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科學禅定"?

  什麼是"科學禅定"?

  第001問:什麼是“科學禅定”?

  __高月明:對《科學禅定》的定義是:以當代前沿的心理學、腦科學、神經學、生理學等生命科學和物理學爲工具,認識、理解和修習禅定,進而獲得禅定力量的“心育運動”方法.

  第002問:科學禅定與佛學禅定有什麼不同?

  __高月明:科學禅定依《佛學禅定》而論——是對佛學禅定在生命科學框架下的實踐性解析和論述;科學禅定是對佛學禅定在修習禅定方法上進行的精煉和萃取——精煉出來了修習禅定的基本步驟,和萃取出了修習禅定的核心秘訣。

  第003問:《科學禅定》基本步驟和核心秘訣是什麼?

  __高月明:《科學禅》的基本步驟是: 一、叁調放松; 二、意數呼吸; 叁、覺空入定。 《科學禅》的核心秘訣是: 一、不斷察覺;二、原來是我; 叁、住看清楚。

  第004問:什麼是“不斷察覺”?

  __高月明:“不斷察覺”的意思是:因爲入定就是入到一直體驗在空境中。而當在你察覺到妄念的當下即是在“體驗空境”,所以,通過不斷去察覺的方法,達到不斷處在體驗空境中的目的。如果你能夠一直體驗在空境中,那麼你就修入禅定了。

  第005問:什麼是“原來是我”?

  __高月明:你爲什麼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活著”的人呢?你是否在隱約之中感知到有一個靈靈明明、知道自己“活生生”地活著的那個東西的存在?這個東西就是“我”——即“如來本心”。對“原來是我”的體驗就是對“如來本心”的體驗。

  第006問:什麼是“住看清楚”?

  __高月明:即是在精神高度集中的狀態下,好像“住”在一個地方,“清楚”地“看”著一切,但不被一切所影響的境界體驗。“一切”包括大腦覺知到的任何聲音、氣味、味道、觸覺和妄想妄念。注:清清楚楚就是“空”;看,即“覺”,清楚地說,就是被動地“覺察”著一切。

  第007問:人們在修習禅定體驗空境時最容易犯的、最愚蠢的錯誤是什麼?

  __高月明:即是將“古德大師”們在修習禅定過程中體驗到的某些所謂的“神秘體驗”(由眼耳鼻舌身意顯發出的各種覺知內容)設爲了修定目標,由此,進而在強烈期望中試圖複製和達到此類覺知體驗。爲什麼空境體驗不是一種感覺呢?續

  第008問:爲什麼空境體驗不是一種感覺?

  __高月明:因爲空境不是“眼耳鼻舌身意”感覺體驗中的體驗內容,而空境恰恰是創造、映顯出這些感覺的“感覺”。此“感覺”雖名感覺實非感覺,因爲“它”是感覺之性——“覺性”,即佛性。而此創造出生命宇宙存在的佛性是“不可說”的。爲什麼會是不可說的呢?

  第009問:爲什麼“佛性”是不可說的?

  因爲凡“所有說”皆在“眼耳鼻舌身意”的感覺中說,所以凡所說——語言文字,皆是眼耳鼻舌身意的“感覺”,而非創造出這些感覺的本質之性。因此對空境(覺性、佛性、如來本心)的體驗證悟是無法用語言文字表達的。既然本心無法說出來,但又如何證明其存在呢?續

  第010問:如何證明“本心”的存在?

  __高月明:實際上,萬千佛法義理都是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在“證明”本心的存在。而證明的途徑終歸爲“兩悟”:理悟;證悟。由此進一步帶來以下叁個問題:一、悟什麼?二、何謂理悟?如何理悟?叁、何謂證悟?如何證悟?

  第011問:佛祖悟道悟了什麼?

  佛祖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打坐七七四十九天,在第四十九天早上睹明星而悟道。佛祖到底悟了什麼?答案:生命宇宙的實相——“性空緣起”,即一切山河虛空大地皆是“妙明真心”創造出來的。所以學佛學的就是如何悟到實相。凡是悟到這一實相的人皆被稱爲佛。那麼如何去悟?續

  第012問:何謂理悟?

  __高月明:悟分理悟和證悟。理,是對物質現象規律性變化聯系的描述。推理是對物質發展變化的規律性進行推演計算,進而預測、斷定某一事物及其規律性存在的過程。佛學理悟的意思是通過對物質現象規律性的推演,進而斷定、相信本心及其規律性——性空緣起存在的過程。何謂證悟?續

  第013問:何謂證悟?

  __高月明:如果一個人品嘗到了蘋果的甜味,這時不能說他“相信”蘋果是甜的,而只能說他通過品嘗體驗而證明到了蘋果是甜的。因爲相信一種通過邏輯思考獲得的確定性的判斷,而體證則是通過體驗而證明到。佛學證悟的意思是通過禅定體驗證明到“本心”和“性空緣起”。理悟因何而有?

  第014問:理悟因何而有?__高月明:既然理悟不是最終的“悟”,但爲什麼會有理悟的存在?原因是,佛祖悟道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所以佛祖悟道之前並沒有“理悟”這回事。佛經中凡是有關理悟的內容都是佛祖是在證悟到實相後,根據世人不同根性而因緣說法創建出的對實相的“說明書”。理悟有什麼用?

  第015問:理悟有什麼用?__高月明:“理不明則路不通,路不通則悟不透”。佛祖在《楞嚴經》末尾的總結說的最清楚了,即“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簡單說,理悟是證悟的“指南針”。

  第016問:如何理悟?用另一句話來說就是通過什麼樣的邏輯思考方式去理悟到那個非邏輯性的本心呢?__高月明:因爲本心畢竟是“不可說”的,因此佛祖用“有可說”的方法——以“否定即肯定”,即以“七處征心八還辯見”反指的方式,說明、也是在證明本心的存在。問題是到底“不可說”是怎麼個非邏輯性

  _017問:“不可說”的“本心”到底是怎麼個非邏輯性?_高月明:物質(光子、電子)之所以是波粒二相性的,或者說世界上之所以會存在波粒二相性這種現象,根本、也是唯一的原因只有一點:因爲“你”,或者說因爲你的意識、你的觀察、你的心靈、你對此時此刻清清楚楚覺知的存在。因此,真實的情況是,

  續17問01__高月明:波粒二相性的特性實際映照的是本心的本質特性:“性空緣起”。更清楚地說,波粒二相性的非邏輯性即是本心的非邏輯性。那麼到底是“怎麼個”非邏輯性呢?波=虛無;粒子=實有。因此,物質世界的波粒二相性用另一句話來說就是物質(也是世界)同時具有“虛無和實有的二相性”。

  續17問02__高月明:那麼這樣說是什麼意思呢?對于一般邏輯而言,宇宙中一切的物質現象,如果不是“有”的,就是“無”的。因此世界上只具有兩大根本原則:“有”和“無”。而由于物質具有的“虛無和實有的二相性”所帶來的結果是,對于一個東西,如茶杯、星系和你用來觀察這一切的眼睛,

  續17問03__高月明:你都不能說是“有”的,也不能說是“無”的,而你只能說是,一切都處于“或有或無”、“非有非無”之中。那麼爲什麼要表達成“非有非無”的呢?對于“無”,在邏輯上表達爲“虛無”,而當表達爲非邏輯時則以反指的方式表達爲“非有”。對于“有”,在邏輯上表達爲“實有”,

  續17問04__高月明:而當表達爲非邏輯時則以反指的方式表達爲“非無”。因此,清楚地說,當把物質的波粒二相性用非邏輯性的方式表達時即爲“非有非無”。非有非無也表達爲非有非空,即有即空,即空即有。而最清楚的非邏輯性的表達即是《心經》中表達爲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續17問05__高月明:那麼到底一切因何而“空”,又因何而“色”的呢?用另一句話說,是什麼導致一切都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這也是在問,本質的那個非邏輯性到底是什麼?答案是:“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而最終,那個“不可說”的“本心”本質的非邏輯性即是“因心而生滅”。

  續17問06__高月明:回過頭來說,“因心而生滅”的意思就是“性空緣起”。——如此說來,佛法真的如此簡單嗎?答案是:是的。但是爲什麼修學佛法又那麼的複雜和艱難呢?原因是,許多人犯了一個大錯誤:即認爲學佛只是爲了明白和理悟到更多的佛理。而真實的情況是——也是如何以最簡潔明快的方式修學佛法的關鍵是

  續17問07__高月明:第一、佛理雖然還是要去努力學習和理悟,但不是多多益善。因爲所有佛經都是指月亮(實相)的手指,而手指越多(指學的法門越多),方向就越多,也就越會讓人産生“無從所適”的感覺,也就越容易“迷路”。如何不迷路?答案是:要理悟和修定同進,因爲以實踐爲指導,才能不迷失方向。

  續17問08__高月明:第二、非常關鍵的是,你要明白你爲什麼要去理悟佛理。爲什麼要去理悟佛理呢?答案是:學習理悟佛理的唯一目的——也是學佛的過程即是在不斷加深對“性空緣起”的“相信”。而終極的相信不叫“相信”,而叫“證悟”——即用禅定體證而悟。

  018問:請問禅定與精、氣、神有沒有關系?氣脈、丹田與開悟成佛有什麼必然的聯系?__高月明:清楚地說,佛祖釋迦牟尼沒有在任何一本佛經中論述過“精、氣、神”,以及氣脈、丹田等之類的東西。因此,如果你是學佛的,就應依佛經而學(不依任何一位大師所言而學),就應遠離這些“玩弄精神”的東西。

  019問:請問修習禅定第一步應該做什麼? __高月明:非常簡單,即獲得能夠將身體完全放松下來的技能。方法:通過從頭到腳依次體驗放松與緊張感覺的訓練方法(具體步驟參看《科學禅定》書)獲得控製放松全身每一處肌肉的能力。獲得放松全身肌肉的能力是修禅定的基礎,必須完成。那麼放松的標准是什麼?

  020問:要想訓練放松達到要求,以什麼爲標准? __高月明:如同任何人只要通過七天的練習就會百分之百地學會騎車一樣,任何人只要按照放松步驟嚴格執行每天30分鍾,完成21天的訓練,就到達要求標准了。因爲放松是技能的獲得,所以21天後,無論他認爲自…

《什麼是"科學禅定"?》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