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或流暢,快速或緩慢,溫暖或清涼。如果呼吸不覺得舒適,就變換呼吸的方式直到舒適爲止。例如長入息和長出息不舒適的話,就嘗試短入息和短出息。一旦發現你的呼吸覺得很舒適,就將這舒適的呼吸感受分布到身體的各部位。開始將這呼吸的感受引入頭顱內,並讓它一路沿著脊椎流布下去。接著,如果你是男性的話,讓它流下右腿到你的腳底,通往趾尖而後出去,進入空氣中。再度將這呼吸的感受引入頭顱內,並讓它沿著脊椎流布下去,流下左腿一直到你的趾尖而出去,入于空氣中。(如果你是女性,那就由左邊開始,因爲男性和女性的神經系統是不同的)。接著讓這呼吸的感受從頭顱向下流入兩肩,經過你的手肘和腕部,到達你的指尖而後出去,進入空氣中。讓呼吸在喉嚨的地方,向下流布到前身的中樞神經,經過肺和肝,一路下到膀胱和尿道。把呼吸引入胸部的正中央,讓它一路下到你的腸道。讓所有這些呼吸的感受散布,好讓它們聯結起來一起暢流,你將會感受到一種大有增進的安甯感。
步驟4
學習四種調整呼吸的方法
a.長入息和長出息
b.短入息和短出息
c短入息和長出息
d長入息和短出息
帠拑徆A的方式呼吸,或者,更好的是,學習舒適地以四種方式呼吸,因爲你的生理機能和你的呼吸一直變化著。
步驟5
熟悉心意的據點或焦點——呼吸棲息的地方——並集中覺知在你認爲最舒適的地方。有些據點如下:
a.鼻尖
b.頭部的中間
c.上颚
d.喉嚨
e.胸(肋骨尖端)
f.腹部(或上面的某一點)
如果你經常頭痛或有神經上的毛病,就不要專注于喉嚨上方的部位,同時不要強迫呼吸或讓它陷入失神(無知覺)狀態。自然流暢地呼吸,讓心意與呼吸安閑恬適,但不要讓它溜掉了。
步驟6
擴展你的覺知——對覺受的認知——遍及全身。
步驟7
結合全身的呼吸感受,讓它們一塊兒舒適地暢流。盡可能地保持寬廣的覺知,一旦你完全地覺知了呼吸的各層面,你就已經認識了身體的內在,你也將會了解其它各方面。呼吸的本質有許多層面:呼吸的感受流入神經,流散在神經周遭,從神經遍及每一空隙,有益的和有害的呼吸感受,隨其本質而混合在一起。
摘要:
(a)爲了改善已經存在你身體各部位的能量,以便你能夠與疾病和痛苦等相抗衡。
(b)爲了澄清已經存在內心的知見,以便能夠成爲一個善巧的基礎去解脫和淨化心意,你心裏必須永遠記住這七個步驟,因爲它們絕對是各層次呼吸禅思的基礎。當你已經精通于此道時,你就會開辟出一條主要的道路來,至于路邊小徑——呼吸禅思的突發事件——它們雖然多彩多姿,但並不重要。如果你堅持這七個步驟並盡力去修習,你將會完全安然無恙。
一旦你已經學會讓呼吸就緒,那就像是你已經把屋內的每一個人都安置妥當。呼吸禅思的偶發事件就像屋外的人們一樣,也就是客人,一旦你屋內的人們都循規蹈舉,你的客人也必須一致看齊。
這裏的客人就是幻相和遊蕩的呼吸,他們在你調適呼吸的領域內將會經過:從呼吸生起各種幻相並會出現形像——亮光、人物、動物、你自己,別人;或聲音——人聲,有些是你認識的,有些則否。有時幻相會以氣味出現——芬芳的,或如屍體般的惡臭。有時入息會讓你覺得遍滿全身,使你沒有饑渴的感覺。有時呼吸會在身上傳遞暖、熱、冷或刺痛的感覺。有時它會引起一些你從未發生過的事情,瞬間泉湧于心。
所有這些事情都歸類爲客人,在你去接待客人之前,你必須把你的呼吸和心意安排就緒,讓它們安穩。接待這些客人,你首先必須要在你的控製之下來帶領他們。如果你不能控製他們,就不要跟他們打交道,他們可能會引導你走入歧途。但是,如果你有操控他們的能力,他們未來將可爲你所用。
操控他們的能力,意即透過思想的力量,以意願來改變他們(亦即似相)——讓他們變小,變大,送到遠方去,帶到近處來,讓他們出現或消失,送他們出去,帶他們進來,那時你才能運用他們來訓練心意。
一旦你已經調伏了這些幻相,它們就會促使感官的能力提升;不必睜開眼就看得到的能力;聽到或聞到遠處聲音或香氣的能力;品嘗存在空氣中各種元素的能力,且能應用于身體上來克服饑餓和渴愛的感覺;用意願來生起特定感覺的能力——當你想要感覺涼爽的時候就感到涼爽;要熱即熱;要暖即暖;要體力即強壯——因爲世間各種有益于身體上的元素都會來到並出現在你的身上。
心意一樣地也會提升,將會有能力去開發直觀(神通):回憶前生的能力,知道衆生死後再生于何處的能力,消除心意中滲漏煩惱的能力。如果你夠機警的話,就可以接待這些客人,並安排他們在家裏工作。
這些是呼吸禅思的若幹偶發事件,修習時如果你遇到它們,就徹底地檢查它們,不要因它們出現而高興,也不要不高興而想要否定它們的出現。保持心意平正、中立,要缜密周詳,仔細地思考所出現的一切,看看它是否可信,否則它可能會引導你做出錯誤的假設。善和惡,是和非,高和低,都取決于你的心意是敏銳或遲鈍,還有你是否夠機智。如果你冥頑不靈,即使高的也會變成低的,善的也會變成惡的。
一旦你認識了呼吸的各方面和它的偶發事件,你就能獲得四聖谛的知識。此外,當身體生起痛楚的時候,還可以消除身體上的疼痛。念住是藥物中活躍的成份,呼吸則是溶劑。念住可以清潔和淨化呼吸,純淨的呼吸可以清潔全身的血液,而當血液被清理幹淨時,就會消除許多身體上的疾病和疼痛。例如,你被神經失調所苦,它們會完全消失,進而你將能夠強化身體,讓你覺得有很大的健康和福利的感受。
當身體覺得安適的時候,心意就能安頓下來並得到歇息,一旦心意得以歇息,你就會得到力量,有能力解除靜坐禅思時所有的苦受,所以你就能夠持續靜坐幾個小時。當身體免于疼痛,心意就免除了障礙,身體和心意都很強壯,這就叫做定力。
當你的定力如此強壯時,它就能夠生起辨識力;有能力去知見苦、集、滅、道,在呼吸中一切都了了分明。我們可以這麼解釋:吸入和呼出是苦——吸入,生起的痛苦;呼出,消失的痛苦;當呼吸出入時未予覺察,就不知道呼吸的特性乃是痛苦的原因。吸入時了了分明,呼出時了了分明,清清楚楚地知道它的特性
]就是保持你的知見與呼吸的真相一致——就是正見,正道的一部份。知道那些呼吸的方式是不舒服的,知道如何去改變呼吸;知道「那個呼吸的方式是不舒服的,我必須要這樣呼吸才會感到安適」這就是正志(正確的心態)。思考並正確地評估所有呼吸狀態的心理因素,就是正語。知道各種改善呼吸的方式,例如:長入息和長出息,短入息和短出息,短入息和長出息,長入息和短出息,直到你找到最舒適的呼吸方式,這就是正業。知道怎樣運用呼吸去淨化血液,怎樣讓這淨化的血液來滋養心肌,怎樣調整呼吸好讓它來安樂身體並安定心意,怎樣呼吸好讓你身心充沛而蘇爽,這就是正命。試著去調整呼吸直到它使身心安甯爲止,只要是尚未完全安適,就持續嘗試著,這就是正勤。始終注意著呼吸的出入,知道各種呼吸的狀態——氣流上呼吸,氣流下呼吸,胃的呼吸,腸的呼吸,流經肌肉而從每一毛孔出去的呼吸,持續追蹤每一呼吸出入的這些情況,這就是正念。一顆只專注于呼吸,不攀緣任何其它事物來加以幹擾的心意,直到呼吸微細,生起穩固的定境,然後是解脫的內明,這就是正定。
憶念呼吸被稱爲Vitakka(覺、尋),引導思想的意思。調整呼吸並讓它流布,稱爲Vicara(觀、伺),評量的意思。當一切呼吸自在地流遍身體,你覺得身心充沛而蘇爽,這就是piti,喜。當身心都得到休息,你就會覺得安詳和甯靜,這就是Sukha,樂。一旦你覺得樂,心意就一定會牢牢地抓緊,全神貫注專一,不再飄蕩于其它任何事物之上,這就是ekaggatarammana,專精于一。這就是初禅正定的五個要素(中譯注:五禅支)。
當內心具足並精通這一切正道的戒、定、慧時,你就得到了深入一切呼吸狀態的內明,知道「這樣呼吸生起良好的心理狀態,那樣呼吸生起不良的心理狀態。」你就不會被各種呼吸的狀態所追逼——那些形成身體、言語、心意的因素,不論是善的或是惡的,你都讓它們順其本性而去,這就是痛苦的解除。
另外,也可用較簡要的方法來闡示四聖谛如下:吸入和呼出是苦聖谛。不了了分明于吸入,不了了分明于呼出,這就是苦集一無明,愚癡。很清楚地透視呼吸的一切形態,你就能夠不執著的放下它們,這就是苦滅。持續地念住呼吸的各種形態就是苦滅道迹聖谛。
當你能做到這樣,就可以說你是正確地遵循著呼吸禅思之道。你的意識不是無明的,你具有清楚地了知四聖谛的善巧,你能證得解脫。解脫就是心意不執著于低級的因和低級的果——那也就是苦和苦集;也不執著于高級的因和高級的果——苦滅和苦滅道迹。那是一種不執著于所知事物的心意,當你能夠脫離這些事物,你就已經精通于解脫的善巧了——也就是說,當你知道何者形成開始,何者形成結束,何者介于兩者之間,讓它們順其本然,正如偈語所說:一切法(現象)無我。
執著于我們所緣知的事物——四大元素,五蘊,感官和它們的對象——稱之爲感官的執著,當我們這樣執著的時候,我們一定會被形成此身、語、意的因素所愚弄,這一切都從無明生起。
佛陀在因和果上都是完全的專家,既不執著于低級的因和果,也不執著于高級的因和果。他是超越因果的,苦樂都在他的受用之下,但他卻都不執著于它們,他完全地知道善和惡,完全地了知我和無我,但卻不執著于任何事情,【他深谙可…
《念住呼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