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入最深定境中?
405問:進化論說,人是從猴子進化來的,而這不符合佛法,我該相信達爾文嗎?高月明:從佛法第一義上說,正如<楞嚴經>中說:本心是"清淨本然,周遍法界"的,本心生出的幻相則是"隨衆生心,應所知量;甯有方所,循業發現"的,因此,今天發現的進化論同人們發現雨不是龍吐的而是"雲"成的一樣,
406(續)高月明:我們現在要問:是根據雲成雨的規律去認識"雨",還是以龍吐雨的方式去認識"雨"呢?如果相信雨是龍吐的是會讓人笑話的。因此你要清楚認識到:佛法是指導人生獲得解脫的,而你不要拿著佛法中暫立的引導人們學佛解脫的善巧方便去解釋今天"循業發現"的科學研究,就是說,
407(續)高月明:佛法是說明宇宙生命實相的,與生物學、化學等研究內容是不能在同一層面進行比對說明的。如果你每天拿著佛經去比對生物學、醫學等研究現象的話,你會"處處矛盾"、"處處糾結",而這是毫無意義的!
408問:住于正念之"正念"是指什麼
高月明:原經文說:"是正念者,當知唯心,無外境界。即複此心亦無自相,念念不可得"。釋義:應當認識到,一切山河大地都是真心中顯現出的假相,根本就沒有一個外在世界的存在,即所謂"心外無物"。即便你認爲有一個的心,也非實有,只是生滅生滅的"妄想心",
409(續)高月明:在<楞嚴經>中佛祖對阿難說了同樣一句話,即:"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釋義:要正確認識到,"一切事理萬象都是唯心所現,一切因果及虛空大地、宇宙星辰皆是因心而有的心中物!"。以上可認爲是理入,那麼如何去行入,即如何實踐修行呢?
410問:如何"行入"?高月明:行入就是通過實踐修行證悟到"唯心所現"。又如何去證悟呢?答案簡單:修行佛法核心路線是:以戒爲定基,因定而生慧。得"慧"就是證悟到"唯心所現",而禅定是證悟到唯心所現的工具。得慧即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無上正等正覺)而悟道得成佛!那麼,如何禅定呢?
411問:如何禅定?高月明:"定"就像是將釘子"釘"到木板上不動一樣,那麼將"什麼"釘到一個地方不動才叫入定呢?答:"心法"是最大,,的",法",因此,是將"心"釘到一個地方。那麼,將心"釘"到什麼地方才叫入定呢?答:"釘"到空境中就叫入定。那麼如何將心釘到空境中呢,即如何入定呢?
412問:如何入定?高月明:入定就是進入到定境中,所謂"進入到"就是"體驗在"的意思,因此,體驗在定境中就是入定了。對定境的體驗就是對空境的體驗,入定境就是入空境,所以,體驗在定境中就是體驗在空境中。那麼,如何體驗在空境中呢?
413問:如何體驗在空境中?高月明:對空境的體驗就是對本心的體驗。那麼由此而問,如何體驗到本心呢?在<楞嚴經>中有兩段話清楚說明了什麼是"本心"。第一段話是:"佛言:誰動?誰靜?阿難言:佛手不住,而我見性,尚無有靜,誰爲無住?佛言:如是!"解釋:佛問阿難:誰是動的,誰是靜止的呢?
414(續)高月明:阿難答:佛的"手"在伸握運動,我看到佛手在動的"見性"(本心)連個"靜"都沒有,哪裏還有個"動"呢?(這就如同鏡中物--如手伸握,可以有動有靜,但是鏡子是不在動靜中的一樣,佛手有動有靜,阿難的見性是不在動靜中的)。佛說:是的。那麼佛祖爲什麼要問這句話呢?答案是:
415(續)高月明:佛祖爲了讓阿難認識到本心所在,就在大衆面前將手握拳,伸掌,再握拳,對阿難說:你看到什麼?阿難答:我見佛手在大衆面前有開有合。佛說:你見我手有開有合,那麼是我的手有開有合,還是你的見性有開有合呢?阿難說:是佛手有開有合,不是我的見性有開有合。佛因此而問了誰動誰靜?
416(續)高月明:第二段話:佛問:"阿難,汝盼佛光左右動頭,爲汝頭動爲複見動。世尊,我頭自動,而我見性尚無有止,誰爲搖動。佛言如是。"解釋:佛問:你去看佛光時而左右動頭,那麼是你頭在動,還是你的見性在動?阿難答:我的頭自己在左右搖動,而我的見性連"靜止"都沒有,更不要說"搖動"了
417(續)高月明:佛說:"是的。"那麼佛祖在第二段話中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先看佛祖一開始問了什麼?佛祖從手掌中放出一道光飛過阿難右方,阿難跟隨光而將頭轉向右邊;佛祖又放一光飛過阿難左方,阿難又隨光將頭轉向左邊;然後佛祖問道:"現在你的頭爲什麼會搖動呢?"
418(續)高月明:阿難答:"我看到佛放光來到我的左右,而我向左右去觀看佛光時,頭自己做了搖動。"緊接著佛祖問了上面的提問。而佛祖表達的意思也是讓阿難及大衆認識到"本心"所在。通過以上兩段話,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本心不在動靜搖動之中,本心是"知道"動靜搖動的那個東西。"
419(續)高月明:那麼,如何去體驗到"知道"那個東西呢?體驗什麼才是體驗"知道"呢?首先我們先看體驗什麼不是"知道",然後再看體驗什麼才是"知道"(本心如來,真空境)。那麼體驗什麼不是真空境呢?答:在<楞嚴經>中佛祖說:"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爲法塵分別影事。"解釋如下:
420(續)高月明:縱然把一切感知覺都滅除掉,內心處在極度幽靜幽冥之中,無非只是處在了另一種妄想境,即"幻境"之中而已(法塵分別影事)。那麼體驗什麼才是真空境呢?答:因爲阿難知道動靜搖動的"知道",不在動靜搖動之中,所以只要你一直在"知道"著,就一直體驗著本心如來,即體驗著真空境,
421(續)高月明:(如"知"著動靜搖動而不去分別它)。因爲體驗知道著就是在體驗清楚著,所以,體驗清清楚楚就是體驗空境。清清楚楚就是空,是越空越清楚,越清楚越空!因此,體驗真正的空境是體驗"清清楚楚"。由以上論述,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明確結論:入定即是將心"釘"入到"體驗在清清楚楚"中
422(續)高月明:但是,請注意:入定,即:對空境的體驗不是一個"要麼有,要麼沒有"的東西,而是一個很容易被體驗到,但須"由淺入深"最終進入到甚深定境中的過程。就是說,對空境的體驗很容易被體驗到,比如說,你現在去看一下自己在想什麼,或者說你去察覺一下自己在想什麼,
423(續)高月明:那麼在你"察覺的當下",感知到有一個"清清楚楚"的存在(注意:"清楚"這個詞非常關鍵。比如說:無論你清楚到了什麼都不重要,關鍵是你要一直在"清楚著"),對這個清清楚楚存在的體驗就是對空境的體驗。那麼空境這麼容易就可以被體驗到,入定豈不是很簡單了嗎?
424(續)高月明:答案是:空境雖然很容易被體驗到,但那只是一個"淺空境",而入定難就難在"由淺入深"進入到深空境中(甚深禅定中)。那麼,以什麼爲工具進而可以深入到深空境中呢?方法是:如同要讓一杯混入泥沙的渾水變成清水的方法,不是去晃動水杯,而是讓水杯靜止不動,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
425(續)高月明:渾水自然會"沙沈水清",同樣道理,要想入真空真定,必須以體驗在"清清楚楚"當中時間的"量"(越空越清楚,越清楚越空)而去"由澄諸念",最終入真空真定。就是說,體驗到清清楚楚很容易做到,而難就難在要一直要體驗在"清清楚楚"當中去"沙沈水清"而入真空境。
426(續)高月明:簡單清楚總結說,入定之所以"難",就在于要一直體驗在空境中而入深空境(即爲行入)。當然,深入甚深禅定中即會體證到"當知唯心,無外境界,即複此心亦無自相",體證到"心外無物"、"見諸相非相而見如來"、"照見無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即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427問:請問人的能力是腦神經程序嗎?有辦法像直接激發免疫系統一樣,通過某種方法直接修改腦中的神經連接嗎?高月明:一切生命機能、技能和思想都在大腦控製之下,即歸根結底都是腦神經程序在控製和表現其存在。通過訓練、學習和認知新事物是最簡單的修正神經聯結的方法。 因此,你完全有潛力成爲偉人
428問:雖然我可以理解"真正的自由則來自于唯心所現",但又如何運用呢?比如說,現在是黑夜,我希望是白天,可是仍沒有辦法使它"唯心所現"成白天呀?高月明:試圖去改變黑天白天的(亦如想要去穿牆而過的,以及幻想著將黃土變黃金的)是"妄想心"。真心自性則不在其中!
429問:如果本心只是像鏡子一樣被動反映著白天、黑夜和妄想心,而無法用妄心去自由改變什麼,那麼自由意志其實不過是神經程序的結果。高月明:奧秘是當你正在反觀這一點時,你正在體驗著"自由"。正所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既悟道是悟到一切皆是幻相!一切包括白天、妄想心、自由意志及名相的真心
430問:爲什麼連佛與菩薩都是幻相?高月明:<圓覺經>中說的很清楚,即:"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于實相中,實無菩薩及諸衆生。何以故?菩薩衆生皆是幻化,幻化滅故,無取證者...衆生迷倒,未能除滅一切幻化,于滅未滅妄功用中,便顯差別。若得如來寂滅隨順,實無寂滅及寂滅者。"
431(續)高月明:解釋上文:"圓覺自性"指如來本心。"非性"是說本心不具有山河大地、眼耳鼻舌身意所知所覺中的任何"特性"(即如:鐵是硬的,紙是軟的,而本心並無一個特性可被感知)。爲什麼呢?原因是"性有"。性有的意思是,恰恰是一切所有物象特性、所知所覺都是本心所"生"出的。
432(續)高月明:"循諸性起,無取無證"是說取修于本心…
《如何深入最深定境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