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心能转物如何转?▪P2

  ..续本文上一页,人们对这个问题很纠结,甚至不愿意被提及,因为,

  373(续)高月明:清醒时,我们可以很明确的感知有一个"知"(我)的存在,而人们却无法回答在睡眠中"知"(我)哪里去了?实则答案简单:<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既然能把"水杯、脑及脑中妄念"看成是幻相的存在,为什么不能把"我"和"我睡眠"看成是幻相呢?

  374(续)高月明:就是说,对睡眠的感知和睡眠本身都是幻相,因为幻相(睡眠)是心生的,而幻相中是不存在本心的,因此若问"睡眠中本心哪里去了"的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同时,也不存在一个无梦无想时的状态,因为"无我",所以"我清醒、我熟睡与我次日醒来"都是幻相,更没有一个"主人公"的存在。

  375(续)高月明:实际上,这句在参话头法门中据说可以让人悟道的话头是要告诉人们,要超越逻辑,体悟到一个非逻辑现象:"一切山河虚空大地、觉醒睡眠与穿衣吃饭都是心生幻相"。佛法是"不二法门"的,而不二法门是"实相门",实相则是:一切皆是心生幻相!---请问:你现在跳出逻辑思维了吗?

  376问:本心性的唯心所现与妄想心性的唯心所现有什么区别?如果妄想心只是本心中的"一现之物",那么我们只有被动的等待着本心显现出的一切山河大地和各种事物,那么一个人的命运岂不是固定了的吗?高月明:第一、我们且把画笔在纸上画出墨迹的能力称为"本心性"的唯心所现,

  377(续)高月明:(或者说是波粒二相性的唯心所现),而把画笔的运笔走势所画出的一切图像称为"妄想心性"的唯心所现。第二、以此比喻来说,(1)在这个世界中,凡是没有在你意识中显现的一切事物,它们都处于"非有非无"之中,例如:房间外的汽车、楼房,衣服和西红柿。

  378(续)高月明:只有当你去看了这个世界,那么世界中的一切才突然显现出来,就是说,一切才被你创造出来,这是本心性的唯心所现。(2)"妄想心性"的唯心所现就是说,本心中唯心所现出(存在)的一切事物的生灭变化,是随妄想心的起心动念性的"运笔走势"而被"画"出来的。

  379(续)高月明:只有因此,才会出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定律!正所谓"一切皆空,因果不空"。因此,一念善,你就创造出了一个善的世界,一念恶,你就创造出了一个恶的世界!因此,命运不是固定的,是一切唯心所现的。

  380(续)高月明:佛之所以被称为"佛",是佛证悟到了本心性的,即本质性的、波粒二相性的唯心所现。而本心性的唯心所现直接映射影响着妄想心所现中的一切苦乐事物,因为本来它们就是一个整体。

  381问:老师,我总是忍不住用逻辑思维去思考非逻辑性体证的东西。例如:镜子本身是无法被看到的,能被看到的只有"镜子中映现出的一切景物",同时,也只能通过看到"镜中物"的方式推断存在着一个镜子,那么以此喻来说:本心是无法被看到的,能被看到的只有现在看到的"一切山河虚空大地"

  382(续问):同时,也只能通过我们看到山河大地的方式推断存在着一个能去看山河虚空大地"本心"的存在。根据这个说法来说,我要问的问题是:如果在无我(主人公)、无幻相(山河大地、睡眠死亡)时,又怎么能够体验到有个"本心"的存在呢?难道本心(如镜子)可以自知吗?

  383(续问):进而,假设"本心"能自知,岂不又是"有我"了吗?如果"本心"不能自知,那么"本心"所处的又是什么状态呢?"本心"所处的是否就是佛祖在<楞严经>中说的"知见无见"时的状态?就是说,"本心"到底有没有一种"自觉知"的状态?

  384(续)高月明:告诉你一个跳出逻辑思维的秘诀:"知道"有我无我的,不在有我无我中。"知道"有无幻相的,不在有无幻相中。"能发起妄想分别的"不在妄想分别中。"知道"此刻正在知道着的,不在此刻知道中!因此,一切感知觉皆是心生幻相,而"心"不在一切感知觉中。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385(续)高月明:佛在<圆觉经>中是这样说的:"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感知到的"一切感知觉"都是虚幻的,而如果你感知到"有一个能去感知东西的存在,那么,"这个东西"也是幻相(空华),

  386(续)高月明:但也不能说"本心"是没有"知觉性"的。为什么呢?原因是这样的:本心是创造出一切感知觉的那个东西(如同镜子),但是本心自己是不能被自己所创造出的任何感知觉所能感知到的(如同镜中任何景象都无法感知到镜子本身),因此任何感知觉都无法感知到创造出他的那个"本心"的,

  387(续)高月明:所以,之所以会说"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最关键的是最后一个字--"性",即:本心是创造出一切感知觉的"本质之性",所以不能说本心是"无知觉性"的。所有感知觉都是本心所生的幻相,所以,本心不是一种感知觉的存在。因此,本心不在"有感觉、无感觉中"(有无俱遣),

  388(续)高月明:这就如同是,被放映机投射出来的电影景象是无法表达放映机的存在一样,"本心"是无法被他自己创造出来的"幻相"(语言)来表达的(不可说),只能被语言来"指"(佛经)和用禅定去"证悟"。所谓"净觉随顺"就是说,顺此修行就会证悟到创造出一切感知觉的"净觉"(本心)。

  389(续)高月明:紧接着佛祖解释说:"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这句话的意思:为什么呢?因为一切感知觉都像是虚空中的花朵,本心就是那"不动"的空间。虚空中的花朵是有生有灭的,本心就如那空间一样是不生不灭的

  390(续)高月明:何谓"无知见故"呢?答:所知所见到的一切感知觉都是本心所创造出的幻相,因此在所知所见中是没有本心以及是无法感知到本心的。一切法界都是本心中物(如同都是虚空中物),因此本心是遍满一切法界的。(注:此处"遍满"的意思是"容纳涵盖"和"创造"的意思)。

  391(续)高月明:因此,对于你问"本心"到底有没有一种"自觉知"状态的回答是:"以幻相中的有我无我、所知所觉,求于如来寂灭境界,是了不可得的!"就是说,因为本心不是任何感知觉的体验,也不可被任何感知觉所描述,所以"本心境界"不可说"(因为凡所有说皆是在幻相中说),只能被"指"。

  392(续)高月明:另,"知见无见"指的不是一个"境界体验状态",而是说"见性(本心)"不在所知所见中!以上所说即为"第一义空"!

  393问:我想我们之所以纠结于睡眠,是因为它是一种特殊的幻相吧。其他幻相都可以在当下感知,只有睡眠,在我醒来后才知道我曾经睡眠过,睡眠的当下(无梦状态)是无法感知到我正在睡眠的,那么这种无感知的状态和入定时无六根感知的状态有什么不同呢?

  394(续)高月明:"知道"清醒与睡眠的不在"清醒睡眠中"。在描述上有时会用到断除六根感知以及去除妄念的说法,实际上,入定在本质上不是进入到一种"断除六根"后所处的状态,因为六根、无知无觉以及睡眠都是心生的,所以是进入到"六根是心生"的状态,即是"知道有无的不在有无中"的状态。

  395问:一个人死了以后,他的灵魂(本心)会到另一个肉体中继续传递存活吗?高月明: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本心"是遍满十方的,是不会存活于肉体中的。原因是:在《楞严经》中佛说:"心"不在一个人的肉体中,也不在肉体之外,那么心在哪里呢?答:没有答案。因为问题提错了。为什么呢?比方说

  396(续)高月明:佛经中有这么一段记载:一位求道者婆蹉衢问佛祖说:"”我”存在么?佛祖静默不语。过了很久,婆蹉衢多不见回答就又问:那么,”我”不存在么?佛祖依旧是静默不语。求道者等了很久不见回答就失望的离去了。"婆蹉衢多离开后,阿难对佛祖说:"世尊何以不答婆蹉衢多之问呢?"

  397(续)高月明:佛祖对阿难说:"婆蹉衢多发问后,我若答”我”存在,便是认同主张永恒论(注:即存在一个永久灵魂)的僧侣行者。我若回答”我”不存在,便是认同主张断灭论(注:死亡即为一切湮灭)的僧侣行者。我若回答”我”存在,是否会让婆蹉衢多升起”无我”之智?"阿难回答:"不会"。

  398(续)高月明:佛祖接着继续说:"我若回答”我”不存在,已经困惑的婆蹉衢多将会更加困惑:曾经存在过的”我”,现在不存在了

  !"以上,实际上,对于问"本心在那里"和问"我存在不存在"的提问同样是一个不能去回答的提问。为什么呢?当用一个简单比喻说明,你就会获得超越性的理解,比喻如下:

  399(续)高月明:如同"放映机"是不可能存在于他所放映出的任何景物中的一样,因为肉体以及外在世界都是唯心所现中之"一现之物",所以,"心"是不会存在于任何一个他所创造出的幻相之中的。当然,也不会发生当一个幻相灭了,"心"(如放映机)再驻留到另一幻相中的事情。因此,

  400(续)高月明:人们总是以为有一个灵魂性的东西在肉体中传递。实则,肉体也只是心中之一"幻相"。因此,记住:正确的,而不是颠倒的认识是:1、本心与肉体(四大:地水火风)是相生的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2、是肉体在心中(本心自性),而不是心在肉体中。所以说,不存在所谓灵魂在肉体中传递,

  401(续)高月明:因为空间、时间、妄想心与树木山川一样,皆是心生幻相,所以也不能去回答"本心"在那里的提问。也正因为,一切皆是"心中物"(如同镜中物),本心不在任何"物中"(如同镜子不在"镜中物"中),而所有对"我"的感知都是在六根中的感知,

  402(续)高月明:所以,"我"也是一个"镜中物",本质上是"无我"的。因此去问一个"幻我"是永恒的还是断灭的,也是不能去回答的。假若无以答之强以答之只能是:不常亦不断(亦指本心不在断常中)。当理解以上内容后,再看<楞严经>中以下这断经文,你就会有更上一层楼的理悟:

  403(续)高月明:<楞严经>卷一:"一切众生...种种颠倒...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

  404(续)高月明: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如同真我)。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失)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即:悟知灵魂及一切皆是心生幻相就成"佛"!

  

《心能转物如何转?》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