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得起苦,培養耐性:
(一)忍受艱辛之耐性,這將讓他們不怕任何艱難,成爲刻苦耐勞的孩子。
(二)忍受愁苦之耐性,這將讓孩子懂得照顧自己,不會爲了逃課而裝病,不會與人狡辯。
(叁)忍受被排擠之耐性,這能培養孩子的自信,使他沒有自卑感,不驕傲自大,懂得尊敬長輩,知道自己的身份與處境。
(四)忍受引誘欲望之耐性,這樣孩子才不容易步入歧途,尤其是不會當以下四種事項的奴隸:(1)酒和毒品。(2)男歡女愛。(3)金錢。(4)贊美。
我們的國家之所以會發生各種嚴重的問題,這些都是主要的原因。例如:貪汙問題的産生,是由于父母沒有教導孩子要如何面對各種引誘,沒有告訴孩子誠實永遠享福,貪汙將受懲罰,不要貪財,金錢不是萬能的,它絕對買不到親情、誠意等等。
一旦小孩被誤導,認爲金錢比道德還重要,那麼,當他長大後,就什麼都不管了,只要能得到錢,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都敢做。就是因爲這樣,才導致泰國不能進步,盡管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比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國家還要好。
行善如何使孩子獲益
讀完“如何教導泰國的孩子成爲優秀青年” 這本書後的心得就是,行善能使孩子獲益。
大家都知道,每個孩子都想要做好人,可是孩子就像一塊白布,父母是染色的人,若染對了顔色與用對了方法,就會得到色彩鮮豔,花式漂亮的布。但如果染得不好,布就會被損壞,不但不能用,甚至還必須丟掉。而教養孩子也一樣,就像染色布,一旦出現錯誤,就難以改善了。
我們應該以“對”的方法教導孩子,即是周邊的人必須以身作則,當小孩的模範:
(1)父母要當孩子的典範。
(2)教導孩子要結交益友。
(3)教導孩子閱讀有益的書籍。
(4)爲孩子尋找良師。
周邊的人在叁方面,可以當孩子的好典範:
(1)正當工作之典範。
(2)時間管理之典範。
(3)使用生活所需品之典範。
所謂典範,需具備叁項特征:
(1)懂得掌握全局
懂得掌握全局的人,無論他負責什麼事,都會把工作完成,並獲得最佳的成績。他能做得這麼好,是因爲他有能力,並清楚地了解工作的性質,懂得用什麼方法才能做出好成績。當他工作時,會盡心盡力地工作,能迅速地知道在工作上所發生的問題和障礙,而且在問題發生之前,找出防範與解決的方法。
若是向來都不尊重教育、不懂得尊重別人、經常挑人毛病的話,就不會成爲有智慧的人。倘若一個人不懂得尊重,又經常挑人毛病,那麼,一定沒有人願意把自己的知識與經驗傳授給他的。
因此,若我們的孩子從小就懂得怎樣尊重別人,那麼,他將更懂得尊重的意義與價值,別人才樂意將所學所知所他分享,他才能得到如何掌握全局的方法,知道工作的效力以及工作上應該注意的事項。這樣將讓他在工作方面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懂得時間分配
懂得時間分配的人,就是懂得規劃的人。當他要進行任何工作時,就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一個步驟,然後安排好工作的次序,按部就班地去進行。由于事先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備,所以肯定地能按時完成。
能夠如此控製工作時間的人,若是沒受過嚴格訓練的話,是沒有辦法做到。此外,因爲他自己也清楚知道時間很寶貴,時光流逝,一去不回頭的道理,所以對于時間格外地珍惜,而加以有效地規劃使用。如果不懂得把握時間,除了錯失良機之我,還會後悔莫及。
至于從來不按時工作的人,必定是任性之人。一旦有人指定他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工作,他就會覺得納悶,認爲自己不可能做到。這是因爲他缺乏紀律訓練,時常隨心所欲地去做事,才無法按照計劃完成工作。
能把時間控製得好的人,因爲他曾經受過嚴格的紀律訓練,懂得怎麼安排好自己每一天的日常生活與工作。當工作時,能好好地規劃工作的步驟,計算完成工作的時間,一點也不會出差錯。
因此,若我們的孩子從小就接受這方面的訓練,他會清楚了解紀律的價值,守時的效率,絕對不敢隨意任性。他在分配時間與規劃工作方面,都能按規矩去實行。
(3)懂得控製預算
懂得控製預算的人,就是能把預算費規劃得很好,不但經濟而且有效率。
控製預算的人必定精打細算,不做無謂的浪費。他會顧慮到大衆的利益,不會將預算估得太少,致使成效不彰,但也不會讓花費超支,造成浪費或損失,絕不爲了自己個人的利益而中飽私囊。
任何地方缺少會控製預算的人,公衆的財務將會有問題。因爲財務的規劃失效,工作即容易出現差錯、同事之間也會互相猜忌,而導致公司名譽受損。
能將預算控製合宜的人,是因爲曾接受過訓練,具有忍受艱辛、愁苦、排擠、以及引誘欲望之耐性,因此其意志堅強,有魄力,工作效率高,工作成績良好。
所以,如果我們的孩子,從小就懂得刻苦耐勞,並懂得節省之道,虛心地向前輩們學習,那肯定獲益不淺。當他明了這些道理後,就知道應該怎麼對工作預算進行規劃,懂得物盡其用,以及能克製自己,不受一般物質的誘惑。這樣,他們就能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
孩子從`周邊的賢者學習了這叁個方法,並謹記于心,這樣一來,就自然能培養仁義道德,在工作方面,無論是對全局的掌握、工作的成效、時間的分配等,肯定都可以勝任。不管他從事什麼,他將會是一個品德高尚,堪負重任的將才。
總 結
父母有必要將自己所有的能力、智慧和道德,用以教導給孩子,教導他們具有善行,可以獨立自主,能夠自信地生活處事。因此,身爲父母需要做的重要事情就是:
(一)必須時常學習新知識,來教導孩子成爲品學兼優的人,也只有不斷地提升自己,才跟得上孩子成長的步伐,爲他們解決生活上的難題。
(二)不能過度溺愛孩子,讓他們爲所欲爲。家長必須時常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一發現他們犯錯,就必須馬上加以指正。同時也需要與老師合作,共同教導孩子向上向善。除此之外,也可請親朋好友幫忙,隨時隨地教導他們,別讓他們有犯錯的機會。
若父母能做到以上這兩點,孩子們就能好好的利用時間學習,不會蹉跎歲月,步上歧途,去做非法的勾當。如果他們能接受父母和長輩的教導,認真學習,將來必成爲品學兼優的好孩子,長大後必能獨立自主,不但能夠自己創一番事業,也能爲國家社會作出貢獻。
二、溺愛的殺傷力
“父母的愛可能會害了孩子”,這句話雖然可能會受到許多父母的反對,但是事實上,確實有不少孩子因爲被父母過度的溺愛步入歧途。因此身爲父母者或想要建立家庭的人,應該要事先規劃如何教養孩子,要如何做才不會寵壞孩子,避免因愛他們實質上卻害了他們。
當孩子做錯事時別偏袒他們
當孩子做錯事時偏袒他們是最大的錯誤。因爲這將讓孩子誤以爲“行好沒好報,行惡有善報”。當孩子長大後,就會繼續爲非作歹,害人害已。
身爲父母者必須考慮到,當孩子做錯事時,千萬別偏袒他們,別太溺愛他們。若孩子做錯了,就必須接受懲罰,所謂“長痛不如短痛”,甯願孩子現在受苦,總比讓孩子將來一輩子痛苦好得多。
因此,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千萬不要偏袒他們,必須讓他們明白是非對錯。這將讓他們感激于心,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報應是無法避免的。
培養良好品性的原則
要培養孩子的道德觀念,首先父母要先了解,孩子的性格可分爲兩種層面:
第一種層面是先天的性格:
一般來說,當中陰身投胎時,會因其業力,即是功德或惡業選擇與自己業力相近的人當父母。
因此,若父母身體健康、行爲良好、心地善良,將有機會獲得有福報的中陰身來投胎爲他們的孩子。至于要怎樣教導孩子,就應該在懷孕之前就做好准備,即是母親必須具有良好行爲與安詳的心靈,並且要改掉所有壞習慣,至少要持守五戒,守護身,使身心平和安穩,讓有福報的中陰身來投胎。
男女雙方最遲在結婚的時候,就必須要作好心理准備,好好地陶冶自己的品格,迎接新生命的降臨。一旦知道自己懷孕了,就要加倍地愛護腹中的胎兒,不管是行、住、坐、臥、飲食,都要留心,也要注意飲食,諸如味道太重的、腌過的食物、煙酒類、各種藥物,都不宜接觸。尤其更忌亂發脾氣,盡量避免與人發生口角。因爲這些都會影響到孩子出生後的性格。
第二種是通過環境或教養培養出來的性格:
當孩子降臨到這個世間後,就要趕快好好的教導他們。別以爲嬰兒不懂事,其實,按時給他們喂奶,也是培養品性的一種方法,能讓他們養成守時的好習慣。當嬰兒撒尿時就應該馬上爲他們換尿布,這是培養愛幹淨的個性。同時應該溫柔的言語與他們溝通,這能培養孩子柔順的性格。
別讓小孩養成惡習
小孩剛出生到這世界時,沒有受到任何汙染,就像一塊幹淨的白布。因此,孩子必須要有學習的好榜樣,這包括想法和言行舉止。他最先接觸到誰,就會以這個人爲學習的對象。所以,若孩子先接受到好的事物,他就會學好,並有能力去抗拒不良事物的誘惑,從而遠離罪惡。
如果細心地觀察,我們會發現當孩子剛開始犯錯時,異常的行爲較容易被識破,所以,我們還來得及糾正他們。倘若家長沒有及時發覺或縱容他們,他們就會逐漸養成壞習慣,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家長也無法容易地察覺,這將使他喪失善良的本性,而逐漸地步上歧途。
愛孩子要有方法
愛孩子要有方法,…
《溫暖之家 第二章 培育品性善良的孩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