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科学禅定"?

  什么是"科学禅定"?

  第001问:什么是“科学禅定”?

  __高月明:对《科学禅定》的定义是:以当代前沿的心理学、脑科学、神经学、生理学等生命科学和物理学为工具,认识、理解和修习禅定,进而获得禅定力量的“心育运动”方法.

  第002问:科学禅定与佛学禅定有什么不同?

  __高月明:科学禅定依《佛学禅定》而论——是对佛学禅定在生命科学框架下的实践性解析和论述;科学禅定是对佛学禅定在修习禅定方法上进行的精炼和萃取——精炼出来了修习禅定的基本步骤,和萃取出了修习禅定的核心秘诀。

  第003问:《科学禅定》基本步骤和核心秘诀是什么?

  __高月明:《科学禅》的基本步骤是: 一、三调放松; 二、意数呼吸; 三、觉空入定。 《科学禅》的核心秘诀是: 一、不断察觉;二、原来是我; 三、住看清楚。

  第004问:什么是“不断察觉”?

  __高月明:“不断察觉”的意思是:因为入定就是入到一直体验在空境中。而当在你察觉到妄念的当下即是在“体验空境”,所以,通过不断去察觉的方法,达到不断处在体验空境中的目的。如果你能够一直体验在空境中,那么你就修入禅定了。

  第005问:什么是“原来是我”?

  __高月明:你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活着”的人呢?你是否在隐约之中感知到有一个灵灵明明、知道自己“活生生”地活着的那个东西的存在?这个东西就是“我”——即“如来本心”。对“原来是我”的体验就是对“如来本心”的体验。

  第006问:什么是“住看清楚”?

  __高月明:即是在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好像“住”在一个地方,“清楚”地“看”着一切,但不被一切所影响的境界体验。“一切”包括大脑觉知到的任何声音、气味、味道、触觉和妄想妄念。注:清清楚楚就是“空”;看,即“觉”,清楚地说,就是被动地“觉察”着一切。

  第007问:人们在修习禅定体验空境时最容易犯的、最愚蠢的错误是什么?

  __高月明:即是将“古德大师”们在修习禅定过程中体验到的某些所谓的“神秘体验”(由眼耳鼻舌身意显发出的各种觉知内容)设为了修定目标,由此,进而在强烈期望中试图复制和达到此类觉知体验。为什么空境体验不是一种感觉呢?续

  第008问:为什么空境体验不是一种感觉?

  __高月明:因为空境不是“眼耳鼻舌身意”感觉体验中的体验内容,而空境恰恰是创造、映显出这些感觉的“感觉”。此“感觉”虽名感觉实非感觉,因为“它”是感觉之性——“觉性”,即佛性。而此创造出生命宇宙存在的佛性是“不可说”的。为什么会是不可说的呢?

  第009问:为什么“佛性”是不可说的?

  因为凡“所有说”皆在“眼耳鼻舌身意”的感觉中说,所以凡所说——语言文字,皆是眼耳鼻舌身意的“感觉”,而非创造出这些感觉的本质之性。因此对空境(觉性、佛性、如来本心)的体验证悟是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既然本心无法说出来,但又如何证明其存在呢?续

  第010问:如何证明“本心”的存在?

  __高月明:实际上,万千佛法义理都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在“证明”本心的存在。而证明的途径终归为“两悟”:理悟;证悟。由此进一步带来以下三个问题:一、悟什么?二、何谓理悟?如何理悟?三、何谓证悟?如何证悟?

  第011问:佛祖悟道悟了什么?

  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打坐七七四十九天,在第四十九天早上睹明星而悟道。佛祖到底悟了什么?答案:生命宇宙的实相——“性空缘起”,即一切山河虚空大地皆是“妙明真心”创造出来的。所以学佛学的就是如何悟到实相。凡是悟到这一实相的人皆被称为佛。那么如何去悟?续

  第012问:何谓理悟?

  __高月明:悟分理悟和证悟。理,是对物质现象规律性变化联系的描述。推理是对物质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进行推演计算,进而预测、断定某一事物及其规律性存在的过程。佛学理悟的意思是通过对物质现象规律性的推演,进而断定、相信本心及其规律性——性空缘起存在的过程。何谓证悟?续

  第013问:何谓证悟?

  __高月明:如果一个人品尝到了苹果的甜味,这时不能说他“相信”苹果是甜的,而只能说他通过品尝体验而证明到了苹果是甜的。因为相信一种通过逻辑思考获得的确定性的判断,而体证则是通过体验而证明到。佛学证悟的意思是通过禅定体验证明到“本心”和“性空缘起”。理悟因何而有?

  第014问:理悟因何而有?__高月明:既然理悟不是最终的“悟”,但为什么会有理悟的存在?原因是,佛祖悟道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所以佛祖悟道之前并没有“理悟”这回事。佛经中凡是有关理悟的内容都是佛祖是在证悟到实相后,根据世人不同根性而因缘说法创建出的对实相的“说明书”。理悟有什么用?

  第015问:理悟有什么用?__高月明:“理不明则路不通,路不通则悟不透”。佛祖在《楞严经》末尾的总结说的最清楚了,即“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简单说,理悟是证悟的“指南针”。

  第016问:如何理悟?用另一句话来说就是通过什么样的逻辑思考方式去理悟到那个非逻辑性的本心呢?__高月明:因为本心毕竟是“不可说”的,因此佛祖用“有可说”的方法——以“否定即肯定”,即以“七处征心八还辩见”反指的方式,说明、也是在证明本心的存在。问题是到底“不可说”是怎么个非逻辑性

  _017问:“不可说”的“本心”到底是怎么个非逻辑性?_高月明:物质(光子、电子)之所以是波粒二相性的,或者说世界上之所以会存在波粒二相性这种现象,根本、也是唯一的原因只有一点:因为“你”,或者说因为你的意识、你的观察、你的心灵、你对此时此刻清清楚楚觉知的存在。因此,真实的情况是,

  续17问01__高月明:波粒二相性的特性实际映照的是本心的本质特性:“性空缘起”。更清楚地说,波粒二相性的非逻辑性即是本心的非逻辑性。那么到底是“怎么个”非逻辑性呢?波=虚无;粒子=实有。因此,物质世界的波粒二相性用另一句话来说就是物质(也是世界)同时具有“虚无和实有的二相性”。

  续17问02__高月明:那么这样说是什么意思呢?对于一般逻辑而言,宇宙中一切的物质现象,如果不是“有”的,就是“无”的。因此世界上只具有两大根本原则:“有”和“无”。而由于物质具有的“虚无和实有的二相性”所带来的结果是,对于一个东西,如茶杯、星系和你用来观察这一切的眼睛,

  续17问03__高月明:你都不能说是“有”的,也不能说是“无”的,而你只能说是,一切都处于“或有或无”、“非有非无”之中。那么为什么要表达成“非有非无”的呢?对于“无”,在逻辑上表达为“虚无”,而当表达为非逻辑时则以反指的方式表达为“非有”。对于“有”,在逻辑上表达为“实有”,

  续17问04__高月明:而当表达为非逻辑时则以反指的方式表达为“非无”。因此,清楚地说,当把物质的波粒二相性用非逻辑性的方式表达时即为“非有非无”。非有非无也表达为非有非空,即有即空,即空即有。而最清楚的非逻辑性的表达即是《心经》中表达为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续17问05__高月明:那么到底一切因何而“空”,又因何而“色”的呢?用另一句话说,是什么导致一切都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这也是在问,本质的那个非逻辑性到底是什么?答案是:“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而最终,那个“不可说”的“本心”本质的非逻辑性即是“因心而生灭”。

  续17问06__高月明:回过头来说,“因心而生灭”的意思就是“性空缘起”。——如此说来,佛法真的如此简单吗?答案是:是的。但是为什么修学佛法又那么的复杂和艰难呢?原因是,许多人犯了一个大错误:即认为学佛只是为了明白和理悟到更多的佛理。而真实的情况是——也是如何以最简洁明快的方式修学佛法的关键是

  续17问07__高月明:第一、佛理虽然还是要去努力学习和理悟,但不是多多益善。因为所有佛经都是指月亮(实相)的手指,而手指越多(指学的法门越多),方向就越多,也就越会让人产生“无从所适”的感觉,也就越容易“迷路”。如何不迷路?答案是:要理悟和修定同进,因为以实践为指导,才能不迷失方向。

  续17问08__高月明:第二、非常关键的是,你要明白你为什么要去理悟佛理。为什么要去理悟佛理呢?答案是:学习理悟佛理的唯一目的——也是学佛的过程即是在不断加深对“性空缘起”的“相信”。而终极的相信不叫“相信”,而叫“证悟”——即用禅定体证而悟。

  018问:请问禅定与精、气、神有没有关系?气脉、丹田与开悟成佛有什么必然的联系?__高月明:清楚地说,佛祖释迦牟尼没有在任何一本佛经中论述过“精、气、神”,以及气脉、丹田等之类的东西。因此,如果你是学佛的,就应依佛经而学(不依任何一位大师所言而学),就应远离这些“玩弄精神”的东西。

  019问:请问修习禅定第一步应该做什么? __高月明:非常简单,即获得能够将身体完全放松下来的技能。方法:通过从头到脚依次体验放松与紧张感觉的训练方法(具体步骤参看《科学禅定》书)获得控制放松全身每一处肌肉的能力。获得放松全身肌肉的能力是修禅定的基础,必须完成。那么放松的标准是什么?

  020问:要想训练放松达到要求,以什么为标准? __高月明:如同任何人只要通过七天的练习就会百分之百地学会骑车一样,任何人只要按照放松步骤严格执行每天30分钟,完成21天的训练,就到达要求标准了。因为放松是技能的获得,所以21天后,无论他认为自…

《什么是"科学禅定"?》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