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個學習的過程,腹部的起伏是一直存在的,不須刻意去尋找。
事實上,對初學者而言,把心安住于腹部「起」、「伏」的兩個動作上,是容易做到的。持續這種練習,對腹部的起伏保持充分的警覺。
絕對不可口念「起」、「伏」,或者觀想「起」、「伏」的字眼,只是注意腹部起伏的真正過程。也不要爲了使腹部運動更明顯,而故意深呼吸或急促呼吸,因爲這樣做會使人疲憊,反而幹擾修學。只須在正常呼吸狀態下,全然地去注意起伏的運動。
--------------------------------------------------------------------------------※基本練習二
當你全神貫注在練習觀察腹部的運動時,有其他的心法常出現在你注意每一次的起伏中。念頭或其它心的現象,像意欲、觀念、想象等,都很容易在注意「起」、「伏」中出現。這些都不可忽略,當它們出現時,必須注意。並一一默念指出。
假使你想象某件事,內心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想象」。假如只是想起某事,則必須注意自己正在「想起」。當你省思時,注意「省思」。想要做某事時,注意「想要」。若心遊離了禅定的目標,不再注意腹部的起伏,則應警覺自己在「散亂」。若想象自己要往某地,注意著「前往」,到達了,注意「到達」。在念頭中遇見某人,注意「遇見」,若是跟他人講話,注意「講、講」。若想象跟某人爭辯,注意自己在「爭辯」。若觀想或想象到光線或顔色,一定得注意自己正在「看、看」。每一個心法出現時,一定要注意它,直到消失爲止。等它消失後,繼續「基本練習一」,對腹部每一次起伏的動作,完全地知道、完全地警覺。
細心地照著步驟做,不可懈怠。你若想要吞口水,並准備這樣做時,注意「想要」。在吞口水的動作當下,注意「吞、吞」。想要吐痰時,注意「想要」。吐痰的當下,注意「吐、吐」。然後再回來觀腹部的起伏。想彎脖子時,注意「想要」。彎的時候,注意「彎、彎」。想伸直脖子時,注意「伸、伸」。在彎和伸脖子時,動作必須緩慢。每做一個動作都必須用心看著它,然後再回來,十分清醒地注意腹部的起伏。
--------------------------------------------------------------------------------※基本練習叁
你若必須采同一姿勢長達一段時間,無論是坐著或躺著,身體或手腳都會感覺到強烈的疲憊或僵硬。若發生這些情形,僅須把心安住在這些部位,注意它的「疲憊」或「僵硬」,然後繼續打坐。順其自然地注意它,也就是,不急躁也不怠慢。這些感覺會逐漸減弱,終至完全消失。若是有些感覺反而變強,當身體的疲憊和關節的僵硬已無法忍受時,可變換姿勢。但是,在你准備變換姿勢之前,不要忘記用心注意「想要」,且每一個動作的細節,都必須按其先後順序觀察它。
假使你想舉起手或擡腳時,內心注意「想要」。在舉手或擡腳的動作當下,注意「舉起、舉起」。彎曲的時候,注意「彎曲、彎曲」。放下時,注意「放下、放下」。手或腳接觸到身體或地面時,注意「接觸、接觸」。所有的動作都要緩慢謹慎。等新姿勢坐好之後,繼續觀察腹部的運動。當新姿勢讓你發熱,不太舒服,想重換另一個坐姿時,仍須按本節所提示的步驟慢慢做。
假使身體任何部位覺得癢,專注在那個部位並注意「癢、癢」,要按部就班地做,既不急躁也不遲鈍。在警覺異常分明的整個過程中,當癢的感覺消失後,再繼續練習觀腹部起伏。萬一癢的感覺持續且增強,使你想要去抓那個部位時,一定要注意「想要、想要」。慢慢地舉起手,同時注意「舉起、舉起」,當手觸到該部位時,注意「接觸、接觸」。慢慢的抓,完全清楚自己正在「抓、抓」。當你不再癢了,打算停止抓的動作時,要神志清醒並按一貫的方法,注意「想要、想要」。手慢慢縮回,同時注意「縮回、縮回」。當手放在它通常擺在腳的部位上時,注意「接觸、接觸」。然後再繼續專注腹部的運動。
假使有疼痛或不舒服的感覺,把心擺在它生起的部位。當每一種特殊的感覺發生時,去注意它是疼痛、癢、緊壓或刺痛、疲倦、昏沈等。在此必須強調的是,所謂「注意它」,既不可太用力,亦不能過于遲緩,其過程必須在安詳而自然的方式下進行。疼痛終于會消退或增強。萬一增強時,不要驚慌,堅定地繼續用功,若你能這麼做,將會發現,它總是會止息的。但是假如經一段時間之後,疼痛已增強且幾乎難以忍受時,你不必去理會它,繼續觀腹部的起伏。
隨著正念的增強,你可能會體驗到一些強烈的痛感,像劇痛、呼吸困難,或窒息、被刀切傷的疼痛,或者像被尖物戳到、被很尖的針紮到、被小蟲在身上爬等不舒服感,也可能感覺癢,被某物咬到,或者劇冷等。一旦停止打坐,這些感覺就停止,但恢複打坐且警覺分明時,它們又出現了。這些痛苦的感受不足爲慮,它們並不是疾病的征候,而是身體常有的現象,只是平常我們的心都被較明顯的事物所吸引,而使得它們一直被忽略罷了,你的心力越敏銳越可感受到這些。當禅修功夫進展到某一個階段,你就能克服它們,而它們也會完全消失。你若持續打坐,意志堅定,就不會遇到任何傷害。萬一喪失精進心,對打坐不再堅持而有所中斷,你將會在修學打坐過程中,一再地經曆這些不舒服的感覺。你若堅定不舍,就很有可能超越這些疼痛的感覺,而讓你在往後的禅坐中不會再經驗到。
你若想搖動身體,則注意「想要、想要」。在搖動的當下注意「搖動、搖動」。在靜坐中偶而會發現身體前後搖動,這時不必驚慌,既不要引以爲喜,也不要期待它繼續搖下去。你若把心轉移到搖的動作上,且持續注意「搖動、搖動」,它就會停止。假使已經注意它了,搖動的情形反而加劇,這時可靠著牆壁或柱子,或者躺下來一會兒,然後再繼續打坐。若發現自己震動或顫抖時,仍遵照相同的步驟去做。打坐功夫進步時,有時會感到顫抖或寒栗通過背部或周遍全身,這是極爲喜樂的現象,在禅定很好的情況時會自然發生。當專心于禅定時,即使微弱的聲音也會使你受到驚嚇。這種情形是因爲,當禅定的狀況很好時,你的感官功能更加敏銳的緣故。
在打坐時感到口渴,則注意自己正在「渴、渴」。想站起來時,注意「想要、想要」。准備站起來時,注意每一個動作。在起立的當下,很專注,並注意「起立、起立」。准備往前走時,注意「想要、想要」。開始跨步走時,注意每一個步伐,像「走、走」或「左、右」。從起步到結束都要注意每一步的每一個動作,這一點很重要。在經行或走路練習時,都要緊扣著每一個程序來做。試著把每一步分成兩個動作,去注意「擡腳、放下;擡腳、放下」。若是對這種走路的訓練方式已經熟練了,可試著把它分成叁步聚,注意「擡腳、移動、放下」或「擡起、前進、放下」。
當你走到放茶水的地方,看到飲水機或茶壺,記得要注意自己正在「看、看」。
停步時,注意「停、停」。
伸手時,注意「伸、伸」。
手碰到杯子時,注意「觸、觸」。
拿起杯子時,注意「拿、拿」。
用杯子倒水時,注意「倒水、倒水」。
拿杯子靠近嘴唇時,注意「拿、拿」。
杯子觸到嘴唇時,注意「觸、觸」。
觸到水感覺冷時,注意「冷、冷」。
吞水時,注意「吞、吞」。
放回杯子時,注意「放回、放回」。
手縮回來時,注意「縮手、縮手」。
手放下時,注意「放下、放下」。
手碰到身體邊緣時,注意「觸、觸」。
想轉身回去時,注意「想要、想要」。
在轉身時,注意「轉身、轉身」。
往前走時,注意「走、走」。
到達想停下來的地方時,注意「想要、想要」。
停下後,注意「停、停」。
若你仍保持站姿片刻,繼續觀腹部的起伏。若打算坐下來,注意「想要、想要」。往前走准備坐下時,注意「走路、走路」。走到座位時,注意「到達、到達」。轉身要坐下時,注意「轉身、轉身」。在坐的動作當下,注意「坐、坐」。慢慢地坐下,保持注意身體緩慢的動作。在手腳擺好姿勢的同時,注意每一個細節動作。然後再回到原先的練習,觀腹部起伏。
你若想要躺下,注意「想要、想要」。然後遵照禅修的步驟注意整個躺下的過程──「起座、伸直、離去、接觸床面、躺下」。當手腳和身體擺好位置時,把每一個動作當作禅修要注意的目標。緩緩地做每一個動作,然後再繼續觀腹部起伏。若疼痛、疲憊、癢,或其他感覺生起,一定要一一去注意它。注意所有的感覺、念頭、構想、思考、反省以及手、腳、手臂、身體的所有動作。若沒有特別要觀察的,就把心安住在腹部的起伏。昏沈時注意「昏沈」,想睡時注意「想睡」。等你專注的能力足夠時,就可以克服昏沈和睡意,而感覺精神清爽。再度提起精神,按基本的步驟練習。假使真的無法克服睡意,也要繼續觀察直到睡著爲止。
睡覺的狀態是下意識的延續,它跟轉世時初生的意識,以及臨終時最後一刻的意識很類似。這時的意識狀態很虛弱,因此無法作觀。當你清醒的時候,在看、聽、嘗、嗅、觸、想中間的片刻,下意識仍有規律地發生著,只是太短暫了,通常既不清楚,也不容易察覺到。它在睡覺時一直延續存在著,當你醒過來時,就變得不明顯了,因爲在清醒的時候,念頭和我們要觀察的目標比較突顯…
《內觀基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