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念住呼吸▪P8

  ..续本文上一页乱的东西。心意要与禅思的对象同在,不管你的念头在那里旋纺着,你的心意仍然坚固地翌立着,就像抱着一根柱子而环绕着一般,你可以继续旋纺着,却不会让你筋疲力竭。但是,如果你放掉柱子而绕转三圈,你就会晕眩而「砰」然倒地。心意也是这样,如果它和一个对象同在,就可以持续忆念而不会疲倦,因为你的忆念和静止相伴在一起。你愈是忆念,你的心意就愈稳固,你愈是静坐禅思,你就愈能忆念,心意变得愈来愈坚定,直到所有的障碍都消退,心意也不再攀缘意念。现在,知识就会生起了。

  这里的知识并不是普通的知识,它洗掉你的旧知识。你不需要从一般想念和推理所产生的知识,放下它们!你不需要从忆念和评量所产生的知识,停止!让心意安静、静止,当心意静止而无所障碍时,这就是一切善的本质了。当你的心意在这个层次时,它不再执着于任何意念,所有你曾经知道的意念,关于世间或法义的,不论多或少,都被清洗掉,只有当它们被洗掉时,新的知识才能生起。

  这就是为什么你要放下意念——所有你对事物所做的标示或名称,你必须让自己一无所有。当人们一无所有时,他们就会变成左右逢源。如果你不让自己一无所有,你就决不会得到辨识智。换句话说,你不必担心自己成为傻瓜,或遗漏了事情;你不必担心自己走入了死胡同。你不需要从别人听来或书上读到的任何内明了,它们只是意念,所以它们是无常的。你不需要任何从推理和想象所获得的内明,因为它们只是意念,所以它们是无我的。让所有这些内明消失,只留下心意,坚定的热诚,不偏左——趋于苦;不偏右——趋于乐。保持心意静止、安静、中和、镇定——止于善处,你就是处于正定了。

  当正定在心意中生起时,它有个影子。当你能够看到影子出现时,那就是毗婆舍那——内明禅思。

  你从正定中获得的知识,并非以念头或观念的方式产生,它是以正见产生。你看起来是错误的,那真的就是错的;你看起来是正确的,那真的就是对的。如果看起来是对的,实际上却是错的,那就是邪见;如果看起来是错的,实际上却是对的,那也是邪见。具足了正见,那么,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以因果的观点而言,就是你见到了四圣谛。你见到了苦,而它真的是苦;你见到了苦集,而它真的是苦集。这些圣谛是绝对的,无可置疑,无可争议的真实。你看到苦是有原因的,一旦原因生起,就会有痛苦。至于消除痛苦之道,毫无疑问的,你看到所遵循的正道将会导致解脱,不论你是不是走过全程,所见都是真实的,这就是正见。至于苦灭,你会见到真的有那么一回事。只要你在正道上,你就会看到,事实上苦正在消退。当你的内心能够体认这些圣谛时,那就是毗婆舍那智。

  更简单地说,你见到一切的事情,若内若外都是靠不住的。身体是不可靠的,老病是不可靠的,死亡是不可靠的,它们是狡滑而靠不住的,在你身上持续地变迁着。看到这个就是见到了无常,不要由于无常而让你自己快乐或难过,保持心意的中和、平稳,那就是毗婆舍那的意思。

  至于苦,假设我们听到某个敌人正在受苦,我们会认为「好消息!」「希望他们赶快完蛋!」,那么心意就已经倾斜了。假设我们听到某个朋友致富了,就很高兴;儿子或女儿病了,就很悲伤。我们的心意陷于痛苦和忧伤,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善巧,心意不集中,也就是不处于正定。我们必须照顾心意,不要让它陷入痛苦中。任何痛苦,让它痛苦,但不要让心意跟着痛苦。身体可能会疼痛,但是心意不痛,让身体面对苦受,但心意不苦。保持心意的中和,不要由于乐趣而高兴,要知道乐趣也是苦的一种形式。怎么会这样?因为它会改变,它会生起又消退,它会有高低起伏,它不能持续,那就是苦。疼痛也是苦,双重的苦,当你得到这种深入于苦的内明时,当你真的见到了苦,毗婆舍那就已经从内心生起。

  至于无我,一旦我们已经检查过事物,并已经见到它们真实的面貌,我们就不会抱怨,我们就不会展现影响力,我们就不会设法去显示自己有权力,想去控制那些无我的事物。不论我们怎么努力,我们都不能阻止生、老、病、死。如果身体将会老化,就让它老化;如果它会疼痛,就让它疼痛;如果将会死,就让它死亡。不论是你自己或别人的死亡,都不要高兴,也不必难过,保持心意的中和、平稳、无所困扰,这就是行舍智。让诸行——一切事物的形成、因缘——顺着它们自己与生俱来的本性。

  简单地说,这就是毗婆舍那。你看到所有形成的事物都是无常、苦、无我的,你能够从自己的执着中解开它们,你能放下,这就是能够获益的地方。怎么说呢?你不必筋疲力竭地被诸行所拖累。

  执着意即携带着负担,我们携带着五蕴,执着于身体的现象、感受、忆想和标示、心理的形成和意识。我们牢牢地抓住并牵系于这些事物,认为它们就是自我。前进!随身携带它们,左脚挂上一个重担,右脚也来一个;左肩放上一个,右肩也来一个;最后一个放在你头上。现在,带着它们随你走,笨拙的、碍手碍脚又滑稽的。

  携带着它们,前进吧!五蕴是很沉重的负担啊!

  我们每一个人都自行肩负着它们,

  随身携带它们到每一个地方,让你把时光虚掷在世间的痛苦之中。

  佛陀教导说,任何缺乏辨识智的人,就是没有善巧的人;任何不修习禅定以通达解脱内明的人,就必须要担负痛苦,永远要被压垮,真可怜!真可羞!他们永远不得脱身,他们的腿上、肩上都有重担,他们能走到那里去呢?前进三步,退后两步,一下子,他们就灰心气馁了。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们又得再站起来继续走。

  现在,当我们看到无常——一切形成的事物,不论是我们的内在或外在,都是不可靠的;当我们看到它们是痛苦的,当我们看到它们是无我的,它们只是自己在那儿轮回不已。当我们获得这些内明,我们就能放下自己的重担,也就是放下自己的执着。我们能够放下过去,不再停驻于过去;我们能够放下未来,停止渴望未来;我们能够放下现在,不再宣称它是自我。一旦我们放下了自己的重担,我们就能用轻快的脚步走路,甚至还能手舞足蹈,多么美好!我们走到那里,人们都很高兴认识我们,为什么?因为我们无所障碍,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以安详的方式为之。我们能走、能跑、能舞、能唱——都以轻快的心情而为之。我们是佛教之美,令人赏心悦目,所到之处都是优雅合宜的,不再有重担,不再有所障碍,我们能够自得其乐,这就是毗婆舍那智。

  

  

  

《念住呼吸》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无上的布施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