限要有自知之明。從愛與慈悲著手,當你的能力無法幫助他們時,增長平等心。有時,教育是件很辛苦的工作。老師就好像人們丟棄他們的挫折和問題的垃圾桶。你救的人愈多,垃圾的處理問題就愈大。別擔心,教育他人是個修習佛法的最佳法門。佛法會幫助這些將它真正實踐在生活裏的人。這些教育他人的人,增長了耐心和領悟。”

  阿姜 查鼓勵他的弟子們把他們所學的跟他人分享。“當你體會到真理時,便能夠去幫助他人,有時候是用語言,可是,大部份都是透過你的身行。對於佛法的討論方面,我並不精通。想要認識我的人,就應該來和我相處。如果你住很長一段時間,你自會明白。身爲一位森林僧的我,也雲遊了許多年,並沒有去弘法──只做修行和聆聽禅師們所說的。“當你在聞法的時候,確實地聆聽”這是個很重要的建議。除此之外,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

  他所說的,足以讓我們去反省一段時間了。

  

  哪一種禅坐是最好的

  

  阿姜 查一天中大部份的時間都被訪客圍繞著──學生、農夫、政冶家、軍人、朝聖者、信徒等等。他們請他祝福他們、徵求他的建議、質問他、贊美他、問難他、毀辱他,也帶來數以千計的問題請他解決。他毫不歇息地教導這些川流不息的群衆。有一天,有人聽到他說,他從接見這些訪客中所學到的“法”和從其他修行上所得的一樣多。

  

  美好的一餐

  

  有些弟子問阿姜 查,爲什麼他極少談到涅槃,而卻一直教導日常生活中的智慧。其他的老師經常談到證得涅槃,和證得涅槃的喜悅與其他修行中的重要性。

  阿姜 查回答說,有些人會品嘗一道美食,然後逢人便贊揚其殊勝。其他人也會嘗同一道餐飲,但,嘗過之後,卻覺得沒有必要到處去宣揚已吃過的餐飯。

  

  阿姜 查的茅蓬

  

  阿姜 查說,他已不再做夢,他一個晚上只睡幾個小時──在一個小小的茅蓬頂層。阿姜 查的茅蓬底層,是泰國式的木柱圍繞開放空間,供他接待訪客。

  通常,這些訪客會送他禮物,除了食物及袈裟外,還有精美而古老的雕像,以及精心製作的佛教民族藝術品。有一位喜好收藏和欣賞亞洲藝術的西方僧侶,當他被分派到幫忙打掃阿姜 查的茅蓬時,對能有機會看到這些他所珍愛的東西,感到非常與奮。他上了頂樓,打開了門,只看到一張空床和一頂蚊帳。他發覺,阿姜 查在得到禮物後,就立刻送出去了。他並不執著任何事物。

  

  神聖儀式與大熱天

  

  自從佛陀那個時代開始,僧侶們就已經被邀請做宗教儀式、祝福或安慰處於困境中的在家弟子。傳說佛陀會被邀請做灑聖水和祝幅的傳統儀式,以安慰他的信徒。

  由於研究和儀式的生活方式,已取代了大部份泰國僧侶以實際修行的生活方式爲主的地位,因此,阿姜 查常常取笑這些儀式是“道”上的幹擾物。雖說如此,當儀式有所助益時,他也會利用它。一個炎炎的午後,他被邀請到鎮上開示,並爲在家弟子們做一場祝福的儀式。開端的課誦和開示過後,阿姜 查繼續向穿過陪同他的八位僧侶手裏,一直接到佛陀坐像的線所接系的缽水誦念(古印度教遺留的神秘線的儀式)。在供養蠟燭與香之後,加持水的儀式已算圓滿,於是阿姜 查站起身來,用棕榈葉將聖水灑在房子四周及前來聽法的人身上,作爲一種的祝幅。

  在儀式中,一位年青的西方僧侶在這炎熱的天氣中愈來愈不耐煩,尤其對這種宗教儀式更不耐煩。於是他低聲地對阿姜 查說:“你爲何要爲這些對修行毫無意義的事大費周章呢

  ”阿姜 查低聲地回答道:“也許是因爲天氣熱,所以這些人想要沖個冷水澡吧!”

  

  真實的魔術

  

  住在巴蓬寺附近的村民和其他弟子,傳出很多關於阿姜 查有神通的傳說。他們說,他能夠同時在很多地方出現,甚至望稱見過他的複身。他們談他的治病神通、他醫病的良方或談他有他心通、他的天眼通和進入叁摩地的神通。

  對於不明智地顧慮怪力亂神的故事,阿姜 查引以爲笑。他說:“只有一種魔術是真正的魔術,那就是“法”的魔術──能夠使心解脫並斷除苦的教法。任何其他的魔術就如同牌戲的幻影,幹擾我們的真實的遊戲──人類生命的關系、生與死和解脫的遊戲。他說:“在巴蓬寺裏,我們只教導真實的魔術。”

  在另外一次的集會中,他告訴僧侶們:“沒錯,如果達到叁摩地的話,可以拿它來做其他目的之用──長養超能力、做聖水、祈福、咒符和巫術。如果你達到這種境界,就能有諸如此類的神通。但那樣的修行就好像喝醉酒一般。這裏,才是“道”的地方──佛陀走過的路。在這裏,叁摩地是用來做爲昆婆奢那、思惟的基礎,而且也不需要非常深的叁摩地。只須審視生起的和繼續觀照因、果。如此一來,我們利用專注的心來思惟(觀)色、聲、香、味、觸和法。”整個解脫的“法”是在我們的感官中找到的。

  

  在家的修行

  

  大家經常問到關於在家的修行方法。在家的生活可以說是既困難又容易──易懂難行。就好像你手裏握著一塊熾紅的煤炭,然後跑來跟我抱怨一樣,我會告訴你丟掉就好了,但你卻拒絕說:“不,我不要!我要它冷卻下來。”既然你不丟掉它,你就必須學習非常非常地有耐心。

  “我怎能就這麼丟下它呢

  ”你問,你可以丟下你的家庭嗎

  就在心裏放下它,放下你內心的執著。你就像一只下了蛋的鳥,有孵它們的責任,否則,它們會腐壞。也許你希望你的家人能珍惜你,能體會你在某方面爲何有如此的行爲,然而,他們卻沒有。他們的態度也許是封閉的、心胸狹窄的。如果父親是個小偷,而孩子不認同,他算是壞小孩嗎

  盡力去把事情說清楚,誠心地做,然後放下。如果你有病痛去看醫生,但他和他的藥都無法治療的話,除了放下之外,你還能做什麼呢

  

  如果你認爲是“我的”家庭、“我的”修行的話,這種以自我爲中心的觀點,只是另一個苦的起因罷了。無論是與他人共住或獨處,都不要想要尋找快樂──只要與法同住就好了。佛教能協助我們解決問題,但是,我們必須先修行和增長智慧才行。你不能把米丟進一鍋水中,然後就有煮熟的飯。你必須生火,讓水煮開,然後讓米煮上一段夠長的時間。有了智慧,問題終就可以經由對有情業力的思慮得以解決。了解了家庭的生活之後,你便能夠真正地學習到業、因果,並且能夠開始對你日後的行爲謹慎小心。

  在團體、寺院或靜修院中修行並不困難,因爲你會不好意思不去和大衆一起坐禅。可是,當你回家時,就會發現其困難之處──你會說你懶得坐或找不出時間來。你放棄你個人的力量,而把你個人的力量投射到你以外的人身上──或環境或老師。清醒吧!你是在製造自己的世界。你到底要不要修行

  

  就好像我們出家人必須在戒律、苦行上加緊努力,和增長可以導向解脫的訓練一樣,因此,你們在家衆也必須這樣做。你在家裏修行時,應該試著去更加注意基本的戒律,努力去更正你的身行及言語。實際地精進努力,持續不斷地修行。對於專注心的修行,千萬不能因爲你試了兩、叁次,心無法平靜就放棄。爲何修行必須一蹴即成呢

  你已經讓你的心毫無控製、隨其所願地到處亂跑多久了呢

  你已經讓它牽著你的鼻子到處跑了多久呢

  對於一、兩個月仍不足以將心平靜下來,還有什麼好懷疑的

  

  沒錯,心是很難訓練。當一匹馬真的很頑固時,一段時間不要喂它,它就會乖乖地服從。當它開始照著規矩來時,就喂它一點。我們的生活方式的莊嚴之處,在於我們的心可加以訓練。有了正精進,我們便會得到智慧。

  過在家生活並修習佛法,必須在世間,但卻又必須保持在它之上。戒行,始於五條基本戒律,每一條都很重要,它們是一切善行的父母。戒行也是拔除心中之惡的根本──拔除苦惱、煩擾之因。因此,把戒行穩固地建立起來,然後,當機緣現前時,就修行外相的禅坐。有時候,禅坐的狀況會恨好,有時則否。但不必去擔心,只要繼續就好。如果疑惑生起,只要明白,它就像心中的其他現象一樣,都是無常的。

  就在你繼續修行之際,“定”會現起,然後就利用它來增長智慧。徹見喜與惡都是從感官的接觸中生起的,而不要去執著它們。不要渴望成果或迅速的進展,嬰兒們都是先爬,然後學走路,接下來才跑。只要堅固你的戒行,繼續不斷…

《甯靜的森林水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以法爲贈禮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