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修者真的很想知道什麼是「涅槃」,那麼他應該更加精進用功,以證得預流果。
由于我們缺乏宿世的善業而走上難行道,因此禅修時充滿了痛苦。但是,千萬不要因此而誤以爲涅槃也是非常痛苦的。我們可以由佛陀和許多阿羅漢所說的話,確知涅槃是非常平靜而喜悅的。
有個譬喻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這一點。比如說,有一個人徒步穿越一個非常炎熱的沙漠。由于酷熱的天氣,他必須承受極大的痛苦和幹渴。但是,他知道當天旅程結束時,他將到達一個舒適、涼快的綠洲。雖然沙漠的炎熱和艱苦,對他而言是現存而真實的。但是他也知道旅途的終點會是陰涼而舒服的。同樣地,禅修者必須了解,雖然由于過去的惡業,要證得預流果的修行過程,必須經曆各種痛苦的感覺。但是,猶如綠洲一般的預流果位,絕不會像旅途上的沙漠一樣,那麼地痛苦難熬的。
有些禅修者可能在開始觀察強烈的呼吸不久之後,就感到頸部背後有酸痛的感覺。這是由于坐姿不良的關系。如果是因爲坐姿的關系,只要坐的更直一點,盡量讓背部保持挺直,頭部不要太過前傾或後仰。那麼就可消除或減少這種酸痛的感覺了。
但是,有某些禅修者在調整坐姿之後,仍然無法去除酸痛的感覺。這種情形,有可能是由于外界無形惡力的幹擾。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禅修者就應該在每次禅坐之前,念誦以下的發願文:
禮敬世尊 阿羅漢 正等正覺者(叁稱)
從無始以來以至現在,如果我曾在身、口、意上造作任何或大或小的惡業,冒犯佛、法、僧叁寶,忤逆父母、師長,傷害任何有情。那麼我願至誠禮拜忏悔,即使對任何衆生造作了極小的惡行,都願意祈求他們的原諒。
在這段禅坐時段中,我願將身心五蘊獻給佛陀,以求取證得涅槃。
在這段禅坐時段中,我願將身心五蘊獻給孫倫禅師,以求取證得涅槃。(注:以上兩段意即,無論在禅坐時,經驗到多麼強烈的疼痛,都不可以改變姿勢。)
願一切衆生快樂。
願將禅修的功德與一切衆生分享。
請分享我的功德並回答:善哉。
我願分享所有的善業功德。善哉、善哉、善哉。
禅修者念誦完以上的發願文之後,就可以與一切衆生和諧共處。那麼他就能夠平靜地禅修而不受幹擾(大多數是如此)。 對于那些仍然無法專心修行的人,請參考下面以太太的例子。
有人可能會問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人真的很有興趣,在修行上獲取某些重要的成果,那麼他每天要花多少時間來禅修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視發問者本身的情況而定。如果他有時間,最理想的是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于內觀的修習。在佛陀的時代,有些人甚至只花了七、八天的時間日夜不斷精進地修持內觀,就證得了阿羅漢果。今天看來,這實在是不可思議。
對某些人而言,他們必須爲生活而工作,每天要找出一、二小時來修習孫倫禅修法,可能都相當困難。那麼就需要有良好的計劃和真正想進步的期望了。
我們可以用個譬喻來說明這個觀點。例如,有人想要將一個 100 加侖 的桶子,裝滿一種昂貴而易揮發的液體。我們假設這種液體的揮發量是每 24 小時半加侖。現在,如果這個人每天只將 1/4 加侖的液體裝入桶子,那麼就等于沒裝一樣,因此這 1/4 加侖的液體,在他下次再裝 1/4 加侖之前,就已經完全揮發掉了。相反地,如果他能夠每天將 10 加侖 的液體裝入桶子。那麼等他隔天再裝入新的液體時,桶子內還有 9.5 加侖 的液體 ( 0.5 加侖 已經揮發掉了 ) 。這樣,連續經過 11 天,這個人就可以將這 100 加侖 的桶子裝滿液體了。現在,如果他無法每天收集到那麼多液體。他只能每天收集 一加侖 的液體。那麼,桶子內液體每天的淨存量就只有 1/2 加侖。大約在 200 天以後的時間,桶子就可以裝滿液體了。
因此,同樣地,如果一個人願意每天花 10 小時修習內觀。那麼在短時間內,他就可以達到重要的成果。但是如果他每天只花半小時修行,即使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也不會有任何結果的。其中的道理就如上面譬喻當中的液體,每天會揮發掉一樣。同樣地,在全心投入修行時所成就的「定」(心的專注力和意志力),在其它的時間當中,由于外緣的分心、邪念和缺乏念住,也會「揮發掉」 ( 或者說,部份流失 ) 。
假設,另外有一個人以他自己所了解的方式,來修習孫倫禅修法。每天花一個小時練習,修了一百天,也就是比叁個月多一點的時間,但覺得自己並沒有達到任何重要的成果。這時候、或者以後他會開始禅修的功效,並且懷疑每天持續的禅修是否真的有用。
上一段所談到的這種情形,可以從叁個角度來分析它。我們所關心的第一個課題是「重要的成果」。對于上述的這個人(我們姑且稱之爲甲太太,因爲大多數的禅修者是女衆 ) ,她屬于「難行道」的修行者。每天只以一小時的時間禅修,她所能期望的重要成果,只能達到【初階的定】。也就是,當她閉上眼睛觀察呼吸,練習專注于氣息的接觸時,她能夠「看」到光、彩色的光線或幾何圖形。這些東西會不斷地變動。但是如果她將注意力集中在這些現象上,它們也會逐漸地靜止不動。但是,當她將注意力集中在這些光線和圖形上時,事實上她就已經將修持的方式從內觀( Vipassana )逐漸移到禅定( Samatha )了。然而,唯有內觀才能導致涅槃,所以她不應該轉成修禅定。就像有人想從仰光搭火車到曼德勒,如果他真的想到曼德勒,那麼他應該想從仰光車站搭乘往到曼德勒的火車,而不應該搭上往普美( Prome )或是毛棉因( Moulmein )的火車。
現在,再回來談談上一段所提到的甲太太。如果她正確地按照孫倫禅修法修行,並且,假設在一整個小時中,她真的很努力地念住于所生起的感覺。但是,由于她投入修行的時間有限,因此她只能期望達到初階的定,當作她修行的重要成果。而且,如果她過去所造的惡業並不太重的話,經過了 100 個小時的修持,現在比起她最初禅修時所經曆的嚴重疼痛,應該很明顯地減少許多了。如果甲太太還具足善業的話,那麼經過了叁個月固定的修持之後,在前半個小時強烈的呼吸時,她完全感受不到身體上任何疼痛的感覺。因爲她的心已經完全地專注在鼻端或上嘴唇部位氣息接觸的感覺了。
獲得這樣的成果,甲太太不應該感到沮喪。她應該要了解,她投入于內觀修持的時間和努力是很有限的(其余的 23 個小時,她並沒有保持念住),她只能期望達到這樣的成果。如果她不滿意僅僅獲得這樣的成果,那麼她應當每天投入更多時間,在她作其它事情時,也對觸覺保持念住。當然,如果她能夠每天花更多的時間,以孫倫禅修法禅坐,一定能獲得更好的成果。
接著,讓我們來探討,前面第叁段所提到的情形的第二個角度來分析。也就是說,一個人試著以孫倫禅修法修持,每天固定修一小時,連續修 100 天,但是並沒有想要獲得重要的成果。甚至也不想達到像前一個例子所提到的【初階的定】。我們暫且稱呼這第二位禅修者爲以太太。一般而論,以太太的問題比甲太太還要嚴重。因爲如果甲太太要獲得更好的成果,只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修行。當然,如果甲太太無法投入更多的時間(由于生活責任的壓力等),那麼她所該做的,只是改變她原本的期望,滿足于她目前所獲得的成果。即使甲太太現在並未成就預流果,但是對于她每天不斷地在增長自己的功德(波羅蜜),應該感到很高興。因爲這些波羅蜜以後將幫助她體證涅槃。而且,甲太太會發覺,她的健康情形改善了。任何由于過去惡業所造成的疾病,都會逐漸地消除。並且,如果她做事的動機純正,她會發現自己的運氣大爲好轉。因爲,所謂的好運其實只是善業的果報而已。而世界上還有什麼比修持內觀更好的善業呢?我們說,持戒﹙防止惡行﹚的功德大于布施 ﹙慈善﹚。然而,修行的功德卻勝于持戒。而所有修行方式當中,內觀的修持是最佳的修持方式。這也就是爲什麼,修持內觀善果會來得特別快。
現在,我們回歸主題,再來 談談以 太太的情形。如前面所提到的,以太太的問題比甲太太還難解決。事實上, 關于以 太太的問題,唯一解決的方法就是,請她到緬甸仰光,住址: 7(1/2)MILE-PROME-ROAD-KABAAYE--P.O. , RANGOON 的孫倫禅修中心。到禅修中心來,有人可以親自教導她,如何正確地修持孫倫禅修法。我們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解決方法﹝但是,如果她不住在緬甸,這可能相當困難﹞,是因爲除了以太太錯誤的修法,或者對孫倫禅修法有不正確的了解之外,她可能還有某些特別的宿世惡業,障礙她在解脫道上的進步。如果是這樣,那就並不只是努力地修持,就可以改善的。只有住進上述的孫倫禅修中心一段時間,才可能有改善的機會。
禅修者如果覺得自己的情況 和以 太太一樣(也就是甚至無法讓心專注 ) ,不用馬上認爲只有到仰光,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如果她不住在仰光 ) 。禅修者應該先試試看在每次禅坐之前,念誦先前所說過的發願文,看看情況是否能夠改善。如果這也沒效,那麼禅修者就應該試試下一個個案所教的方法(丙先生的個案 ) 。
我們假設丙先生是處在與甲太太 和以 太太相同情形的第叁個角度的分析。丙先生的情況是,他禅坐時會感到無聊。他可能已經到過孫倫禅修中心,接受過正確的教導。因此,他之所以會無聊,禅修無成果,並不是由于他不懂正確的方法。他的毛病可能在于,經過叁個月的禅修之後,他變得散漫或懈怠了。他缺乏所謂的信念「 Sadha 」。巴利文 Sadha 這個字通常翻譯成「信…
《《禅修者與內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