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叁主要道》釋論開示之叁
時間:2012年12月23日上午9:00-10:30
快樂,其實一直和你在一起
快樂只是有沒有被認出來而已,也就是懂不懂得知足和感恩而已。
法王開示:
今天是《叁主要道》課程第叁天。昨天講解了叁主要道之一的「出離心」,講到「生起出離心的方法」第一種「舍離今生貪執的方法」,今天要講第二種:「舍離來世貪執的方法」──
2. 舍離來世貪執的方法:
無欺業果輪回苦,修此可斷後世執。
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在《叁主要道》釋論《善緣解脫道》中說:就好像分別播下青稞、稻米、麥子、豆子等種子,會生長出各自不同的苗芽,善惡業也會導致各自不同的喜樂或痛苦的結果;只要遇到適當的緣,就一定會發生成長,這是一種真實無誤的道理。總而言之,只要向內不斷仔細思維「定業得增長、不做不受報、有做定受報」的業力之理,和百苦、六苦、叁苦等輪回中總與別的痛苦果報,就會舍棄對于來世冀求天、人福樂受用的強烈貪著之心,轉而生起強烈的尋求解脫之心。
這個部分,分爲思維業果,和思維輪回過患兩個部分:
• 思維業果:
前者提到十業道:殺生、偷盜、邪淫等身叁業,妄語、绮語、粗口、兩舌等語四業,貪心、害心和邪見等心叁業,加起來就是十種惡業。與此相反,就是十種善業。以上包括了所有善惡業。
所謂「定業」,是指依著善惡業的因,各自不會錯亂地導致善惡的果報。因此,造作了惡業,一定會導致痛苦的果報;造作了善業,一定會産生快樂的果報。《大寶積經》〈善順菩薩會〉提到:「辛辣諸種子,能生辛辣果;甘甜諸種子,能生甘甜果;于此喻所示:惡異熟辛辣,白善果甘甜,智者所應知。」
還有一種「增長業」:無論造作了大小的惡業,如果沒有透過忏悔等方法去對治的話,業果會日複一日的增長;如果加上隨喜的話,更會廣大增長。同樣的,如果造作的善業,沒有被得意或後悔之心所削減的話,善果也會日複一日的得到增長;如果再加上回向的話,善果更會增長。
不作業不會感受果報:無論自己造作了大、小的善惡業,一定會正確導致苦樂的結果,如果沒有做,也就不可能感果。佛經說:「提婆所作的異熟業,不會成熟于地界等處,而會成熟于其所持的蘊等上。」
業果是不失壞的,佛經說:「有情所作業,百劫不失壞,因緣聚會時,果實即成熟。」有情所造作的善惡業,永遠不會壞失,自己無論試圖阻擋多久,或許幾劫的時間,但是就如同播于幹地的種子,只要水份充足(就會發芽)一樣,任何造作的業,當它被催醒的時候,苦樂的果報就會成熟。對于這一點,能夠透過對于佛經、律典的典故的領會,得到確信。
因此,首先我們思維惡業的業果,接著思維善業的業果,之後生起歡喜心,不再輕視微小的善業而任意妄爲。
(2)思維輪回過患:
如同彌勒菩薩所說:「如不淨物離香,五道等處無有安樂。其處之苦,恒常觸生如雪鹽。」無論投生于輪回任何高低的地方,都離不開叁苦的本質。
這叁種難以忍受的痛苦,分別如下:
苦苦:地獄冷熱之苦、餓鬼餓渴之苦、畜生癡啞奴役造成的苦痛,如同疼痛的傷口上長出膿瘡一般。如同《龍樹親友書》說:「即便見聞地獄圖,憶念讀誦或造形,亦能生起怖畏心,何況真受異熟果。」像這樣的「苦苦」是無法忍受的。
壞苦:投生善道之後,如同雲縫中的陽光一樣,我們感受到的微小身心快樂,都只是暫時而無法恒常,這就是壞苦。寂天菩薩說:「雖數至善趣,頻享衆歡樂,死已墮惡趣,久曆難忍苦。」雖然投生在善道,但人道會嘗受生老病死等八種痛苦,非人阿修羅會遭受鬥爭之苦,而天人會遭遇死墮,即使投身上叁道,仍飽受各種痛苦所逼迫折磨。
行苦:輪回中不僅備受苦苦、壞苦的折磨,就像是出獄的犯人,不一定就不會被關入其他監獄一樣,我們都沒有不會從善道落入惡道的信心,所以一直無法究竟出離輪回,總是和苦難的痛楚難分難舍。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只有一個,就是對于五欲的貪著。
波多瓦大師說:「我們爲了追尋五種妙欲,因此無始以來飄泊于輪回之際;沒有比這更糟糕的損害和糟蹋了。」因此,恒常地厭離妙欲,並且思維輪回總的痛苦,尤其是思維「行苦」 ,將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叁)生起出離心的標准
修後于諸輪回福,剎那不生羨慕心,
日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蔣貢康楚仁波切釋論說:當我們在心中這樣反複思維輪回整體的與個別的痛苦,對于以人天爲主的任何輪回的快樂,都會像想吐的人看到食物一樣,心中剎那也不會生起想要得到的意願。日夜一切時候,都會想著出離這種「有漏蘊身所聚和而成、不能依靠」的輪回之樂,而想追尋解脫涅槃的快樂,並且想馬上就得到。這種不會受他緣而改變的強烈動機、意樂之心,如果能夠恒常、不造作的出生,這時就是生起了符合「解脫善業」的無造作的真實出離心。
嘉瑪瓦洛卓嘉稱也說:「依照這樣的思維,就能舍離一切此生的貪著。若能將此思維擴大,進而厭離一切輪回,當下就可稱爲『已經步上解脫之道』;如果沒有這樣的出離心,就算具有一切善功德,都不算是已入解脫道。做到這一點,就算是修行人了。」
只爲自利求生淨土,也是「貪著來生」
以上這一段,是在講要舍棄對來世的貪戀之心。
什麼是對來世的貪著呢?就是指對來世的貪戀、躭執之心未放下,想投生爲梵天或轉輪聖王等。例如只是爲了自己而求生淨土,動機並不是爲了利他,只是爲自己追求快樂、遠離痛苦,這也算是一種貪戀來世之心,並未舍棄對來世的躭執。
就像在前天我們在念誦〈叁十五佛忏悔文〉前曾說,無始劫以來我們有無數的投生,在每一次投生中,都累積了無量如虛空般的罪業,如果這些罪業有形體,恐怕連虛空都容納不下,如果不忏除,只要緣聚合時,業果就會成熟,這就是「因果不虛」的意義。我們要去思維它的深意,而且不只相信而已,還要了解細微的因果,了解之後要去行持,不只畏懼因果業力,還要積極的行十善、斷十惡。
深信因果,行十善、斷十惡,這就是世間的正見。有人以爲那是在家衆才要做的,其實未證得聖位之前,不管在家、出家都要修持。道次第的開始是暇滿人身,佛法的開始是相信因果,這些道理我們不是想著就好,更要進一步思維輪回的痛苦,如思維下叁道及上叁道的痛苦,要了解:「這就是輪回啊,完全沒有自主性!」了解這點,就不會再貪執來生。
〈極樂淨土願文〉說,要知道天人的快樂也是不究竟的,只要是有漏的快樂、有煩惱的快樂,都不是真正清淨的快樂,就像天人的快樂,外在看起來像是快樂,但看本質的時候就知道那是暫時、容易毀壞的,不要被表相的快樂所欺騙。
生起無造作的出離心,才算真正入道
當我們思維「觀死無常」,再思維「輪回過患」,而真正生起一種「我真的要從輪回中出離」的殷切之心,這就是出離心的標准。如果心中沒有生起這種真實、不造作的出離心,就沒有真正入道;法是不是真正在心中生起,基礎就在于有沒有真正生起出離心。
修行道次第的開始,要能生起「無造作的出離心」,可以很自然、不用刻意去想,發自內心真正自然生起確信,這就算是入道了,也就是小資糧道的開始。而就大乘而言,如果世俗菩提心、願菩提心真正在心中生起,強烈的發自內心思維「爲了利益衆生,我願成就佛果,得到究竟的快樂」,這就是大乘行者了。當你是真心在發願,你自己會感覺得到,才算是真正清淨在修持佛法,才算一個清淨的行者。
從另一個角度理解業果,指的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關連性,每個生命之間善與惡都是互相影響的,善惡因果的互相影響是很緊密的,譬如一個人的善惡心行,就會影響整個地球。我們現在稱地球爲地球村,不是地球縮小了,而是人與人、生命與生命的關系變緊密了,透過網絡和科技,可以很快地溝通和建立關連性,只要一點點善、一點點惡,很快就會影響到其他生命。
我們常說希望世界和平,關鍵還是在于人類,這個社會的好壞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如果每個人都承擔起這種責任,進而互相影響,當這種影響自然的擴大,就真的能帶給世界光明,這樣世界和平是可能的。但如果只是口頭說說要祈願世界和平、衆生安樂,卻光說不練,不去行動,這樣是沒意義的,也不符合因果的道理,也是大家要放在心上的。
那塊讓你不快樂的「黃金」是什麼?
我們常說輪回本質是苦的,但有些人會說:「不會啊,輪回有苦也有樂。」我們投生爲人,活到現在幾十年了,也爲了得到快樂而做許多事,但從來沒得到讓自己得到真正滿足的、不變的快樂──因爲輪回中是沒有這種快樂的。
其實,無苦的妙樂、不變的快樂,是可以得到的,關鍵是:方法到底是什麼?衆生不知道方法因此盲目追尋,乃至求樂反趨苦。大家在21世紀的今天,每天過得忙忙碌碌的,被科技的工具推著走,身心非常疲累。這些世間的努力,不可能幫助我們得到真正不變的快樂,外在物質的快樂反而會衍生更多痛苦。
我又要說一個以前提過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個有錢人,家財萬貫,每天晚上都忙著算錢。他家旁邊住了一個乞丐,每天沿街乞討,回到家來就快樂的唱歌。有錢人回…
《《叁主要道》釋論開示之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