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陀法語(一日一則)▪P5

  ..續本文上一頁展之後,能引人走上涅槃之道,達到證悟涅槃的目標。那八個呢?即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叁月十九日

  人生有五個最適於奮 熄布q。那五個?當人年紀輕、頭發黑,正處在青春、全盛時期,是第一個適於奮 熄布q。當人的身體健康,消化能力強,身體不燥熱也不虛寒時,是第二個適於奮 熄布q。當沒有饑荒發生,糧食不成問題,人們可以靠朋友的幫助過活時,是第叁個適於奮 熄布q。當人們和睦共處、情感水乳交融、目光溫和友善、彼此毫無紛爭、相親相愛時,是第四個適於奮 熄布q。當僧衆們和睦共處、不相互辱罵、控訴、爭吵、爭辨;都同意一種教誨;信心不足者獲得信心,已具信心者,更進一步加強時,是第五個適於奮 熄布q。

  

  叁月廿日

  別視察他人之過失,

  別視察他人已做和未做的事,

  應視察自己已做和未做的事。

  

  當人輕蔑有過之人,

  又常懷愛慕之心,

  他的煩惱不斷增加,難以消滅。

  

  惟當你能做到你所教導別人的,

  那麽你抑製了自己,

  你便能抑製他人,

  的確,抑製自己是艱難的。

  

  你一定要監視自己,

  你一定要省查自己,

  守護自己,保持正念

  啊!比丘,你會活在快樂中。

  叁月廿一日

  

  所謂的「思維」、「心」或「意識」,在日夜裏不斷地升起又消失,就像抓著樹枝,在樹木叢林中搖蕩的猴子一樣,放松了這只手中的樹枝又即刻去抓另一根樹枝。所謂的「思維」、「心」或「意識」,就是這樣在日夜裏不斷地升起又消失。

  

  叁月廿二日

  流浪漢堅布楷達卡(Jambukhadaka)來問舍利弗尊者說:「他們都在談論著涅槃,舍利弗,到底甚麽是涅槃?」

  「斷除貪、瞠、癡就是涅槃。」

  「是否有途徑可以通向涅槃?」

  「是有這麽一個途徑,這麽一個方法的。」

  「那是甚麽?」

  「朋友,那是八正道,即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與正定。這是一條吉祥的通道,是個證悟涅槃的吉祥方法,也是認真修行的好理由。」

  

  叁月廿叁日

  在此世間,

  人應謹慎地修習德行;

  因爲德行修習好,

  成功便在握了。

  

  謹慎修習者應堅守德行,

  追求叁種快樂:

  他人的稱贊、財富的獲得、死後升天堂。

  有德者能夠自律,

  故,結交了許多朋友;

  無德者爲非做歹,

  故,朋友都疏遠他。

  

  無德者惡名昭彰,臭名遠揚,

  有德者衆望所歸,聲譽卓著。

  德行是一切善與美之基礎、前驅、根源,

  故,人應淨化其德。

  

  德行是控製、是自律,

  德行帶給心喜悅,

  德行是諸佛成佛的橋梁,

  故,人應淨化其德。

  德行是強大的力量,

  德行是銳利的武器,

  德行是至上的裝飾,

  德行是神奇的盔甲。

  

  德行是堅固的橋梁,

  德行是絕頂的香料,

  德行是最好的膏藥,

  向四方散發著香味。

  

  德行是首要的配備,

  德行是旅途上的糧食,

  德行是最佳的車輛,

  能駛向任何方向。

  

  叁月廿四日

  有叁種人對衆生很有幫助。那叁種?即引導衆生皈依佛、法、僧的人;引導衆生了解四聖谛的人;引導衆生斷除煩惱,在今生中得到澈底解脫的人。沒有任何人比他們對衆生更有幫助。

  

  叁月廿五日

  麻加離尊者(Vakkali)住在陶器匠的草棚內,病得很重、很辛苦,於是吩咐侍從說:「朋友,到世尊那兒去,替我向他頂禮,告訴他我病了,希望他能本著慈悲心前來探訪我。」

  侍從到了世尊那裏,依照指示上前頂禮及邀請他到草棚去。世尊默許了,披上僧袍,拿起乞 K出發。

  當麻加離看到世尊逐漸走來,便掙紮起床來迎接。世尊見了說:「不必了,麻加離,躺下吧!這裏有座位,我就坐在這兒。」坐下後,世尊對麻加離說:「我希望你能忍受得起,我希望你能支撐得住。疼痛是加劇了,還是減退了?」

  「啊不,世尊,我忍受不起,也支撐不住。疼痛不加劇,也不減退。」

  「那你有任何疑問或悔恨嗎?」

  「說實在的,世尊,我無疑問也無悔恨。」

  「在德行上你可有必須自責之處?」

  「沒有的,世尊。」

  「那你必定有所擔心,有所遺憾吧?」

  「若說這方面,長久以來我就渴望會見世尊您了,但體力方面卻不允許。」

  「噓!麻加離,你爲何要見我這肮髒的肉身呢?看見佛法就是看見我,看見我就是看見佛法。真的,看見佛法就是看見我,看見我就是看見佛法。」

  

  叁月廿六日

  據我所知,沒有一種東西比一個沒有開悟的心更不能被使用。實在的,沒開悟的心是不能被使用的。據我所知,沒有一樣東西比一個開悟的心更能被使用。實在的,開悟的心是能被使用的。

  

  叁月廿七日

  凡是一個出於慈悲,爲弟子的福利著想的導師所該做的,我已爲你們做了。這裏是樹下,這裏是空地,在這兒修習禅定,不可怠惰,以免日後懊悔。這是我給你們的指示。

  叁月廿八日

  與具有七種德行的人結交爲友。那七種?即能施舍難以施舍的東西、能做難做之事、能承擔難以承擔之事、能吐露自己的秘密、又能爲你守密、在你遇難時並不舍棄你、在你失意時也不舍棄你。

  

  叁月廿九日

  弟子如何以愛心而非敵意去對待導師呢?慈悲的導師爲了弟子的福利,教導他們佛法,說:「這是爲了你們的福利與快樂。」弟子們因此聚精會神,以接受那高深的知識。他們不會違背導師的教導。他們會如此以愛心而非敵意對待導師。「因此,你們也應如此以愛心而非敵意對待我,這會爲你們帶來長久的福利與快樂。我不會像陶器匠一樣,把你們當陶土來揉捏,反之,我會苦口婆心地反覆訴說,反覆試探。只有能者才經得起試探。」

  叁月叁十日

  世人可分爲叁種類型。那叁種?即石上雕刻型、沙上爪痕型、水上字迹型。那一種人屬於石上雕刻型?即那些經常發怒,而怒氣持久不息的人,就像石上雕刻一樣,不會輕易被風、水或時光所侵蝕而消失。那一種人屬於沙上爪痕型?即那些經常發怒,但怒氣很快就消的人,就像沙上的爪痕一樣,很快就被風、水或時光所侵蝕而消失。那一種人屬於水上字迹型?即那些被人以惡言暴語、尖聲高調相欺,卻能馬上與對方和解,保持和氣友善的人,就像水上的字迹一樣,很快就消失。

  

  叁月叁十一日

  一個家庭能長久持續下去,歸功於下列四個因素:他們能尋求與彌補已喪失之物、修補損壞之物、適量地飲食、授權給有德的男士或女士主管家務。

  

  四月

  

  四月一日

  心本來是明亮的,卻被外來的汙垢所玷汙,凡夫不明白這點,所以他們沒有修養心。心本是明亮的,故能清除外來的汙垢,聖潔的弟子了解這點,所以他們有修養心。

  

  四月二日

  誰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誰又是自己最大的敵人?身體、言語、思想不純淨的人,即使聲明說:『我們愛惜自己。』他們依然是自己最大的敵人。爲甚麽呢?因爲他們以對待敵人的身體、言語、思想對待自己。身體、言語、思想純淨的人,即使聲明說:『我們不愛惜自己。』他們依然是自己最好的朋友。爲甚麽呢?因爲他們以對待朋友的身體、言語、思想對待自己。

  

  四月叁日

  貪欲、瞠恨、邪見都是不純潔正當的。因爲貪欲、瞠恨、邪見而造的身業、口業、意業也都是不純正的。因爲心被貪欲、瞠恨、邪見所蒙蔽、不能自製,以致用處罰、監禁、罰款、辱罵、排斥或以『強權即公理』等手段來迫害他人,使他人痛苦的行爲也都是不純正的。

  

  四月四日

  有四種素質能促使世間前進,即警覺的成就、細心的成就、善交朋友的成就和平衡生活的成就。

  何謂警覺的成就?即一個人無論從事那一門行業,如耕種、經商、畜牧、當射手、侍奉君王、當工匠等等,都能逐漸熟練精通、毫不厭倦、能靈活應用不同的方法或途徑去安排與進行工作。

  何謂細心的成就?即一個人對於任何通過工作與努力,勞力與汗水,以公正合法的途徑所賺取的財富,都能節儉及加以看守,確保它不爲君王掠奪、強盜搶劫、水火毀滅及因不肖子孫而喪失。

  何謂善交朋友的成就?一個人無論住在任何鄉村或城 ,都能與有修養、信心、德行、布施與智慧的老少接觸、交談與討論。他的言語行動都根據有信者之信心、有德者之德行、有布施者之布施、有智慧者之智慧。

  何謂平衡生活的成就?即一個人知道自己的收入與支出。他既不侈奢,也不吝啬,能量入爲出。有如金匠或他的學徒在提秤時,知道一邊向下沈多少,另一邊向上翹多少。同樣的,這人知道自己的收入與支出。收入少卻又揮霍無度的人,會被他人說:『他享其財富,有如一個爲吃粒蘋果而將整棵樹砍下的人一般。』收入豐盈卻很吝啬的人,會被他人說:『他會死得如乞丐一般。』

  有四種途徑會使人喪失他所累積之財富:荒淫、放蕩、酗酒、賭博和結交惡友,設想有一個大水箱,內有四個入口,四個出口。一個人關了入口,開了出口,如果沒有下雨,水量將逐漸減少。同樣的,財富也通由這四個途徑而喪失。

  有四種途徑使人保留他所累積之財富:設想有一個大水箱,內有四個入口,四個出口。一個人開了入口,關了出口。如果有下雨,水量將逐漸增加。同樣的,財富也通由這四個途徑而保留。

  

  四月五日

  有叁種不純正的思想。哪叁種?即自高自大的思想、爭奪名利的思想、爲他人憂慮的思想。

  

  四月六日

  在家弟子不應經營五種。哪五種?即從事屠宰業、販賣奴隸、武器、酒類和毒品。

  

  四月七日

  一個人若具備有四種素質便會被視爲好人。哪四種?

  一個好人,即使有人提問,他也不會講別人的缺點,如果沒人提問,他更不會…

《佛陀法語(一日一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內觀的開發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