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能轉物如何轉?▪P2

  ..續本文上一頁,人們對這個問題很糾結,甚至不願意被提及,因爲,

  373(續)高月明:清醒時,我們可以很明確的感知有一個"知"(我)的存在,而人們卻無法回答在睡眠中"知"(我)哪裏去了?實則答案簡單:<金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既然能把"水杯、腦及腦中妄念"看成是幻相的存在,爲什麼不能把"我"和"我睡眠"看成是幻相呢?

  374(續)高月明:就是說,對睡眠的感知和睡眠本身都是幻相,因爲幻相(睡眠)是心生的,而幻相中是不存在本心的,因此若問"睡眠中本心哪裏去了"的問題是沒有答案的。同時,也不存在一個無夢無想時的狀態,因爲"無我",所以"我清醒、我熟睡與我次日醒來"都是幻相,更沒有一個"主人公"的存在。

  375(續)高月明:實際上,這句在參話頭法門中據說可以讓人悟道的話頭是要告訴人們,要超越邏輯,體悟到一個非邏輯現象:"一切山河虛空大地、覺醒睡眠與穿衣吃飯都是心生幻相"。佛法是"不二法門"的,而不二法門是"實相門",實相則是:一切皆是心生幻相!---請問:你現在跳出邏輯思維了嗎?

  376問:本心性的唯心所現與妄想心性的唯心所現有什麼區別?如果妄想心只是本心中的"一現之物",那麼我們只有被動的等待著本心顯現出的一切山河大地和各種事物,那麼一個人的命運豈不是固定了的嗎?高月明:第一、我們且把畫筆在紙上畫出墨迹的能力稱爲"本心性"的唯心所現,

  377(續)高月明:(或者說是波粒二相性的唯心所現),而把畫筆的運筆走勢所畫出的一切圖像稱爲"妄想心性"的唯心所現。第二、以此比喻來說,(1)在這個世界中,凡是沒有在你意識中顯現的一切事物,它們都處于"非有非無"之中,例如:房間外的汽車、樓房,衣服和西紅柿。

  378(續)高月明:只有當你去看了這個世界,那麼世界中的一切才突然顯現出來,就是說,一切才被你創造出來,這是本心性的唯心所現。(2)"妄想心性"的唯心所現就是說,本心中唯心所現出(存在)的一切事物的生滅變化,是隨妄想心的起心動念性的"運筆走勢"而被"畫"出來的。

  379(續)高月明:只有因此,才會出現"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因果定律!正所謂"一切皆空,因果不空"。因此,一念善,你就創造出了一個善的世界,一念惡,你就創造出了一個惡的世界!因此,命運不是固定的,是一切唯心所現的。

  380(續)高月明:佛之所以被稱爲"佛",是佛證悟到了本心性的,即本質性的、波粒二相性的唯心所現。而本心性的唯心所現直接映射影響著妄想心所現中的一切苦樂事物,因爲本來它們就是一個整體。

  381問:老師,我總是忍不住用邏輯思維去思考非邏輯性體證的東西。例如:鏡子本身是無法被看到的,能被看到的只有"鏡子中映現出的一切景物",同時,也只能通過看到"鏡中物"的方式推斷存在著一個鏡子,那麼以此喻來說:本心是無法被看到的,能被看到的只有現在看到的"一切山河虛空大地"

  382(續問):同時,也只能通過我們看到山河大地的方式推斷存在著一個能去看山河虛空大地"本心"的存在。根據這個說法來說,我要問的問題是:如果在無我(主人公)、無幻相(山河大地、睡眠死亡)時,又怎麼能夠體驗到有個"本心"的存在呢?難道本心(如鏡子)可以自知嗎?

  383(續問):進而,假設"本心"能自知,豈不又是"有我"了嗎?如果"本心"不能自知,那麼"本心"所處的又是什麼狀態呢?"本心"所處的是否就是佛祖在<楞嚴經>中說的"知見無見"時的狀態?就是說,"本心"到底有沒有一種"自覺知"的狀態?

  384(續)高月明:告訴你一個跳出邏輯思維的秘訣:"知道"有我無我的,不在有我無我中。"知道"有無幻相的,不在有無幻相中。"能發起妄想分別的"不在妄想分別中。"知道"此刻正在知道著的,不在此刻知道中!因此,一切感知覺皆是心生幻相,而"心"不在一切感知覺中。爲什麼是這樣的呢?

  385(續)高月明:佛在<圓覺經>中是這樣說的:"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華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爲淨覺隨順。"這句話的意思是:你感知到的"一切感知覺"都是虛幻的,而如果你感知到"有一個能去感知東西的存在,那麼,"這個東西"也是幻相(空華),

  386(續)高月明:但也不能說"本心"是沒有"知覺性"的。爲什麼呢?原因是這樣的:本心是創造出一切感知覺的那個東西(如同鏡子),但是本心自己是不能被自己所創造出的任何感知覺所能感知到的(如同鏡中任何景象都無法感知到鏡子本身),因此任何感知覺都無法感知到創造出他的那個"本心"的,

  387(續)高月明:所以,之所以會說"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最關鍵的是最後一個字--"性",即:本心是創造出一切感知覺的"本質之性",所以不能說本心是"無知覺性"的。所有感知覺都是本心所生的幻相,所以,本心不是一種感知覺的存在。因此,本心不在"有感覺、無感覺中"(有無俱遣),

  388(續)高月明:這就如同是,被放映機投射出來的電影景象是無法表達放映機的存在一樣,"本心"是無法被他自己創造出來的"幻相"(語言)來表達的(不可說),只能被語言來"指"(佛經)和用禅定去"證悟"。所謂"淨覺隨順"就是說,順此修行就會證悟到創造出一切感知覺的"淨覺"(本心)。

  389(續)高月明:緊接著佛祖解釋說:"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這句話的意思:爲什麼呢?因爲一切感知覺都像是虛空中的花朵,本心就是那"不動"的空間。虛空中的花朵是有生有滅的,本心就如那空間一樣是不生不滅的

  390(續)高月明:何謂"無知見故"呢?答:所知所見到的一切感知覺都是本心所創造出的幻相,因此在所知所見中是沒有本心以及是無法感知到本心的。一切法界都是本心中物(如同都是虛空中物),因此本心是遍滿一切法界的。(注:此處"遍滿"的意思是"容納涵蓋"和"創造"的意思)。

  391(續)高月明:因此,對于你問"本心"到底有沒有一種"自覺知"狀態的回答是:"以幻相中的有我無我、所知所覺,求于如來寂滅境界,是了不可得的!"就是說,因爲本心不是任何感知覺的體驗,也不可被任何感知覺所描述,所以"本心境界"不可說"(因爲凡所有說皆是在幻相中說),只能被"指"。

  392(續)高月明:另,"知見無見"指的不是一個"境界體驗狀態",而是說"見性(本心)"不在所知所見中!以上所說即爲"第一義空"!

  393問:我想我們之所以糾結于睡眠,是因爲它是一種特殊的幻相吧。其他幻相都可以在當下感知,只有睡眠,在我醒來後才知道我曾經睡眠過,睡眠的當下(無夢狀態)是無法感知到我正在睡眠的,那麼這種無感知的狀態和入定時無六根感知的狀態有什麼不同呢?

  394(續)高月明:"知道"清醒與睡眠的不在"清醒睡眠中"。在描述上有時會用到斷除六根感知以及去除妄念的說法,實際上,入定在本質上不是進入到一種"斷除六根"後所處的狀態,因爲六根、無知無覺以及睡眠都是心生的,所以是進入到"六根是心生"的狀態,即是"知道有無的不在有無中"的狀態。

  395問:一個人死了以後,他的靈魂(本心)會到另一個肉體中繼續傳遞存活嗎?高月明: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因爲"本心"是遍滿十方的,是不會存活于肉體中的。原因是:在《楞嚴經》中佛說:"心"不在一個人的肉體中,也不在肉體之外,那麼心在哪裏呢?答:沒有答案。因爲問題提錯了。爲什麼呢?比方說

  396(續)高月明:佛經中有這麼一段記載:一位求道者婆蹉衢問佛祖說:"”我”存在麼?佛祖靜默不語。過了很久,婆蹉衢多不見回答就又問:那麼,”我”不存在麼?佛祖依舊是靜默不語。求道者等了很久不見回答就失望的離去了。"婆蹉衢多離開後,阿難對佛祖說:"世尊何以不答婆蹉衢多之問呢?"

  397(續)高月明:佛祖對阿難說:"婆蹉衢多發問後,我若答”我”存在,便是認同主張永恒論(注:即存在一個永久靈魂)的僧侶行者。我若回答”我”不存在,便是認同主張斷滅論(注:死亡即爲一切湮滅)的僧侶行者。我若回答”我”存在,是否會讓婆蹉衢多升起”無我”之智?"阿難回答:"不會"。

  398(續)高月明:佛祖接著繼續說:"我若回答”我”不存在,已經困惑的婆蹉衢多將會更加困惑:曾經存在過的”我”,現在不存在了

  !"以上,實際上,對于問"本心在那裏"和問"我存在不存在"的提問同樣是一個不能去回答的提問。爲什麼呢?當用一個簡單比喻說明,你就會獲得超越性的理解,比喻如下:

  399(續)高月明:如同"放映機"是不可能存在于他所放映出的任何景物中的一樣,因爲肉體以及外在世界都是唯心所現中之"一現之物",所以,"心"是不會存在于任何一個他所創造出的幻相之中的。當然,也不會發生當一個幻相滅了,"心"(如放映機)再駐留到另一幻相中的事情。因此,

  400(續)高月明:人們總是以爲有一個靈魂性的東西在肉體中傳遞。實則,肉體也只是心中之一"幻相"。因此,記住:正確的,而不是顛倒的認識是:1、本心與肉體(四大:地水火風)是相生的關系而不是並列關系。2、是肉體在心中(本心自性),而不是心在肉體中。所以說,不存在所謂靈魂在肉體中傳遞,

  401(續)高月明:因爲空間、時間、妄想心與樹木山川一樣,皆是心生幻相,所以也不能去回答"本心"在那裏的提問。也正因爲,一切皆是"心中物"(如同鏡中物),本心不在任何"物中"(如同鏡子不在"鏡中物"中),而所有對"我"的感知都是在六根中的感知,

  402(續)高月明:所以,"我"也是一個"鏡中物",本質上是"無我"的。因此去問一個"幻我"是永恒的還是斷滅的,也是不能去回答的。假若無以答之強以答之只能是:不常亦不斷(亦指本心不在斷常中)。當理解以上內容後,再看<楞嚴經>中以下這斷經文,你就會有更上一層樓的理悟:

  403(續)高月明:<楞嚴經>卷一:"一切衆生...種種顛倒...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馔,縱經塵劫,終不能得。雲何二種。阿難,

  404(續)高月明: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衆生,用攀緣心,爲自性者(如同真我)。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衆生,遺(失)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即:悟知靈魂及一切皆是心生幻相就成"佛"!

  

《心能轉物如何轉?》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