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南傳菩薩道(下)▪P32

  ..續本文上一頁見吉祥絕不起身。摩登伽爲了使見吉祥低頭的決意也是願望決意。

  《律藏‧大品》的注疏也提到:在剛開悟過後,佛陀在菩提樹四周的七個地方入定七個星期,每個地方一個星期。在王處樹下過了最後七天之後,達布沙和跋梨伽兩兄弟供養糕餅給佛陀。當佛陀在考慮如何接受他們的供養時(陶師梵天供養的缽在佛陀接受善生供養乳飯時已消失了),四大天王來到佛前,以及供養四個翠玉缽給佛陀。然而佛陀拒絕了。四大天王再供養四個腰豆色彩的石缽給佛陀。此時,爲了增強他們的信心,佛陀接受了他們所供養的缽,然後決意說:「願這四個缽變成一個。」其時那四個缽就變成一個有四道環口的缽。佛陀的這項決意也是願望決意。

  決意與真實語的差別

  看起來好像預兆決意、願望決意和許願真實語都是一樣的,因爲它們都涉及實現願望。

  關于許願真實語,當黃金晱摩的父母與多孫陀利女神各自說真實語時,他們都希望黃金晱摩所中的箭毒得以清除。關于預兆決意,當菩薩作出決意再把剪下來的頭發丟向天空時,他希望若自己能夠成佛的話就讓那頭發挂在天空中。關于願望決意,當比豆梨作出決意時,他也希望自己的下衣能夠完整無損。它們都與願望有關連令到人們以爲它們都是一樣的。這是爲何現今有些人把真實和決意兩個不同的詞作爲一詞來用,說:「我們在修真實決意。」

  然而,事實上在十波羅蜜裏,真實和決意是個別不同的波羅蜜。因此,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東西。而它們的差別是:無論是善惡,只要是事實的即是真實。以真實爲根基的願望是許願真實。沒有以任何事實爲根基,只是決意實現願望的作法是決意。

  再作進一步的解說,當黃金晱摩的父母說真實語時,他們說:「之前晱摩有修正法。」(這是作爲根基的事實。)然後再說:「以這真實語,願他的毒得以清除。」(這是他們的願望。)因此以事實作爲根基的願望是爲許願真實語。

  當菩薩把剪斷的頭發丟向空中時,他決意地說:「若我能夠成佛的話,願這頭發留在空中。」他這麼做時是沒有以任何事實爲根基的。他所作的決意是爲了預先知道他是否能夠成佛。

  當比豆梨捉住馬尾,就要跟富樓那迦離去時,他決意地說:「願我的下衣完整無損。」他這麼做時也是沒有以任何事實爲根基的,所以是願望決意。

  所以,真實語和決意的差別是在于有沒有以事實爲根基。

  叁、任務決意

  在此任務是指布施、持戒等善行。當某人決意實踐這些善行時,他的決意可稱爲任務決意,但只是決意並非已成就了決意波羅蜜。其原因是那決意是不屬于過去與現在的。只有在未來他果真有如已決意的去實踐時,他才是成就了決意波羅蜜。無論現在他的決意有多強,若過後並不能實踐的話,那麼他的決意是無用且毫無意義的。

  《佛種姓經》裏提及決意必須是堅定不移的,就好像犀牛角一樣,只有一個,而不是兩個。

  之前所提及的布薩決意,以及關于袈裟和缽的決意,是不能被歸納在預兆決意、願望決意及任務決意之內的,因爲它們只是戒律指定必須作的決意而已。反之,入定決意和入滅盡定之前的決意,則是願望決意。

  菩薩與叁種決意

  在以上叁種決意之中,菩薩實行預兆決意和願望決意並不是爲了成就決意波羅蜜,而只是爲了符合情況的需求罷了。反之,菩薩修任務決意則是爲了成就決意波羅蜜,以證悟阿羅漢道智和一切知智。

  以下是摘自《行藏》形容菩薩如何修決意波羅蜜的經文之片段:

  「舍利弗,當我是屍毗王時,我在皇宮裏這麼想:

  『在人們所做的布施之中,沒有一種是我不曾做過的。若有人來向我討眼睛的話,我將心不動搖地把眼睛布施給他。』」

  這是指屍毗王已經堅決地決意:「若今天有人來向我討取眼睛,我將毫不猶豫地把眼睛布施給他。」

  當帝釋天王化成一個婆羅門來向他討一粒眼睛時,他果真有如早已決意的,毫不猶豫地把雙眼送給那婆羅門。屍毘王的這項決意是與布施有關的。

  在盤達龍王一章裏提到:

  “Caturo ange adhitthaya semi vammikamuddhani chaviya cammena mamsena naharu atthikehi va yassa etena karaniyam dinnam yeva haratu so”

  這段巴利經文形容了盤達龍在持戒時如何決意。它的意思是:「在對我身體的:一、厚皮與薄皮;二、血與肉;叁、肌肉;四、骨四個部份作出決意之後,我就躺在蟻丘上。任何人想要用到我身體的任何部份,都可以把它拿去,因爲我已決意用身體來做布施。」爲了提升戒行,盤達龍王決意地說:「我將犧牲我身體的四個部份來保護我的戒。」

  盤達龍王的這項決意是與持戒有關的。

  在《瞻波龍王本生經》裏,瞻波龍王告訴他的皇後什麼是他遇難的兆相之後,就到人間去持戒。關于這點,注疏提到:

  「在說完兆相及決意新月十四布薩日當天持戒之後,瞻波龍王離開了龍界,去到人間躺在蟻丘上。」

  瞻波龍王的這項決意是純粹與持戒有關的。

  在以上的所有故事裏,布施或持戒是一回事,而決意則是另一回事。屍毘王的布施在他把眼睛送出去時發生,但他的決意則在布施之前已發生。因此是決意在先,布施在後。在龍王持戒的事件,也是決意在先,持戒在後。在俗事裏,一般上也是在決意「我將這麼做」之後,才會真正有去做的行動。

  德米亞王子的決意

  有一次菩薩生爲迦屍國國王的兒子,名爲德米亞。(他父親把他命名爲德米亞是因爲在他出生那天,迦屍國全國下了一場大雨,這令到百姓們都很歡喜。)當王子一個月大時,他的父親抱著他審判四個小偷,每個小偷都受到處罰。當王子看到時感到很驚駭與悲傷,心想:「我應怎麼做才能脫離這皇宮?」

  隔天當他獨自躺在白色華蓋之下時,他想起了父親的作爲,而害怕以後會成爲國王。當時保護那華蓋的女神在過去其中一世是他的母親,她抱起菩薩說:「孩子,別害怕。若你想要脫離這皇宮,你只須決意裝成啞巴、耳聾及全身癱瘓,那麼你的願望就會實現。」其時王子就決意照著辦。

  在接下來的十六年裏,王子受到了各種考驗,但他還是對自己的決意堅定不移。最後他的父親下令說:「我的兒子真的是啞巴、耳聾及全身癱瘓。把他帶去墳場活埋了。」

  雖然他在漫長的十六年裏受到各種艱難的考驗,他還是有如不受動搖的岩嶽一般地堅定。他那堅定不移的決意是非常高難度的決意。只有人們能夠有如德米亞王子一般盡全力不動搖地去實行任務決意時,他們才是在成就菩薩所修的決意波羅蜜。

  決意波羅蜜一章至此完畢。

  

  第九章:慈波羅蜜

  慈的巴利原文是metta,pema則是愛。慈是一種特定的愛,pema則是愛的普遍用語。所以pema可分爲叁種,即:

  一、愛愛(tanha-pema);

  二、世俗愛(gehasita-pema);

  叁、慈愛(metta-pema)。

  (一)愛愛是男女之間的愛,是由渴愛與貪欲所引起的。

  (二)世俗愛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間的執著,是由于一家人相處所引起的。

  愛愛和世俗愛兩者皆是不善的,前者是愛欲(tanha-raga)後者則是貪(lobha)。

  (叁)慈愛是無界限地希望他人幸福。這是完全無執著、不會想要時常與他人相處的愛。人們可能各處一方,然而卻在聽到住在遠方的那人生活幸福而感到快樂。這種分離不會令到他感到不滿足。因此慈愛是清淨與聖潔的,所以它被稱爲梵住。這即是說,培育慈心即住在梵心裏。除了慈之外,悲、喜與舍也是梵住。

  所以梵住包含了這四種美德;它們也名爲四梵住。(梵住的另一個名稱是無量心,因爲它們是應受到培育與散播給無量衆生的內心素質。)

  我們必須小心地注意到培育慈愛並非培育不淨的愛愛與世俗愛,而是清淨與聖潔的慈愛。過後我們將討論如何培育慈愛。

  慈與無瞋

  慈是一個究竟法。然而在列舉諸究竟法(即心、心所、色及涅槃)時,慈並沒有被列爲個別的究竟法,因爲它是包括在無瞋心所之內的。無瞋心所本身有很廣泛的含意。所以慈是無瞋心所的一部份。

  再進一步的解釋:根據《阿毗達摩概要》,無瞋心所與五十九種美心相應。每當這五十九個心的任何一個生起時,無瞋心所也會同時生起。無瞋的目標有許多種,然而慈卻只能以有情生命爲目標。只有在取有情生命爲目標,心想「願他們健康快樂」,希望他們幸福時,所生起的無瞋心所才是慈。

  關于之前所提及的忍辱波羅蜜,忍辱也是無瞋心所,但不是一切的無瞋心所都是忍辱。只有在受到他人的惡待,而能保持不生氣時,那時生起的無瞋心所才是忍辱。同樣地,不是一切無瞋都是慈,只有在希望衆生幸福時生起的無瞋才是慈。

  五百二十八種慈愛

  關于慈,有些人說慈愛有五百二十八種,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我們應該知道,人們會這麼說是因爲《無礙解道》裏列出了培育慈愛的五百二十八種方式。

  在這五百二十八個方式中,五個是無限的,即:

  一、一切有情;

  二、一切有息者;

  叁、一切生物;

  四、一切人;

  五、一切有生命者。

  當禅修者采用這五個方式的任何一個去散播慈愛給叁十一界的一切衆生時,一切衆生都毫遺漏地被包括在內。由于沒有任何衆生是不被這五個方式包括在內的,所以它們被稱爲無限。(也稱爲五無限衆生。)

  散播慈愛給有限衆生時,其分類法如下:

  一、一切女衆;

  二、一切男衆;

  叁、一切聖者;

  四、一切凡夫;

  五、一切天人;

  六、一切人類;

  七、一切惡道衆生。

  以上每一個皆是屬于個別種類的衆生,所以他們被稱爲有限衆生(也被稱爲七有限衆生。)

  如此我們應該散播慈愛給這十二種衆生,五無限的與七有限的。

  我們應以下列的方法散播慈愛給這十二種衆生:

  一、願他們得以脫離仇敵;

  二、…

《南傳菩薩道(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熄滅之時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