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世界與修心
惟賢長老
——作于2006年4月1日——
一、世界佛教可喜的大團結
二〇〇五年四月中旬,中國大陸和港、澳、臺的一百零八位高僧,齊聚在叁亞開圓桌會議,以和諧爲主題,提出宗教要和睦,社會要和諧,國家要和解,世界要和平,並作出共識,提出倡議。一年後的今天,中國的漢、藏、巴利文叁大語系的佛教高僧及世界各地的高僧,首次聚集在杭州,濟濟一堂,共同討論《和諧世界從心開始》的主題。爲佛教界促進世界和平鋪就平臺。這是空前團結的具有重大意義的盛會,值得慶賀和鼓舞。
回憶中國曆史,晉代高僧法顯南遊,到達南印和斯裏蘭卡。唐玄奘經曆西域赴印度求法,鑒真六次東渡日本。以及印度高僧真谛、鸠摩羅什、佛陀跋陀羅、實叉難陀等,先後來華譯經講學,交流真理,增進和平友誼,成爲中外曆史的佳話。世界佛教論壇的舉辦,正是這種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二、和諧的重要意義
俗語說:“和氣致祥”、“家和萬事興”。自然界萬物的生長,人類社會的進步,文化的發展,在于和諧。當今世界的形勢,是政治、文化多元化,經濟一體化,然而由人心的物欲增盛,市場商業的競爭,形成貧富懸殊。霸權主義的爭奪,種族歧視,民族分裂主義者、宗教偏見者的矛盾鬥爭、恐怖主義者各處進行的殘酷騷亂,使世界危機四伏,人民極不安甯。加以人心混濁,造成自然、空氣、水源、環境的汙染,發生各種自然災害,影響人類的生存。英國的曆史學家威爾斯,遠在世界第一次大戰後,就沈痛地指出:“世界要避免慘痛的災難——戰爭,必須依靠具有理性的宗教——特別是佛教教義的發揚”。
叁、和諧是佛教的中心
佛教教義精深博大,其中心是和諧,而實現和諧必須從心開始。《大乘心地觀經》講:“心生法生,心滅法滅;心染則國土染,心淨則國土淨”。心是事物發展變化的主動力,佛教哲學講,心物一體,是不可分離的。心外無物,物外無心,即物之處,心在其中,心物不二。虛妄之心形成汙濁痛苦的世界,真實之心形成清淨、安樂的世界。明心見性,即是說:在經過修行、洗滌心中的塵垢後,就可見到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佛性。
四、佛教幾種修心的範疇
(一)般若的緣起性空。講空重在破除內心的我、法二執,掃蕩一切私心雜念;講緣起重在建立因果,指示人們明因識果,止惡行善。
(二)唯識法相的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以達到改造主觀世界,同時改造客觀世界,成就福慧圓滿的菩提之果。
(叁)天臺宗講人的一念通于叁千世界,要保持正念,通達賢聖世界,須修空、假、中叁觀。因空得般若,因假得解脫,因中證法身;而契入不生不滅的清淨無漏聖果,得到解脫自在。
(四)華嚴法界觀講,以聖者世間的佛心融攝器世間和有情世間。其結果則是:1、器世間在空間上大小相攝,一多相融,如芥子納須彌,須彌納芥子。2、時間上一念通叁世,長劫入短劫,短劫入長劫(這一點近代高能物理學家德國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其主張已經接近)。3、在有情世間,則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以及我有世界,世界有我,達到人我雙忘,無種族、男女、高下、尊卑、貧富乃至生物的差別,人們的心胸廣大融成一體。
佛心是什麼
是指廣大心、真實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廣大而不狹隘,真實而不虛僞,清淨而不汙染,平等而無差別,慈悲而不嗔恨。以此佛心融攝人心,人人彼此相對,則能互助互愛,互相尊重,苦樂與共,實現和諧,保持和平。
用佛教的修心,啓迪其心,調柔其心,降伏其心,淨化其心才能達到以上目標。
五、建設和諧的措施 (一)用僧團的六和合,成爲人類的大和合。
六種和合,即身和共住,口和無诤,意和同悅,戒和同持,見和同解,利和同均。無論家庭、集體、社會、民族、國家、世界都以此爲標准,進行內部建設,就會成爲人類的大和合。
(二)開展慈善、福利事業,普遍倡導組織慈善福利機構。運用大乘佛教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施醫施藥,救濟貧困,安老養幼,拯救災厄,以調節貧富差距,保持人心安定。
(叁)開展佛教文化教育事業,弘揚佛教文化,提高人類的理智水平。培養佛教的住持和弘法人才,續佛慧命,使正法久住。
(四)加強世界佛教論壇的團結。這是建設和諧世界,保持永久和平不可缺少的力量。基于這種力量,逐步團結所有人類不分信仰、種族、階層、國家都爲實現和諧世界的目標而共同努力。把清淨、安樂的佛土實現在人間。因此,特提出建議:世界佛教論壇在各國都應建立聯絡機構。
六、總結 總結以上論點,再補充一些內容:
(一)總的來講,佛法是實現真實、徹底、圓滿的和諧。
如何實現呢
首先要從心做起,而心靈的體現就是佛陀的廣大、真實、清淨、平等、慈悲。要把心靈的寶珠挖掘出來,刮垢除塵,發出光輝,明心見性。
(二)和諧的目的
1、實現社會的和諧:就是不論界別,人人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2、實現生物的和諧:依佛法觀點,衆生佛性平等,把和諧應用到一切生物上,包括胎、卵、濕、化、飛、潛、動、植,不壓迫,不殘殺,使它們安靜生活。
3、實現自然的和諧:不要砍伐森林,破壞自然、園林,要保持生態平衡,避免水土流失。不使自然汙染、空氣汙染、環境汙染。自然界受到汙染,則疾病、災害會頻頻出現,人類生存就受到最大的威脅。故愛護生物,保護自然從而達到環境淨化、社會淨化、整個世界淨化。才能實現和諧,保持永久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