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align="center">
叁惡道
短命、多病
殺生
富裕、人不侵損
不偷盜
廣行布施、興辦善舉。
貧窮、耗散
偷盜
得隨意眷屬、妻室貞良。
不邪淫
清心寡欲,敬節恤嫠,毀淫書淫畫,改送戒淫書。
不得隨意眷屬,妻不貞良。
邪淫
發言人信,不被欺诳。
不妄言
出言忠信,心口如一,言必顧行。
人不信從,爲人欺诳。
妄言
言有威信,口才優勝。
不绮言
言皆有益,廣行勸化。
言無人受,語不明了。
绮言
不聞惡聲,言詞和雅。
不惡口
言詞溫和,隱惡揚善。
言多诤訟,常聞惡聲。
惡口
眷屬歡樂,不受挑撥。
不兩舌
不讦人過,背面如一,排難解紛。
眷屬乖離,爲人搬弄。
兩舌
富貴、恬淡、寡欲
不悭貪
常懷惠施,恬淡廉潔。
多欲貧賤,所求違願。
悭貪
心常喜樂,容貌端正。
不瞋恚
慈悲仁愛,救度一切。
多懷忿恨,醜陋人厭。
瞋恚
聰明智慧
不愚癡
因果正見,般若空慧。
其心谄曲,生邪見家。
愚癡
附錄四:東林佛號樂譜
附錄五:
宗教不宜混濫論
(因講經者每喜談宗而發)
印光法師著
序 分(傳印試爲科判)
如來說經,諸祖造論,宗教二門,原是一法。從無可分,亦無可合。隨機得益,隨益立名。上根一聞,頓了自心,圓修道品,即名爲宗(此約後世說,當初但只圓頓教耳)。中下聞之,進修道品,漸悟真理,即名爲教。及至像季,法流此土,人根聰利,多得聞持。率以記誦講說爲事。衲僧本分,向上一著,實悟親證者少,說食數寶者多。以故達摩大師特地而來,闡直指人心之法,令人親見本來面目。後世名之曰宗。既見本來面目,然後看經修行,方知一大藏教,皆是自己家裏話。六度萬行,皆是自己家裏事。是以宗之悟解爲目,教之修持爲足。非目則無由見道,非足則不能到家。是宗教之相需而不相悖,相合而不相離也。至于南嶽天臺,其究竟指歸,大略皆同。故傳燈指月二錄,皆列二師于應化聖賢科中。而高僧傳不列于義解,而列于習禅。是古之具眼知識,以宗教爲一貫矣。
及至曹溪以後,禅道大行。不立文字之文字,廣播寰區。解路日開,悟門將塞。故南嶽青原諸祖,皆用機語接人。使佛祖現成語言,無從酬其所問。非真了當,莫測其說。以此勘驗,則金鍮立辨,玉石永分。無從假充,用閑法道。此機鋒轉語之所由來也。自後此法日盛,知識舉揚,唯恐落人窠臼,致成故套,疑誤學者,壞亂宗風。故其機用愈峻,轉變無方,令人無從摸索。故有呵佛罵祖,斥經教,撥淨土者(如此作用,南嶽思大師兩句道盡,曰超群出衆太虛玄,指物傳心人不會。認做實法,則罪同五逆矣)。以此語言,剿人情見,塞人解路。根熟者直下知歸,徹悟向上。機生者真參力究,必至大徹大悟而後已。良以知識衆多,人根尚利。教理明白,生死心切。縱未能直下了悟,必不肯生下劣心,認爲實法故也。
今人多是少讀儒書,不明世理。未窮教乘,不解佛法。才一發心,便入宗門。在知識只爲支持門庭,亦學古人舉揚,不論法道利害。在學者不下真實疑情,個個認爲實法。或有于今人舉處,古人錄中,以己意蔔度出一番道理,總不出按文釋義之外,便自謂徹悟向上,參學事畢。即處知識位,開導後學。守一門庭,恐人謂非通家。因茲禅講並宏,欲稱宗說兼通。談宗則古德指歸向上之語,竟作釋義訓文之言。講教則如來修因克果之道,反成表法喻義之說。以教破宗,以宗破教。盲引盲衆,相牽入火。致使後輩不聞古人芳規,徒效其輕佛陵祖排因撥果而已。古人語言,絕未曉了。衲僧本分,何曾夢見。
正 宗 分
今將宗教語言意致,略爲分別。用冀唯得其益,不受其病也。何謂宗何謂教。演說之,宗教皆教。契悟之,宗教皆宗。教固有宗,宗亦有教。教家之宗,即實相妙理叁德秘藏,乃宗家之衲僧本分向上一著也(此對宗說,故以體爲宗。若就教論,即名爲體。教中之宗,乃是入體之門,不堪與宗之向上一著對論)。教家之教,即經論所說文字語言,及法門行相。無不皆诠妙理,皆歸秘藏。亦猶宗家之機鋒轉語,種種作用也。但教則未悟亦令解了,宗則未悟不知所謂爲異耳。宗家之教,即機鋒轉語,揚拳豎拂,或語或默,種種作用,皆悉就彼來機,指歸向上。是轉語等,乃標向上真月之指。非轉語等,即是向上真月。倘能依指觀月,則真月直下親見。所見真月,方是宗家之宗。今人以機鋒轉語爲宗,不求契悟,唯學會透。是認指爲月,不複知有真月矣。惜哉。
又教則叁根普被,利鈍全收。猶如聖帝明诏,萬國欽崇。智愚賢否,皆令曉了,皆須遵行。有一不遵者,則處以極刑。佛教有一不遵者,則墮于惡道。宗則獨被上根,不攝中下。猶如將軍密令,營內方…
《淨土弘法導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