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或流畅,快速或缓慢,温暖或清凉。如果呼吸不觉得舒适,就变换呼吸的方式直到舒适为止。例如长入息和长出息不舒适的话,就尝试短入息和短出息。一旦发现你的呼吸觉得很舒适,就将这舒适的呼吸感受分布到身体的各部位。开始将这呼吸的感受引入头颅内,并让它一路沿着脊椎流布下去。接着,如果你是男性的话,让它流下右腿到你的脚底,通往趾尖而后出去,进入空气中。再度将这呼吸的感受引入头颅内,并让它沿着脊椎流布下去,流下左腿一直到你的趾尖而出去,入于空气中。(如果你是女性,那就由左边开始,因为男性和女性的神经系统是不同的)。接着让这呼吸的感受从头颅向下流入两肩,经过你的手肘和腕部,到达你的指尖而后出去,进入空气中。让呼吸在喉咙的地方,向下流布到前身的中枢神经,经过肺和肝,一路下到膀胱和尿道。把呼吸引入胸部的正中央,让它一路下到你的肠道。让所有这些呼吸的感受散布,好让它们联结起来一起畅流,你将会感受到一种大有增进的安宁感。
步骤4
学习四种调整呼吸的方法
a.长入息和长出息
b.短入息和短出息
c短入息和长出息
d长入息和短出息
帠拑徆A的方式呼吸,或者,更好的是,学习舒适地以四种方式呼吸,因为你的生理机能和你的呼吸一直变化着。
步骤5
熟悉心意的据点或焦点——呼吸栖息的地方——并集中觉知在你认为最舒适的地方。有些据点如下:
a.鼻尖
b.头部的中间
c.上颚
d.喉咙
e.胸(肋骨尖端)
f.腹部(或上面的某一点)
如果你经常头痛或有神经上的毛病,就不要专注于喉咙上方的部位,同时不要强迫呼吸或让它陷入失神(无知觉)状态。自然流畅地呼吸,让心意与呼吸安闲恬适,但不要让它溜掉了。
步骤6
扩展你的觉知——对觉受的认知——遍及全身。
步骤7
结合全身的呼吸感受,让它们一块儿舒适地畅流。尽可能地保持宽广的觉知,一旦你完全地觉知了呼吸的各层面,你就已经认识了身体的内在,你也将会了解其它各方面。呼吸的本质有许多层面:呼吸的感受流入神经,流散在神经周遭,从神经遍及每一空隙,有益的和有害的呼吸感受,随其本质而混合在一起。
摘要:
(a)为了改善已经存在你身体各部位的能量,以便你能够与疾病和痛苦等相抗衡。
(b)为了澄清已经存在内心的知见,以便能够成为一个善巧的基础去解脱和净化心意,你心里必须永远记住这七个步骤,因为它们绝对是各层次呼吸禅思的基础。当你已经精通于此道时,你就会开辟出一条主要的道路来,至于路边小径——呼吸禅思的突发事件——它们虽然多彩多姿,但并不重要。如果你坚持这七个步骤并尽力去修习,你将会完全安然无恙。
一旦你已经学会让呼吸就绪,那就像是你已经把屋内的每一个人都安置妥当。呼吸禅思的偶发事件就像屋外的人们一样,也就是客人,一旦你屋内的人们都循规蹈举,你的客人也必须一致看齐。
这里的客人就是幻相和游荡的呼吸,他们在你调适呼吸的领域内将会经过:从呼吸生起各种幻相并会出现形像——亮光、人物、动物、你自己,别人;或声音——人声,有些是你认识的,有些则否。有时幻相会以气味出现——芬芳的,或如尸体般的恶臭。有时入息会让你觉得遍满全身,使你没有饥渴的感觉。有时呼吸会在身上传递暖、热、冷或刺痛的感觉。有时它会引起一些你从未发生过的事情,瞬间泉涌于心。
所有这些事情都归类为客人,在你去接待客人之前,你必须把你的呼吸和心意安排就绪,让它们安稳。接待这些客人,你首先必须要在你的控制之下来带领他们。如果你不能控制他们,就不要跟他们打交道,他们可能会引导你走入歧途。但是,如果你有操控他们的能力,他们未来将可为你所用。
操控他们的能力,意即透过思想的力量,以意愿来改变他们(亦即似相)——让他们变小,变大,送到远方去,带到近处来,让他们出现或消失,送他们出去,带他们进来,那时你才能运用他们来训练心意。
一旦你已经调伏了这些幻相,它们就会促使感官的能力提升;不必睁开眼就看得到的能力;听到或闻到远处声音或香气的能力;品尝存在空气中各种元素的能力,且能应用于身体上来克服饥饿和渴爱的感觉;用意愿来生起特定感觉的能力——当你想要感觉凉爽的时候就感到凉爽;要热即热;要暖即暖;要体力即强壮——因为世间各种有益于身体上的元素都会来到并出现在你的身上。
心意一样地也会提升,将会有能力去开发直观(神通):回忆前生的能力,知道众生死后再生于何处的能力,消除心意中渗漏烦恼的能力。如果你够机警的话,就可以接待这些客人,并安排他们在家里工作。
这些是呼吸禅思的若干偶发事件,修习时如果你遇到它们,就彻底地检查它们,不要因它们出现而高兴,也不要不高兴而想要否定它们的出现。保持心意平正、中立,要缜密周详,仔细地思考所出现的一切,看看它是否可信,否则它可能会引导你做出错误的假设。善和恶,是和非,高和低,都取决于你的心意是敏锐或迟钝,还有你是否够机智。如果你冥顽不灵,即使高的也会变成低的,善的也会变成恶的。
一旦你认识了呼吸的各方面和它的偶发事件,你就能获得四圣谛的知识。此外,当身体生起痛楚的时候,还可以消除身体上的疼痛。念住是药物中活跃的成份,呼吸则是溶剂。念住可以清洁和净化呼吸,纯净的呼吸可以清洁全身的血液,而当血液被清理干净时,就会消除许多身体上的疾病和疼痛。例如,你被神经失调所苦,它们会完全消失,进而你将能够强化身体,让你觉得有很大的健康和福利的感受。
当身体觉得安适的时候,心意就能安顿下来并得到歇息,一旦心意得以歇息,你就会得到力量,有能力解除静坐禅思时所有的苦受,所以你就能够持续静坐几个小时。当身体免于疼痛,心意就免除了障碍,身体和心意都很强壮,这就叫做定力。
当你的定力如此强壮时,它就能够生起辨识力;有能力去知见苦、集、灭、道,在呼吸中一切都了了分明。我们可以这么解释:吸入和呼出是苦——吸入,生起的痛苦;呼出,消失的痛苦;当呼吸出入时未予觉察,就不知道呼吸的特性乃是痛苦的原因。吸入时了了分明,呼出时了了分明,清清楚楚地知道它的特性
]就是保持你的知见与呼吸的真相一致——就是正见,正道的一部份。知道那些呼吸的方式是不舒服的,知道如何去改变呼吸;知道「那个呼吸的方式是不舒服的,我必须要这样呼吸才会感到安适」这就是正志(正确的心态)。思考并正确地评估所有呼吸状态的心理因素,就是正语。知道各种改善呼吸的方式,例如:长入息和长出息,短入息和短出息,短入息和长出息,长入息和短出息,直到你找到最舒适的呼吸方式,这就是正业。知道怎样运用呼吸去净化血液,怎样让这净化的血液来滋养心肌,怎样调整呼吸好让它来安乐身体并安定心意,怎样呼吸好让你身心充沛而苏爽,这就是正命。试着去调整呼吸直到它使身心安宁为止,只要是尚未完全安适,就持续尝试着,这就是正勤。始终注意着呼吸的出入,知道各种呼吸的状态——气流上呼吸,气流下呼吸,胃的呼吸,肠的呼吸,流经肌肉而从每一毛孔出去的呼吸,持续追踪每一呼吸出入的这些情况,这就是正念。一颗只专注于呼吸,不攀缘任何其它事物来加以干扰的心意,直到呼吸微细,生起稳固的定境,然后是解脱的内明,这就是正定。
忆念呼吸被称为Vitakka(觉、寻),引导思想的意思。调整呼吸并让它流布,称为Vicara(观、伺),评量的意思。当一切呼吸自在地流遍身体,你觉得身心充沛而苏爽,这就是piti,喜。当身心都得到休息,你就会觉得安详和宁静,这就是Sukha,乐。一旦你觉得乐,心意就一定会牢牢地抓紧,全神贯注专一,不再飘荡于其它任何事物之上,这就是ekaggatarammana,专精于一。这就是初禅正定的五个要素(中译注:五禅支)。
当内心具足并精通这一切正道的戒、定、慧时,你就得到了深入一切呼吸状态的内明,知道「这样呼吸生起良好的心理状态,那样呼吸生起不良的心理状态。」你就不会被各种呼吸的状态所追逼——那些形成身体、言语、心意的因素,不论是善的或是恶的,你都让它们顺其本性而去,这就是痛苦的解除。
另外,也可用较简要的方法来阐示四圣谛如下:吸入和呼出是苦圣谛。不了了分明于吸入,不了了分明于呼出,这就是苦集一无明,愚痴。很清楚地透视呼吸的一切形态,你就能够不执着的放下它们,这就是苦灭。持续地念住呼吸的各种形态就是苦灭道迹圣谛。
当你能做到这样,就可以说你是正确地遵循着呼吸禅思之道。你的意识不是无明的,你具有清楚地了知四圣谛的善巧,你能证得解脱。解脱就是心意不执着于低级的因和低级的果——那也就是苦和苦集;也不执着于高级的因和高级的果——苦灭和苦灭道迹。那是一种不执着于所知事物的心意,当你能够脱离这些事物,你就已经精通于解脱的善巧了——也就是说,当你知道何者形成开始,何者形成结束,何者介于两者之间,让它们顺其本然,正如偈语所说:一切法(现象)无我。
执着于我们所缘知的事物——四大元素,五蕴,感官和它们的对象——称之为感官的执着,当我们这样执着的时候,我们一定会被形成此身、语、意的因素所愚弄,这一切都从无明生起。
佛陀在因和果上都是完全的专家,既不执着于低级的因和果,也不执着于高级的因和果。他是超越因果的,苦乐都在他的受用之下,但他却都不执着于它们,他完全地知道善和恶,完全地了知我和无我,但却不执着于任何事情,【他深谙可…
《念住呼吸》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