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內觀基礎▪P11

  ..續本文上一頁他處。

  

  那些其他國家富有的人們可能以前是緬甸的好佛教徒。有很多人在此行善,但這裏沒有足夠的富有父母在他們的來世接納他們,所以他們需投生他處。如你們投生那裏,如你只是常人,你需跟隨信仰父母的宗教。這是很重要的。

  

   因此,要對你的宗教信仰堅定不移,你應努力。你應修到對佛、法、僧的信念不動搖的階段。這階段爲預流果。一旦獲得預流果,無論你投生至任何國家,你對叁寶的信念不再動搖。

  

   現今,投生人界並非很好,生命短暫、很多疾病、意識形態混亂、充滿危險。因此,假如你不要投生人界,你將投生天界。即使你未證得道果,你布施和持戒的善行將帶你到你所要去的地方。如你獲得道與果,那就更好。

  

   要投生天界並不難。一個在王舍城的因陀羅(Indaka),供養一匙的飯給僧團,獲得投生于忉利天。我們緬甸的男、女居士供養比一匙飯更多的供品。有關戒律,守戒一些時候可讓人們投生天界,一些守八戒半天的人投生天界。現在你認真受持並好好修習,如你願意,你可輕易的達到天界。有什麼不可以?一旦在那裏,可向得聖道的天人請示有關佛陀的教導,並和他們討論佛法。我請你如此做。

  

  --------------------------------------------------------------------------------

  

  二二、布薩天女

  

  佛陀住世時,在中印度拘薩羅地方的娑雞帝城(saketa),有一個名叫布薩(Uposatha)的女子,她學習佛陀的教導並證得預流果位。當她死後,她投生忉利天。在那裏,她住在一個巨大的宮殿裏。有一日當目犍連尊者遊曆諸天界時遇到她。那時期的比丘有完美的高尚智慧,並擁有神通力。他們可到諸天界遊曆或以他們的天眼見到天界或從天耳聽到天界。但現今沒有比丘有這種能力。我們不能到天界去,即使以某種方法去那裏,也無法見到天人。不必談高層次的天人,即使欲界天人,如樹的守護神或財富的守護神,我們都無法見到。

  

   目犍連尊者常以其神通力到天界遊曆。他有意的與天女的問話直接獲得以下問題的答案:他們如何到天界?他們做過何種善事使他們獲得這麼好的生活?當然他可以心通知道他們的故事,無需去問他們,但他要他們親口講述。當他到達天界,他前往布薩天女的宮殿,布薩在宮殿向他敬禮。目犍連尊者問她:「年青的天女,你的莊嚴華麗如金星的明亮,你曾做過什麼善事令你獲得此莊嚴華美好的生活?」

  

   天女回答:「我曾是娑雞帝城一個名叫布薩的女子。我聽聞佛陀教導,對他的教義充滿信心,並成爲皈依叁寶的在家信徒。」

  

   敬信叁寶是皈依佛、法、僧。你唱念「我皈依佛,我皈依法,我皈依僧。」

  

   佛陀知悉一切法,自己了悟涅槃,了結一切苦,如老、病、死,他教導佛法使衆生能如他一樣,享受涅槃之樂。如一個人遵循佛陀的教導,即可遠離四惡道,脫離一切苦。相信這些,你就是皈依佛陀。當你病時你應相信醫生。你應信任他,「這醫生是專家,可醫好我的病。」同樣地,你信仰佛陀知道遵循他的教導將脫離一切苦。但現今一些人不懂叁皈依的含義,他們唱念是因爲父母或師長要他們唱念。這是不對的。你應知道含意,心裏想想並慢慢唱念叁皈依。如你不能常做,偶爾嘗試一、二次。

  

  當你說:「我皈依法」,亦即你信仰佛陀的教義:道、果、涅槃。你表白你的信仰,修習這些教義將救渡你脫離四惡道,一切輪回的苦。

  

   當你說:「我皈依僧」,亦即你信任修習佛法證得或將證得道和果的聖者。你懇切地相信,依靠僧團的引導可以使你脫離四惡道和輪回。

  

   皈依的男衆在巴利文叫「優婆塞」,女衆叫「優婆夷」。優婆塞或優婆夷奉持戒律的善行將引領你至天界。

  

   「那些皈依佛陀者,將不淪落四惡道。他們脫離人身,投生爲天人。」(《相應部》第二冊25頁)

  

   布薩天女也行其他善業。她說:「我很有道德觀念,我供僧,我守八戒。」

  

   那些不懂佛教者嘲笑受持八戒,並時常說:「齋戒只是挨餓,如此而已。」他們不懂善行與惡行。他們不懂通過克製吃的貪念,可培育善心。但他們知道禁食對病人有益,並贊揚它,他們只了解現時的物質利益而已,完全忽略了心與來世。受持八戒即避免惡果生起,並培育善行,抑製日夜長苦。「聖者,阿羅漢永遠止息惡行,如殺生、偷盜、淫欲、妄語、喝烈性飲料,不非時食。我將一整天追隨他們的榜樣,並如此行持以尊敬他們。」聖者在他們持八戒時如此想,當你餓時,你控製自己,嘗試脫離餓的汙染,這是善行。當善行在心中生起,心變得清淨。就如當你病時禁食並淨腸。既然你的心清淨,當你死時,清淨的心識持續著,我們說這就是:「生爲人或天人。」

  

  --------------------------------------------------------------------------------

  

  二叁、聖 谛

  

  布薩天女接著說:「我獲得住這宮殿是因節製和布施。」在此,「節製」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在這世間如不節製開銷,你將變窮。如你的行爲不檢點,你將感染疾病或犯罪。對來世,節製是重要的,因它能清淨心。對佛教徒,布施將生于天界是普通的知識。

  

   她說:「我知道四聖谛。」四聖谛是聖者所需牢記、知道的。一旦你了解這些真理,你就是聖者。它們爲苦谛、集谛、滅谛、道谛。這是最重要部份。

  

   「知道聖谛」並非指從道聽塗說學到。它的意思爲自己了悟。你需清楚了解它們,舍棄所應舍棄的,了悟「滅」和使自己成「道」。注疏這麼說。

  

   我們所講過的五取蘊構成苦谛。因此觀照五蘊並了解它們即了悟苦谛。當你觀照時,你見到它們的生滅,它們如何構成苦,當你習禅時你就會了解苦谛。當你達到聖道時,你就見到涅槃,滅苦,而當省思時,了解到生滅,以及未止息的即是苦。因此你了解「道」。這並非以注意對象獲得了解,而是通過作用。

  

   當你禅修時,不能執著于禅修的對象,這是了悟舍離之道。觀照時,你觀照到禅修對象是無常、苦、無我時就不會執著,它就熄滅了。這就是當你禅修時所了悟的。當你體證聖道和涅槃,不再産生渴愛。證入初果位,任何因渴愛導引生于惡道的業力已消除,不還果則所有感官的欲望完全斷除,阿羅漢則所有殘留的欲望完全斷除。

  

   任何時候你觀照,就沒有煩惱,沒有業力,因此觀照到的對象不會産生苦。所有的苦都熄滅,這樣,苦的熄滅是在每一個觀照經驗到的。究竟如何體證到滅谛可得方法。在聖道的剎那你體證涅槃。到此爲止已經明白了。

  

   每次你觀照,對于名色實相的正見就生起了。一旦正見生起,正思也伴隨生起,前文我們已說過。修習八正道就是開展聖道。究竟如何你在禅修時可得了解。在聖道的剎那八正道將出現,行者體證涅槃。達到道與果的人在省思時,知道如何證得聖道。他確實見到。這也是了悟。

  

   因此,假如你了解名色是苦,假如你舍棄引起痛苦的渴愛,假如你體證苦滅,假如你修習圓滿八正道,我們就認爲,你知道四聖谛。因此,當這布薩天女說她知道四聖谛,她的意思是她已經親身體證而見到內觀道和聖道,換句話說,她已經證到初果。

  

   一旦你知道四聖谛,你也知道聖法。我們引述經典來說明:「見道聖者的多聞聖弟子,就熟悉聖法。」

  

   假如你不是聖者,你就缺乏智慧,不知道什麼是聖者,就像未剃度加入僧團的人,無法親身體驗比丘的行爲和生活,未曾禅修的人不知道行者的行爲和生活。只有當你自己是聖者你才能分別誰是聖者。

  

   依照注疏,聖法包括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等七類修行體系。假如你了悟七類之中的一類,你就了悟其他六類。所以,我們說假如你了悟四聖谛你就了悟聖法,因爲八正道,是聖法中的一類,它包括在四聖谛中。

  

   當你設法圓滿七類修行,你經由親自體證而了悟它。這是真實的了悟。道聽塗說無法使人了悟。

  

   「比丘走路時,覺知『我在走路』。」如此趨向于成爲聖者的行者,當他走路時,觀照「走、走」,或「擡腳、前移、放下」,當他這樣走路時,無論何時他觀照到,正念就生起,認知對象的智慧也生起。你清楚走路的意向,走路的動作,明覺的生滅。任何時候你觀照身體會使你的正念正知生起。

  

   「當他感覺苦受時,他明覺『我感覺苦受』。」無論何時當行者生起熱、痛,他注意到「熱、熱」或「痛、痛」,他念念分明,知道感受的生滅。這是由受念住建立的正念。

  

   「當內心情緒亢奮時,知道自己的內心情緒亢奮。」每次心有所想或有意念時,行者觀照執著、喜悅。他因此正念現前並知道它們的生滅。這是由心念住建立正念。

  

  「一個生起欲念者覺察到『我有欲念』。」行者觀照欲念、喜悅等並正念現前,知道心境如欲念如何的生滅(五蘊等都是這樣觀照)。這是由法念住建立正念。你們在此禅修,並從親身體驗去了解。你會熟練聖者的佛法─四念住,同時,你也注入四正勤。當你觀照時,你正盡力棄除已生起的惡行,或阻止未生起的惡行生起,或培育未生起內觀和道的善行,或增加已生起的內觀智慧。這也涉及四神足。當你修習時,你依靠意欲、精勤、思想或審察。五根:…

《內觀基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