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他处。
那些其他国家富有的人们可能以前是缅甸的好佛教徒。有很多人在此行善,但这里没有足够的富有父母在他们的来世接纳他们,所以他们需投生他处。如你们投生那里,如你只是常人,你需跟随信仰父母的宗教。这是很重要的。
因此,要对你的宗教信仰坚定不移,你应努力。你应修到对佛、法、僧的信念不动摇的阶段。这阶段为预流果。一旦获得预流果,无论你投生至任何国家,你对三宝的信念不再动摇。
现今,投生人界并非很好,生命短暂、很多疾病、意识形态混乱、充满危险。因此,假如你不要投生人界,你将投生天界。即使你未证得道果,你布施和持戒的善行将带你到你所要去的地方。如你获得道与果,那就更好。
要投生天界并不难。一个在王舍城的因陀罗(Indaka),供养一匙的饭给僧团,获得投生于忉利天。我们缅甸的男、女居士供养比一匙饭更多的供品。有关戒律,守戒一些时候可让人们投生天界,一些守八戒半天的人投生天界。现在你认真受持并好好修习,如你愿意,你可轻易的达到天界。有什么不可以?一旦在那里,可向得圣道的天人请示有关佛陀的教导,并和他们讨论佛法。我请你如此做。
--------------------------------------------------------------------------------
二二、布萨天女
佛陀住世时,在中印度拘萨罗地方的娑鸡帝城(saketa),有一个名叫布萨(Uposatha)的女子,她学习佛陀的教导并证得预流果位。当她死后,她投生忉利天。在那里,她住在一个巨大的宫殿里。有一日当目犍连尊者游历诸天界时遇到她。那时期的比丘有完美的高尚智慧,并拥有神通力。他们可到诸天界游历或以他们的天眼见到天界或从天耳听到天界。但现今没有比丘有这种能力。我们不能到天界去,即使以某种方法去那里,也无法见到天人。不必谈高层次的天人,即使欲界天人,如树的守护神或财富的守护神,我们都无法见到。
目犍连尊者常以其神通力到天界游历。他有意的与天女的问话直接获得以下问题的答案:他们如何到天界?他们做过何种善事使他们获得这么好的生活?当然他可以心通知道他们的故事,无需去问他们,但他要他们亲口讲述。当他到达天界,他前往布萨天女的宫殿,布萨在宫殿向他敬礼。目犍连尊者问她:「年青的天女,你的庄严华丽如金星的明亮,你曾做过什么善事令你获得此庄严华美好的生活?」
天女回答:「我曾是娑鸡帝城一个名叫布萨的女子。我听闻佛陀教导,对他的教义充满信心,并成为皈依三宝的在家信徒。」
敬信三宝是皈依佛、法、僧。你唱念「我皈依佛,我皈依法,我皈依僧。」
佛陀知悉一切法,自己了悟涅槃,了结一切苦,如老、病、死,他教导佛法使众生能如他一样,享受涅槃之乐。如一个人遵循佛陀的教导,即可远离四恶道,脱离一切苦。相信这些,你就是皈依佛陀。当你病时你应相信医生。你应信任他,「这医生是专家,可医好我的病。」同样地,你信仰佛陀知道遵循他的教导将脱离一切苦。但现今一些人不懂三皈依的含义,他们唱念是因为父母或师长要他们唱念。这是不对的。你应知道含意,心里想想并慢慢唱念三皈依。如你不能常做,偶尔尝试一、二次。
当你说:「我皈依法」,亦即你信仰佛陀的教义:道、果、涅槃。你表白你的信仰,修习这些教义将救渡你脱离四恶道,一切轮回的苦。
当你说:「我皈依僧」,亦即你信任修习佛法证得或将证得道和果的圣者。你恳切地相信,依靠僧团的引导可以使你脱离四恶道和轮回。
皈依的男众在巴利文叫「优婆塞」,女众叫「优婆夷」。优婆塞或优婆夷奉持戒律的善行将引领你至天界。
「那些皈依佛陀者,将不沦落四恶道。他们脱离人身,投生为天人。」(《相应部》第二册25页)
布萨天女也行其他善业。她说:「我很有道德观念,我供僧,我守八戒。」
那些不懂佛教者嘲笑受持八戒,并时常说:「斋戒只是挨饿,如此而已。」他们不懂善行与恶行。他们不懂通过克制吃的贪念,可培育善心。但他们知道禁食对病人有益,并赞扬它,他们只了解现时的物质利益而已,完全忽略了心与来世。受持八戒即避免恶果生起,并培育善行,抑制日夜长苦。「圣者,阿罗汉永远止息恶行,如杀生、偷盗、淫欲、妄语、喝烈性饮料,不非时食。我将一整天追随他们的榜样,并如此行持以尊敬他们。」圣者在他们持八戒时如此想,当你饿时,你控制自己,尝试脱离饿的污染,这是善行。当善行在心中生起,心变得清净。就如当你病时禁食并净肠。既然你的心清净,当你死时,清净的心识持续着,我们说这就是:「生为人或天人。」
--------------------------------------------------------------------------------
二三、圣 谛
布萨天女接着说:「我获得住这宫殿是因节制和布施。」在此,「节制」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在这世间如不节制开销,你将变穷。如你的行为不检点,你将感染疾病或犯罪。对来世,节制是重要的,因它能清净心。对佛教徒,布施将生于天界是普通的知识。
她说:「我知道四圣谛。」四圣谛是圣者所需牢记、知道的。一旦你了解这些真理,你就是圣者。它们为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这是最重要部份。
「知道圣谛」并非指从道听涂说学到。它的意思为自己了悟。你需清楚了解它们,舍弃所应舍弃的,了悟「灭」和使自己成「道」。注疏这么说。
我们所讲过的五取蕴构成苦谛。因此观照五蕴并了解它们即了悟苦谛。当你观照时,你见到它们的生灭,它们如何构成苦,当你习禅时你就会了解苦谛。当你达到圣道时,你就见到涅槃,灭苦,而当省思时,了解到生灭,以及未止息的即是苦。因此你了解「道」。这并非以注意对象获得了解,而是通过作用。
当你禅修时,不能执着于禅修的对象,这是了悟舍离之道。观照时,你观照到禅修对象是无常、苦、无我时就不会执着,它就熄灭了。这就是当你禅修时所了悟的。当你体证圣道和涅槃,不再产生渴爱。证入初果位,任何因渴爱导引生于恶道的业力已消除,不还果则所有感官的欲望完全断除,阿罗汉则所有残留的欲望完全断除。
任何时候你观照,就没有烦恼,没有业力,因此观照到的对象不会产生苦。所有的苦都熄灭,这样,苦的熄灭是在每一个观照经验到的。究竟如何体证到灭谛可得方法。在圣道的剎那你体证涅槃。到此为止已经明白了。
每次你观照,对于名色实相的正见就生起了。一旦正见生起,正思也伴随生起,前文我们已说过。修习八正道就是开展圣道。究竟如何你在禅修时可得了解。在圣道的剎那八正道将出现,行者体证涅槃。达到道与果的人在省思时,知道如何证得圣道。他确实见到。这也是了悟。
因此,假如你了解名色是苦,假如你舍弃引起痛苦的渴爱,假如你体证苦灭,假如你修习圆满八正道,我们就认为,你知道四圣谛。因此,当这布萨天女说她知道四圣谛,她的意思是她已经亲身体证而见到内观道和圣道,换句话说,她已经证到初果。
一旦你知道四圣谛,你也知道圣法。我们引述经典来说明:「见道圣者的多闻圣弟子,就熟悉圣法。」
假如你不是圣者,你就缺乏智慧,不知道什么是圣者,就像未剃度加入僧团的人,无法亲身体验比丘的行为和生活,未曾禅修的人不知道行者的行为和生活。只有当你自己是圣者你才能分别谁是圣者。
依照注疏,圣法包括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七类修行体系。假如你了悟七类之中的一类,你就了悟其他六类。所以,我们说假如你了悟四圣谛你就了悟圣法,因为八正道,是圣法中的一类,它包括在四圣谛中。
当你设法圆满七类修行,你经由亲自体证而了悟它。这是真实的了悟。道听涂说无法使人了悟。
「比丘走路时,觉知『我在走路』。」如此趋向于成为圣者的行者,当他走路时,观照「走、走」,或「抬脚、前移、放下」,当他这样走路时,无论何时他观照到,正念就生起,认知对象的智慧也生起。你清楚走路的意向,走路的动作,明觉的生灭。任何时候你观照身体会使你的正念正知生起。
「当他感觉苦受时,他明觉『我感觉苦受』。」无论何时当行者生起热、痛,他注意到「热、热」或「痛、痛」,他念念分明,知道感受的生灭。这是由受念住建立的正念。
「当内心情绪亢奋时,知道自己的内心情绪亢奋。」每次心有所想或有意念时,行者观照执着、喜悦。他因此正念现前并知道它们的生灭。这是由心念住建立正念。
「一个生起欲念者觉察到『我有欲念』。」行者观照欲念、喜悦等并正念现前,知道心境如欲念如何的生灭(五蕴等都是这样观照)。这是由法念住建立正念。你们在此禅修,并从亲身体验去了解。你会熟练圣者的佛法─四念住,同时,你也注入四正勤。当你观照时,你正尽力弃除已生起的恶行,或阻止未生起的恶行生起,或培育未生起内观和道的善行,或增加已生起的内观智慧。这也涉及四神足。当你修习时,你依靠意欲、精勤、思想或审察。五根:…
《内观基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