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南傳菩薩道(下)▪P9

  ..續本文上一頁財富,但是施者無法真正享用他的財富,或沒有機會去享用它。)

  五、 破損施:布施時破壞他人之尊嚴。(這種布施會帶來財富,但是卻會受到五敵摧毀。)

  關于上述的應時與非應時施,我們應該注意到即使有好的善意,若在白天供養光給佛陀,或在下午供養食物給他也是不當的。

  五種惡施

  《律藏‧附隨篇》裏提及五種一般人認爲有功德的布施,但是事實上卻是有害而無功德之惡施。它們是:

  一、布施酒與麻醉品;

  二、辦戲場;

  叁、提供妓女給想要享受性交之人;

  四、把公牛放進母牛群中去交配;

  五、畫或布施春宮圖。

  佛陀把這些布施形容爲惡施,因爲在其中是不可能有善思的。有些人以爲提供白粉給由于沒有毒吸而將近死亡的吸毒者是一種善的命施,但是事實上它並無功德,因爲是惡心促使人們布施不適于服用的白粉。對于布施其它麻醉品也是如此。

  《本生經注》述及維山達拉菩薩所做的大布施也包括了所陳列的酒。

  有些人在嘗試解說爲何維山達拉王的布施也把酒包括在內時,說他在布施時並沒有提供酒給人飲用的念頭,以及是由思來決定布施是否有功德,所以並無涉及惡思。他只是爲了避免人們批評他的大布施裏沒有酒而已。(但是這種推理是站不住腳的。)像維山達拉王般的偉人是不會擔心他人批評的,尤其是對無理的批評。事實上罪惡只在于飲酒,若把酒適當地用來做藥是無罪惡的。因此我們應該看待他的大布施包括酒的目的即在于此。

  五種大布施

  《增支部‧八集‧第四品‧經九》以“Pabcimani bikkhave danani mahadanani”起始詳盡地說明五戒是五種大布施。但是我們卻不可因爲上述的經典把五戒形容爲五大布施而錯誤地認爲持戒即是布施。佛陀並無意把持戒與布施兩者說爲沒有差異或完全一樣。持戒是攝受自己的言行,而布施是把施物給與他人,這兩者是不可被視爲一體的。

  當有德行之人持不殺生戒時,事實上他是在給與衆生無畏施。其余之戒行也可以此類推。因此有德之士善持五戒時,他即是通過攝受而布施給衆生無害、無危難、無憂慮等。佛陀是基于這點才把持五戒說爲五大布施。

  布施有六種

  如同經典沒有提及布施可分爲四種的方法,在此也沒有直接提及布施可分爲六種的方法。但是批注《法聚論》的《殊勝義注》有說明六種施物,即色、聲、香、味、觸及法六塵。

  布施有七種

  同樣地,經典裏並沒有提布施可分爲七種的方法。但可以把「布施有二種」的七種僧伽施歸納在此。

  布施有八種

  在《增支部‧八集‧第四品‧經一》中,佛陀說布施可分爲八種,它們是:

  一、 在受者一出現時,即毫不猶豫或拖延地布施。

  二、 由于害怕受到指責或投生惡道受苦而布施。

  叁、 由于受者以前曾經給過他東西才布施。

  四、 期望受者將來回報而布施。

  五、 心想著布施是善業而布施。

  六、 基于「我是一個可以自己煮食物來吃的居士。若我自己吃卻沒有布施給不被准許自己煮食物之人(因爲戒律不允許而不能煮食物的佛教比丘),那是不對的」這種想法而布施。

  七、 認爲布施會爲他帶來善名遠播而布施。

  八、 認爲布施會幫他在修止禅與觀禅時獲得定力(與觀智)而布施。

  在這八種布施之中,最後一種是最好與聖潔的。原因是它最爲特出,有助于修習止觀禅之人獲得喜悅,因而對他修禅有幫助。首七種布施並無助于促使心修止觀。在這七者之中,第一和第五種是上等施,第七種是下等施,而第二、叁、四、六種是中等施。

  這八種布施可分爲兩組,即屬于善業的「福境施」和「世俗境施」。第一、五、八種是福境施,而其余的則是世俗境施。

  再者,《增支部‧八集‧布施品‧經叁》也有另一個八種布施的列法:

  一、 由于摯愛而布施。

  二、 在無可避免的情形之下,不情願與惱怒地布施。

  叁、 不懂得因果法則而愚癡地布施。

  四、 由于害怕受到指責,或害怕投生惡道受苦,或害怕受者會傷害他而布施。

  五、 基于布施是自己祖先之傳統的想法而布施。

  六、 爲了獲得投生天界而布施。

  七、 希望體驗清淨心之喜悅而布施。

  八、 認爲布施會幫助他在修止觀禅時獲得定力(與觀智)而布施。

  在這八種布施之中,也只有第八種是最聖潔的。第六與第七種是福境施,因此也是相當善的;其余五種是屬于世俗的下等施。

  再者,在《增支部‧八集‧布施品‧經五》裏,佛陀很詳盡地講解「施再生」,即由于布施而獲得的輪回。根據未來的八個輪回去處,布施可分爲八種:

  一、 看到人們今世富裕幸福的生活,他期望來世有富裕舒適的生活而布施,同時致力過著有戒行之生活。死後其願得以實現,他投生在人間,過著快樂舒適與富裕的生活。

  二、 聽到四大王天的天神有大神力,又過著快樂舒適的生活,他發願投生至其界而布施,同時致力過著有戒行之生活。死後其願得以實現,而投生在四大王天。

  叁、 聽到叁十叁天的天神……而投生在叁十叁天。

  四、 聽到夜摩天的天神……而投生在夜摩天。

  五、 聽到兜率天的天神……而投生在兜率天。

  六、 聽到化樂天的天神……而投生在化樂天。

  七、 聽到他化自在天的天神……而投生在他化自在天。

  八、 聽到梵天很長壽、相貌美好、生活快樂,他發願投生梵天界而布施,同時致力過著有戒行的生活。死後他如願地投生梵天界。

  我們不可以從上文下結論說只須布施就肯定會投生梵天界。如同前兩種分法的第八種布施所提及的,只有以布施令心柔軟之後,再修四無量心禅法,即慈、悲、喜、舍,直到證得禅那,我們才能投生在梵天界。

  再者,在《布施品經七》裏提及八種善士施:

  一、 以清潔、純正與吸引人的施物來布施。

  二、 以特選和品質優良的施物來布施。

  叁、 應時施。

  四、 布施適合受者與可接受的東西。

  五、 細心挑選受者與施物後才布施。所選的受者應是如法修習的有德之士,不應選沒有戒行之人。當有優質與劣質的施物時,應選品質較好的來布施。

  六、 根據自己的能力而經常布施。

  七、 以清淨平和之心實行布施。

  八、 布施後感到快樂。

  在經典中並沒有提及相對的八種非善士施,但是我們可以猜測它們應是:

  一、 布施不清潔、不純正與不吸引人的施物。

  二、 布施劣質的施物。

  叁、 非應時施。

  四、 布施不適合受者的東西。

  五、 沒有細心挑選受者與施物而做的布施。

  六、 雖然有能力經常布施,卻只是偶而才布施。

  七、 心不平靜地實行布施。

  八、 布施後感到後悔。

  布施有九種

  在《律藏‧附隨篇》裏,佛陀說有九種不如法布施。其注釋對這九種所作的解釋是:

  一、 使到施者原想要布施給某個僧團之物,被轉爲布施給另一個僧團。

  二、 或轉爲布施給佛寺。

  叁、 或轉爲布施給某個人。

  四、 使到施者原本想要布施某間佛寺之物,被轉爲布施給另一間佛寺。

  五、 或轉爲布施給僧團。

  六、 或轉爲布施給個人。

  七、 使到施者原本要布施給某個人之物,被轉爲布施給另一個人。

  八、 或轉爲布施給僧團。

  九、 或轉爲布施給佛寺。

  在此施者原本想要布施之物是指施者早已在口頭上答應要布施給僧團,或某個佛寺,或某個人之袈裟、食物、住所與藥物四資具,以及其它必需品。

  在律藏之《波羅夷》與《波逸提》中記載爲何佛陀開示九種不如法施的故事。有一次佛陀住在舍衛城的祗園精舍裏,有一群人決定要布施食物與袈裟給僧團。所以他們就准備好食物與袈裟。但是卻有一群無戒行的比丘去向他們強求布施袈裟給自己。由于被強迫布施袈裟給無戒行的比丘,那些人只剩下食物可供養僧團。當少欲知足的比丘知道了這件事後,他們向佛陀揭發無戒行的比丘之惡行。即是在當時,世尊立下了這樣的戒條:「任何比丘明知地使到早已宣布爲布施給僧團之物轉爲布施給自己,他即犯了舍墮罪。(必須舍棄所受的施物。)」

  關于這個戒條的從戒,佛陀解釋說:「若使到口頭上已答應布施給僧團之物被轉爲布施給自己,這是舍墮罪。明知其物原是要布施給某間佛寺的,卻使到它轉爲布施給另一間佛寺,或僧團,或個人,那是惡作罪。明知其物原本是要布施給某個人的,卻使到它轉爲布施給另一個人,或僧團,或佛寺,那是惡作罪。」

  這故事說明了原本好意之善業如何會被他人幹涉而受到損害,以及變成不如法施。佛陀也解說與九種不如法施有關的九種不如法受用,以及跟如法施有關的九種如法受用。

  然而我們必須注意,並不是每次使到施者把施物轉而布施給其它受者都會造成不如法施。施者可能會基于好的原因而改變主意,或受到他人的勸導而轉爲去做有更大功德的布施。

  其中一個這樣的例子是摩诃波阇(大愛道)原本想要把新做好的袈裟供養佛陀的故事。佛陀勸她把袈裟布施給僧團。若這是有罪的,佛陀就不會勸她這麼做。事實上,佛陀知道把袈裟布施給以他爲首的僧團會爲她帶來更大的功德。

  在另一個例子裏,佛陀勸波斯匿王改變讓外道在祗園精舍旁建廟的主意。由于受到外道賄賂,國王答應撥地給他們建廟。預見如此將會導致無休止的爭論,佛陀先派了阿難尊者與其它比丘,後來又派了舍利弗尊者與目犍連尊者兩位上首弟子去勸國王別受賄賂及撥地給外道。國王卻找借口對這些大弟子避而不見。最終佛陀必須親自去見國王,告訴他《二集》裏婆留王如何由于接受賄賂而遭受許多痛苦的故事。明白了自己所犯的錯誤,波斯匿王收回撥地的命令,又充公了外道收集的建築材枓。然後他再用這些材料在當地建了間寺院布施給佛陀。

  如同上面所提及的,若…

《南傳菩薩道(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熄滅之時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