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溫暖之家 第一章 建立美滿幸福的家庭

  關于《溫暖之家》的推薦

   今年6月22號,是世界地球日,我們在泰國參加了法身寺的供十萬僧的大法會。法會將近有50萬人參加,爲此法會期間也參學了法身寺。

   法身寺的師父每天都會給大家開示,從7:30到9:30的開示,同時也有法身電視臺同步轉播。

  他們這個寺廟是一個非常現代化的,但是修行是很傳統的寺廟。

   其中關注社會大衆的生活,一個佛化家庭從生到死的一個如法的教育。

   我在寺院裏看到了《溫暖之家》這本書,我看了非常好,就推薦給大家。現在也把這個上座部,一個泰國佛教國家的教育推薦給大家學習一下、看一看、借鑒一下。

  

  -----傳 喜 法 師

  目錄

  第一章 建立美滿幸福的家庭

  1. 家庭之核心

  2. 維護夫妻之間的感情

  3. 用于愛河真誠相愛

  4. 家庭的慈母

  5. 具福報的中陰身來投胎

  6. 胎教

  第二章 培育品性善良的孩子

  1. 如何教育孩子成爲社會之棟梁

  2. 溺愛的殺傷力

  3. 父母所應扮演的角色

  4. 避免孩子成爲無用之人

  5. 養成孩子節間的習慣

  6. 養兒不教的過失

  7. 選擇性的觀看電視節目

  8. 過度遊覽網際網絡之弊病

  9. 衣著暴露能導致性傷害

  第叁章 家庭的團結精神

  1. 如何加強家庭的凝聚力

  2. 如何處理孩子間的問題

  3. 如何與鄰居相處

  4. 訓練孩子照顧病重的親人

  5. 父母永遠疼愛自己的孩子

  第四章 如何解決人性墮落的問題

  1. 孩子步入歧途

  2. 丈夫染上酒瘾兼有外欲

  3. 賺錢是爲了享樂

  4. 嫖妓的後果

  5. 賭博不能令人發財

  6. 勸父親戒酒

  7. 孩子所討厭的父親

  第五章 教導孩子認識生命

  1. 教導孩子生兒爲人的目的

  2. 孩子于佛陀

  3. 種善因的善果的真實性

  4. 如何才能種善因才能得善果

  5. 正確的布施方法

  6. 教導孩子持守五戒

  7. 解釋五戒的意義

  8. 讓孩子愛上靜坐

  9. 出家可讓父母親得到功德

  第六章 晚年的生命

  1. 生命的價值

  2. 父親臨終的最後一刻

  3. 家裏值得尊敬的人

  4. 給予子孫祝福

  5. 行頭陀不放逸

  第七章真正的佛教徒

  1、作一位真正的佛教徒

  2、廢置的寺院與興盛的佛寺

  3、解決佛教的危機

  4、塑造自身佛像

  

  第一章 建立美滿幸福的家庭

   一、家庭的核心

   如果人的肉體停止作用,就表示他已經離開人間了。家庭也是如此,如果家庭缺乏凝聚力,那即使同住,也是毫無親情可言。擁有充滿溫暖與親情的家庭,是每個人都深切期盼的,而建立美滿家庭的原則與方法,對于即將結婚的愛侶,則是非常重要,也是十分迫切需要學習與了解的。

   以下的內容,對每個家庭都很重要。想結婚的人,想擁有家庭與孩子,更需要學習和深入地了解。因爲婚後所産生的問題,大多都圍繞在這些事上。如果能了解這些道理,就會獲得許多利益。否則,就會遇上很多問題。這些道理就是“居士之法------建立美滿家庭之關鍵”。

  家庭經常出現的問題

  

  

   無論什麼人都有缺點,所以當雙方組織了家庭後,有時難免會因爲個人的缺點而産生磨擦,進而發生沖突。所以,如果家庭缺乏“居士之法”:即真誠、調伏、忍辱與布施的其中任何一項,就可能發生嚴重的問題,即是:

  (1)互不信任。

  (2)愚笨、與時代脫節、不懂得人情世故與煩惱的問題。

  (3)互相厭倦。

  (4)自私自利。

   解決這四項的最好方法,就是事前的預防,或者當問題發生時,就要趕快處理,千萬不可等閑視之,以致讓它發展至無法收拾的地步。因爲這四項問題,是導致其他問題相繼發生的主因。

  第一個問題:互不信任

   在現今的社會裏,雖然有些人是生活在同一個家庭裏,但卻經常會出現一個情形,就是互相猜忌,互相不信任。

   即使已成了夫妻,還是有諸多猜忌,而兄弟姐妹之間也會互相猜忌,甚至父母和孩子也免不了互相猜忌。更何況是不同血緣、不同家族,他們彼此之間的猜忌,相較與親子與兄弟姐妹而言,只有更多的份。

  至于互相猜忌的原因,則有很多:諸如因嫉妒而猜忌、因偏心而猜忌、因以爲對方想占便宜而猜忌,最離譜的是因沒有責任感而猜忌。

   無論是因什麼原因而猜忌,一般而言,同住越久,造成家人之間猜忌的因素就會越多。

  第二個問題:愚笨、與時代脫節、不懂得人情世故與煩惱的問題

   這問題的産生是因智慧、知識、能力的落差,簡單的說就是愚癡。

   有些人想要有所成就,但由于能力有限,又不努力,經常趕不上家人的步伐,長久下來,造成他與社會脫節,以及家庭的困擾。至于其中的因由,不是因自己太笨,而是他的家人不斷的提升自己。而他卻不願同家人齊心努力,結果他人怎麼也幫不上忙。

   這種人老愛發牢騷,埋怨自己、埋怨兄弟姐妹、埋怨父母親、到處埋怨,說自己被冷落,不被喜愛,由于不停的唠叨埋怨,以致最後家庭失和。

  第叁個問題:互相厭倦

   彼此互相厭倦,簡單的說就是對人産生厭倦的不正確心態。

   有一位在清邁府的陪審員說,以前當有十八歲以下的犯罪青少年,被法庭下判送到感化院去接受再教育之時,他的父母親都傷心的哭泣,苦苦哀求法官,希望法官網開一面,讓他們帶孩子回家教導,因爲他們擔心孩子在感化院受虐待。不管孩子的品行有多壞,在父母心中,仍是深愛孩子的。

   而現在的父母親卻完全不一樣,當孩子犯了罪,法庭邀他們來商討意見:“現在你們的孩子犯了罪,你們覺得應該怎麼處理?”

   一般的父母親都會這麼回答:“法官要怎麼判決都可以,我真的對他很厭倦了,不知該怎麼管教他!”態度完全跟以前的父母不一樣。

   現在的社會,竟然有人會對自己的孩子感到厭倦,是令人心寒。

   因此雖然是同一家人,也要小心避免彼此厭倦對方。如果家裏的成員有誰做錯了事,而家裏人懶得勸他,懶得指導他,這就會失去家庭的凝聚力,以致無法培養道德觀念,這樣一來,個人與家人的道德就無法獲得提升。

   彼此厭倦對方,是家庭衰亡的預兆。因爲日子一久,家裏的人就會各善其身,互不關心,視家人爲陌路人。當彼此不能互相關懷,互相容忍時,就會産生摩擦,發生沖突,甚至大動幹戈。

   其實,共同生活在一起,應該要互相寬容與諒解,樂意接受家人的勸告。當看到有誰做了不對的事情,應當要馬上提出意見,千萬不要等到受不了才出言阻止,那時將會變成彼此互相指責,鬧得雙方都不愉快。

  第四個問題:自私自利

  

   自私自利是一種不正確的心理病態,簡言之就是不肯幫助他人。

   一般而言,當超過叁個以上的人同住在一起時,就會開始分派別。當家裏的人有了這種心態,就是一旦得到了某種特別的東西,就只想讓自己派別裏的人獲得利益,至于其他人是否會焦慮和不快,他們都不在乎。若是這種自私的行爲越來越頻繁,兄弟姐妹之間的嫌隙就會越來越深。

   如果我們得到了東西,不願與家人分享,反而想占他們的便宜,那麼,最終一定會造成家庭失和,甚至會因爲這種自私自利的心態,而導致家庭的破裂。

  行居士法的家庭核心

   當任何人選擇伴侶,或想結爲夫妻組織家庭時,心裏一定要先准備好,隨時觀照這四個主要的問題。

   要預防與解決這些問題,雖然不容易,但也不是全然沒有辦法的。如果每個人都知道維系家庭的核心,並能遵守與實踐其原則,最終問題都能以解決的。

   佛陀教導衆生,維系生命與家庭的基礎原則,稱爲:“居士法”,它有四個原則,就是真誠、調伏、忍耐、施舍,也即是維系家庭之核心。

   一般而言,如果我們的心還在跳動,就表示還活著,若家裏的人還行居士法,那麼家庭的問題就會一一被解決,進而家庭會越來越團結,越來越溫暖。

   居士法是由四項維系家庭之核心所組成的。它的重要性爲何,並且它如何預防與解決家庭中的諸般問題?佛陀的教示如下:

  (一)真誠:能解決彼此猜忌的問題

   真誠的意思是指忠厚、誠懇以及互信。

   如果這樣解釋,也許有些人會不明白,真誠簡單地說,即是負責任。

   從家庭角度來看,責任感對家庭中的每個成員來,是最重要的。若是缺乏了責任感,彼此之間就容易産生猜忌。同樣的,若是選擇伴侶,首先,一定要看清楚對方是否有責任感,對家庭是否能負起責任。

   真誠的人,會在四個方面表現出他的責任感,即是:

   1.在任務和工作方面:無論有多少任務或工作,無論那些任務有多艱難,或者情況不適合,預算有限,人力不足,時間緊迫,工作方面的資料准備不足等,盡管如此,真誠的人,一定會盡心盡力本分,負責任。

   2.在言語方面:言行一致,實話實說,爲人腳踏實地,絕不浮誇。

   3.結交朋友方面:誠心與人交往,忠誠坦率,不用心機,不耍手段,有話直說,絕不口是心非。最重要的是正直不阿,沒有四不行而行,即是:貪不行而行,嗔不行而行,癡不行而行,怖不行而行。

   4.道德方面:以個人處事而言,應以佛法爲原則,不做違反佛教戒律、傳統道德與國家法律的事情。這樣不但能減輕警察的負擔,而且還能避免死後墮…

《溫暖之家 第一章 建立美滿幸福的家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