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起。
(六)有助于滅除昏沈與睡眠的適當言論。昏沈與定有關,不容易離開,只有在證悟阿羅漢道才會被根除。因阿羅漢不斷地在定中,昏沈不會生起。
(四)掉悔蓋(uddhacca-kukkucca-nivarana)
內心有掉舉追悔時,了知:我內心有掉舉追悔;內心無掉舉追悔時,了知:我內心無掉舉追悔。了知未生之掉舉追悔生起,了知已生之掉舉追悔滅盡,了知已滅盡之掉舉追悔,于未來不再生起。
時常對內心的擾動不如理作意,導致掉舉與追悔生起;透過如理作意心的輕安或定就能滅除掉舉與追悔。
有六種方法可幫助滅除掉舉與追悔:
(一)要多聞、知法,知法意思是透澈的了解聖典涵義,體會無我、空,如此掉舉追悔就不容易現起。
(二)要多向有修行的人、有智慧的人請教,如何處理在不同境界中生起的掉悔。
(叁)多學、多修戒律。
(四)是對初業的人說的,與年長有德的人相處,以長養自製、成熟的性格,比較不會生起掉悔。其他的和上面所說的一樣,要與有智能的人、善知識一起,例如與懂戒律的法師一起,掉舉追悔就不容易生起,也不要講不合理的話。追悔在證得阿那含時被根除;掉舉很難完全舍離,只有阿羅漢不斷地在定中,才能完全離開掉舉。
(五)疑蓋(vicikicchA-nivarana)內心有疑惑時,了知:我內心有疑惑;內心無疑惑時,了知:我內心無疑惑。了知未生之疑惑生起,了知已生之疑惑滅盡,了知已滅盡之疑惑,于未來不再生起。
疑指宗教上的疑,就佛教而言是對佛、法、僧叁寶,對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對緣起、業報有懷疑。
有六種方法可幫助滅除懷疑:
(一)要多聞、多學法,多學,無我、空的法,對佛法有深入的了解與體會,就不會起疑惑。
(二)常向有智慧、有修行的人請教,通過明白聖典的意義,就能遠離懷疑。
(叁)多學、多修戒律。
(四)決心勝解,對佛法僧有堅定的信心,與深入的了解,心就不會有疑惑。
其他的與上述相同,親近善知識,與有修行的人在一起,時時如理作意,說適當的言談。爲了根除疑,除了運用上面六個方法外,要精進修行止禅,培育夠強的定力,然後以該定力爲基礎,修行觀禅。以觀智照見究竟名色法及它們的因,當清楚的照見過去因導致現在果,現在因導致未來果時,會了解業力如何産生果報,雖緣生緣滅,而因果確是不爽。接著繼續觀照內外諸行法爲無常、苦、無我,有時也反觀觀內外行法的觀智爲無常、苦、無我。當觀智成熟時,取涅槃爲目標的須陀洹道就會生起,此聖道根除懷疑。那時徹底了知涅槃是真實存在的,佛陀的證悟是真實的,證悟涅槃的聖僧團是存在的,緣起、業果法則是不虛的,八聖道分的確是導向涅槃的道路,對佛、法、僧,完全根除對叁世的惑疑。
懷疑:
(一)要多聞、多學法,多學,無我、空的法,對佛法有深入的了解與體會,就不會起疑惑。
(二)常向有智慧、有修行的人請教,通過明白聖典的意義,就能遠離懷疑。
(叁)多學、多修戒律。
(四)決心勝解,對佛法僧有堅定的信心,與深入的了解,心就不會有疑惑。
其他的與上述相同,親近善知識,與有修行的人在一起,時時如理作意,說適當的言談。爲了根除疑,除了運用上面六個方法外,要精進修行止禅,培育夠強的定力,然後以該定力爲基礎,修行觀禅。以觀智照見究竟名色法及它們的因,當清楚的照見過去因導致現在果,現在因導致未來果時,會了解業力如何産生果報,雖緣生緣滅,而因果確是不爽。接著繼續觀照內外諸行法爲無常、苦、無我,有時也反觀觀內外行法的觀智爲無常、苦、無我。當觀智成熟時,取涅槃爲目標的須陀洹道就會生起,此聖道根除懷疑。那時徹底了知涅槃是真實存在的,佛陀的證悟是真實的,證悟涅槃的聖僧團是存在的,緣起、業果法則是不虛的,八聖道分的確是導向涅槃的道路,對佛、法、僧,完全根除對叁世的惑疑。
《禅修開示 法念處 一、五蓋》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