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弘法导引▪P4

  ..续本文上一页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

   《增广文钞卷一·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七、附录:

  附录一:

  念佛的心态与音声

  音声乃心性的外显,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即为妙音,从实相中流现。念佛法门以音声作佛事,透过佛号音声开启佛性,诚为转凡成圣之妙庄严路。是故,我等念佛行人对音声之道应加以考量。

  一、极乐世界的音声特质

  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音乐之都,其风声、宝网声、铃铎声、波扬的水声、鸟的谐鸣声、虚空的乐器声等都在演畅种种法音,自然宫商五音谐和。极乐世界的音声之善美,乃十方世界音声之中最为第一。极乐种种音声内具八个特点: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形成西方净土特有的音声格调。既是阿弥陀佛梵音的概述,亦是我等众生内具的音声功德。是故我等宜将此八字作为念佛之纲宗。如是念佛,就能够与西方净土的音声形成同构共振,开发自性。八字原则略标如下:

  1. 清:即清净,离一切烦恼染习即为清净,是故念佛人得斋戒清净,远离五欲六尘,真诚发心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如是念佛即为清。

  2.畅:即畅达,直心是道场,音声畅达舒展,直抒胸臆,无滞涩压抑状。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音声所及,万祸冰消;洪音发号,毁裂魔军。畅快淋漓,心声一体。

  3.哀:即悲哀。于此生死苦海灭顶之际,自力怯弱,唯哀祈阿弥陀佛大悲拯救,呼喊救命,感通阿弥陀佛的大悲心,必定蒙佛力慈佑,安坐大愿船,抵达安养国。

  4.亮:即嘹亮,哀而不伤。悲哀中有亮色,以吾之悲感弥陀大悲,信知弥陀悲愿决定令我往生净土,往生即可疾速成佛,旷劫大事今生即能了办,踊跃欢喜。生命洋溢亮色,音声自然洪亮。

  5.微:即微细。音声细微,透入内心性海,探玄勾赜,引发内心深蕴的善根,开启如来藏性,心外无法,满目青山。

  6.妙:即奇妙,亦云不可思议。音声通实相,六字洪名澄清吾人浊染的心,以佛地果觉功德庄严行人因心,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能令吾人从有念入无念。此音声全体即阿弥陀佛法报化三身。灵籁之音,劫外之响,妙感难思。

  7.和:即和谐。和谐是空性的表显。持念佛号时,首先是心声和谐,心声相随。身心和谐,心与外境和谐,大众念佛,音声和谐,几十人,众音念佛,如同一人,心通法界,梵音海潮音,大和吉祥。

  8.雅:即高雅。六字洪名表诠至高的超越意向。横超五恶趣,圆成自性佛果。不求人天福报,不低俗,不媚俗,声声唤醒自己,步步回归故园。如是念佛即为雅正。

  综上所述:持念六字洪名宜渗入清、畅、哀、亮、微、妙、和、雅之特质。这样便能与名号功德相应。信愿感通弥陀悲愿,成办往生大事。

  二、如何念东林佛号

  东林佛号以八字特质为方针,语速低沉缓慢,格调哀亮,内具深信切愿之情怀,万缘放下,一念单提,四句形成一个结构组。

  第一句的重音放在“南无”上,一心归命,要唱出在生死旷野寻求佛力救度的渴望。

  第二句重音放在“阿弥”上,在苦苦寻求中,历经艰险,终于找到了南无的对象,就是阿弥陀佛。要唱出寻找到阿弥陀佛的欢欣。

  第三句重音放在“陀”上,当我们归命于阿弥陀佛时,觉了原来阿弥陀佛与我竟是同体,我在弥陀心中念佛,弥陀在我心中呼应加持,要唱出弥陀与我同体同源感的欣慰。

  第四句重音又放在“阿弥”上,当觉了与阿弥陀佛与我同体时,回光返照,原来我自性即是阿弥陀佛(无量光寿),要唱出自性弥陀的自信自肯,由归命到归元。

  这样,第一句向外部的渴望寻找,到第四句向内心安稳的回归,形成东林佛号四句一组的音声结构,不断循环亦复如是。

  唱念的音声抑扬结构掌握后,加之两个配合:

  1.佛号与步点的配合。一句佛号走四步,“南无”一步,“阿弥”一步,“陀”一步,“佛”一步,随法器走准四个步点。

  2.佛号与呼吸的配合。中间停顿时,深吸气到腹部,脐轮发音,尽量做到一口气将佛号念完(如气短者,可在“陀”字上补点气),浑融一体。

  如是持念,久久便能唱出东林佛号的韵味,悲欣交集,香光庄严。伏冀念佛同仁共勉!

  

  附录二:

  因果道理

  业果的道理分为四个部分:

  一、 业决定

  这三字的含义很重要,由此能引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方法论。

  这个世界一切的人事物,包括天体的运行、草木的生长、社会的运作、个人的命运,是由谁决定呢?以佛法而言,唯一是由业决定,不是以上帝决定,不是由君主[总统、主席]决定,不是由“我”决定,不是无因无缘产生。只有业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她像一位画师,绘出天堂、地狱,绘出欢乐、痛苦,绘出刀山、火海,绘出日月、须弥(高山),绘出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一切无一不是业力所画;她又像是一位舞蹈家,生命中每个细胞的颤动,每一心念的发起,每一次人类世界的活动,都是她的游舞(舞蹈表演)。这就是业决定之理。

  二、 业增长广大(小因大果)

  此理告诉我们,业在初造时,即使极其微小,但随着业成熟所显现的果报却

  极为广大,这是业力放大的规律。遵循此理,古人教导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未造业不会遇 四、已造业不失坏

  这是从反面说明业无丝毫空耗,果无丝毫浪得。已造之业不会失坏,未造之业不会得果。(不包含:已造的善业遇到邪见、瞋恚等,已造的恶业以如法忏悔对治等。)

  更进一步要明了:

  业的轻重

  当生成熟的业

  进而以之改造命运,重塑美好人生。

  

  附录三:

  

十善业、十恶业因果概见表

  

十善

  

十恶

  

  

  

  

  

正报

  

余报

  

十善业

  

进而推广

  

正报

  

余报

  

十恶业

  

  

  

阿修罗

  

  

  

三善道

  

长寿、少病

  

不杀生

  

放生、护生、救护一切。

  

地狱饿鬼畜生

  

《净土弘法导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