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遣幾位經過嚴格訓練的緬甸禅師到國外教禅,以便更多人能夠得到正確的指導?
答102:雖然我叫那些外國禅修者留在帕奧繼續學習,但是他們並不肯留下來,而想要快點開始教禅,認爲沒有受到訓練也不要緊。如此我又怎麼能夠幫到他們呢?或許我應該接受你的建議。
問103:有些教禅的比丘據說是聖者,但卻不尊重戒律。他們的行爲使得許多人懷疑他們的禅法。請問禅師,這是他們的修行有問題,還是他們的禅法有問題?
答103:在《增支部》(Avguttara Nikaya)裏,佛陀說:「對于我爲衆弟子所製的戒,我的聖弟子甯可舍棄性命也絕不違犯。」(Yam maya savakanam sikkhapadam pabbattam tam mama savaka jivitahetupi natikkamanti.)。因此,若他們是真正的聖者的話,他們甯可舍棄性命也絕不會刻意犯任何罪。再者,聖者對佛、法、僧及叁學擁有不受動搖的信心。因此,若他們是真正的聖者的話,他們就會對戒律擁有完全的信心,因爲戒律是屬于戒學之法,而且是佛陀親自製定的。所以你可以肯定地說他們不是聖者。
問104:修完觀禅課程之後還須如何用功才能證得聖道果?
答104:他只需繼續觀照究竟名色法及其因爲無常、苦、無我。
波羅蜜
問105:能夠來參加這次的禅修營是否就證明禅修者在累世中已經種下了禅修的波羅蜜?
答105:我們不能這麼說,雖然他們多數都有波羅蜜。無論是否曾在過去世累積波羅蜜,他們都必須精進地修禅。如果他們有足夠的波羅蜜,在精進地修禅之下,他們就可能證悟道果。如果沒有波羅蜜,他們也應該精進地修禅以累積波羅蜜。
問106:放生、印經書、慰問病人等善行是波羅蜜嗎?
答106:如果那些經書的內容是真正的佛法,而且他印經書時發願證悟涅槃,那麼它就是布施波羅蜜,能夠成爲他證悟涅槃的助緣。但是如果他印經書是爲了獲得世俗的成就,例如事業成功及投生到天界,那麼它只是福業而已,並不是波羅蜜。簡而言之,如果要累積波羅蜜,他就必須
在行善時發願證悟涅槃或解脫生死輪回。
問107:每位修行者都須經多生多世累積足夠的波羅蜜才能證悟。但是若他投生惡趣,或投生人道但卻忘了繼續修行或沒有因緣聽聞佛法,那麼他之前所累積的波羅蜜是否會退失?他應修到什麼程度才不會忘失在每一生每一世中繼續修行?
答107:你在過去世所累積的波羅蜜並不會消失,即使那是在一萬個大劫之前所累積的。當你證悟須陀洹道時,你就不會忘失在每一生每一世中繼續修行。
問108:禅師很強調波羅蜜──「有足夠的波羅蜜才能證悟道果」。到底我們現在要怎樣才能培育這證悟的波羅蜜?
答108:若要積聚證悟的波羅蜜,你必須以想要證悟涅槃的心來培育智慧種子與善行種子,這兩類種子稱爲波羅蜜。要培育智慧種子,你必須觀照究竟名色法,接著觀照名色法的因,然後觀照因果的名色法都是無常、苦、無我。這叁個層次當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作爲幫助你證悟涅槃的強力智慧種子。要培育善行種子,你必須實行布施、持戒與修行止禅這些善業。這些善業可以引導你投生在善趣,提供你禅修的適當條件,以及帶給你遇到諸佛或佛弟子的大好機會。在善行種子的支助之下,你應當依照佛陀的教導而修行觀禅,藉此來進一步培育智慧種子。當你的波羅蜜成熟時,就能夠證悟聖道與聖果。
問109:如何才算是波羅蜜成熟?
答109:當你證悟聖道時。
其它問題
問110:俱盧國的現今地點于何處?
答110:根據一些學者考證,俱盧國的現今地點即是印度的首都新德裏。
問111:如果比丘穿著涼爽、容易洗、容易幹、有助于禅修的高品質袈裟,他是否還是在修行適宜正知?
答111:是的。
問112:如何發現自己在學佛上有問題?
答112:必須細心地研究佛陀的教法,尤其是《中部》與《長部》的經典。再者,也必須研究注釋,尤其是《清淨道論》與《攝阿毗達摩義論》。然後就能發現自己對佛陀教法的了解是否有問題。
問113:做一個和尚如何平衡經、律、論叁藏的學習?
答113:他必須在一位精通教理與禅修的導師指導下學習。
問114:有位修行者說他坐禅時觀對面一座山,突然觀到一條龍飛過來,飛入自己身體內,就這樣至今身體內有了這條龍!時常有意或無意地暗示自己有異于常人,因爲那條龍已經被降伏在體內了。這種事可能發生在禅修者身上嗎?他需要負什麼因果嗎?
答114:可能他是在做夢吧。
問115:還未達到禅定的佛教徒適合開示或分享佛法嗎?
答115:可以,如果他教的是真正的佛法的話。大家是否還記得之前我所說過的摩诃屍婆大長老(Mahasiva Mahathera)?當他還是一個凡夫時,他就教了許多比丘修禅,而且其中的六萬個弟子都證得了阿羅漢果。
問116:注釋把如理作意定義爲視無常爲無常、視苦爲苦、視無我爲無我、視不淨爲不淨。這是否表示那些無法觀照諸行法爲無常、苦、無我、不淨的人就完全沒有如理作意?如果還是有的話,他們是如何運用如理作意的呢?
答116:視諸行法爲無常、苦、無我、不淨是觀禅的如理作意,這是高層次的如理作意。也有一些較低層次的如理作意,例如布施、持戒與止禅的如理作意。相信業力果報也擁有如理作意。
問117:梵天神是否有男也有女?
答117:一切梵天神都是沒有性別的,因爲他們沒有性根色,然而他們擁有男性的外表。
問118:爲什麼有些人死了,而且身體已經冰冷,但過了數小時卻又複活?
答118:根據佛陀的教法,當一個人的命根、業生火及心識停止時,他就死亡。只要這叁個因素還存在,即使他的身體已經冰冷,他還是活著。若人真正已經死亡,他就不可能複活。
問119: 非想非非想處的衆生是否會直接投生到惡道裏?
答119:不會。如果他們能夠保持他們的非想非非想處禅,直到臨終剎那,他們就會投生到同一界裏。如果不能的話,在非想非非想處禅之前的近行定將會成熟,而令他們投生到欲界善趣,即欲界天或人間。他們不可能直接投生到惡道、色界天或較低層次的無色界天。
問120:人因何得男身或女身?
答120:如果他造善業,例如布施、持戒、修行止禅或觀禅,然後發願得男身或女身,而且該善業在他臨命終時成熟,那麼他就能夠如自己的意願獲得男身或女身。
若人犯了邪淫,而且該惡業在他臨命終時成熟,那麼他就會投生到地獄裏遭受苦果。脫離地獄再次投生到人間時,他就會投生爲女性。
問121:是否達到初禅以上的禅修者的意識在入定時可以自由地到欲界天或地獄去?可以停留多久?
答121:那是不可能的。如果要去欲界天或地獄,你應該出家(因爲比較有時間),然後以十四個方法修行十遍八定來調禦心,以培育神變通(如意通)。
問122:佛陀的用品是否都是舍利子?
答122:佛陀的用品稱爲「用品聖物」(paribhogacetiya)。
問123:是否有大塊及不同顔色的舍利子?
答123:舍利子的大小有叁種,即大小如一粒綠豆、半粒米或一粒芥子。顔色也有叁種,即象牙色、珍珠色及金色。
問124:不知內裏是否有舍利子的舍利塔是否值得禮拜?
答124:即使其中沒有舍利子,但只要憶念著佛陀的特質地禮拜它,也能獲得莫大的利益。反之,即使其中真的有舍利子,但若你心散亂地禮拜它,就不能獲得大利益。
問125:在禅坐面對昏沈或掉舉時,可能每次都需要采用不同的對治法才有效。請問禅師要如何才能掌握及隨時能善用有效的對治法?
答125:如果要克服昏沈,你應學習佛陀教目犍連尊者克服昏沈的八個方法,關于這點在之前的開示已經講過了。如果要克服掉舉,你應培育深厚的定力。
問126:有一段時間佛陀只吃馬糧,這是佛陀的業障嗎?
答126:是的,因爲在其中一個過去世,菩薩辱罵僧團,說他們不可以吃飯,而應該吃生麥。
問127:在佛陀時代,有很多阿羅漢被牛撞死,這是他們的業障嗎?還是他們太專注于經行而沒有注意到牛向他們沖過來,又或是他們見到了但不讓路給牛過?
答127:我想在佛陀時代並沒有很多阿羅漢被牛撞死,雖然在《法句經注》及《中部注》裏記載婆醯(Bahiya Daruciriya)、布古沙帝王(King Pukkusati)、痲瘋病患蘇巴普陀(Suppabuddha)及劊子手銅牙(Tambadathika)四人被一只受到母夜叉附身的牛撞死。婆醯是阿羅漢;布古沙帝王是阿那含聖者;蘇巴普陀是須陀洹聖者;銅牙則是擁有觀智的凡夫。
在其中一個過去世,他們四人都是富商的兒子,而該母夜叉則是一個美麗的妓女。有一天,他們和她一同到公園裏取樂。夜晚來臨時,他們決定采取如此的行動,說道:「在這裏只有我們而無他人。我們把給那個女人的一千個錢幣搶回來,也搶掉她所有的金飾,殺死她之後再離去。」那位妓女聽到他們的話,心想:「這些無恥的家夥在和我取樂之後想要殺死我。我將會以牙還牙。」因此當他們在殺她時,她發願:「願我變成母夜叉來殺死他們。」由于那四人的惡業及她的願,因此在後來世他們被她殺死了。
問128:聖者是否能夠觀到其它聖者證悟了什麼道果?
答128:聖者必須擁有他心通才能觀到其它聖者證悟了什麼道果,但是他只能夠觀到與他自己所證悟的道…
《正念之道 大念處經析解與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