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去塵除垢▪P12

  ..續本文上一頁望,而且它們本身含有極大的危險性。』如此以智慧如實知見這一點之後,他避免依多樣化生起的多樣化舍,培育依專一生起的專一舍 ,使到對物質世間的執取毫無剩遺地止息。」

  二、肉塊的譬喻

  「居士,假設有一只禿鷹,或烏鴉,或老鷹,捉了一塊肉而飛走。那幺,衆禿鷹、烏鴉及老鷹就會飛過去啄它與抓它。居士,你認爲怎樣?如果那只禿鷹,或烏鴉,或老鷹不趕快放開那塊肉,那牠不是會因此而遭受死亡或致命的痛苦嗎?」

  「會的,尊者。」

  「同樣地,居士,聖弟子如此思惟:『世尊把各種欲樂譬喻爲肉塊;它們帶來許多的痛苦及失望,而且它們本身含有極大的危險性。』如此以智慧如實知見……使到對物質世間的執取毫無剩遺地止息。」

  叁、草製火炬的譬喻

  「居士,假設有個男人拿著一把點燃的草製火炬逆風而行。居士,你認爲怎樣?如果那個男人不趕快放開那把燃燒的草製火炬,那火炬不是會燒其手,或臂,或身體的其它部份,令他遭受死亡或致命的痛苦嗎?」

  「會的,尊者。」

  「同樣地,居士,聖弟子如此思惟:『世尊把各種欲樂譬喻爲草製火炬;它們帶來許多的痛苦及失望,而且它們本身含有極大的危險性。』如此以智慧如實知見……使到對物質世間的執取毫無剩遺地止息。」

  四、熾熱火炭坑的譬喻

  「居士,假設有一個深度高過人的火炭坑,裏面填滿了無火無煙的熾熱火炭。此時,來了一個想活不想死,要快樂不要痛苦的男人,而有兩個強壯的男人捉住他的雙臂,把他拖到該火炭坑邊。居士,你認爲怎樣?那男人是否會奮力掙紮地扭動身體?」

  「會的,尊者。爲什幺呢?因爲該男人知道,如果他掉入該火炭坑,他就會因此遭受死亡或致命的痛苦。」

  「同樣地,居士,聖弟子如此思惟:『世尊把各種欲樂譬喻爲火炭坑;它們帶來許多的痛苦及失望,而且它們本身含有極大的危險性。』如此以智慧如實知見……使到對物質世間的執取毫無剩遺地止息。」

  五、夢的譬喻

  「居士,假設有個男人夢到美麗的公園、小樹林、草地和水池,而在醒過來時,不再見到它們。同樣地,居士,聖弟子如此思惟:『世尊把各種欲樂譬喻爲夢;它們帶來許多的痛苦及失望,而且它們本身含有極大的危險性。』如此以智慧如實知見……使到對物質世間的執取毫無剩遺地止息。

  六、借來之物的譬喻

  「居士,假設有個男人向別人借了一輛華麗的馬車和寶石耳環。在那些借來之物圍繞之下,他去到市場。在見到他時,衆人說:『朋友,那是一個富翁!富人即是如此享受他們的財富。』而無論在何時,當物主們見到他時,就會取回他們的東西。居士,你認爲怎樣?那是否足以令該男人感到沮喪?」

  「是的,尊者。爲什幺呢?因爲物主們已拿回了他們的東西。」

  「同樣地,居士,聖弟子如此思惟:『世尊把各種欲樂譬喻爲借來之物;它們帶來許多的痛苦及失望,而且它們本身含有極大的危險性。』如此以智慧如實知見……使到對物質世間的執取毫無剩遺地止息。」

  七、果樹的譬喻

  「居士,假設離某個村子或城鎮不遠之處有座茂密的小樹林,在裏面有一棵樹長滿了水果,但連一粒都沒有掉到地上。其時,有個正需要水果、正在尋找水果、正在四處尋找水果男人到來,走進該樹林,見到了那棵長滿水果的樹。當時他想:『這棵樹長滿了水果,但連一粒都沒有掉到地上。我懂得爬樹,所以就讓我爬上這棵樹,隨我所欲地吃多少水果,然後再裝滿我的袋子。』而他就那幺辦。其時,來了第二個正需要水果、正在尋找水果、正在四處尋找水果、且手帶把斧頭的男人,他也走進該樹林,見到了那棵長滿水果的樹。當時他想:『這棵樹長滿了水果,但連一粒都沒有掉到地上。我不懂得爬樹,所以就讓我把這棵樹從根部砍倒下來,隨我所欲地吃多少水果,然後再裝滿我的袋子。』而他就那幺辦。居士,你認爲怎樣?如果那已爬上樹的第一個男人不趕快下來,當該樹倒下來時,他不是會斷手、腳或身體的其它部份,而遭受死亡或致命的痛苦嗎?」

  「會的,尊者。」

  「同樣地,居士,聖弟子如此思惟:『世尊把各種欲樂譬喻爲果樹;它們帶來許多的痛苦及失望,而且它們本身含有極大的危險性。』如此以智慧如實知見……使到對物質世間的執取毫無剩遺地止息。」

  摘自《中部.小行事經》

  有一次,當佛陀住在舍衛城附近的袛園精舍時,他向衆比丘解釋四種行事的方式:一、現在快樂,未來痛苦;二、現在痛苦,未來也痛苦;叁、現在痛苦,未來快樂;四、現在快樂,未來也快樂。在此摘錄了佛陀對「現在快樂,未來痛苦」的行事方式的解釋。于該經中,佛陀說:

  「諸比丘,假設在熱季的最後一個月時,有一個瑪盧瓦藤豆莢爆開,而有一粒蔓藤的種子掉在一棵娑羅樹下。其時,住在該樹的樹神害怕、不安且恐慌,但該樹神的朋友、同伴及親戚們──花園的神;公園的神;樹神;住在藥樹、草及森林大樹的衆神──都前來聚會,安慰他道:『別害怕,賢友,別害怕。或許會有只孔雀來吞食掉該瑪盧瓦藤的種子,或者會有只野獸來吃掉它,或者森林之火會燒掉它,或者樵夫會帶走它,或者白螞蟻會吃掉它,或者它根本沒有生長能力。』但並沒有孔雀來吞食掉該種子,沒有野獸來吃掉它,沒有森林之火燒掉它,沒有樵夫帶走它,沒有白螞蟻吃掉它,而且它還真的有生長能力。當受到雨雲的雨水滋潤時,該種子就應時發芽。該瑪盧瓦藤柔軟有毛的嫩藤就會纏繞著那棵娑羅樹。其時,住在該娑羅樹的樹神想:『我的朋友、同伴及親戚們……前來聚會時,是見到該瑪盧瓦藤的種子會帶來什幺未來的怖畏,而安慰我?此瑪盧瓦藤柔軟有毛的嫩藤之觸覺是多幺地令人愉悅!』隨後,該藤纏著那棵娑羅樹,在其上形成一個華蓋,于其四周形成垂簾包圍著它,以及破裂該樹的主幹。到那時候,住在該娑羅樹的樹神才醒悟:『這就是他們于該瑪盧瓦藤的種子中見到的未來之怖畏。由于該瑪盧瓦藤的種子,我現在正遭受著痛苦、憂惱及刺穿的感受。』

  同樣地,諸比丘,有某些沙門與婆羅門的教理及見解是如此:『欲樂是沒有危險的。』他們享受各種欲樂,跟束著發髻的女出家人一起享樂。他們說:『那些沙門與婆羅門在說舍棄欲樂和形容對欲樂的透徹了解時,他們是見到欲樂有什幺未來之怖畏?此女出家人柔嫩之手臂的觸覺是多幺地令人愉悅!』所以,他們享受各種欲樂,而在如此行事之下,當身體毀壞而死之後,他們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甚至是地獄。在該地,他們遭受痛苦、憂惱及刺穿的感受。他們說:『那些沙門與婆羅門在說舍棄欲樂和形容對欲樂的透徹了解時,就是見到這未來之怖畏。即是因爲欲樂、緣于欲樂,我們現在正遭受著痛苦、憂惱及刺穿的感受。』

  這就是稱爲現在快樂,而于未來成熟時痛苦的行事方式。」

  

  去塵除垢

  帕奧禅師英語講述

  尋法比丘中譯

  法雨道場

  606 臺灣‧嘉義縣中埔鄉同仁村柚仔宅50之6號

  Dhammavassarama

  No. 50 - 6, You-Tze-Zhai, Tong-Ren Village,

  Zhong-Pu , Chiayi 606, Taiwan

  Tel:(886)(5) 253-0029 (白天);Fax:203-0813

  E-mail:newrain@ms22.hinet.net

  網址:http://www.tt034.org.tw/newrain

  本書版存緬甸帕奧禅師。只要不增添刪減,任何人皆可重印。

  結緣品 For Free Distribution

  

  

《去塵除垢》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觀察緣起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