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住呼吸▪P8

  ..續本文上一頁亂的東西。心意要與禅思的對象同在,不管你的念頭在那裏旋紡著,你的心意仍然堅固地翌立著,就像抱著一根柱子而環繞著一般,你可以繼續旋紡著,卻不會讓你筋疲力竭。但是,如果你放掉柱子而繞轉叁圈,你就會暈眩而「砰」然倒地。心意也是這樣,如果它和一個對象同在,就可以持續憶念而不會疲倦,因爲你的憶念和靜止相伴在一起。你愈是憶念,你的心意就愈穩固,你愈是靜坐禅思,你就愈能憶念,心意變得愈來愈堅定,直到所有的障礙都消退,心意也不再攀緣意念。現在,知識就會生起了。

  這裏的知識並不是普通的知識,它洗掉你的舊知識。你不需要從一般想念和推理所産生的知識,放下它們!你不需要從憶念和評量所産生的知識,停止!讓心意安靜、靜止,當心意靜止而無所障礙時,這就是一切善的本質了。當你的心意在這個層次時,它不再執著于任何意念,所有你曾經知道的意念,關于世間或法義的,不論多或少,都被清洗掉,只有當它們被洗掉時,新的知識才能生起。

  這就是爲什麼你要放下意念——所有你對事物所做的標示或名稱,你必須讓自己一無所有。當人們一無所有時,他們就會變成左右逢源。如果你不讓自己一無所有,你就決不會得到辨識智。換句話說,你不必擔心自己成爲傻瓜,或遺漏了事情;你不必擔心自己走入了死胡同。你不需要從別人聽來或書上讀到的任何內明了,它們只是意念,所以它們是無常的。你不需要任何從推理和想象所獲得的內明,因爲它們只是意念,所以它們是無我的。讓所有這些內明消失,只留下心意,堅定的熱誠,不偏左——趨于苦;不偏右——趨于樂。保持心意靜止、安靜、中和、鎮定——止于善處,你就是處于正定了。

  當正定在心意中生起時,它有個影子。當你能夠看到影子出現時,那就是毗婆舍那——內明禅思。

  你從正定中獲得的知識,並非以念頭或觀念的方式産生,它是以正見産生。你看起來是錯誤的,那真的就是錯的;你看起來是正確的,那真的就是對的。如果看起來是對的,實際上卻是錯的,那就是邪見;如果看起來是錯的,實際上卻是對的,那也是邪見。具足了正見,那麼,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以因果的觀點而言,就是你見到了四聖谛。你見到了苦,而它真的是苦;你見到了苦集,而它真的是苦集。這些聖谛是絕對的,無可置疑,無可爭議的真實。你看到苦是有原因的,一旦原因生起,就會有痛苦。至于消除痛苦之道,毫無疑問的,你看到所遵循的正道將會導致解脫,不論你是不是走過全程,所見都是真實的,這就是正見。至于苦滅,你會見到真的有那麼一回事。只要你在正道上,你就會看到,事實上苦正在消退。當你的內心能夠體認這些聖谛時,那就是毗婆舍那智。

  更簡單地說,你見到一切的事情,若內若外都是靠不住的。身體是不可靠的,老病是不可靠的,死亡是不可靠的,它們是狡滑而靠不住的,在你身上持續地變遷著。看到這個就是見到了無常,不要由于無常而讓你自己快樂或難過,保持心意的中和、平穩,那就是毗婆舍那的意思。

  至于苦,假設我們聽到某個敵人正在受苦,我們會認爲「好消息!」「希望他們趕快完蛋!」,那麼心意就已經傾斜了。假設我們聽到某個朋友致富了,就很高興;兒子或女兒病了,就很悲傷。我們的心意陷于痛苦和憂傷,爲什麼?因爲我們沒有善巧,心意不集中,也就是不處于正定。我們必須照顧心意,不要讓它陷入痛苦中。任何痛苦,讓它痛苦,但不要讓心意跟著痛苦。身體可能會疼痛,但是心意不痛,讓身體面對苦受,但心意不苦。保持心意的中和,不要由于樂趣而高興,要知道樂趣也是苦的一種形式。怎麼會這樣?因爲它會改變,它會生起又消退,它會有高低起伏,它不能持續,那就是苦。疼痛也是苦,雙重的苦,當你得到這種深入于苦的內明時,當你真的見到了苦,毗婆舍那就已經從內心生起。

  至于無我,一旦我們已經檢查過事物,並已經見到它們真實的面貌,我們就不會抱怨,我們就不會展現影響力,我們就不會設法去顯示自己有權力,想去控製那些無我的事物。不論我們怎麼努力,我們都不能阻止生、老、病、死。如果身體將會老化,就讓它老化;如果它會疼痛,就讓它疼痛;如果將會死,就讓它死亡。不論是你自己或別人的死亡,都不要高興,也不必難過,保持心意的中和、平穩、無所困擾,這就是行舍智。讓諸行——一切事物的形成、因緣——順著它們自己與生俱來的本性。

  簡單地說,這就是毗婆舍那。你看到所有形成的事物都是無常、苦、無我的,你能夠從自己的執著中解開它們,你能放下,這就是能夠獲益的地方。怎麼說呢?你不必筋疲力竭地被諸行所拖累。

  執著意即攜帶著負擔,我們攜帶著五蘊,執著于身體的現象、感受、憶想和標示、心理的形成和意識。我們牢牢地抓住並牽系于這些事物,認爲它們就是自我。前進!隨身攜帶它們,左腳挂上一個重擔,右腳也來一個;左肩放上一個,右肩也來一個;最後一個放在你頭上。現在,帶著它們隨你走,笨拙的、礙手礙腳又滑稽的。

  攜帶著它們,前進吧!五蘊是很沈重的負擔啊!

  我們每一個人都自行肩負著它們,

  隨身攜帶它們到每一個地方,讓你把時光虛擲在世間的痛苦之中。

  佛陀教導說,任何缺乏辨識智的人,就是沒有善巧的人;任何不修習禅定以通達解脫內明的人,就必須要擔負痛苦,永遠要被壓垮,真可憐!真可羞!他們永遠不得脫身,他們的腿上、肩上都有重擔,他們能走到那裏去呢?前進叁步,退後兩步,一下子,他們就灰心氣餒了。可是過了一會兒,他們又得再站起來繼續走。

  現在,當我們看到無常——一切形成的事物,不論是我們的內在或外在,都是不可靠的;當我們看到它們是痛苦的,當我們看到它們是無我的,它們只是自己在那兒輪回不已。當我們獲得這些內明,我們就能放下自己的重擔,也就是放下自己的執著。我們能夠放下過去,不再停駐于過去;我們能夠放下未來,停止渴望未來;我們能夠放下現在,不再宣稱它是自我。一旦我們放下了自己的重擔,我們就能用輕快的腳步走路,甚至還能手舞足蹈,多麼美好!我們走到那裏,人們都很高興認識我們,爲什麼?因爲我們無所障礙,我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以安詳的方式爲之。我們能走、能跑、能舞、能唱——都以輕快的心情而爲之。我們是佛教之美,令人賞心悅目,所到之處都是優雅合宜的,不再有重擔,不再有所障礙,我們能夠自得其樂,這就是毗婆舍那智。

  

  

  

《念住呼吸》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無上的布施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