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南傳菩薩道(下)▪P16

  ..續本文上一頁戒者:(i)應該行爲正當;(ii)常去之處是恰當與無可指責的;(iii)應該視小錯爲大害,其罪可能有如微塵一般的小,但應看它的危險有如在水面上下的高度與深度各有十六萬八千由旬的須彌山一般大;(iv)應該正當地修持戒。

  更進一步的解釋:

  (i)在世上有應該修的善慣行法及不應該修的惡慣行法。殺生、偷盜、邪淫叁身惡行與妄語、兩舌、惡口、绮語四語惡行,合共七種惡行,以及其它導致犯戒的即是「惡慣行法」。

  在此舉幾個導致犯戒的惡行的例子:在世間有些比丘把竹、葉、花、果、肥皂粉、牙簽等東西送給在家衆,他們以這種方法爲生;這些比丘認同在家衆說錯的話,奉承他們以討歡心,所說的話少實多假,因此降低自己的人格。他們有如保姆般地照顧在家衆的孩子們,抱他們、爲他們穿衣等;他們爲在家衆跑腿傳訊;他們爲在家衆醫病,爲他們看管財物,與他們交換飲食。這些及其它受到佛陀指責的邪命是爲「惡慣行法」。

  即使在家衆來討竹、葉等,比丘都不可以給他們,更何況是他們沒有來討時。這種給與並非比丘們的任務,若他們如此做,他們是在毀壞在家衆對戒律的信心。

  關于這點有人可能會問,若比丘不給在家衆所要的東西,那麼不是毀了他們的信心?或者若比丘給在家衆所要的東西,那不是使他們有信心,想「這是能夠滿足我的需求的比丘」?

  即使在還未收到禮物之前,在家衆對身爲世尊弟子的比丘的信心是真實與清淨的。但是在收到禮物之後,在家衆將把比丘視爲送竹、葉等之人,使到心中生起了執著。因此他們對比丘的信心已受到執著汙染。真實的信心已經被毀滅了。所以世尊指責比丘送禮物的行爲,稱這種行爲作「汙染在家衆的信心」。

  跟一切上述的惡慣行法相對的即是應受到培育的慣行法。

  (ii)去處有兩種,即錯與對。

  錯去處:有比丘跟妓女、寡婦、離婚婦女、少女、中性人與比丘尼親蜜地相處。他們常去比丘不可去的酒館;他們就好像在家人一般地跟國王、大臣、外道與俗家弟子混在一起。他們跟無信心、誹謗及恐嚇佛弟子(比丘、比丘尼、男女居士)的人相處在一起。這一切比丘跟他人的親密關系和常去之處皆是比丘的錯去處。

  在此「錯去處」是指不善的友情和關系,以及比丘不應去之處。但若有妓女邀請比丘來接受供養食物,他們可以保持正念地去接受它。在此妓女、寡婦、離婚婦女、少女、中性人與比丘尼被視爲惡去處是因爲她們是五欲之樂的根源。酒館、旅店等會危害到修習佛法。跟國王與大臣相處是無益的,他們所做的供養也可能是具有毀滅性的。無信與時常辱罵恐嚇佛弟子的人之家是惡去處,因爲他們會令到比丘退心與害怕。

  跟上述相對的人與地方是比丘的善去處。有些居士對叁寶有信心,相信業力果報,他們就好像比丘可享無盡之泉的井或湖。由于比丘們時常到來,這使到他們的家時常映著袈裟的光彩,空中流著因比丘們走動而生的涼風。這裏的人希望比丘、比丘尼及男女居士們健康幸福,這樣的屋子是比丘的善去處。

  再進一步地解釋正行、不正行和行處

  不正行是指不正當的行爲。

  有兩種不正行,即身不正行和語不正行。

  身不正行:加入僧團之後,某比丘對僧團無禮。他站立或坐著時推擠上座們;站或坐在他們前面;坐高過上座們;坐著時以袈裟遮頭;站著說話;說話時擺手;上座們赤腳走路時,他穿著鞋走;上座們 走在較低的路時,他走在高的路;他站立或坐著時,不讓下座比丘有位子;在沒有上座的允許之下,他把柴捆放在火爐裏,又把門關上;(在沖涼的地方)他推開上座們而先他們入水沖涼;沖完後推擠著他們先出來;他走在上座的前面;來到村子或市鎮時,他急忙地跑去女子的房間;他摸小孩的頭(作爲喜愛的表示)。這些都是身不正行。

  語不正行:加入僧團後,某比丘對僧團無禮。他沒有得到上座允許就說法、回答問題或誦念別解脫;站著說話;說話時擺手;來到村子或市鎮時,他毫無自製地向女人或少女說:「妳們之中某家有什麼東西?有沒有粥?有沒有飯?有沒有主要的食物可吃?我們將喝什麼?我們將吃什麼主要的食物?我們將吃什麼甜品?妳們會供養我什麼?」等等。這即是語不正行。

  正行:與不正行相對的即是正行。而且有正行的比丘是有恭敬心、順從、有慚愧心與良知的。他正確地穿好上下衣,無論前進、後退、旁視、伸彎手腳,他都保持眼光垂視,攝受自己的六根門;他的舉止能激起人們的恭敬與信心;他懂得適量地吃,時常保持醒覺、正念與明覺;他少欲知足,勤于修習善法,極小心地持守等正行戒。這即是正行。

  行處:行處有叁種:一、親依止行處,對提升心靈很有幫助的行處;二、護行處,作爲保護心的行處;叁、近縛行處,作爲系縛心的行處。

  (一)時常說十種有助于解脫生死輪回的正語的朋友是「親依止行處」。依靠了這樣的朋友,他得聽聞未聽過之法、去除疑惑、糾正見解、心變得清晰。除了這些利益之外,他提升了自己的信、戒、多聞、布施與智慧。由此,善友是親依止行處,對提升諸如戒等善法有助益的行處。

  十種有助于解脫的話語:

  一、少欲論;

  二、知足論;

  叁、離群論;

  四、獨處論;

  五、精進事論;

  六、持戒論;

  七、定力論;

  八、智慧論;

  九、解脫論;

  十、解脫智見論。

  簡而言之,善友時常說十種有助于解脫輪回的言論,因此帶來得聞所未聞之法等五種好處。他們能夠令到別人提升信、戒、多聞、布施、智慧五種素質,而他們就是親依止行處,提供培育諸如戒等善法的助緣。

  防護心的正念是「護行處」。修習正念的比丘在村子或市鎮裏托缽時眼光下垂,只前視一犁之地,防護六根門。他走著時不會看象群,或馬群,或馬車隊,或軍隊,或女人,或男人。他不會環顧四面八方或往上下望,而只是向前垂視。沒有安住于正念的比丘在村子或市鎮裏托缽時東張西望的,就好像一只以布蓋著鳥籠裏的烏鴉。由此正念是保護比丘的心不受邪念侵犯的行處。

  由于四念處是心緊系之處,它被稱爲「近縛處」。

  欲使自己的別解脫律儀戒完全清淨的比丘必須具備正行、善行處,以及視小錯如大危難。

  (二)根律儀戒:

  防護六根是根律儀戒。(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根的意思是支配或控製。在見到色塵時,眼是支配器官。若眼睛瞎了,它就看不到東西。同樣地,聽到聲音時,耳朵是支配器官。若耳聾了,它就聽不到聲音,因此耳朵是耳根。在嗅到氣味時,鼻子是支配器官。若鼻子壞了,它就嗅不到氣味,因此鼻子是鼻根。在嘗到味道時,舌頭是支配器官。若舌頭壞了,它就嘗不到味道,因此舌頭是舌根。在觸到東西時,身是支配器官。若身體壞了,它就失去了觸覺,因此身體是身根。在認知法塵時,意是支配者,沒有意就不會有意識,因此意是意根。所以防護六根即是根律儀戒。

  防護六根當是如此:當眼睛看到色塵時,他應該覺知它只是色塵,不應該一般地去認知它,譬如「這是女人」、「這是男人」、「這很美麗」,這樣會導致煩惱生起。他也不應該去注意所看到的女人、男人等的細節,譬如手或臉的形狀、微笑、大笑、說話、旁視等舉止,這些都會導致煩惱不斷地生起。

  大帝須長老的例子

  關于防護眼根,住在寺山的大帝須長老是其中一個榜樣。有一天大帝須長老去阿奴羅度托缽。那天有個女人跟丈夫吵架後穿上漂亮的衣服要回娘家。看到大帝須長老攝受諸根地走向前來,她大聲笑著想:「我將引誘他作我的老公。」聽到了笑聲,大帝須長老擡起頭來看是發生了什麼事。看到了她的牙齒,他即培育起不淨觀,(進而修行觀禅)而證得了阿羅漢果。

  那女人的丈夫趕上來時看到長老,他就問:「尊者,您有沒有看到有個女人在此走過?」

  「施主,我不知道是男人還是女人走過,我只看到一副骨頭走過這條路。」

  雖然那長老看到那個女人,但是他只是看到而已,並不知道那是個女人。反之,他只是修禅至成爲阿羅漢。這件事應被視爲榜樣。

  沒有防護眼根的比丘在看到美好的東西時,心中就會生起貪欲;若他看到的是醜惡的東西,心中就會生起不快與憂愁。因此人們應該以正念防護眼根,以防止這些不善心生起。

  其它諸根都應當如此防護,以便在聽到聲音、嗅到氣味、嘗到味道、觸到東西或識知法塵時,煩惱不會生起。

  (叁)活命遍淨戒:

  活命遍淨戒是指遠離戒律禁止的六種邪命,以及其它邪命。佛陀立下有關活命的六個學處是:

  一、 由于心中懷著邪惡的意圖,比丘騙說自己已證得禅那、道與果,而事實上卻未曾證過,那麼他是犯了波羅夷罪。

  二、 爲了生活,他作媒人安排婚事,那麼他即是犯了僧殘罪。

  叁、 雖然沒有直接地說:「我是阿羅漢」,但爲了謀生而說:「在你的寺院裏有個比丘是阿羅漢。」而寺院施者也懂得其意,那麼他就犯了偷蘭遮罪。

  四、 爲了生活,若他沒有生病,卻討取與吃了豐富的食物 ,那麼他就犯了波逸提罪。

  五、 爲了生活,若比丘尼沒有生病,卻討取與吃了豐富的食物,那麼她犯了悔過罪。

  六、 爲了生活,若比丘沒有生病卻討與吃了菜肴或飯,那麼他就犯了惡作罪。

  除了以上六種,其它邪命是:

  一、虛僞;

  二、虛談;

  叁、暗示;

  四、貶抑;

  五、以利套利。

  虛僞有叁種:

  一、虛僞地用資具;

  二、虛僞地說接近證悟道果的課題;

  叁、欺騙信徒的虛假威儀。

  (一)當俗家信徒供養袈裟等給某位比丘時,雖然他想要,但是由于心懷要裝出高尚,以獲取更多供養的邪惡意圖,他說:「這些昂貴的袈裟對比丘來說有何用處?只有用棄布做成的『糞掃衣』才是適合他的。」(對于食物)他說:「這麼貴的食物對比丘來說有何用?只有托缽得來的食物才是適合比丘的。」(對于住所)他說:「這麼好的住處對比丘來說有何用?只有樹下或露天才是適合比丘的。(…

《南傳菩薩道(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熄滅之時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