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佛?學佛有什麼用?▪P2

  ..續本文上一頁人的苦不是欲望沒有達到,而是無盡的貪欲。由“欲而不達”引發的僅是小苦。更大的“苦”則是由人們爲了滿足不斷升級的貪欲而不擇手段的作惡多端所進一步引發的惡的果報。是這報應將人們拖入了連綿不絕的厄運之中的。這些人雖然活在世上,卻如行屍走肉,在“人間地獄”中受苦。

  如何離苦得樂?請問你聽說過有誰因爲做了一件壞事而欣喜若狂嗎?恐怕沒有。那麼你看到過有人因爲做了一件大好事而痛苦得要死嗎?恐怕也沒有。所以只有行善才能讓人在本質上獲得快樂。

  佛祖說離苦得樂的方法時並沒有直接說“離欲得樂”,實際上只有死人才能無欲,因爲情與欲是一體的,所以假若真有人可以達到無情無義無欲也就等同于木頭。請問誰想做根“木頭”?所以不要簡單和粗暴地將“欲”與“惡”、“苦”聯系在一起。比如大慈大悲也是一種欲,佛祖發心普渡衆人也是欲。悟道也不是直接要通過“滅欲”來悟道。

  所以離苦的方法絕不是要滅欲,而是“諸惡莫作”。這樣就獲得了對苦的解脫。如何得樂?答:衆善奉行,順應因緣果報去追求快樂,這樣你生活的現在這個世界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便是帶鞭騎驢不傷他人田。

  第四節、改變命運

  性空緣起引發的一個現象是“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來生事,今生作者是”。所以佛學並不是宿命論,而是命運自造論。爲什麼呢?

  “今生”就是今天、此時此刻、當下;“前生”就是上一秒鍾、昨天、上一個月、去年、十年前和上輩子;“來生”就是下一秒鍾、明天、明年、十年後和下一輩子。所以無論如何在你看到本段文字,或者說在意識到這一點的當下,請環視一下你身邊的一草一木、你所遇到的所有你評價爲惡或善的人、一陣清風、一個擡手、一個眼神等等,無論你喜不喜歡或願不願意,這一切都是你過去——即一秒鍾之前所有時間裏所創造出的“因”導致出來的“果”。

  時間過去了就永遠不會再回來了——也就是說,你永遠不可能改變過去的一切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了。但是,關鍵的一點——也是非常幸運的一點是,雖然過去因果不能改變,而你就在此時此刻完全可以決定下一秒鍾將要發生的事情——即是你能夠通過改變現在、當下,由此時此刻你的認知與行爲,進而改變和決定下一秒鍾、下一分鍾、明天、明年以後的將要發生的事情。

  所以命運就在當下你的手中。無論你過去做過多少的惡,只要你意識到“性空緣起”,從當下即開始修善,那麼從下一秒鍾,你的惡的果報就會逐步的——注意:是逐步的向善的果報轉換,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所以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從此時此刻,從你看到這段文字開始——記住:開始就永遠沒有太遲,只要開始就永遠都不會太遲,而一切也都將會“佛光普照,萬事大吉;一元複始,萬象更新!”

  

  第五節、解脫生死

  請問:有誰不怕死?相信每個人都怕死。當一個人面臨死亡時,金錢、房子、車子、衣服、貪婪和虛榮心等等都瞬間變得毫無意義了。所以人生最大的“苦”不是貪欲沒有得到滿足,而是每個人必須面對死亡。那麼有沒有一個方法可以解脫死亡?

  實際上,自古人們一直在尋覓一個可以擺脫死亡的方法。比如有人修煉希望得道成仙不死,有人懇請上帝赦免罪行然後升入天堂,有人想以神通免于生死輪回。那麼到底有沒有一個方法可以解脫死亡?

  

  (一)、至善解脫

  佛祖在告訴人們如何解脫時說了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這部經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金剛經》。在整篇《金剛經》中,佛祖前前後後,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就說了一件事:如何做到至善而獲得徹底解脫。佛祖在《金剛經》中是如何說的呢?

  佛祖開篇即說:“所有一切衆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衆生,實無衆生得滅度者。何以故?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于布施。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以上即是說,要發心布施和渡盡衆生,但不要有“有所得”的念想,只有真實地從內心中做到如此的善才能做到至善。只有做到至善後才能得到至善果報,如此才能獲得至極快樂和獲得徹底的解脫。

  至善真的會得到徹底的解脫嗎?如何用科學證明呢?

  探測山洞深淺的一個方法是,扔一塊石頭到洞裏,然後根據叮叮當當的聲響延續了多長時間進而對山洞的深淺做出判斷。對于至善會獲得徹底的解脫,有一個人往“性空緣起”的山洞裏扔了這麼一塊石頭(這塊石頭也證明了“你就是程序員”)。

  在江本勝《水知道答案》這本書中描述了一個現象:把一張寫有文字(文字可以是任何國家的文字)的紙片貼在有水存在的玻璃器皿上,然後放進冷凍室冷凍3個小時,最後用顯微鏡觀察玻璃器皿內的水所結的冰晶體。這時就會看到,當紙片上寫的是“愛”、“感謝”和“南無阿彌陀佛”等善的詞語時,所結的冰晶體是有序而美麗的。當紙片上寫的是“恨”與“混蛋”等惡的詞語時,水幾乎不能形成有規則的冰晶體,即便有結成的情況也是雜亂無序的。

  這種現象簡單用量子力學解釋一下:

  1、如果把一滴水放大到地中海那麼大比例的話,一個原子也就如一滴水那麼大。

  2、一個大城市是由許多樓房組成的,樓房則是由磚頭磊積起來的。如果任何一塊磚頭的存在與否依賴于意識的觀察而決定的話,那麼微觀決定宏觀,一個樓房直至整個城市的存在都是依賴于意識而存在的。

  以以上兩點爲理解基礎,首先,用來結晶的水是由氧原子和氫原子組成的;這些原子又是由光子、電子和質子組成的。在量子力學上,這些什麼“子”的存在與否是依賴于人的意識而決定的。那麼,微觀決定宏觀,意識上善的觀察就會形成“善”的有序的冰晶體。“惡”的觀察則會形成惡的無序的冰晶體(別忘了,你身體中90%以上都是由氧原子和氫原子組成的水分子,而且剩下的10%也是各種原子)。也許你會問:紙片又不是一個有意識的人?那麼請問,紙片上的字是誰寫的呢?又是誰賦予了它意義的呢?答案是:一個有意識的人。所以文字可以是任何國家的文字,而關鍵取決于“是一個有意識的人寫的,這文字表達了他要想表達的意思”。

  以上實驗真實地說明了“善”一定會引發善的變化,“惡”同樣也會引發惡的改變,而至極的善就會獲得徹底解脫。

  

  (二)、實相解脫

  佛祖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果能見到“如來”,也就見到了宇宙山河虛空大地、生命、星星與石頭的本來面目,那麼也就徹底解脫生死了。爲什麼會徹底解脫生死?還是以遊戲程序來比喻。

  一個遊戲程序具備如下特征:

  1、遊戲程序具備一個統一的規則:因緣果報。

  2、在遊戲程序中有山河、虛空、大地、樹木、人物、各種牛羊動物等等。程序中的任何一個人都認爲自己是“實在”的,他們會因應因緣果報而經曆痛苦、煩惱和快樂,以及生離死別。一個人的出生與死亡只是一段特定的遊戲程序的發起與結束。

  3、遊戲中一切生生滅滅的“有爲法”,雖然都是程序,但有一個東西,即承載這程序的顯示器是不生不滅的。

  生命宇宙的實相是:

  1、你是遊戲程序中的一個人物。

  2、你是製作遊戲程序的程序員。

  3、你是承載這遊戲程序的顯示器。

  什麼是悟道?悟道就是悟到了“人物、程序員、顯示器”是一個東西,也是一體的。更清楚地說就是悟到“自己”就是自己製造出來的一段遊戲程序。而且這程序就在當下(顯示器)、此時此刻運行著!

  以上比喻即是《心經》中所說義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這裏的“有”是怎麼個有,“無”又是怎麼個無的情形就是“即空即有,非空非有”的般若大智慧——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見到此性,即除一切苦,得大自在和大圓滿。

  悟到“性空緣起”後又該如何解脫地面對世俗生活呢?

  1、面對社會道義你也許會貪婪的背信棄義,但面對因緣果報你就無處躲藏,因爲你就是“它”。

  2、當遊戲中的一個人認識到了“自己就是自己製造出的一段程序”,而這程序是虛幻的。那麼肯定有一個知道這“幻”的東西,否則“幻”相對于誰來說呢?所以必定有一個不是幻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本心,即那個能夠製造出程序的東西是永恒的。當你悟到這一點時,雖然你知道自己最終也得“死”,但你已經十分明晰死亡只是“一段程序的結束”,而那個“不死的東西”還會發起另外一段程序,這樣你就對死亡獲得了徹底解脫。

  3、佛祖在整部佛經中並沒有告訴我們“怎麼修煉而最終能夠在死去的時候死得快樂”——就是說佛祖並沒有告訴我們如何去死的快樂,而是告訴我們了如何離苦得樂——更好更快樂地活著。更進一步說,當你證悟到自己本身就是程序員(雖然是非邏輯的)時,你就會知道一切皆幻,但是幻也是美的,今生在在處處皆是美的。你就不會再被世俗煩惱所流轉羁絆,還可以真空生妙有——“緣起”個西方極樂世界。

  相信看過以上的內容你已經對明哲提出的問題有了大部分的答案。另外再簡單說明一下:學佛可以升官發財嗎?答案是:可以升官發財。爲什麼呢?

  假如你當官可以秉承公正爲一方百姓謀福祉的話,那麼你不想升官,人們都會把你推上去。假如你升官只爲不斷滿足自己的貪欲,那麼你終將被消落馬下成爲階下囚。

  假如你的發財能夠像李嘉誠一樣,讓更多的人就業和讓更多的家庭獲得快樂和幸福的話,你的財會越發越大。之所以金錢會成爲萬惡,只是因爲某些人用來做了愚蠢的享受!

  讀過本篇文章相信你也悟了一半的“道”了。因爲你掌握的了正確的悟道方向。有了這個正確方向,下一次你再去看各種公案和參話頭的內容時就絕不會在暈頭轉向了。你會更加清楚明白“你在幹什麼”了。

  而要想悟“另一半的道”就需要你去用“禅定”去“證悟”。爲什麼要去“證悟”?

  因爲“悟”與“未悟”差別只有一個字:信!爲什麼是信?

  “證悟”就像“品嘗”到蘋果的甜味道,“理悟”就像“談論”蘋果的甜味道,如同“語言文字永遠不可能真實地讓一個人品嘗到蘋果的甜味道”一樣,“真信”必須要去“證悟”,否則只能是“妙難思”!

  “信爲道源功德母”,如果你能夠在沒有證悟到實相的情況下,真正相信“性空緣起”,那麼此刻你就是“佛”!

  請問:你真信嗎?

  由以上論述引發的一個最核心中的關鍵問題是:真有那個“本心”的存在嗎?我們生活在的這個世界真是虛幻不實的嗎?

  對于追問是否“真的有本心的存在嗎”與追問“心物真是一體的嗎”是一個問題。爲什麼是一個問題?因爲關鍵的秘密是:因爲只有在心物一體的情況下,才可以“性空緣起”,才可以發起因緣果報。記住:這一點非常重要。

  如何證明心物一體?也即是說,心物是如何一體的?

  借用道居士的一句話:“所謂問題的解決不是簡單的回答,而是要能提供科學證據”。那麼科學證據是什麼?我們從什麼是般若開始談起。。。。。。。。

  

  附錄:唯心所現與唯心主義

  在文章完成之際,一位朋友提出了一個疑問:佛學中的“唯心所現”是否就是人們日常理解的“唯心主義”?因緣于此,故作以下簡要說明:

  唯心主義主張有神論,言說物質世界是由鬼神或某位“大神仙”創造出來的。任何一個人的命運也完全由這位大神仙掌握著,人們只要膜拜這位神靈就會求金得金,求福得福。

  這種有神論讓自古許多不法之徒大搞封建迷信。爲了達到自己爭權奪利的罪惡目的,他們冒充神佛出世,通過裝神弄鬼和欺騙人們自己擁有神功異能的方式,鼓惑和煽動人們對社會的不滿情緒,擾亂了社會治安和破壞了社會穩定,極大地損害了人類的精神健康和身體健康。這種唯心主義是任何一個國家和法律必須要徹底清除的危害社會的毒瘤。

  佛學所講唯心所現完全不同于唯心主義。

  在佛的教育中,有兩句話可以清楚表達整個佛學內容。第一句話是佛祖出生時說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第二句話是佛祖在菩提樹下悟道時說的大智慧:性空緣起。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正確解釋是:“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宰。沒有一位魔鬼或一位神可以把你推下地獄或者拉上天堂。一個人的成敗榮辱完全取決于自己的努力與才智”。所以佛祖說:衆生平等,人人皆是佛。每個人的命運都是自造因緣的結果。怎麼造呢?通過“性空緣起”而造。這句話的意思是:“世間一切事、一切理都是在因緣果報的規律下運轉著的。沒有任何一個人、或一位神可以違背這規律”(我們退一步講:假如真有一個人,或某事物能違背因緣果報,“性空緣起”就被打破了,佛祖菩提下的悟道也就白悟了)。

  所以,再清楚說一遍:佛祖所講的那個唯心所現,不是一個想啥來啥的“神心”,而是本質的、可以發起因緣果報的那個“心”。這個心不在天邊,近在眼前,因爲這個心就是你——因爲人人皆是佛!所以佛學所講的唯心是唯你的“心”,而絕不是“唯”一個安排人類命運的上帝之“心”。佛學不是神學,而是哲學。本人的論述也完全是在哲學框架下進行的論述。與人們日常理解的唯心主義沒有任何關聯之處。

  

《什麼是佛?學佛有什麼用?》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什麼是般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