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棄自己,就是菩提心。
極樂法會不應該有自私自利之心。不應僅僅爲了我自己參加法會,自己從叁有輪回脫離,自己一人往生極樂世界。這些不是很難的,因此不應該有自私的意樂。講解了以後,我相續不能有這樣的這樣的想法:爲了我自己不墮入叁惡趣、我能往生……我執不應該有。
應該是怎樣呢?虛空遍滿衆生,有衆生就有痛苦,所有衆生都無數次做過自己的父母,他們在做我父母之時與今生父母一樣賜予我們恩德。要把父母衆生安置到極樂世界,爲此參加今天的極樂法會。要有這樣的意樂。剛開始我們無法生起無改造的意樂,但要作意:我不是爲自己一個人,而是爲一切衆生。
參加極樂法會在聽聞法之時,要爲了一切衆生遠離痛苦因和痛苦果,得到究竟佛的果位而聽聞今天的法。參加法會是爲一切衆生得到究竟佛的果位,往生極樂刹土,爲往生之因而修持。這樣的因必須要具備,大家都懂的,沒有什麼不知道的。
如此去修,具有不可思議的功德,現在是藏曆四月份,是本師加持過的叁大時間,如果在此時期斷惡行善,功德萬倍增長。僧衆有萬人,功德又有萬倍增長,僧衆中有登地的菩薩,極樂法會的功德也有萬倍的功德,如果以善的菩提心攝持,功德無法言語。要具足這樣的功德,關鍵取決于自己的意樂。要以善的意樂——菩提心攝持,不要僅僅爲我自己往生而參加法會,要爲一切衆生從叁有輪回如海般的痛苦中脫離,而往生極樂世界,這樣的意樂非常關要。
以上是聞法的動機和行爲。行爲動機取舍無誤無顛倒。希望在家信衆認真聽今天的法。有利的話就可以修成善法、得到利益。有些人到此處認爲沒什麼可聽的,上師、堪布、活佛們經常這樣講。但參加法會就應該認真去聽,即使無法理解、無法聽懂,也要認真去聽,不要放棄,要去實踐。如果這樣去做,就稱爲清淨之法。
開極樂法會,往生刹土,必須要具足四因。
往生四因在喬美仁波切所著的《極樂願文》中都有講解。各個派別都有極樂願文,但是喬美仁波切著的《極樂願文》無論在哪個派別,無論在農區還是牧區,無論是以前、現今、以後,所修、所念的都是喬美仁波切所著的《極樂願文》。
往生四因也是祖師所宣的,喇嘛仁波切也如是宣講,現今上師我在此處爲大衆宣講,也是傳承。
極樂願文在詞句上看是沒有什麼可不懂的,所有的教義都在願文之中。雖然詞句非常明了,但實義是甚深的。經、續、竅訣都聚集在裏面,意義是很難明白的。不要光停留在詞句上,要去領悟實義。喇嘛仁波切在極樂法會期間講解極樂願文時說,詞句是沒有什麼不懂的,但希望大家不要只停留在詞句之上,要去領悟實義,去實修實義,這是非常關要的。
念誦都要隨文思義念誦。出家衆從早上法會開始到下午結束都應該隨文思義,不應該散亂。如果是我,念誦一句偈子都要散亂,如是低劣,有時在昏沈中,有時被迷亂妄念所縛,在念誦一句偈中都沒有在正知正念中,如是低劣,心無法堪能,被昏沈、迷惑、妄念所縛。
在座的信衆要隨文思義去念誦,這是非常關要的。你們到經堂後,不要隨著妄念漂泊,如果有昏沈就要對治,起妄念時不要隨著它去,要對治。口中的念誦要和自心相融,不應該口中念誦和心裏不同。
出家衆往生四因明觀福田之時,自心中應該意念極樂刹土的能依所依,自心如水中顯現月亮般,明了地在意念中明觀。說實話,我不能做到,裝著口中說能做到,自己的心好像和個爬蟲一樣爬來爬去,一會兒進來,一會兒出去。念誦的時候要隨文思義,除此之外,經、續、竅訣裏更殊勝的教言根本就沒有了。
在座的大衆在修大圓滿的直斷、頓超,今天在極樂願文中實修,與大圓滿的直斷和頓超只是詞句上有些許區別,實際意義是一樣的。我是這樣認爲的,實際是否這樣,大家去思考。
喬美仁波切說要自心生起歡喜心,大家應該謹慎,在心中隨文思義,心不散亂之時是非常安樂的,除此之外再沒有更深的法去修持了。真的是心中會生起歡喜心,信心、悲心、出離心、淨觀就是這樣的,修法道驗也能生起。
如果只是口中念誦,信心、出離心、菩提心無法生起。極樂法會昨天是第一天,今天是第二天,要以正知正念攝持修持往生四因。要反觀自心,上等者刹那也沒有散亂,但是有些低劣者都不知道自己在散亂,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沒頭沒尾地參加法會。
早上講過,這不是世間的開會,也不是跳舞唱歌。我們必須要讓參加法會具有實義。第一,動機要有實義,第二,要以正知正念攝持,隨文思義明觀、修持,從頭到尾都要念誦,這樣才真正能成爲打坐,也能替代大圓滿頓超的打坐。極樂願文要隨文思義去做,在外面的信衆沒有看到上師,沒有畏懼之心,很多人身要都不具足。經堂內外見不見得到上師是有區別的,坐在外面的僧衆心不能散亂。在一句偈中,“自此日落之方向,越過無數衆世界。稍許上方聖境處,即是清淨極樂刹”,心都無法定下來。“唉嗎火”要明觀極樂世界,念誦彌陀聖號,頂禮之時,對境是阿彌陀佛,心中要去明觀而頂禮。身語意不散亂認真去頂禮。
有些人雙手合十在心中時能明觀,合十到頭頂就忘記了。我是這樣的,你們是不是這樣?如果是這樣,就要拍打自己胸口,反問自己:我修沒有修正法?有沒有參加清淨的極樂法會?
你們是不是這樣的,要反觀自己。有的弟子從早上到下午之間都沒有反觀自己,這些人是要謹慎的。開極樂法會的地方有很多,但是很悲哀的是,他們沒有歡喜之心。因爲參加法會的大衆都沒有反觀自己心,在那些地方參加極樂法會只是口裏念誦,眼東張西望,心隨意起妄念,身隨意走動。有些人手裏舉著照相機,閃光燈閃啊閃的,根本沒有參加法會的意樂,想念就念,想走動就走動,這樣參加真是悲哀。因此如果有這樣的信念在此參加法會,你們要清楚,照相什麼的都不重要,心去思維是最重要。明觀極樂福田很重要,散亂的時候以正知正念攝持,又去明觀。我們的心如同瘋子般,一會兒跑、一會兒跑,但不要放棄,要更加謹慎地保管好自心。
此次極樂法會就是上品的極樂法會。上品者在此兩天中可以現量見到極樂刹土,阿彌陀佛,中根者臨終時能見到,下品者在轉生之時能往生極樂世界。
首先講往生四因之明觀福田。首先以七支供的種種方便積資淨障,發菩提心,回向、發願。
明觀福田怎麼樣去明觀。《極樂願文》中:
唉瑪吙
自此日落之方向
越過無數衆世界
稍許上方聖境處
即是清淨極樂刹
清淨的世界在何處呢?此世界稱爲娑婆世界,極樂世界在何處呢?在娑婆日落的方向,這不是可以丈量的。無數的娑婆世界以外,稍許上方聖境處。極樂世界外器是清淨的,內有情也是清淨的。現今的娑婆世界是不清淨的。因爲娑婆世界的外器是不清淨的,山、石、溝、岩、樹等凹凸不平,是彎彎曲曲的,都是不清淨之相。這是因爲我們的心不清淨,所現之相也是不清淨的。內情也是不清淨的,被熾盛的五毒所縛。叁惡趣衆生遭受著更大的痛苦。
堪布昂瓊在《前行備忘錄》中說過,沒有被叁毒煩惱所縛稱之爲極樂世界。現今此世間是娑婆世界。極樂世界的外器內情都是清淨的,是清淨之刹土。
極樂世界在何處?越過無數衆世界稍許上方,就有清淨的極樂世界。
我等肉眼雖未見
自心卻應明然觀
極樂世界肉眼能見到嗎?無法見到的。肉眼是什麼呢?比如房間內外,山的前後,有遠近,被遮蔽的地方肉眼是無法見到的。但肉眼看不見,就表示極樂世界不存在嗎?不能這樣斷定的。比如山的那邊有村落,我們肉眼無法見到。但就這樣說山的那邊沒有村落是不合理的。越過無數世界,稍許上方的極樂世界,我們肉眼雖然無法見到,但心是可以去明觀的。
彼刹阿彌陀佛尊
紅蓮寶色光耀眼
無見頂相足輪等
叁十二相八十好
一面二臂定持缽
著叁法衣跏趺坐
千瓣蓮花月墊上
身背依靠菩提樹
慈悲慧眼遙視我
此刹土中的阿彌陀佛尊,身色是紅蓮寶色。叁十二相具足,有八十好具足的莊嚴,一面二臂,持裝滿甘露的缽,身著叁法衣,跏趺坐,在千瓣蓮花上,慈悲慧眼遙視衆生。所依的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叁尊聖像。這些都要在心中明觀。
接著是眷屬:
右側觀世音菩薩
身白左手持白蓮
左側大勢至菩薩
身藍左持金剛蓮
右手施依印向吾
眷屬是右側的觀世音菩薩,身白持白蓮,左側是大勢至菩薩,身藍左手持金剛蓮,右手施依印向吾。
叁大主尊如山王
巍然明然坦然住
大乘比丘十千億
身皆金色相好飾
著叁法衣黃燦燦
叁大主尊如山王,如須彌山一般,巍然,明然,坦然住,比須彌山更加廣大。十萬億大乘比丘做圍繞,身皆金色相好飾,身著叁法衣,黃燦燦,好比夏季開滿黃花的山。如是明觀,現量就在自己前方,稱爲第一個因,明觀福田。
大家要認真地聽,詞句非常明了的,沒有什麼無法領悟的,要隨文思義。
阿彌陀佛在中間,右側觀世音,左側大勢至菩薩,如須彌山般,眷屬有大乘比丘十萬億,身著黃色叁衣具足叁十二相好。要在自己面前明觀、供養、忏悔。
以上屬于明觀福田。大家要在此對境前發願,忏悔。要銘記于心。
今天的法宣講完畢,一切講法和聞法的功德,一切諸佛叁輪清淨如何回向,我們也如是回向。
《《極樂願文》解義(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