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講了。假如被提問而又非回答不可時,他也只是簡略地、含蓄地、勉強地講述。這樣的人才稱得上是好人。
再者,一個好人,即使沒有人提問,他也會講別人的優點,如果有人提問,他當然會講了。假如被提問而又非回答不可時,他會詳盡地、毫不猶豫地、毫不隱瞞地講述。這樣的人才稱得上是好人。
再者,一個好人,即使沒人提問,他也會講自己的缺點;如果有人提問,他當然會講了。假如被提問而非回答不可時,他會詳盡地,毫不猶豫地、毫不隱瞞地講述。這樣的人才稱得上是好人。
最後,一個好人,即使有人提問,他也不會講自己的優點;如果沒人提問,他更不會講了。假如被提問而又非回答不可時,他也只是簡略地、含蓄地、勉強地講述。這樣的人才稱得上是好人。
四月八日
一個人若貪婪多欲、汲汲營求、心意歹毒、思想腐敗、粗心大意、放蕩不羁、心念雜亂、不懂得控製感官,那麽,即使他拉住我袈裟邊沿緊跟隨我,也離我很遠。爲甚麽呢?因爲他看不見佛法。看不見佛法就是看不見我。
一個人若不貪婪多欲、不汲汲營求、心地純正、善良、念念分明、泰然自若、心平氣和、心念專注、能控製感官,那麽,他即使住在百裏之外,也離我很近。爲甚麽呢?因爲他看見了佛法。看見了佛法就是看見了我。
雖然身近平靜者,
卻汲汲營求、片刻不歇,
這沸騰者離已平靜者何其遠!
這激動者離已冷靜者何其遠!
這貪婪者離已知足者何其遠!
洞悉佛法,擺脫欲愛,
智者滅除一切欲望,
他靜如一池無風止水,
這平靜者離已平靜者何其近!
這冷靜者離已冷靜者何其近!
這知足者離已知足者何其近!
四月九日
如來自成道至涅槃所說的一切法,句句屬實,並無捏造。正因如此,他才被稱爲『如來』。
四月十日
仇敵對仇敵所致之傷
憎恨者對憎恨者所致之傷
也比不上一顆受不良引導之心
所致之傷更慘痛
非母親,非父親
亦非其他親屬
能比得上一顆受良好引導之心
使人得到更大益處
四月十一日
要增強自己的耐性,一個人應如此思想:『沒有耐性的人今世苦惱,所造的業導致來世也苦惱。』他應想:『雖然這痛苦是因爲他人的錯誤行爲所引起,受苦的卻是我的肉身,使我感覺痛苦的卻是我自己。他應想:這痛苦能消除我的業障。』又應想:『如果沒有做錯者,我又如何鍛鏈耐性以達至圓滿呢?』他還應想:『現在他雖是個做錯者,以前也許曾是我的恩人。他應想:『他是一個做錯者同時也是一個恩人,因爲通過他,我才能鍛鏈耐性。』他又應想:『衆生就有如我的子女,誰會因兒女的過失而大發雷霆?』又應想:『他冒犯我可能是因爲我有一些過錯,我應努力糾正。』
四月十二日
一位憤怒的男士或女士爲他的對手製造了七種有利的情況。哪七種?
比如有一個人如此詛咒他的對手:『我希望他很醜陋。』爲甚麽呢?因爲人不喜歡有個美麗的對手。這人被憤怒所壓倒、擊敗,縱使他已沐浴、塗油、修齊頭發、胡子、穿上清潔衣服,他還是因氣惱而醜陋。
又比如一個人如此詛咒他的對手:『我希望他睡得不好。』爲甚麽呢?因爲人不喜歡他的對手睡得好。這人被憤怒所壓倒擊敗,縱使他躺在鋪著羊毛毯的床,床上另有一張白羊毛織成的床單,一個繡花套,一張珍貴的羚羊皮還挂有罩蓬,四端各放有紅坐墊,他還是因憤怒而睡得不好。
又比如有一個人如此詛咒他的對手:『我希望他變得貧窮。』爲甚麽呢?因爲人不喜歡他的對手富裕。這人被憤怒所壓倒擊敗,縱使是通過精力、勞力與汗水,以正當合法的途徑所獲得的財富,也會由於他製服不了憤怒而被國王下令沒收到國庫。
又比如有一個人如此詛咒他的對手:『我希望他是個無名小卒。』爲甚麽呢?因爲人不喜歡他的對手聲名顯赫。這人被憤怒所壓倒、擊敗,縱使曾贏得甚麽名譽,也會由於他製服不了憤怒而失去。
又比如有一個人如此詛咒他的對手:『我希望他孤獨無友。』爲甚麽呢?因爲人不喜歡他的對手結交了許多朋友。這人被憤怒所壓倒擊敗,縱使有朋友、至親、親戚和族人,也會由於他製服不了憤怒而疏遠他。
最後,比如有一個人如此詛咒他的對手:『我希望他入地獄。』爲甚麽呢?因爲人不喜歡他的對手升入天堂。這人被憤怒所壓倒擊敗,以致在身、口、意業上處置不當,使他墜入地獄。
這些就是憤怒的男士或女士爲他的對手所製造的七種有利情況。
四月十叁日
有如一位麻風病患者,四肢遭到寄生蟲的侵蝕而潰爛和殘缺。他的傷口因指甲的搔癢而裂開,身體因躺在木炭坑而燒傷。他越是這麽做,傷口就越腐化、惡臭和潰爛。搔癢只帶來一點慰藉罷了。同樣的,尚未擺脫對感官之欲的執著的衆生,因爲不斷地渴求,對感官欲樂就越熱中,於是繼續追求。他越追求就越執著和熱中於它們,這只帶來一點的慰藉罷了。
四月十四日
懶散怠惰會造成六種危害。它會使人這麽想:『太冷了』而不做工;想著『太熱了』而不做工;想著:『太早了』而不做工;想著:『太遲了』而不做工;想著:『太餓了』而不做工;想著『太飽了』而不做工。
四月十五日
當喬達摩向園中群衆說法時,他既不贊揚他們,也不貶抑他們;相反的,他以佛法來歡娛、振奮、激勵群衆。從喬達摩口中傳出來的妙音具備八種特性:明了、易懂、悅耳、易聞、流利、清楚、深沈、宏亮。因此,當他教導群衆時,聲音能直達群衆之耳。聽完佛法,群衆倍覺喜悅、振奮、激發。他們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喬達摩,依依不舍地離開。
四月十六日
從一個人的行爲可以辨別出他是智者或愚者。智慧是通過一個人的行爲展現出來的。
四月十七日
專心修行的聖潔弟子對如來有著堅如磐石的信心。他對如來及其教誨堅信不疑、毫不動搖。這個弟子意志堅強,力求斷除惡習、培育善習,他勤奮用功,努力實行,絕不使善行停止。
四月十八日
在瞠念升起時,人應即刻加以克製。克製的方法共有五個。哪五個?即在任何瞠念升起時,他應培育慈愛心。在任何瞠念升起時,他應培育悲憫心。在任何瞠念升起時,他應培育舍心(舍棄一切而無所執著的心)在任何瞠念升起時,他應轉移注意力,將它忘卻。在任何瞠念升起,他應把它當成是由自己引起,應如此想:『這是自己造的業,是自己造業自己受,一切行爲舉動是業的本質、親屬與基礎。一個人造了善業或惡業,都會成爲那善業或惡業的繼承人。
應用這五個方法,就可將瞠念去除。
四月十九日
我會把法鏡傳給你。人若有了它,就能滿懷信心地說:『我不會墮入惡道爲畜牲或惡鬼。我是證得預流果的修行者。我不再煩惱,一定能證悟正覺。』
甚麽是法鏡?聖潔弟子對佛陀具有堅如磐石的信心,想著:『世尊是一位無上士(世間最尊貴者)、正遍知(能正確遍知一切事物)、明行足(德行與善行都圓滿具足)、善逝(雖入涅槃卻從不舍棄衆生)、世間解(了解世間一切事理)、調禦丈夫(能善巧調禦衆生的根性,化導他們)、天人師(教化天神與人之導師)、應供(德行圓滿,受人天供養)、世尊(世人所共同尊重者)。』
聖潔弟子對佛法具有堅如磐石的信心,想著:『世尊對佛法的教導達至盡善盡美。佛法是顯見的,不爲時間所限,人人都可親身嘗試的,佛法是上進的,智者可以自己證得。』
聖潔弟子對僧團具有堅如磐石的信心,想著:『佛陀的弟子修習得很愉快、修習得很直截、修習得很正確、修習得很有規律。這四對人,這八種人都值得供養、殷勤招待、贈送禮物及合掌頂禮。他們是世間無比的善好的源頭。』
再者,聖潔弟子具有受聖潔者所贊賞的德行│全面完整、完美無缺、有助於解脫、爲智者所贊美、不受世俗所影響、有助於禅定的德行。
四月廿日
一個人或許無法知道他人的心念習性,但至少可以下決心去了解自己的心念習性。他可以依下法鍛鏈自己:一般男士、女士或青少年都愛打扮。在對鏡自照或觀看水中倒影時,一發現汙點或粉刺,就設法將它清除,清除後便十分滿意、高興,想道:『乾淨的確很好。』同樣的,培育良好品格的最有效方法是自我反省。人應自問:『我時常貪婪或嗔恨或懶散或激動或疑惑或憤怒嗎?我的思想是清潔的或汙穢的?感情是強烈的或平淡的?我是懶散的或精進的?我能控製或不能控製自己?』在自我檢討時,如果發現自己心境在日常生活中的確存有這些邪惡無益的心念,就應下定決心,加倍努力、奮發、提高警惕、全神貫注去斷除它們。反之,如果發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並無這些邪惡無益的心念,就應加倍努力去發展這些心境,進一步消除惡念。
四月廿一日
當時,佛陀在本那勒屍(Benaves)住了一段日子後,便向苦行林出發。途中經過一座樹林,他便在一棵樹下靜坐片刻。當時,有叁十位友好之人帶著妻子,結伴在林中遊玩。其中一位是單身漢,帶著一名大夥兒爲他安排的妓女同行。當這群人正玩得高興的時候,那個妓女不聲不響地偷拿了他們的東西潛逃了。於是大夥兒四處尋找她。
他們看到佛陀在樹下休息,便上前問道:『尊者,你有看見一個女人從此經過嗎?』
於是,他們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佛陀。佛陀聽了,問道:『依你們的看法,是尋找那女人重要,還是尋找自我重要?』
『尊者,說實在的,尋找自我比較重要。』
『那麽,就請坐下,我來爲你們說法。』
於是,這群人坐下聽佛陀講解德行、天堂、危險、感官之樂的虛實性與腐敗性及放棄感官欲求的好處等。佛陀知道此刻他們的心念已脫離了障礙、能被訓練、振奮、喜悅;於是爲他們解說諸佛特有的教誨│苦谛、集谛、滅谛、道谛。
四月廿二日
沈…
《佛陀法語(一日一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